罗雪村|为西南联大先生们写像

罗雪村|为西南联大先生们写像

六根 内地男星 2018-03-24 06:41:28 623

为西南联大先生们写像


文、画|罗雪村

    

2018年值得记住的一件事,就是看了电影《无问西东》。这部电影让我真正看到了那个年代的那些先生。从影院出来,曾是燕园学子的妻子一声慨叹:唉,不会再有了。


影片结尾,重现了一长串西南联大名师大家的名字和身影,观众都静静地看,没有人离开。我看着大银幕不由心生一问:为什么在那个战乱、动荡、颠沛、困苦的年代,在西南那些茅草屋里,会出现那么多先生?他们为什么能在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等那么多领域矗立起那么多座高峰?!


为什么?我说不清。但我知道:那一座座高峰值得仰望!那个年代值得记忆!那些名师大家的德行值得崇敬!


谨以这组肖像,向那个年代的先生们致敬!


梅贻琦(1889~1962)


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31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7年,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


不识梅贻琦

    

实话说,是电影《无问西东》让我知道了——梅贻琦。而电影迟映了几年,让我晚知道他几年,但一知道,便记住了他。


因为这位寡言的先生说过:“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陈寅恪先生说他:“如果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像梅贻琦说话那样谨言、那样少,那么这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政府。”这位不像校长的校长又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过;“大学教育之重,在于人格。”


因为这位大校长用废纸起草公函。


因为他没有被称为大师,却为清华园请来了众多大师,还为后世培养了很多大师。


因为曾在西南联大读过书的何兆武说他:“每一次警报来的时候,他总是穿一身长衫,拿一根手杖,慢慢地走,而不是(像)有的人一听警报就乱了,就非常之慌乱,就乱跑,他不是。(他是)安步当车地,而且还疏导学生:不要急,这条路窄……”这就是先生的斯文!


因为1949年,他要离开大陆,学生们执意挽留他,他还是走了,原来他是为了保护清华庚款基金,清华大学建校就缘自这笔基金……1962年他病逝后,人们在病床底下他留下的手提包里看到的,竟然是清华在美国的所有庚款基金账目,每一笔款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至今,这笔款项仍在为台湾清华大学所使用。


还因为他没有留下什么学说、宏著,可是后人公认:没有他,就没有清华,没有西南联大,更没有在战乱频仍、半壁沦陷下保存了国家的教育元气和一份精神的力量。


……


我所以记住了他,正是缘于他的言与行。


可叹,从前不识梅贻琦。


杨钟健(1897〜1979)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8年至1939年在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任教。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著有《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记骨室文目》《杨钟健文集》等。


父亲记忆中的杨钟健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听到一个曾经熟悉的名字:杨钟健。

    

小时候,住家在中国科学院大院,大院里有大气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古脊椎所是一座淡黄色三层办公楼,我们一帮孩子老爱去那里玩儿,因为一层有个大厅,趴着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一尊巨大的恐龙骨架,有时想偷着进去摸摸,又不敢。


在大院里经常能见到一些叫“科学家”的人,像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张文裕、侯德峰等等,他们看上去都是很平常的样子。那时候并不知道他们有多么了不起。还有一位叫刘东生的,住我家斜对面,父亲说他是老西南联大的,搞黄土研究。当时还奇怪:黄土有什么好研究的?


多少年后,年迈的父亲经常跟我讲以前的人和事,一次,就说起杨钟健。


50年代初,父亲因犯上被一撸到底,去古脊椎所当勤杂工。杨钟健时任所长。“他中等个儿,挺敦实的,不太爱说话,说话有点儿口音。别人说他有脾气,我倒觉得他人还算客气,见面常打个招呼说两句,也许他是出于同情吧。” 


那时候办公室里没有暖气,到冬天都生炉子。一天,父亲早起给杨钟健办公室生炉子,掏炉灰时,头天没烧透的煤球撒到了簸箕外边,他没留意,忙别的事去了。等杨钟健上班来,一进屋就闻到一股焦糊味儿,一看,地板给烧了一大块儿,他火了!


贾兰坡当时是所务秘书,他后来跟父亲讲:也就是你,杨钟健的脾气可大了,一听是新来的那个罗丹干的,他瞪了瞪眼,绷着个脸,跺了一下脚,“唉,乱弹琴”! “后来,我上他办公室给他搁暖壶,他瞅了我一眼,也没吭气,嘿嘿嘿……”  父亲笑着说。


 “文革”期间,父亲去地安门偷偷看过杨钟健。“当时他快80了,绷着个脸,背着手在小屋里来回溜达。我问他:您还好吧?‘好什么好,还能好得了吗?’他随后问我怎么样,我也说:‘我能好得了吗!哈哈哈……’他听了也没笑,仍绷着个脸。感觉他那时候挺寂寞的。” 父亲说,那天杨钟健发了一通牢骚,原来他住独门独院,后来给轰到一个杂院里……临走时杨钟健给了父亲一棵香椿苗,回来后他在木箱子里栽下,还真活了。

 

现在我还经常回科学院大院,父母亲的老屋还在,但大院早已物人皆非。有时候在院子里走走,看着那些从高大簇新的现代化研究所大楼里出出进进的年轻人,不由得想:在他们中间,还能走出像杨钟健那样的大家吗? 


西南联大先生们


冯友兰(1895-1990年)


当代著名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37年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学术经典。


钱穆(1895—1990年)


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钱穆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1937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著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八十多部学术专著。


钱锺书(1910-1998年)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38年与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1939年离开西南联大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1949年后回到清华任教。著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宋诗选注》、《管锥篇》等经典作品。


冯至(1905-1993年)


原名冯承植,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1939-1946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1946-1964年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64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杜甫传》、《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等。

傅斯年(1896—1950年)


著名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1926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7年,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西南联大教授。著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金岳霖(1895-1984年)


著名逻辑学家。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与冯友兰等一起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38年,任西南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195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等。


梁思成(1901—1972年)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1928年3月21日,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同年回国在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1950年初,梁思成与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梁陈方案”,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但建议没有被采纳。著有《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等。


赵元任(1892—1982年)


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合称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后长期(1947-1963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著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王力(1900—1986年)


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赵元任。1932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影响深远。


朱光潜(1897-1986年)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译有黑格尔巨著《美学》、莱辛的《拉奥孔》、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等西方美学经典。


闻一多(1899-1946年)


著名诗人、作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30年,受聘于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37年,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并投身革命。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暗杀。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沈从文(1902-1988年)


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22年,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并陆续有作品发表。1928年去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1930年任教青岛大学。1938年,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著有《边城》、《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龙凤艺术》等。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1293篇文章。


-END-


六根者谁?


李辉 叶匡政  绿茶 韩浩月 潘采夫 武云溥

——

六根开通于2014年6月6日

不仅是我们六个人的平台

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平台

2018年1月18日,六根作者队伍扩容 

杨苡 黄永玉 王鼎钧 秦岭雪 刘再复 郑培凯  张新颖 毕飞宇 

张翎 梁鸿 曹可凡 鲍尔吉·原野 赵丽宏 何冀平 王尧 盛可以 

陈河 马未都 罗雪村 周吉敏 汪凌   张宏明 张家鸿 殷健灵 

 古清生 王亚彬

……

更多大咖作者陆续亮相


微信号:liugenren

长按二维码关注六根



点击阅读原文七五折购买《寻找中国》系列图书第一批三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