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柳云龙,牵《风筝》的人

曹可凡|柳云龙,牵《风筝》的人

六根 内地男星 2018-04-13 08:16:47 903

柳云龙,牵《风筝》的人


对话|曹可凡 柳云龙


《风筝》宣传照。


2017年年末,谍战剧《风筝》低调开播却一路高歌猛进,隐蔽战线共产党员郑耀先波澜壮阔而又忍辱负重的一生,令无数观众为之心潮起伏,潸然泪下,感慨万千,成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佳作。


从拍摄到播出,《风筝》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磨,而作为导演和主演,柳云龙也在沉寂了近十年后重回公众视线,再次显露出他在谍战剧领域的深厚功力。《风筝》播出前后,柳云龙极少接受专访,近日,《可凡倾听》对柳云龙以及部分剧组演员进行了采访,讲述了《风筝》拍摄期间的一些故事,以下为文字实录:


曹可凡与柳云龙。


曹可凡:这个戏可以说前后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最终还是和大家见面了。柳云龙导演既要做导演又要做演员,实际上付出不止双倍,可能三倍四倍的精力,你怎么来调节这两个关系?比如你是导演的话,你就很客观去观察每一个演员,他们的表演怎么样,可以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可是你同时又在镜头前面演。


柳云龙:我觉得不同的是他们演的时候是我喊停,反正好不好,我喊停了,可以了。我演的时候,好不好,不好的时候,我演着演着,停,再来一次,不行。自己喊停,可以再要求一遍。他们一旦我喊完了停以后,就不能再要求了,或者说我可以给你这一遍,但是之后我还是要用你上一遍,这是一个不同之处。


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可能标准是我定的,最后我也是作为突破标准或者去够这个标准的一分子。有些时候就是要求你得特别冷静、特别客观。比如说我跟罗海琼有时候对戏,我跟她演着演着,我觉得她这个地方不对,我必须有这个本领,还得不忘词。因为当你一关注别人表演不对,你极容易忘词,还得不忘词,不露声色。


这条一过以后,我说停,再来一次,海琼,哪儿哪儿。哦,对,好,再来一条。其实我觉得对于我来讲,这个问题第一次做导演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有点难,戏导了也这么多部了,这就不成为一个问题了,反而享受其中。


曹可凡:身兼导演和演员这两个角色,付出的艰辛肯定是更多。


柳云龙:我每天大概睡四个来小时,有时候三个小时。


齐欢:所以当时我们都在说,导演记词能力特别快,因为他要导。因为我们这个戏的台词量其实是很大的,导演要求我们是不带本来的,我们就在想导演记词怎么那么快?有时候我们私底下还在想,有一次问他,导演说我就是记词很快,是吧。


柳云龙:也没有,我背后也背,所以我为什么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大家收工了都可以洗洗睡了,我是不能洗的,洗就浪费时间,就得赶快翻剧本。有时候背着背着睡着了,就听见门外有敲门声,我说谁?导演,出发了。


曹可凡:早上了。


柳云龙:我说怎么就早上了,一闭眼居然就大早上了,我就觉得好像睡了十来分钟,衣服没脱就又出工。就是这么两百多天,我就是这么顶下来的。


孙斌: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我特别钦佩导演。我可能去他的房间会比较多一点,曾经看到他真的是一进那个房间就瘫倒在沙发上,别的工作人员在跟他说明天的一些工作细节,回到房间才有那种特别疲累的状态出现。但是在拍摄现场完全看不出来。


马晓峰:精力旺盛。


曹可凡:做导演的人是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张琦:所以我有一次跟导演说,如果换成我,我早崩溃了,太累了,现场盯着,回去可能剧本还得再去谈一些,还得看回放,还得跟各个部门沟通,第二天自己还得演。


孙斌:而且他还要去剪辑室看剪接。


柳云龙:不要再表扬我了,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我就说一个,我为了节省时间,早上起来我大部分时间是坐在马桶上吃饭,边坐马桶边吃饭,因为我不能分开这两件事情,一分开,时间又浪费十几分钟或者二十多分钟,同时做我节省十几分钟乃至二十分钟的时间。


曹可凡:这很难想象。


柳云龙:没有办法,习惯了以后反而不去那儿吃不下饭去,要么就排不了,要么就吃不了,习惯了。


曹可凡:这味儿比较特别。


张琦:导演如果用一句上海话说,作为导演,我们会觉得这人很作,作得要命,很作。他对场景的要求、对表演的要求,上海人说作天作地。但是确实,他是在精益求精,在追求完美的东西。


柳云龙:停!来,化妆,沾沾汗,这都出汗了。


“风筝”郑耀先和“影子”韩冰,这一明一暗两个人物的较量贯穿全剧。对观众而言,“风筝”始终站在明处,“影子”的真实身份却扑朔迷离,直到最后一刻才浮出水面,构成全剧最大的悬念。而观众同样不知道的是,“影子”这个重要角色曾经经历过一番临阵换角的磨难,甚至一度令柳云龙感到绝望。


柳云龙:韩冰这个人物起初是另外一位优秀的女演员来扮演,而且已经拍了好多天了,当然我也不介意说出她的名字来,大家也确实比较投缘,是柯蓝。


我定了她以后,她可能去了趟云南,去另外一个剧组串几天戏,串几天戏就把脚给伤了。等到再回来做造型的时候,轮椅把她给推到楼上来的,我就问怎么回事?没事,崴了一下脚,大概一个星期就好了。结果就拍摄,开始反正都拣着她坐在那儿的拍,大概到了要动的时候,我说明天咱得站起来要走动了。


她说没问题,柯蓝也是挺拼命的,结果站起来以后迈出第一步,自己都不行了,瘸了。停,我说不行,柯蓝,你这个脚难道还没恢复好吗?她说可能还有点问题,应该很快就能好。晚上她的经纪人就打来电话,就说了实话,其实是脚面粉碎性骨折。


经纪人就解释这个事,就说柯蓝宁愿死在现场,也要把韩冰演了,所以她是抱着这个劲来的,并且一再告诉我不要跟剧组讲真实的情况,她靠她自己的意志,看看能不能完成。我一听粉碎性骨折,这不是你的意志能扛得了的。


曹可凡:伤筋动骨一百天。


柳云龙:不是伤筋动骨的问题,如果你稍微不注意的话,你就有可能残疾了,这只脚可能就保不住。当我知道了这个情况,虽然我已经拍了柯蓝很多戏了,我一点都没有埋怨她的意思,反而我特别理解她。其实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就是这一生可能在等一个属于他的人物、他的角色,他就会脱颖而出,他就会被认可,他就会有荣誉。


其实演员很多都是为了那一瞬间,在努力地、勤勤恳恳地这一辈子去演戏,可是运气好的碰到了,大部分是运气不好的,他没有碰到这个人物。所以反而我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我对柯蓝是肃然起敬的,当然也特别遗憾。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柯蓝都还是耿耿于怀,觉得过不去这道坎儿。


曹可凡:作为演员来说,我相信她心里很难受。


柳云龙:是的。所以开始是柯蓝大概拍了一个星期,等于是没办法了,必须得换演员,不能看着柯蓝为了一个角色真的把自己弄残了,这是肯定不行的。那就拣点其它戏拍,就开始找,因为本来韩冰这个人物特别难找,你要找不好的话,就埋不住。


她稍微洋气一点、稍微土气一点,都不行,要特别合适这个人物的要求,如果过于洋气了,她潜伏在延安的时候没戏,观众一下就知道这是个女特务。


她如果不是特别好看的话,观众也不爱看一个不好看的女演员,好看到底好看到什么度?洋气到什么度?土气到什么度?我说我再要去寻找一个这样的女演员,太难了。我当时真的都想停拍了,而且当时也面临着停拍的可能性。


就在这时候,他们推荐了罗海琼,反正我那两天是比较烦燥的。


《风筝》剧照。


《风筝》人物韩冰剧照。


曹可凡:焦灼?


柳云龙焦灼,怎么办?拍了那么多戏了,而且天非常冷,零下20多度,等于我带领全队人马重新来过,这怎么办?找不到这样一个演员。这会儿海琼,就在我拍戏拍到一个傍晚,海琼出现了,穿了一个到脚脖子的迷彩大衣,刚生完孩子不久的一个母亲。


天蒙蒙黑,黑黜黜的,她也黑,黑到一块儿去了,反正我抬眼看了一下,挺好挺好,我也没在意。海琼的意思,导演怎么不在意?什么意思?那意思就是可能导演不满意,她就走了。走到半路上,别人又给我打电话,海琼你得好好看看,把造型做一做,你都没做造型。我说好吧,做造型,海琼又回来了。


曹可凡:她已经走了?


柳云龙对,已经走了。


罗海琼他不想用我。


柳云龙:完了之后回来做造型,我就跟化妆讲,我说千万别剪头,把八路军的衣服穿上、皮带扎上,把头发窝进去,拍张照片。拍张照片过来,我在现场。我一看,我给惊着了。


我说这脸上就写了几个字,“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刘胡兰你知道吗?我一下踏实了,踏实在哪儿?她能藏住了,观众很难很快地辨别出那个潜藏我方最大的“影子”是谁。


我说头发稍微剪一点,抹一点腮红,就那种高原红,高原红抹完了,照片一过来,我突然觉得太阳出来了,虽然天是黑的,太阳出来了。后来定完了以后,因为海琼拿到剧本很仓促,她几乎是没有读剧本的时间,没有研究人物的时间。


她就问我,导演,我该怎么演?我说你随便,你怎么演都是对的,因为之前的那个照片出来以后,我的那种欣喜,觉得这就是我要的那个韩冰,对她是彻底放心,你随便演。


曹可凡: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云龙你怎么演都行,怎么演都是韩冰,因为这个造型已经就是韩冰了。这样的话,你到最后揭晓的时候,原来“影子”是她,大家才能就像一拳打到脸上。我不知道您追剧的时候,(知道)她是“影子”的时候……


曹可凡:就是想知道谁。


柳云龙对,最后您知道了,可能是不相信的,她怎会是“影子”?因为她太革命了。所以我觉得有些时候绝望里面充满了希望,但你在那个绝望的过程的时候,你可脑子里一点希望这俩字都不会出现,就是绝望。


《风筝》的一飞冲天,再次为柳云龙加冕了“谍战之王”的头衔。当下荧屏谍战剧层出不穷,品质却良莠不齐,柳云龙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由他导演或主演的谍战剧虽不是每一部都火爆,但也从未有烂片存在。算起来,他首次因谍战剧而一鸣惊人,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暗算》。那是柳云龙成立影视公司后投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也是他第一次担任导演,并且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独特的三段式结构曾经不被看好,但播出后却一炮打响,至今仍被视为谍战剧经典之作。


曹可凡:从十几年前第一次当导演拍《暗算》到现在,你觉得自己从心态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柳云龙从容了一些,《暗算》的时候还是初出茅庐,或者说《暗算》那一次的导演行为属于无奈而为,也找了一些人谈拍这个剧,但是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可能彼此的审美、想法不一样,但是这种不一样不能讲对方是错的,我的就是对的。


其实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突然发现其实好多画面已经在我脑子里了,或者说拍摄方式、造型方式、影像方式,包括后期对声音、对音乐的这些想法,其实我全都有了。那会儿反正也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想法,我就觉得审视剧本每一场戏的时候,我基本上还能知道怎么去拍。


所以到最后我想想那就自己来吧。包括对王宝强的要求,当时那个瞎子是一个闭着眼睛的瞎子,我就和宝强聊,我说宝强,你能否睁着眼?叫睁眼说瞎话。


柳云龙在拍摄现场。


曹可凡:睁眼瞎?


柳云龙明明看见了,他这个睁眼瞎是现实生活中他需要睁眼瞎,明明看到这儿有个桌子,你假装看不见,你要呈现出一个睁眼的瞎子的状态。


包括听密码的时候,因为你如果这十几集始终闭着眼睛,从影视剧的角度来讲,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你和观众怎么交流呢?即便是个瞎子,睁开眼睛以后他也是生动的,他发现一种声音的时候,他的眼睛还是不一样的,动作还是不一样的。


他(王宝强)说睁眼瞎很难演,很难演啊,导演。我说这样,你看一个片子叫《闻香识女人》,阿尔·帕西诺,那就是个睁眼瞎,最经典的是探戈。他回去看,并且也到残疾人的盲人学校去看,后来他就呈现出了那样一个状态。


实际上在国内的影视剧当中,那一类人物之前之后都还没有过,到今天还没有再出现一个阿炳那样比较另类的人物。所以你看这一切,我其实都在谈的过程当中,我自己都差不多想好了,因为你要和对方谈,你就要提出你的制作要求,我希望这个戏拍成什么样子。我想我还是自己来吧,可能会拍得慢一点,也可能会出现被演员或者职员们罢工的情况,我说不管了。那会儿30多岁,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这么把《暗算》给抡下来了。


曹可凡:演员做导演,现在好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可是在那会儿还算是一个特例,至少是鲜为人知。


柳云龙几例,只有几例。


曹可凡:很少有的。你觉得演员做导演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柳云龙最大的优势,我觉得他可以把各种造型,声音的造型、形象的造型、美术的造型、影像的造型,全部具体化,传达给每一个部门。当然这是我个人第一次从事导演的感受,因为我可以很快地告诉摄影,这个地方亮了、那个地方暗了,或者说我要的这种光影效果是斑驳式的,就像一束光下来以后可能有斑斑点点的,铺设在这个场景的周围,所以摄影也就很容易理解。甚至我有时候,因为我从小学过美术,有时候我也会画一些人物的造型或者场景的造型。


曹可凡:你是不是算是一个有心人?就是你在做纯粹演员的时候,其实你对画面、对机位这些技术性的东西,这种艺术性的东西,是有一种特别的留意?


柳云龙有这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特别留意,再一个我喜欢看好的片子,我喜欢反复地解读它、反复地看它,这场戏怎么调度。喜欢研究一些它的机位、它的灯光,可能和这个是分不开的,有心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曹可凡:是不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对艺术是有一种特别的敏感?


柳云龙偏爱。小的时候比如说八个“样板戏”的那个年代,很多“样板戏”我都能唱,还自己装扮,那会儿大概也就四五岁、五六岁的样子。


固然对这个东西偏爱,但是从来也没有把它当成自己未来的职业去从事,只是想未来我要当兵,因为我们那一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真的是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份军人梦,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片子,接受的教育耳濡目染。那会儿电影也不多,我记得看过的第一部彩色的故事片叫《车轮滚滚》。


曹可凡:我也看过。


柳云龙第一个彩色故事片。都记忆犹新,完了之后才是《董存瑞》、《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这些。现在特别清楚地记得,那会儿可能《董存瑞》看了不下50遍,不断地去解读,所以逐渐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这一份军人梦慢慢就给塑造起来了。


从事演员这个工作是后来都多少年了,大概快高中毕业了,就觉得还是做演员挺好的,因为可以演绎各种各样的人。加上父亲的鼓励,因为我父亲从小就喜欢逗我,他也喜欢给我弄一些绿军装、绿军帽,扎上皮带。


每当吃完饭的时候,他就说,来,过来,老二,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二,给我唱一段。叫几个邻居,我也不怯场,唱一段。我哥是学的京胡。


曹可凡:那正好。


柳云龙拉京胡,他拉,我唱,我爸就觉得很高兴。


曹可凡:男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人们都说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


柳云龙有非常大的关系。首先我父亲在为人方面是一个特别忠厚、忠诚的人,在对待职业方面是一个特别敬业,而且无我、忘我的这么一个人。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其实内心里面装的只有公家,只有国家的需求,没有个人的需求,他们那一代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曹可凡:奉献的一代。


柳云龙对,奉献的一代。为什么这么说呢?改革开放以后我觉得,包括我在内,才知道还有个人需求,过去都是全部奉献给自己的单位。我印象特别深,我父亲因为从事采购工作,钢材、煤炭、化工原料,做这个工作的。经常背着咸菜,三个月要吃的咸菜,疙瘩皮腌的咸菜炒成丝,切成丝炒一炒,放到一个很大的盒里边。背着煎饼,山东人吃的煎饼,出差就背着这个去东北。


而他一出差到东北,大概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常常去回,好的话能买到硬座,不好的话就是站票。回来的时候脚腕子都是肿的,要么就睡到座椅底下。而且特别艰苦朴素,抽屉里面,以至于后来我父亲当了领导以后,他的写字桌抽屉里满满都是各种材质、各种级别的优秀共产党员证。所以对我的影响,对我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交友、对待工作(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有人说,柳云龙的形象是标准的上世纪帅哥,浓眉大眼,一脸正气。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外形条件,加上对文艺的强烈兴趣,走上演艺道路可谓顺理成章。1989年,柳云龙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在大二那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青春无悔》,在片中饰演男二号。


曹可凡:在北电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你觉得现在想起来,那四年的学习生涯给自己带来一些什么样的特别大的帮助?


柳云龙我觉得影响非常大,因为很幸运,我觉得我碰到了几位特别好的老师。比如说我的班主任崔新琴老师、教授李苒苒老师、代课老师李克己老师。他们的做人对我影响特别大,因为我们都是从外地来的,刚离开家肯定会很想家,而老师就隔三岔五带到家里聚一聚、吃吃饭。


曹可凡:那很温暖。


柳云龙相当温暖,尤其是我们这些外地的。人家北京的一到星期六星期天都回家了。老师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永远和亲人在一块儿,让你永远和亲人在一块儿的感觉,几乎每周都是这样。做一桌子菜,都是老师自己亲自做。吃吃喝喝,甩开腮帮子吃,因为学校伙食也不是特别好,老师反正都给做最好吃的东西。李苒苒老师家基本上是我们所有外地同学的家,所以毕业以后,后来想想,老师其实工资不高,每个月弄这么两三下。


曹可凡:花销还挺大。


柳云龙花销非常大,可能不到月底,她的工资也嘚瑟光了。所以这个以至于我毕业都这么多年了,每每想起老师就特别温暖。后来我父母来北京也都看老师,因为就觉得好像有另外一个父母在孩子身边。而且整个电影学院学习生活的氛围特别好,老师和同学之间都像朋友一样,不会让你觉得有一种距离感。


曹可凡:老师这些年看了你的一些作品,他们会怎么和你交流?


柳云龙这次尤其是看了《风筝》,我的老师李苒苒很真诚地肯定了我,之前没有肯定,之前从来就是这儿还有点问题、那儿怎么样。这次看了《风筝》以后,老师也给我发好几个信息,她说你真的成长了,说我从心里面认可你了。这是我最高兴的。


曹可凡:你大二的时候拍了《青春无悔》,当时作为一个大学生去参加这样一部戏的拍摄,也算是一个比较主要的角色,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柳云龙比较幸运,大二的时候能参加周晓文导演的电影,听到这个消息那是相当欣喜的,因为大二的学生出去拍电影,演男二号,这个可能在学院里也挺少的。但是真正拍第一场戏的时候,完全是蒙的,根本不会表演。所以《青春无悔》那一次塑造人物,完全是像眼前有雾霾一样,都是蒙的,我不认为那次是一次塑造,我只能说那次是一次完成,把台词念完就好了。


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柳云龙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工作,这本是他最向往的职业。可没过多久他却辞了职,南下广东做起了生意。


曹可凡:当时下海做什么工作?


柳云龙广告公司。在广东一个新兴的城市叫惠阳,新兴的城市总需要一些城市的美化、企业的宣传、图片广告,所以在那儿还真是风生水起、游刃有余。大概做了两年,我觉得可以再回北京了,回来以后就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因为演员这个职业,的的确确比较被动,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等待有一个机会给你,尤其是过去电视剧还没这么多,所以我说还不如先解决生存问题,先让自己能活下去,再回来去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所以辞职走了。


曹可凡:当时你们这班同学里边,邵兵、俞飞鸿,他们其实已经比较早地通过拍戏为大家所熟知,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所以看到同学们的这些成绩,内心是怎么想?


柳云龙就觉得机会咋不砸到自己头上,怎么都砸邵兵和俞飞鸿头上了?就是这种想法。可能他们俩,比如说邵兵之前拍了一些电影,像《红河谷》,俞飞鸿拍《牵手》,都是比较早,毕业可能两三年就碰到了这样的机会。我实际上是一毕业就走了,一分到实验话剧院,我就辞职不干就走了,大概在北京待了两个月不到我就走了。


曹可凡:你当中听说还尝试做过歌手?


柳云龙那个也是几个朋友凑在一块儿,没事就开始忽悠。因为在广东做生意,有些时候晚上吃完饭会到歌厅里唱唱歌,一听说这个声音不错,咱弄盘磁带吧,就弄了盘磁带。


曹可凡后来回到北京,因为艺术圈就是这样,当你离开这个圈一定的时间以后,其实你要再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柳云龙人们容易忘记,就是重新开始,但是好在解决了吃饭问题,自己能沉得住气,慢慢来。其实我是一个特别被动的人,我不是说特别主动地去寻找机会。比如说我回来拍的第一个电影是《非常爱情》,其实是吴天明导演找了我很久,从那以后才离开广东,重新回到艺术圈。


1997年主演电影《非常爱情》,让柳云龙重新拾起了他最钟爱的演员职业。所不同的是,经历过此前多年在商界的摸爬滚打,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更有底气,也更清楚内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2003年,柳云龙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2005年打造出轰动一时的谍战剧《暗算》,此后陆续推出《血色迷雾》、《传奇之王》、《东风雨》等一系列自导自演的影视剧,直至最近的《风筝》再创佳绩。柳云龙这个对私生活极度低调、同娱乐圈若即若离的“边缘艺人”,就这样凭借着才华与执着,将自己的名字打造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曹可凡:你后来决定自己做公司,自己做自己想做的片子,心里有一些什么样的近期或者远期的打算?


柳云龙做影视公司实际上也是想变被动为主动,自己来掌握自己的节奏、掌握自己的命运,控制自己想拍什么样的剧。但是实际上任何具体方向都没有,也都是机缘巧合,碰到了一本书《暗算》,看完了以后觉得很喜欢、有意思,就把它给拍了,拍完了以后居然就火了。


所以我觉得都是机缘巧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又觉得很不幸,其实我也是有多种可能性的,突然一个《暗算》火了以后,来找我的就全是谍战剧。其实我特别希望尝试一些其它类型的东西,而且也很不幸,第一个剧弄完了,媒体就说什么“谍战教父”,我说可不要这么谈,这是对同行的不敬,我说我更愿意当一个学生,不希望尽早地被别人拍到沙滩上拍死。


所以之后更多地来找我的都是谍战剧,其实对于我来讲也比较苦恼。而且更不幸的是,日后遇到的一些我想拍的东西都和谍战有关系,因为不断有谍战剧给你,有些东西你看完真是难以割舍,又拍谍战剧。所以我现在不瞒您说,凡叔,我电脑里最多的是谍战剧,其次是家长里短。


不是我不愿意拍家长里短,都是需要改编,没有一个特别完美的、完整的剧本呈现在我面前,所以我也借您这个栏目向全国的编剧、投资方毛遂自荐一下,做一个广告,我希望有好的剧本,除开谍战之外,现代的、古装的来找我都可以,来者不拒。


曹可凡:你心里最想拍哪个类型?


柳云龙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我真是不知道下一个撞进我眼帘的到底是哪个。当然会心中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比如说我特别想拍一个战争片,通过战争的残酷来展现家国情怀,亲情、爱情、友情、兄弟情,我特别想拍。我还特别想拍一个玄幻的,我非常想拍一个玄幻的,并且我也有这样的一个案子,已经准备了多年,总觉得还需要调。有些时候好的项目不是说一蹴而就,它真的是需要不断地去推翻,而且我还想拍科幻的。


曹可凡:科幻在电视剧的门类当中……


柳云龙我是想拍电影,因为我接下来的工作是想往电影上倾斜一下,因为年龄大了以后,体力确实大不如前了,再去拍一个40集、50集的电视剧,我自己不拍之前我都肝儿颤了,那是多少部电影的量。所以一部电影,相对时间会……


曹可凡:节奏也不会那么快。


柳云龙节奏也不是这么快,但是要求的标准就高了,因为电影都是为放大服务的,声音的放大、画面的放大、表演的放大,电影就是个放大的艺术,所以它的要求更精、更有质感。电视剧是在拍摄过程当中,你经常会沮丧,因为就像捧了一捧水一样,拍电视剧像捧着一捧水,水透过指缝不断地在漏。


但是好在电影像端了一碗水,这碗水会蒸发,但是不会漏,它会蒸发掉一些东西,但不会像拍电视剧一样,漏是你最沮丧的,眼看着就漏下去了,蒸发你还能接受。所以接下来我特别想从电影的角度去表达一些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包括现代谍战这一块,因为咱们现在拍来拍去还是建国之前,《风筝》好一点,写到1979年。


1979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的发展保驾护航,这里面有大量的情报。


柳云龙工作照。


曹可凡:这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柳云龙是的。所以我是希望拍现代谍战还是加强一些国人的安全意识,国防意识、安全意识。


曹可凡:这对创作者来说就是一个更巨大的挑战。


柳云龙不仅仅是对创作者有挑战,可能相应还得有一些政策,比如说解密的情报。其实目的还是要弘扬我们隐蔽战线上的这些人,为了国家的付出。


曹可凡: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的信念、信仰,有这种牺牲精神,才能够从事这样的工作。


柳云龙民族也需要有一些文化上,好的文化产品的凝聚力、带动力。因为我觉得好的作品是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就像我们过去看了很多战争片一样,看完了以后我们是热血沸腾,那个时候想的就是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事,我们是责无旁贷的,我们是第一个要去堵枪眼、第一个要去炸碉堡的。那是年轻时候的想法,现在我们如果有这样优秀的文化产品出现,那真的使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不一样的。


曹可凡:谢谢云龙,特别开心!


柳云龙谢谢凡叔!


本文推送经《可凡倾听》授权。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1314篇文章。

-END-


六根者谁?

李辉 叶匡政  绿茶 韩浩月 潘采夫 武云溥

——

六根开通于2014年6月6日

不仅是我们六个人的平台

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平台

2018年1月18日,六根作者队伍扩容 

杨苡 黄永玉 王鼎钧 秦岭雪 刘再复 郑培凯  张新颖 毕飞宇 

张翎 梁鸿 曹可凡 鲍尔吉·原野 赵丽宏 何冀平 王尧 盛可以 

陈河 马未都 罗雪村 周吉敏 汪凌   张宏明 张家鸿 殷健灵 

 古清生 王亚彬 赵蘅 虞金星 孙小琪

……

更多大咖作者陆续亮相


微信号:liugenren

长按二维码关注六根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阿Q正传》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