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备文【荐读】新春培灵会的利与弊

1月31日备文【荐读】新春培灵会的利与弊

QT灵修 内地男星 2017-01-31 07:02:40 291


新春培灵会的利与弊



张远来


新春培灵会已经成为中国教会的一种特色传统,不少教会,或者片区教会联合,从每年年初一开始,连续举行二到五天的培灵会。这既有助于提振信徒的灵命热忱,普及信仰常识,改变某个观念,也有利于增强教会的凝聚力。但习惯性的新春培灵会也同样会带来另类的负面影响。以下我们简析一下新春培灵会的利与弊,以尝试探讨这项有中国特色的教会习惯如何适应今日教会的发展需求。




一、新春培灵会的意义

在过去中国教会缺少专职而有恩赐的传道人之先,培灵会成为教会提振属灵热忱,集中学习圣经,联合培训事工,增进属灵见识的重要途径。每年新春适逢农闲和假期,教会便集中所有信徒回到教会,特别邀请有布道恩赐的传道人进行属灵生命常识性的培灵聚会。


新春培灵会有一些明显的好处,比如:

1、弥补传道人的不足

过去传道人不足,不少教会没有专职传道,培灵会就成了集中学习圣经,增进侍奉热忱的重要途径。实际上,有不少人在培灵会中得着根本性的改变,甚至有不少人在培灵会,或者奋兴会中重生得救,抑或者奉献传道执事。


2、利用假期集中学习

春节是中国传统假日,利用这个假期集中学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且,有些人会在假期中无所事事,优秀的培灵会是对信徒重要的造就途径。


3、增进信徒感情

大家在集中的学习和侍奉中能以加强交流,增进感情。


4、给信徒一个培灵安静的机会

平时上班工作很忙,假期的培灵是给信徒一个安静学习的机会。


5、增加了教会收入

这是一条看似世俗的理由,但其实,很多城乡结合的教会总能在新春培灵会中再次聚集平时务工在外的家乡信徒,他们的乡情奉献足以维持乡镇教会一年的开支。


6、传播了福音信息

新春布道会也是家人邀请亲友参加聚会,传播福音的一个途径。



二、新春培灵会的不足

新春培灵会的意义,特别是乡镇和农村教会新春培灵会的意义是显著的。但过于形式化的新春培灵会却带来另一个极端。


1、形式化

实际上,尽管新春培灵会有着诸多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千篇一律的传统新春培灵会越来越不一定适合当代教会发展的需要了。实际上,这些年不少教会培灵会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少,教会开支越来越大,教会需要变着花样邀请名牧主领,创设别致的主题,增加特别的敬拜赞美,方能勉强吸引教会信徒的参与。

应该说,培灵会的兴趣是源自传道人的匮乏,当今教会这一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教会各类培训已经越来越多,信徒无论是灵命热忱还是信仰知识的需求都不如以前强烈了。因此,培灵会愈加在某些教会成了一种形式化事工,其外在形式已经逐渐大过内在意义了。

实际上,你的形式化信徒是会有感知的。培灵会的意义就是在于培灵,而如果不能提振热忱,培灵会的的影响对信徒其实是一种麻痹。若不改变形式,势必让培灵会效果大打折扣。


2、教会与社会愈加脱节

新春培灵会占用了传统中国人走亲访友,年拜团聚的时间。实际上,特别在当代人口大流动的时代,农村在外务工信徒很多人一年,甚至多年回一次故乡,即使留在都市的都是新兴人,平时亲友交流的时间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春节假期往往是发扬传统文化,增进亲情友谊的重要时机。如果教会的培灵会占用了初一到初五传统的年拜时机,很可能会再一次错过亲友走访的时间。新春培灵会固然是重要的传福音的机会,但如果我们把所有传统“拜年”的时间都用作新春培灵会,参与信徒便失去了走访亲友的时间,造成信徒与社会的疏离,增深了教会与社会的割裂。而实际上,亲密互信的关系才是传福音的最佳途径,亲友友谊则是亲密互信关系建立的途径之一。


3、信仰的文化适应性越来越差

实际上,因为教会给信徒安排了太多的活动,在分别为圣与进入世界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加之皈信之后,很多的生活习惯和习性,甚至价值观都与非信徒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造成了信徒与社会的疏离,也造成了与传统亲友关系的疏离。过不了多久你就能发现,信徒的朋友圈就只剩下一些教会里的基督徒了。如此到是让信徒少了试探,但也造成了信徒与社会脱节,越热心的信徒越是与社会脱节。实际上是对福音传播的拦阻,更是对基督教信仰的文化与处境适应性的伤害。时至今日,华人教会无论是在内地、港澳还是台湾,都没法融入本土文化,这与教会倡导的“疏离社会”的策略是分不开的。那么给人造成一个“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的印象也是必然的。


4、信仰的两极分化

如果教会占用了所有新春走亲访友的时间,而只致力于新春培灵会及对传统节日的占有,势必造成信徒对亲友的疏离,造成信仰的两极化分离。

笔者以为,这一现象在基督教界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过分强调信仰的“分别”,过分推行与社会疏离的教会生活,实际是对教会的一种伤害。美国最近爆出了,美国基督徒的教育水平平均值严重低于其它宗教和社会人士。调查显示美国一般基督徒的受教育时间是9.5年,而犹太人的平均教育是13.5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说明基督教在当代社会趋于保守。


一般而言,社会学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你越是有生命力,越是内在强大,越是有凝聚力,越是自信,越是有价值,有吸引力,你就越能融入社会,越具有包容性,而不会顾忌外来文化的入侵。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基督教。应该说,当代教会受到世俗化的冲击似乎超过了教会本身的承受力,过去教会一直是时代科技文化潮流的引领者,因此,根本不担心世俗化的冲击,而能抱持开放的态度,甚至是主动进入社会而引领社会。而当代教会受到的冲击太大,因而失去了自信,而趋于保守封闭,因而就开始造成信仰与生活适应的两极分化。


信仰与社会生活的脱节是一个不容小嘘的问题。社会变得不再需要教会,试想,如果我们的教会和信徒突然从社会消失,这个社会会有伤感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这就是脱节的后遗症,脱节的结果就是不单不能建立基督徒的价值共同体,反而导致两极分化,造成基督教被边缘化,对福音的普及化严重不利。因此,当代教会在持续主办新春培灵会的时候,要适当引领信徒与社会的接触。


三、新春培灵会的可行性探讨

新春培灵会作为中国教会的一个特色化传统,有着文化传统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延续这一传统是必要也是有意义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传统模式以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此,笔者提出几个探讨性想法:


1、以新型布道会代替传统培灵会

传统培灵会的背景是基于教会牧养的缺乏,而当代中国教会虽然依旧缺少优秀的布道型同工,但已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平时的牧养需求。也就是说,对传统培灵会的需求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大。因此,将培灵会融入布道会的成分,借此呼召更多信徒邀请亲友一同参加,除了布道,融入更多社会人士可以接受的节目诗歌等。以吸引更多人士有适当的机会接触基督教信仰。


2、把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春培灵会

传统培灵会一般都以证道为主体,但对一个初进入教会的人士而言,纯粹的宗教性活动会让非信徒显得更加另类。为了让培灵会更加贴近社会,我们可以把新春培灵会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合传统中国文化进入教会生活,促进信仰与文化的契合。


3、缩短新春聚会时间,增加走亲访友机会

新春布道会或许可以缩短时间,比如,把三五天缩短为一天时间。连续几天的培灵会或许不如缩短为感恩礼拜暨布道会,而后鼓励信徒走亲访友,一则可以复兴民族文化,一来可以增进感情,同时也可以成为见证福音的好机会。让信徒除了参加信仰生活,还有机会走亲访友,鼓励信徒尊重传统文化,尊老爱幼,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以利于福音的见证。


4、教会制定中性的新春礼物,融入信仰和文化可以馈赠信徒亲友

作为福音的传播,教会可以定制更多中性的礼物,既包含了信仰元素,又能有文化新春的喜庆味道。让信徒可以带着培灵会教会馈赠给愿意接受的亲友,带去教会的文化与问候,增进教会与社会的接触,增强教会与社会的亲和力。藉着信徒的走亲访友,将教堂的培灵会带进寻常百姓家。

基督徒应当尊重传统文化和习俗。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可能成为传福音的工具,从教会传统看,使徒教会并不要求外邦人做犹太人而后做信徒,更不要求犹太人脱离犹太传统而只做基督徒,他们都是弥赛亚信徒。新春培灵会有传统的优势和教牧的必要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的培灵会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转化角色,适应时代的发展,让传统的培灵会成为今日中国教会的祝福。

2016年12月21日星期三

于深圳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