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泪的萨顶顶:别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书写“尊重”

落泪的萨顶顶:别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书写“尊重”

知著网 内地女星 2020-02-17 22:43:28 670

我们大可以就歌曲本身发表自己的批评,但这种批评如果建立在“高人一等”的心理预设之上,恐怕批评就会变成直戳人心的伤害,让被评论者像萨顶顶一样落下无奈的眼泪。

>>>

“这个例子可能不恰当,就像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但脸上涂了五厘米厚的粉。”

由浙江卫视推出的音乐综艺《天赐的声音》,在上周六晚间默默上线。不过,冲上热搜的不是王力宏、张韶涵等大牌音乐合伙人,也不是“神仙打架”的各路选手,而是被批评到哭泣的萨顶顶。

萨顶顶的眼泪从何而来?

作为本次的参赛选手,萨顶顶和黄龄在首期节目组成搭档,并演绎了歌曲《易燃易爆炸》。

(萨顶顶与黄龄的组合)

但在表演完毕之后的点评环节,乐评人丁太升却表达了对萨顶顶的不满,直言她的表演矫揉造作,浮夸,不像以前的她,当然也包括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句:就像涂了五厘米厚的粉。

(丁太升的部分点评)

丁的点评也当即引起了现场其他评委的疑惑和不满。

(王力宏与张韶涵的回应)

而站在台上的萨顶顶也只能是非常客气地回应,但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节目播出后,丁太升因为自己犀利的点评被众多网友骂上热搜。他也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暗指节目剪辑有问题,并为自己的言论做了说明。

(丁太升对此事的回应)

在知著君看来,且先不论节目组有没有扭曲乐评人的表达,对一位在舞台上尽心尽力表演过后的女性,评价她矫揉造作和涂了五厘米的粉,这本身就已经超出了点评的范畴,甚至是一种众目睽睽下的残忍

而萨顶顶的眼泪和丁太升的不屑所反映出的,其实是个性与少数,姿态与尊重之间的问题。

个性,贵在尊重

作为乐评人的丁太升,如果先抛开他失礼的言论不谈,那么他勇于表达不同观点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在一众对萨顶顶与黄龄的褒奖之外,表达自己的不喜欢,这本身不应该成为他被责难的理由。

声音不该是单一的,我们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

但在节目播出后的回应中,丁显然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之处,并把网友们对他的指责全盘化为“网络暴力”,把自己被骂的理由归结到自己的“少数”身份上,归结到“自己是为数不多敢讲真话的人”上面。

(丁反驳张韶涵在做道德绑架)

可问题是,“少数”赋予的身份正当性,真的能自然而然地为“少数”的行为正当性买单吗?

作为在场的少数,丁的表达权并没有被其他人剥夺。换句话说,我们包容“少数”的第一步,其实是在为其搭建和维护一个能够正常表达的平台,一个窗口。

“少数”的身份特征所保障的是发言权,一个能够表达自己个性的机会和权利。

(萨顶顶的回应)

但是,打着“少数”的身份而对自己的行为无所顾忌,并美其名曰“个性”的人,不仅滥用了“少数”赋予他的权利,也不值得其他人的尊重。

除了在节目上对萨顶顶出言不逊,这位乐评人平日里也没少对其他歌手做出“个性化”的点评。

而当他面对其他人的不同意见时,却总是在以“少数”的身份来当作自己言行的护身符

(丁太升的微博)

仔细想来,丁的所作所为,是否也反映了一种当前互联网上的典型现象呢?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自己不合理、欠考虑、乃至违背常理的言论和行为,标榜为被占据多数的网友所迫害的“少数”,无形之中为自己营造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超凡脱俗的道德崇高感。

以敢于在“多数”的包围之中敢于直言不讳为荣,为自己的个性撑起一把道德保护伞,杜绝一切合理的对话与批评。


(萨顶顶与丁太升的交流)

但是这些人不明白的是,虽然个性需要得到保护和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标榜“少数”可以成为纵容“个性”的理由。个性,贵在尊重。

对自己个性的彰显,不应该建立在贬损他人、不尊重他人个性的基础上。

萨顶顶可以在自己的表演被指责为矫揉造作后,不失礼貌地进行回答和感谢,对他人批评的意见表示尊重和接受而不是嗤之以鼻,并且她也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让大家强行欣赏她的表演,这才是对个性最好的诠释。

相反,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自说自话,不但称不上尊重,反而是一种伤害。

(丁太升的最终点评)

同样,要尊重他人的个性,首先要学会收敛自己的个性。

舞台上的萨顶顶可以把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呈现出一个与演唱《左手指月》时截然不同的自己,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那么舞台下的丁太升为什么不能也学着收敛,用一种更加礼貌、平和、精确的语言来表达他个性的观点呢?

放低姿态,寻求平等

就像丁太生在点评萨顶顶的时候那样,要想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做到尊重,既不应当仰仗自己在某行业建立起来的权威去“小看”别人,也不应当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偏见去“俯视”别人,而应该去尝试放下自己的身段,放低姿态,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去进行观察,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和行动。

相反,只知道站在高处俯瞰的人,不仅会显得冷漠,甚至会变得愚昧,尊重也就无从谈起。

在这个特殊时期,无数人都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着贡献。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总是觉得自身高高在上,散发着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无端地指责和攻击他人。

(《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部分截图)

就像网络上的某些文章和各大讨论区,一方面把抗击疫情的歌曲抨击为博取关注、赚取钱财的阴谋论,另一方面也不忘调侃歌曲创作的不走心,拉低了公众审美。

前两天李荣浩为抗击疫情所作的新歌《同根》,就遭到了某乐评人的点名批评。巧合的是,这位乐评人还是丁太升。

(丁太升的批评)

(李荣浩的回应)

必须承认,某首歌好不好听当然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是我们同样也要认识到,作为评论者的我们所处的位置高低,对所作出的评价和采取的行动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我们大可以就歌曲本身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这些意见的表达必须建立在对对方充分的尊重之中,而不是“高人一等”的心理预设之上。无论是第一次写歌的七岁小孩儿,还是停止创作已久的耄耋老人,他们写下的歌曲都是各自的劳动成果,都蕴含着自己的心血和感情。

这些歌曲可能不会让大多数人喜欢,但值得所有人尊重。因此,与其站在高处对别人挑三拣四,不妨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评价是否合理,自己的位置是否得当。

强制力之外,亦需人性化

同样,需要学会尊重的,不只是那些抗疫歌曲的无端批评者,还有某些基层管理者。

(在高速公路上漂泊的湖北司机)

医生被公投出小区,外来务工人员复工后有家难回,被困在高速路上流浪的司机师傅等等,这些事情都反映出了某些基层管理者,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一种“高姿态”,一种不想去主动了解他人处境,把自己约束在“相关规定”的高阁之中的姿态。

试想一下,如果游荡在高速公路的司机师傅能够在途中遇到一个肯耐下心来,倾听他难处的管理人员,而不是一个闻车而至,就搬出一纸有关规定催促他赶紧离开的人,那么他本不必冒着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的风险在高速路上流浪。

同样,如果某些物业管理人员能够主动去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回家的麻烦,而不是以硬性的规定,对所有人不加区分地拒之门外,那么最终也不至于需要政府出面呼吁。

(外来务工人员回家难的相关报道)

尽管我们都知道,在这样一个以“防疫”为首选的特殊时期,对某些不服从规则,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社会越轨行为需要某种“强制”的保证。

但基层的管理者们,不应当以对硬性规则的坚决贯彻,而忽略人性化管理的原则,甚至不尊重他人的正当权益。

比如这两天的一条新闻: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将遭到防疫人员进门打砸。

(一家三口打麻将被打的相关报道)

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冲到别人家里,乱抢乱砸,这从来都不是基层管理者该有的姿态,也不是和谐社会该有的现象。须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平等的,尊重与被尊重也是相互的。

管理者们要学会在对话与沟通中放低姿态,学会理解和尊重。既要尊重公民的生命财产,也要尊重公民的表达权利,不要只是机械般地贯彻条令,还要懂得变通。

>>>

无论是表达个性,还是降低姿态,贯穿其间的核心都离不开尊重二字。

从构词法上来说,尊重(respect)有“回头看”之意,我想这并不是偶然,而是造词者的忠告:不要把目光一直集中在未知的前方,而是要记得回头看看自己已知的后方。回顾和品味自己经历的过去,才能学会感受他人的不易。

可以说,尊重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回顾来时的路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感同身受

(央视关于甘如意骑行返岗的报道)

我们的经历不一定相同,但感受总有共通之处。就像骑着自行车辗转四天三夜,从老家赶回到武汉抗疫一线的95后女医生甘如意,尽管我们很少有人能复刻她的经历,但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却是始终连在一起的。

所以,在评价和审视他人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自己,看一下自己所处的高度,放低姿态,尝试去接近他人,理解他人。

如此一来,真正的respect,也许就在你我的不远处。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