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道歉:别让善良,陷入赛博时代的“柏拉图洞穴”

姚晨道歉:别让善良,陷入赛博时代的“柏拉图洞穴”

知著网 内地女星 2020-04-29 22:00:49 703
比起打击假流量、毒流量,我们更要警惕那些阳奉阴违,假借着迎合官方“打击虚假流量”的号召,实则只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只图一己私利,暗中破坏网络生态的“两面人”。

>>>

“谢谢你,贾晓月。”

短短六个字,却让姚晨又一次遇上了“善良”的烦恼。

4月26日,一篇有关援助湖北抗疫护士贾晓月的微博文章持续刷屏。文中写道,该护士不仅自掏腰包赶往武汉,默默抗击疫情40多天,而且还没有得到政府、医院任何的表扬和奖励。文章甚至借“湖北”人民之口表达了对该护士的歉意。

然而当天深夜,文章中的主人公贾晓月亲自出面澄清事实,并指出该文章存在多处不合实际的内容。现在,该文章已经被认定为“不实消息”,微博平台也对该文章的发布者进行了处罚。

(散播虚假信息的文章)


然而姚晨却因为转发了这篇不实的文章而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和声讨;他们认为姚晨作为公众人物,不经核实便转发“谣言”的行为损害了正常的网络交流。少数网友甚至指责姚晨是在“蹭热度”“刷流量”。
4月27日,姚晨发布致歉微博,声称自己这次的转发是因为深受感动,属于“好心办错事”,并在之后转发了贾晓月的微博,表达了对她的敬意。

(姚晨对贾晓月的回应


事实上,这已经是近两个月以来姚晨第二次因为自己的善意之举而惹上了麻烦。2月16日,姚晨曾因为转发新冠肺炎患者的求助信息而遭到“围攻”,质疑和攻击的声音与这次“传谣”行为如出一辙。她本人最终也不得不出面回应。

(在2月因为转发求助信息而登上热搜的姚晨

(姚晨之前的回应
从转发,到“传谣”;从正义,到恶毒。我们不禁要问:姚晨为善良发声而遭受到的一波三折,究竟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现实问题?
谁在玩弄流量的“尚方宝剑”?
知著君认为,在这件事儿中,姚晨确实有做法欠妥之处。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能够制造出相当可观的流量和关注,影响到互联网舆论的形成和改变。虽然明星们的发声具有难以替代的潜在力量,如果在发声之时缺乏必要的把关程序,那么这股力量也很可能会被不实的消息或者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导致受众们的盲目跟从,继而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效应。
也就是说,姚晨作为公众人物应当警惕被假新闻所绑架和利用,提升自己核查信息的能力,让自己的善意在传播的过程中不被扭曲。

(姚晨的道歉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此事中,姚晨并没有刻意地误导受众,刻意地利用自己几千万粉丝的影响力去为自己个人行为的不妥作辩护,她只是通过六个字表达了自己对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的尊重。
虽然她作为意见领袖误导了受众,但部分网民在批评和指责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姚晨本人也是假新闻的受害者,而非幕后的操纵者或是利益相关者,她应该得到同情,而不是无情。
可令人奇怪的是,网络上对姚晨的指责和谩骂中还是不乏“蹭热度”和“刷流量”一类略带阴谋论色彩的声音。在这些刺耳的声音里,这次“传谣”的行为并不是一场出于善意的转发,更不是对医务人员的致敬,而是蹭流量失败后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网友们对姚晨被骂的不解

这些声音不去指责炮制假新闻的生产者(例如为求流量、博关注而毫无底线的某些自媒体),不去关注像贾晓月一样默默无闻的医护工作者,反而把刀尖集体对准了同为受害者的姚晨。
而回过头来审视那些质疑姚晨的声音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2月份帮忙转发病人信息,还是这次致敬医务工作者,“流量”两个字似乎成为了一种天生的原罪,一经使用便可以横行无阻,轻易地将别人的任何行为盖棺定论。
我们当然要打击因“流量至上”而衍生出的诸多良行为,比如单纯地以流量去评价明星个人,去批发化产品,甚至将流量与市场原则相互捆绑、对等的错误理念。正如“半月谈”在2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所写的那样,打击网络中的“毒流量”是国家网信办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知著君认为比起打击假流量、毒流量,我们更要警惕那些阳奉阴违,假借着迎合官方“打击虚假流量”的号召,实则只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只图一己私利,暗中破坏网络生态的“两面人”。

(网友对姚晨转发求助信息的质疑

就像那些谩骂姚晨的人,他们假借着官方的名义去绑架别人的善良,放大别人的错误,质疑别人的动机,抹黑别人的形象。在他们眼中,“打击流量造假”成了一把可以随时出鞘的“尚方宝剑”,只管攻击,不管瞄准。无论被打击者如何自证清白这些人都可以适时掏出那把随身携带的“尚方宝剑”,进而对自己看不顺眼的“流量”行为或个人痛下黑手。
前文说过,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活动难免会产生大小不等的流量。但当“打击流量”成了质疑明星个人行为的万能借口,无论明星做些什么,无论流量或大或小,都难以逃脱被定罪的宿命。到头来,大家脱离了对行为本身的讨论,缺少了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只剩下了对明星的个人批斗。

(姚晨之前转发过的求助信息
就像姚晨自身的遭遇一样,无论她之前已经做了多少有利于社会的公益活动,无论她帮助多少人转发了求助信息,无论她对疫情有多长时间的持续关注,她的所作所为都会在这种反向的“打击流量”逻辑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无法逃避被刻意抹煞的命运。
当“打击流量”被“逆练”,打着官方名号的“尚方宝剑”被不加限制的肆意利用,绑架善意,挤占正常公共讨论空间和破坏正常讨论氛围的行为势必也会无限增生,网络环境的污染也势必会蔓延,到那时网络治理又谈何容易呢?
别让善意失真,更别让思维懒惰
反向的“打击流量”无疑牵扯出了另一道难题:当大众泛滥地利用流量的透镜去审视他人的善意,无论真或假,善意都将会失真,令当事人陷入一种“沉默”与“发声”的矛盾之中。
这种矛盾就像是一种关于“善良”的强盗逻辑:表达善意➡被骂作秀、蹭热度➡沉默➡被骂不作为➡再度发声➡被骂洗白。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疫情期间因为没有公布自己捐款数额而被网友质疑与声讨的公众人物不在少数,而就算像韩红一样公开做慈善,像邓超与孙俪一样公开自己捐款数额的人,甚至也会遭到冷漠的嘲讽和质疑。

(网友对邓超、孙俪捐款太少的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善良”俨然变成一种必须经过网友们的正当性拷问才能“正常”运行的程序,而无关乎公众人物个人的意愿。比如被网友频繁询问捐了多少的郭冬临,明明捐款是个人事务,还必须得向广大网友通报一声才能得到认可。

(被逼问的郭冬临
再比如前段时间被网络暴力的美食up主徐大sao,因为没有对部分捐款做出明细,而遭到无端的指责和谩骂,甚至波及到了家人,心灰意冷之际暂停了对作品的更新。
我们可以说,“善良”在这里不再是个人的主动意愿,而是被动的群体绑架,是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过度僭越。
(回应质疑的徐大sao
长此以往,为公共利益呐喊,为少数群体发声的正常行为也会被“流量”的标尺所强行丈量。前几天山西太原的一位女交警为了体验盲人的生活,带着导盲犬上公交,结果被司机拒载。
这件事儿本该引起大家对视觉障碍群体乘坐公共交通困难的关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依然有很多人将矛头对准了当事人的动机,质疑她是为了博流量才故意体验生活。
在“流量”的滤镜下,行为本身脱离现实,成为情绪的刀光剑影,不但问题无法得到揭示,原本的讨论也早已失去了意义。

(带导盲犬乘车被拒
或许我们需要换个思路,去追问这种单向度的流量思维何以流行。
知著君认为,以“流量”丈量一切的单向度思维,其实反映了当前网络中一种普遍的思维惰性。在这种惰性的影响下,几乎所有的讨论都可以被拉入简单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之中,难以得到大家普遍、自发的思考意愿。
作家金宇澄在近期的《十三邀》上曾聊到了“渣男”这个词,并直言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网民片面地抓住一个人的一个点,拿一个词语就企图去把握复杂事物、人物的全貌,不仅无知,而且可悲。
(金宇澄对网络流行语的批评
很明显,社会现实绝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虽然人们创造了网络流行语来便利自己对大千世界的认知,节省自己的认知成本,但却陷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的暴政”,即企图用过分简化的、概括的词语去为自己放弃对世界复杂性追问的行为,寻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
实际上,“语言的暴政”其实就是当前互联网中普遍流行的“惰性思维”的一个绝佳体现。这里,原本复杂的人与物正在经历着自身意义被过度简化的窘境,人们在追求虚无缥缈的阴谋论的旅途上,也在逐渐排斥着现实中的其它可能性。
这种过度的简化不再是“简化世界,启发你”,而是“简化世界,恶心你”。不仅让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对世界复杂性的追问,甚至直接在思维的出发点上就先行否定了复杂性的存在,让人们挤在一条狭窄的单行道上而美其名曰“认识世界”。

(某网民的无端质疑)
换句话说,“简化思维”的目的不应该是拿自己的无知去和现实硬碰硬,而应该是在简化的基础上去承认和追问事物的复杂本质,深化自己的认知。
就像当初被质疑诈捐的韩红,这几天被骂上热搜的何炅,这些事件本身的真实面貌,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它需要被追问,但不应以对事件部分的认知来强行解释事件本身所固有的复杂属性。
无论是接二连三被骂的姚晨,还是因为公益被讨伐的其他公众人物们,他们都不该被诸如“蹭流量”“玩洗白”等简单的评价所框定,不该被非黑即白的单向度思维所绑架。
而网民们也应该注意到,即使受限于平台的限制,受限于文字表达的缺陷,都不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沉溺于赛博时代的“柏拉图洞穴”,主动放弃思考的权利,片面地将孤立的事实与个人相勾连,用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去揣测他人本真的意图,让他人的善良为自己思维的懒惰而买单。
参考文献:
Sir电影:《姚晨转发求助被骂,他们到底很谁?》
半月谈:《清除“毒流量”公害,必须连根拔起》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