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山庄子工程答问录:由庄溯老,由老溯易(一)

张远山庄子工程答问录:由庄溯老,由老溯易(一)

庄子江湖 内地男星 2015-08-03 11:51:44 154

点击上方一键关注


由庄溯老,由老溯易

(张远山庄子工程答问录)

张远山 王业云

  2001年7月,初读先生所著《通天塔》,如遭电击,后在网上大量搜读先生作品,先生之书可购则购之。2003年8月,始与先生通电邮。2005年先生“庄子工程”开工以后,新作无不发我先读捉错,我得以亲历“庄学三书”的著述全程。八年往返电邮五百余封,对先生的思想学问和人生追求,及其“间世主义”的因循内德和因应外境,感悟颇多,获益无穷。2006年12月,先生赴京,我又得以当面请益。2007年12月,《庄子奥义》在海南三亚举行首发式暨研讨会,先生邀我参加,我因工作原因未能成行,至感遗憾。

  先生倾力著述,惜时如金,我平时不敢多扰。先生完成“庄学三书”之后,心情空前愉快,稍事休息调整。我趁机将积存数年的诸多疑问,多次询之先生,得蒙一一答复。今以新近问答为主,择要补入历年通信之相关内容,略作分类,与同好分享。

王业云小识2013年5月


一、为什么叫“庄子工程”(上)



①庄子显隐史

王:读了您的庄学三书,大概印象是,庄子与陶渊明一样,声名有着曲折的显隐史。庄子生时,从楚威王派人登门聘他为相、惠施怕他赴魏夺相这两件事来看,他在社会上的名气已经很大。庄子死后,从魏牟编《庄子》初始本,到刘安编《庄子》大全本,著作流行,后学研究从未中断,至少在学术界名气犹存。魏晋以后,庄子名气更大,庄学一直是士林显学,影响至今不衰。不知道我的印象对不对?

张:基本不错。

王:您能否大致梳理一下庄子在各时代的“遭遇”?有哪些著名的褒贬案例?

张:庄子的影响,生前死后一直很大。魏晋郭象版《庄子》出笼以前,名气主要限于士林,比如《吕览》、《荀子》、《韩非子》、《韩诗外传》、贾谊赋都大量抄引《庄子》,当时的庄学影响,主要是未被篡改误解的真庄学。刘安《淮南子》首次并称“老庄”,因此司马迁《史记》把《庄子传》附于《老子传》。魏晋时代,嵇康、阮籍为首的竹林七贤,使真庄学的影响达到顶峰,嵇康首次并称“庄老”,认为庄子超过了老子。这也使真庄学对庙堂的威胁达到顶峰,所以引出三个结果。一是嵇康被公开杀头,阮籍郁闷早亡,竹林七贤被庙堂分化瓦解。二是晋人王坦之撰写了《废庄论》,后来唐人李蹊又写了《广废庄论》,试图消除真庄学对庙堂的威胁。三是郭象篡改反注《庄子》,因为任何人都废不了《庄子》,郭象就通过篡改反注使真《庄子》变成伪《庄子》,真庄学变成伪庄学,成功消除了《庄子》对庙堂的威胁。郭象版《庄子》出笼以后,反庄学的郭象伪庄学成了庄学至高权威,影响遍及士民。虽然“庄学三书”问世,可使真庄学得以正本清源,但要真正消除郭象伪庄学的影响,恐怕还要很久。

王:看来文化的兴衰变迁,真是以大年计呀。陶渊明的文化地位,是在其身后六百年才确立的。而庄子文化地位的确立,竟然要等上两千三百年!

张:任何深刻思想,传播、阐释、理解都有过程。越是深刻,过程越是漫长。


②今人对庄子的坏印象

王:当今人们对庄子的印象并不太好。尽管人们不得不佩服庄子千古独步的文学想象力和寓言魅力,但对庄子的人品却多持异议,认为他思想消极,我大体归纳出五点:A不讲是非,和稀泥的相对主义;B明哲保身,缩头乌龟;C不近人情,妻死不悲;D消极虚无,逃避油滑;E反知主义。这说明,作为“反面思想典型”的庄子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定型。

张:确实如此。郭象以后,《庄子》名存实亡,郭象伪庄学的影响遍及士民,真庄学的影响在士林基本消失。不过郭象至今的一千七百年,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辛亥革命以前推崇《庄子》,二是辛亥革命以后批判《庄子》。然而无论是推崇者、批判者,都不知道自己推崇、批判的实为郭象版伪《庄子》,亦即反庄学的郭象伪庄学。辛亥革命以前之所以推崇郭象版伪《庄子》和郭象伪庄学,乃是因为伪《庄子》、伪庄学已经成了儒学附庸和庙堂拥护者。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五四“砸烂孔家店”以后,儒家官学破产,附庸于儒家官学的郭象版伪《庄子》和郭象伪庄学也就不再受到推崇,学界开始大规模批判庄子消极。当代六十年,又用马哲的粗浅唯物论批判所谓的庄子唯心论。所以违背史实的伪庄子形象,目前深入人心。消除这一错误印象,至少需要几代人。

王:大众对庄子的看法,深受名人影响。诸多文化名人如鲁迅、胡适等等,无不认为庄子消极,影响很坏。

鲁迅在文学上对庄子极为推尊,但在思想上却对庄子持否定态度,认为庄子思想有毒,说自己深中其毒。他说:“正苦于背了这些古老的鬼魂,摆脱不开,时常感到一种使人气闷的沉重。就是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写在《坟》后面)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也说:“(庄子)这种话初看去好像是高超得很。其实这种人生哲学的流弊,重的可以养成一种阿谀依违、苟且媚世的无耻小人;轻的也会造成一种不关社会痛痒,不问民生痛苦,乐天安命,听其自然的废物。”又说:“庄子这种学说,初听了似乎极有道理。……却实在是守旧党的祖师。他的学说实在是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的大阻力。”

您对这些意见,有何评判?

张:鲁迅、胡适等人,批判的正是郭象版伪《庄子》和郭象伪庄学,但对郭象义理也所知有限,批判得极其粗糙,不仅与真庄学无关,对郭象伪庄学的批判也不得要领。不过他们的主要错误是不知郭象篡改,误把伪《庄子》当成真《庄子》,所以他们的错误批判情有可原。由于他们批判的实为郭象伪庄学,所以其批判仍然大致有效,可以视为真庄学的友军。


③今人对庄子印象很坏的原因

王:我一直在想,庄子的坏名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首要原因,肯定是郭象等人的歪曲矮化,《庄子奥义》和《庄子复原本注译》已经证明得很详尽。可是郭等的遮蔽,为什么没有妨碍陶渊明、苏轼等人领会庄学真义呢?

张:郭象对庄学的篡改,主要是涉及政治的部分,就是庄子反对“适人之适,役人之役”、“众人役役,以隶相尊”的部分。但是庄学并非政治哲学,政治仅是庄学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背景。陶渊明辞官、苏轼被贬以后,他们直接面对大千世界,得以广泛领悟庄学的非政治部分。士林以外的中国艺术家、能工巧匠,由于不属士而属民,所以大多都能不被郭象篡改和郭象伪庄学所影响,仍然能够突破郭象伪庄学的拙劣遮蔽,领悟真庄学的精髓。只不过这些人都是隐于江湖的各种隐士,所以真庄学在古典中国的影响尽管无所不在,却是潜隐不彰的潜流,不在庙堂官学的主流话语之内。


④先秦工程为何以“庄子”命名

王:您计划著述的“庄子工程书目”,还包括《老子奥义》、《公孙龙子奥义》等,为什么独以“庄子”为工程命名?为什么独有庄学要写三本书,而老学、公孙学只写一本书?

张:我的毕生工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承古,复原被专制庙堂遮蔽的中华道术,此即《老子》所言“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二部分是开新,使因遮蔽而湮灭、因潜隐而停滞的中华道术继长增高,改变两千年不变的庙堂黑暗政治,此即《老子》所言“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我把第一部分命名为“庄子工程”,是因为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庄学是先秦道术顶峰。而对《庄子》的篡改,是秦火汉黜留下的最大历史疑案,所以必须花最大力气,先用三部书破解一千七百年来郭象伪庄学的恶劣影响。

老学只写一本书,原因是老学尽管深邃,然而丰富性远逊庄学,王弼等人的篡改误注也程度较轻,相对比较简单。公孙学只写一本书,不是因为公孙学简单,而是因为《公孙龙子》已经残缺大部分,从数万字变成了不足三千字。由于政治、文化的综合作用,先秦名学没能完成体系建构,被迫中绝两千年。现在要做的是接续先秦名学源头,重新建构中华名学。弘扬真庄学,使之继长增高,是扬中华道术之长。复原公孙学,使之完成建构,是补中华道术之短。

王:“庄子工程”的进路,为什么是“由庄溯老,由老溯易”,而非顺流而下,“由易至老,由老至庄”?

张:一是认识论的理由。庄子是先秦道术顶峰,澄清庄学,就能登临至高点,一览众山小,看清其他先秦道术的源流。

二是方法论的理由。打个比方,江河入海口是唯一的,不可能出错,也无争议,所以应该逆流而上寻找其源。江河源头的认定,却可能出错,常有争议。如果顺流而下,一人从泾水出发,一人从渭水出发,二人都能至黄河入海口,前者坚信泾水是黄河源头,后者也坚信渭水是黄河源头。双方的支持者,只要不改变方法,不改变成心,仍从泾水或渭水出发,仍能各自抵达入海口。双方观点截然相反,泾渭分明,必有一非,或者皆非。旁观者看到双方各执一词,各有证据,都能“重复实验,得到重复结果”,很难判明谁是谁非。因为双方的方法都不科学,都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即使结果不误,论证方法仍然大误。

庄学是否承续老学,老学是否承续易学,同样长期有争议。所以“由易而老,由老而庄”的演绎,乃是“由源至海”的非科学方法,即先认定“易为老源,老为庄源”,所以结果的可重复性,没有科学价值。“由庄溯老,由老溯易”的归纳,则是“由海溯源”的科学方法,并非首先认定“易为老源,老为庄源”,而是通过实证,检验“易为老源,老为庄源”的可靠性。若有系统反证,就推翻错误假设,重新寻找源头,直到发现真正的庄学之源和老学之源为止。庄学三书已经证实了“老为庄源”,无须修正。但是《老子奥义》将会修正“易为老源”,证明老学之源并非《周易》,而是《归藏》、伏羲。简而言之,“由庄溯老”可以明庄、明老,看清伪庄学、伪老学之伪。“由老溯易”,可以明老、明易,看清伪老学、伪易学之伪。最终厘清中华道术的真正源头,判明中华真道和中华伪道。

王:“庄学三书”的前两本书《庄子奥义》、《庄子复原本注译》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出版,能否谈谈学界和读者如何反应?您对反应有何评论?

张:我曾对一位记者朋友说:我生活在先秦。或许当代中国只有我生活在先秦。我是独自一人,与庄子、公孙龙为伴。我认为在我完成著述计划之前,不大可能出现学术层面的有价值批评或赞扬。目前的赞扬者,即使是专家学者,也大都不是庄学家,自认为缺乏庄学基础,所以希望听到庄学家的意见。然而具有庄学基础的庄学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为他们多为郭象信徒,一旦承认我的观点,必将彻底自我否定,所以他们只能沉默。实际上我的所有著作,都少有学术层面的批评和赞扬。非学术层面的赞扬、批评很多,但是难以形成对话。这并非批评者、赞扬者的过错,而由我的工作性质决定。

我的处境,与庄子和公孙龙相似,暂时没有同一水准的对话者,却有无数潜在的对立者。而我的价值观类似庄子,我的思维方式类似公孙龙,所以我的处境不仅与庄子、公孙龙相似,而且是双倍的。况且庄子和公孙龙仅须面对同时代的对立者,无须面对身后两千年的对立者,而我抉发并且整合庄学奥义和公孙学奥义,就必须同时面对他们二人同时代、异时代的所有对立者。

庄学奥义和公孙学奥义,以及作为其思想背景的先秦秘史,都是我独力抉发的“新知”,已被秦火汉黜遮蔽了两千年,其上覆盖了无数伪知和大量谎言。大部分当代学者的头脑中,充塞并接受的正是这些伪知和谎言,却又不知其为伪知和谎言,其价值观与庄子对立,因而不愿自我否定;其思维方式与公孙龙对立,因而无法与我对话;其知识储备与先秦秘史截然相反,因而只能失语。

伪道遮蔽真道两千年,所以当代学者对我抉发的“新知”,必然陷入集体性失语。因为“新知”的传播,至少需要一代人时间。只有等到新一代学者成长起来,这一局面才有可能改观。

王:如此看来,现在的确不是全面评价《庄子奥义》的时候。但是我在阅读中感受很深,这种感受大体上处在以下三个层面上:

一、庄子是伟大的思想先驱

这是学术层面的。庄子在皇帝还没产生的时代感受着专制的高气压,我们却在皇帝已经退位的时代同样感受着专制的高气压,因此尽管隔了二千多年,他的感受仍与我们相通,他的不自由就是我们的不自由,他的不快乐与我们的不快乐仍很相似。他的思考与选择,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可以引作参考,甚至直接取用。

庄子是伟大的,无论从人格操守上,还是从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无愧于您的评价。只是他被历史刻意地掩埋起来了,是您发现、发掘、复活了真庄子,给了庄子还魂丹,使他活在我的心里。

二、《庄子奥义》是完美的创造

这是艺术层面的。庄子思想尽管伟大,然而却很“浑沌”,似有若无,似真如幻,就像一块颇耐玩味的石料,在独具慧眼的您看来富有神韵,但在一般人看来却无非是一块石头。

是您在先秦哲学这座大山上,选了《庄子》这块石料,苦心经营起您的“太湖石”来。哪是一块石头啊,您经营的是一整座山,您把整个先秦思想都搬来了,您要完成的是一座“太湖山”。您丧忘自我,“斧削,凿孔”,一切皆“因其固然”,决不刻意。《庄子奥义》是您的作品的一个局部,它浑然天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您就这样创造了您的先驱,以巧夺天工的“南溟吊诡图”和严密逻辑,证明了庄子的伟大。“创造结构是至高的创造”,相信无人再能撼动庄子的文化地位。

三、您的学问境界令人景仰

这是做人层面的。您二十五年求索的执着,您“一字不敢轻忽”的较真,您九稿而成的敬业,您“一字不可移易”的写作标准,令我敬佩。

您的“找不到答案就活不下去”,您的自适其适、不倚于外,您的“文化托命”的自觉,都深深地打动我。

以上仍然是笼统的感受,没有结合文本作细致的论证。需要说明的是,我虽然也觉得《庄子奥义》是创造,但却不同意这是您“六经注我”,因为您在学术层面上极其严谨。您只是把庄子的“意”给勾勒清晰了,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再创造,又是一种忠实的还原。

张:你说我没有“六经注我”,非常准确。我相信庄子必定认可我的加工、转述是合其原义的,甚至是某种程度的顺向提高。不过这不值得骄傲,起码不能对庄子骄傲,因为我有“后发优势”。我还有公孙龙,更有西方公孙龙,更有后轴心时代的漫长史实,更有相似现实的参照,所以即使我的阐释是某种程度的顺向提高,庄子仍是无与伦比的。

王:您从“庄子工程”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

张:最大的收获是,相信天道遍在永在。伪道之负隅顽抗,在真道面前不堪一击,至少在知识层面如此。秦火汉黜之后两千年,谎言重复了何止千遍!真相被埋在堆积如山的牛粪之下,但是只要精诚所至,天道必定能够显现,真相必然能够大白。一切文化犯罪,即使凭借至高权力的力挺,还有无数痞士帮闲圆谎,仍有蛛丝马迹可寻。世上没有不可侦破的完美犯罪,此即《老子》所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因为悖道者之智商,必在中士以下。上士尚且智有未周,何况中士、下士、痞士?上士之智既强,又不受利益干扰。中士、下士、痞士之智既弱,又受利益干扰,所以决非上士的对手。就此而言,天道必胜,人道必败。此即庄子临终所言:“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





回复“庄子江湖”可查阅往期目录

回复数字可收看往期精华文章

【60】吴励生:正本清源,天道绝对——张远山“新庄学工程”三书述评

【57】《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50】《庄子复原本》与中国之谜

【49】张远山《庄子奥义》评论小辑(下

【48】张远山《庄子奥义》评论小辑(上)

【47】张远山《庄子奥义》研讨会专辑(下)

【46】张远山《庄子奥义》研讨会专辑(上)




编辑:旦暮之遇

感谢分享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纸质发表和出版,联系公众号后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