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音乐年终小结。羞臊。以前最狂热最勤奋一年能听五六百张专辑的时候,一篇音乐总结都没写过,总觉得写那玩意儿太傻了,跟小学生写周记似的,我不要。现在可能是年纪大了吧,竟也开始一五一十地怀旧和总结了。
年纪大了的最重要的表现是,听新歌的比例越来越低——2017年一整年,我几乎都在听二三十年前的老歌。新专辑偶尔也听过几张,听来听去也没啥意思,都是老歌手们玩儿过的东西,玩儿得还未必有人家好。
根据豆瓣那个好些年不更新的音乐回顾,去年我一共听了199张专辑,不多不少。而其中打五星的就有68张。可怕。一方面是我年岁渐长,心慈手软,打分标准降低了,四星多点儿的也勉强归入五星了;另一方面,应该就是被岁月筛选过的老专辑真的太经典了,不服不行,必须五星。
挑一些我认为比较值得说的掰扯掰扯。
第一张五星专辑,是伍佰的《钉子花》。伍佰虽然长得不怎么样,音乐做得还真挺棒的。尤其他的台语专辑,每次听我都忍不住献上膝盖。我觉得伍佰可能是滚石老男人里最棒的音乐制作人了。李宗盛多数情况下都比较怨妇,井底的怨女,一点都不爽利;罗大佑写给别的歌手的歌,跟他自己的比起来,差一大截;陈升呢,神神叨叨的,状态相当之不稳定。伍佰就比较高产了,且音乐风格非常多变,写给甜心教主王心凌的《我会好好的》,写给天籁美声齐豫的《女人与小孩》,写给老牌文青万芳的《然后你怎么说》《夜照亮了夜》等,写啥像啥,且写给每位歌手的歌都非常契合她们的气质,感觉他的身体里至少住了一位少女、一位女神经以及一位中年女性。最重要的是,他还给莫文蔚制作了《一朵金花》,自己酷完了,还能让莫文蔚也跟着再酷一把,了不起,凭这张专辑他就能铭刻进华语音乐史了。
▲ 嘻嘻,这条短评有幸入选了豆瓣2017年度音乐榜单
紧接着感动过我的就是糙老爷们儿的歌了。比如林生祥交工乐队的《菊花夜行军》(强烈推荐这张,大起大落,慷慨悲壮,堪称当代归去来兮辞),野孩子的《黄河谣》,苏阳的《河床》,噢对还有Leonard Cohen的最后一张专辑《You Want It Darker》(不过这位爷并不糙,不仅不糙,一直到死都是精致的,音乐整体的美感和令人回味的隽永,值得所有年轻音乐人细细品味和学习)。我本人虽然有点娘吧,但这种较为粗犷、直接而炽热的音乐,那种恣肆奔流、雄姿英发的豪侠之气,也非常能打动我。精巧的音乐小品听多了,偶尔听听这些高天阔地野花莽草的音乐,可以养养孟子说的“浩然之气”,不然人就蔫儿了。
然后就是温习了好些关淑怡的唱片和演唱会,为她可惜,不禁写文缅怀(《星矢可否不要老》)。从她起,继而又听了很多港乐老专辑。陈奕迅、杨千嬅,老常客,不多说了;林子祥、梅艳芳,大角色,无需赘言。最值得叫屈的是现今一姐容祖儿。讲真,容祖儿的演唱实力和专辑质量,跟同时代台湾小天后们比起来,一点也不输,甚至更高级一点,可是粤语歌坛整体没落,再怎样出挑也放不了光。这么多年也就陈奕迅杀进了国语市场,其他香港歌手在进击国语市场的尝试中,几乎全部扑街。另外,老有人说容祖儿俗、没灵魂,未免太苛刻了。抒情起来超虐心、动感起来超活力的容祖儿,快慢皆宜的音乐能力足以让她不那么“有灵魂”就光芒万丈。何况某些如日中天的台湾天后,说真的,我也不觉得多有灵魂。希望大家好好听听容祖儿的专辑再贸然定论。
再就是比较有概念性或风格性的音乐了。从王菲追溯过去的This Mortal Coil、Björk(比约克17年的新专辑,虽然不如以往的她好,但别人也没有更好,依然值得听)、Tori Amos、Cocteau Twins、Portishead、Massive Attack……都是举世公认的飘逸鬼魅的音乐大神,废话我就不说了,只有朝拜的份儿。另外,我还重温了刘以达和麦浚龙的概念专辑,《水底世界》、《天生地梦》、《无念》啥的,再听更觉得了不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香港乐坛纵然再低落,倾其全力打造出的作品,还是能光耀世人。
下面要说到我真的听了很多遍不用看大数据就知晓的一定会在榜单中排位超靠前的两位歌手了——许美静和齐豫。她们俩也是去年我在王菲之外,唯一补全了所有专辑的歌手。
许美静,谈不上多强的唱功,但音色实在是太好了,云淡风轻的唱法也相当矜贵。我会把都市情歌第一把交椅给她坐。王菲、莫文蔚,也唱情歌,但她们俩都太酷了,感觉根本不会失恋,即便失恋了也依然能维持“老娘最炫最酷最不可方物”的孤傲,生来就是做女神的料,而女神都离人世十万八千里;至于林忆莲、辛晓琪呢,又太悲惨了,我不太喜欢过分哀怨过分卑微的歌路,总觉得就算分手,姿态也要漂亮一点。许美静就是离人很近、离苦又很远的那种歌手。近的是她几乎没有搞过各式各样的花招,基本都在安安分分地唱情歌,常常还都是底色比较凄怆的情歌;远的则是她唱情歌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怨不哀,清清淡淡地就把爱恨聚合间的美与遗憾唱尽了。举个例子,《荡漾》,明明是一首关于离散和无奈的歌,可是唱到“心荡漾/余情未了的心荡漾/记得你微笑时的脸/让我有勇气孤单”,许美静的声音忽然就亮了一下,继而注入一丝百转而出的回暖,是爱情完全幻灭了之后还有的那点东西,貌似清浅却又复杂幽微的一种情感。第一次听到这句,之前恋爱中所有无可奈何的桥段一下子就都钻入脑海了,不觉得苦,反倒有一种回忆的清甜。许美静是唯一能在苦情歌中唱出一丝清甜的歌手,我觉得她是真正能享受恋爱的那种人,爱情的酝酿、展开与终结,一切都能在她心中留下莹莹亮亮的光点。我喜欢那种光。
齐豫,华语仙气鼻祖。王菲买的第一张唱片,就是齐豫的《有没有这种说法》,并评价说“非常好听”。我应该也会着重推荐这张。齐豫别的专辑当然也很好,可都有点太曲高和寡了。李泰祥古典派的曲折繁复的旋律,对一部分人而言可能不太好消化。于是弟弟齐秦就决定亲自上阵做一张把姐姐拉回人间的专辑。齐豫的条件则是,所有词曲编必须由她亲自筛选。最后的结果自然两全其美,既有了流行的旋律,又不失唯美典丽的质感。高晓松说过王菲是她的唱片真正的制作人,哪怕词曲不是她本人创作的,她也掌控着自己专辑的风格和走向。其实齐豫也可以说是她唱片的掌舵者。每张专辑,她都有亲自参与词曲编,英文专辑也是亲自选曲,甚至好些唱片文案都是她本人写的。这么说吧,我觉得,所有比较“仙”的歌手,都是自己音乐的掌舵者(包括自己能创作的王菀之和上面提到的关淑怡)。可爱、单纯、唯美、炫酷、性感、哀怨……几乎所有风格都可以在流行音乐产业中被制造出来,唯有仙气,很难单靠产业包装出来,毕竟,词曲创作者和编曲人,本人往往也不怎么仙。仙气,完全得靠歌手本人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养,是歌手赠与自身的礼物,可遇不可求,全凭天意。
说了那么多远近中外的歌手,再加上我听王菲的劲儿已经小很多了,在虾米年终总结看到王菲依然是我收听最多的女歌手时,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震惊,看来是真爱无疑了。94年大杀四方之后的王菲我太熟悉了,没得听,只好翻过去听更早一些王靖雯的专辑。王菲本人对她早期的音乐也是无颜面对的,自嘲说是“搭下茬儿”唱法。我到现在也依然不那么喜欢王靖雯时期的音乐。但一张张听下来,也好梳理清楚王菲的天后进化之路。第一张《王靖雯》还是翻版小邓丽君呢,紧接着就转型都市触觉风格的林忆莲了,去美国逛一圈儿回来就能把R&B、Soul之类的音乐唱得有模有样了(尽管个人风格尚未正式确立),可见其吸收和学习能力之强。再往后一两年,就确定了以C.Y. Kong、林夕、张亚东等人为主的黄金班底,开启了她长达十年的辉煌期。天后当然绝非浪得虚名,从亦步亦趋地模仿偶像邓丽君的歌坛新人,到逼自己学R&B、Soul跟林忆莲一较高下的后起之秀,再到摸索出一条整个华语歌坛前所未有的另类音乐之路的顶级天后,这段几乎可以说是单打独斗的登顶历程,前后只花了四五年时间。甚至可以说,华语乐坛迄今为止,所有较为另类的音乐尝试,仍没有超出王菲所涉猎过的音乐范畴,王菲依然是截至目前华语流行音乐的最高峰。
差不多就这些了,都是老专辑。非要让我推荐新专辑的话,我应该会推荐陈升、朴树、窦靖童、孙燕姿、徐佳莹、黄龄、陈珊妮、魏如萱、张惠妹、阿朵等人的新专辑(其实除了童童,其他几位也都是乐坛老人了……看来我是真的听不动新人了……)。陈升一年发了两张专辑,独领风骚。其他歌手当然表现也不错,但都没有达到他们的最佳状态,离他们能做出的最高水准的专辑还差了一点。阿朵比较值得说一说,我是完全不熟悉她的,听说她在沉寂五年后出了张神婆专辑《死里复活》,竟然意外地好听,以为包揽全碟词曲会垮掉,也没有。总之,这张以苗族音乐为底子、以电子音乐为点缀的专辑,还是值得听一听的。或许没有朱哲琴团队的企划那么纯熟,但就她个人的复出和转型而言,算是比较成功的作品了。
最后推荐一张被忽略的遗珠——李娜的《苏武牧羊》。提到李娜,大家首选想到的应该都是《青藏高原》《嫂子颂》《女人是老虎》《黄土高坡》这些中老年KTV必点曲目。我也是因为这一点偏见,几乎没有仔细地听过她的作品。直到某次听完朱哲琴,虾米给我推了首《苏武牧羊》序歌,音乐一起,声音一出,整个人都惊掉了。当即我就意识到这首歌绝非俗类,听完整张,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讲呢,这张专辑应该是我今年最惊喜的发现。说到大陆音乐,通常大家都认为是落后于港台、日韩,更远远落后于欧美的。可是《苏武牧羊》的壮阔恢弘,对中国古乐的传承和探索,以及李娜声线的广远多变,拿到港台或国际乐坛去竞争,我觉得也未必会输。毕竟,港台的先锋音乐,也是借鉴了欧美地下音乐和小众音乐,而《苏武牧羊》则是纯粹的独属于中国的,一套组曲唱下来,高亢,低婉,激越,迂回,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中国传统文化里阴阳两面的所有意象,差不多都囊括在里面了。后来得知唱完这张就翩然出家的李娜居然是河南人,老乡,与有荣焉。
累了,先写这么多,有缘再见,bye呀。
iOS赞赏专线
我爱音乐,音乐令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