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专栏】诗文浸润美性情——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备课

【张敏专栏】诗文浸润美性情——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备课

语文湿地 港台女星 2019-03-09 11:37:38 1098

春天来了,关注我们吧!!

 

诗文浸润美性情

——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备课

张敏



单元设计理念 



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抒写性情的古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语言优美凝练,闪烁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内涵丰富,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它们分别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明朝文人魏学洢的《核舟记》以及《诗经》中的《关雎》和《兼葭》。这些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景、雕刻工艺、志趣追求等,折射出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通过本单元古诗文的学习浸润,以“感受美”为线索,促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怡情养性。

本单元写作训练《学写读后感》,旨在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旨在让学生通过搜集、诵读古诗,提高鉴赏诗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名著导读以《傅雷家书》为例,讲解选择性阅读的相关方法。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四首古诗,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大意。

3.反复诵读,把握作品内容,增强语感,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志趣。

4.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中意境,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语感,体悟诗文蕴含的情感,体会诗文创设的意境

5.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品味诗文中的意境,感受他们的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

2.单元过关作业;

3.教学课件;

4.朗诵配乐。  

5.群文阅读。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                                   1课时

文白互译          1课时

内容寻美                                   1课时  

写法寻美                                   2课时

《诗经》比读                               2课时

记背PK                                   1课时

单元整理           1课时

文本拓展读写                               2课时

习作指导                                   2课时  

名著导读                                   3课时

合计                                       16课时  

01

单元导读(9-11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目标,了解单元内容,读熟本单元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思路】

一、新课导入:

告知本单元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前预习:

1、学用工具书,了解9-11课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厘清各诗文的写作背景。

 

三、单元导读: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核舟记》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诗经二首》中《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蒹葭》写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三、文言积累:借助工具书,整理成文言笔记。

1、重难点实词。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6、特殊句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阳光课堂》字词过关部分的练习。

                            

02

文白互译  (1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疏通文义,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积累文言美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层次,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思路】  

一、 检查学生文言字词的记背情况。

二、 回顾“文言翻译五字法”,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自己整理的文言笔记,试着翻译9——11课三篇文言文,在小组内讨论互译、纠错,并在班级展示。

屏显: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   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三、 请学生一句话归纳课文内容,并理清结构层次。

四、布置作业,在9——11课中任选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文言文,试着用现代汉语改写,体会两种表达的不同特点。

03

内容寻美 (1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以“美”为线索,把握作品内容及行文思路。

2、理解文言文记叙顺序,探究文章描绘的自然美景、雕刻工艺、志趣追求之美,感受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教学流程】

一、 抽查记背及文言改写情况。

二、 请学生围绕“美”字,以“美事”“美景”“美物”“美情”为思路,分别概括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加深理解。

三、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探究文章描绘的自然景观、雕刻工艺、志趣追求之美,带领学生感受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四、品读集美   

1、收集整理9-11课中的文言美句。

2、反复诵读,并背诵默写。

 

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美在水声:如鸣佩环↓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美在潭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美在潭身:斗折蛇行↓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美在气氛:悄怆幽邃

 

 

04

写法寻美   (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中意境,发挥想象和联想,体悟诗文蕴含的情感。

2、探究归纳三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思路】

一、回顾抽查,品鉴文言词汇。

1、小组内检查同学在9-11课中收集的文言佳句。

2、抽查学生片段背诵,并要求用现代文描述,赏析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二、写法探究,归纳写作特色。

1、《桃花源记》一文的写法探究。

(1)以虚讽实,虚实结合。虚构“世外桃源”以寄托政治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真实的人物刘子骤和虚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  (2)设置悬念.构思巧妙。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渔人“忽逢桃花林”,被美丽的桃花林吸引,决定“复前行,欲穷其林”。到底前面还有什么呢?读者也产生了前往观看的愿望。渔人在走完桃花林后“便得一山”,山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又诱使渔人“舍船,从口入”。读者的视线也跟着渔人移入了桃花源。作者这样层层设下悬念,又逐层解开,使得文章构思十分巧妙,富有小说色彩。

(3)首尾照应,详略得当。对环境和桃花源中人的描写,祥写了他们对渔人的热情款待,特别是他们该话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生动形象的描绘一幅理想的社会画卷。

 

2、《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写作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 正面、侧面相呼应。写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 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5) 拟人修辞。“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3、《核舟记》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

(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三、 对比研读,思考探讨。

三篇文言文题目都有“记”字,是不是属于同一种文体?

——从体裁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小石潭记》是典型的山水游记;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

从表达手法上看:《桃花源记》多用记叙和描写;《小石潭记》多用描写和抒情,情景交融;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四、 写法归纳,布置作业。

1、 写景叙事时,讲究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2、 文辞典雅,描写细腻,情景交融。

3、 善于运用多种衬托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 完成前三课课后练习。

05

记背PK赛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演展示,读出字正腔圆、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思想感情。

2、通过记背PK,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经典美文的语言魅力。    

3、熟读成诵。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示范朗读:

——展示《桃花源记》的朗读录音,师生评价,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总结方法:根据诗文的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和重音;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文的节奏与停顿。

意在要求学生体会四篇美文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基调。

 

二、 明确评分细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班级朗诵会PK。

(每小组自由选择本单元2——3篇课文,自由组合,形式多样,鼓励人人参加。)

 

三、 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若干名,播报留存并给予奖励。

 

06

《诗经》比读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关雌》《蒹葭》这两首诗的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反复通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二、我会朗读。“/”划分朗诵停顿。

三、我会译读。文意疏通。

四、我会品读。名句赏析。

五、背诵并默写。

第二课时



一、背诵抽查,感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内容与主题探究。

三、写法探究。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四、拓展延伸

1、背诵积累本单元课外四首古诗词。

2、《诗经》拓展,对比研读。

07

单元整理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梳理单元重难点,处理练习,积累内化,提升能力。  

 

【教学流程】   

一、文言积累、识记运用。   

结合自主学习习题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画出单元学习思维导图  

要求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言积累、主题思想、结构图解、写作手法等方面将四篇古文诗归纳整理成知识树或表格。

三、处理课后练习,并集中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四、本单元《阳光课堂》重难点知识解答。

 

08

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类文阅读,交流分享;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教学流程】

一、类文联读,积累品鉴。

五亩之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思考:类比《桃花源记》,说说古代仁人志士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思考:类比《核舟记》,比较两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游大林寺序

余与河南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思考:类比《小石潭记》,体会两篇文章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思考:归纳此诗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二、品味阅读,积累借鉴。   

1.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文言文言简意赅之高妙。  

2.《诗经》仿写,体会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

 

09

写作:学写读后感(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一个具体的感点展开来写,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后感的习惯。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范文引路

1、用本班学生优秀作文范读引路。

2、请学生找习作亮点,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二、技法指导

1、拟定标题,确定“感点”。最好的标题拟法分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就是你读后感聚焦的“感点”,用简练而醒目的文字呈现;副标题则是“读《XXX》有感”。完整的标题例如:好戏·好豆·好人——读《社戏》有感

2、明确写法。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 “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对“读”先进行一番评析,然后“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就是这篇读后感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三、文题展示

1、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2、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3、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四、写作要求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再仔细读一读相应的片段,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写读后感,要注意一下几点。


五、佳作点评,互评互议,修改升格。

 

10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3课时)      



【教学目标】

1、书信体及第一人称对表达真情实感的优点。

2、结合作品内容和自己人事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3、学习用相关资料理解作品的读书方法。

 

【教学计划】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2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其中1节是导读课,第2节是读书汇报课,第3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以名人推荐语,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二、赏读经典片段,畅谈感受,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三、阅读目录,制定读书计划。

四、读书方法指导

第二课时



一、谈感悟,写推荐。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请你向同学们来推荐这部优秀的作品,写出你的推荐语。

                                                          

二、读后感写作指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写读后感。

1、傅雷的教子之道: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到两点,结合自己的成长以及自己父母的教子之道,谈感受。不少于800字。

2、父子情深:摘抄文中表现浓烈的父子挚爱的片段,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品鉴。至少不少于三处。

3、学习书信表达:可以书信的形式写一篇读后感。如“给未来的自己一封信”;选择书中最打动你的人物,给他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任选一个角度,以书信形式表达,不少于800字。

 

第三课时



举行读书汇报会。摘优上传班级博客,发布公众号。

 

***************************************************************


作者简介:张敏,湖北省云梦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践行的教育格言: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个人微信公众号:梦泽祥云[email protected]

祥云原创QQ空间:http://user.qzone.qq.com/972190042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