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陈奕迅,华语乐坛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陈奕迅,华语乐坛会怎么样?

书林斋 港台男星 2018-12-24 11:34:18 611

后台回复「书林斋」可查看文章集锦


孔鲤按:我最喜欢的一首陈奕迅的歌是《1874》,电影《魂魄唔齐》的主题曲。一百年前和你相遇的那个人总是会让你神往,上个月有一篇文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欢迎点击超链接,写的也是一百年前的那天。



正文: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实际上,是一个周杰伦的粉丝为了(故意)黑陈奕迅而提出来的。


高票的答案来势汹汹:


陈奕迅不过是香港流水线上的一件高质量商品,是可复制的量产物,如果没有陈奕迅还会有王奕迅、谢奕迅、张奕迅……


不像罗大佑周杰伦李宗盛这种歌手,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



这篇回答我不论对错,但却提出了一个还不错的假设:如果没有陈奕迅,那么会对华语乐坛有什么影响?


其实我们差一点就遇不到陈奕迅了。


1995年,陈奕迅从英国留学回来。他爸爸陈裘大是香港住建署的高级工程师。


如果顺利,陈奕迅会去做工程师或医生或律师,但就是喜欢唱歌。他在英国也学了声乐。


回来以后,参加歌唱比赛,拿了冠军(季军是杨千嬅)。



那个时候已经靠1997,香港到处人心惶惶。没什么人关注他。


事实也是如此,两年以后的同门师弟刘浩龙,同样是冠军,长得也比陈奕迅帅。



结果出道以后就嗝屁,做主持人做推销员,反正没红起来。


陈奕迅出道没多久就去台湾开拓市场,不懂国语的他到台湾就只会说对不起和谢谢。


躲在宿舍学国语,不敢出门。


那个时候的陈奕迅要是萌生退意,安心去做他的工程师,估计我们也就看不到陈奕迅了。


2003年,陈奕迅他爸爸因为贪污被审查,他停工陪着爸爸出庭。


徐濠萦当时全程陪同。



如果当时没有徐濠萦的鼎力支持,陈奕迅估计也会放弃。


总算一波三折、总算跌跌撞撞,总之,我们看到了现在的陈奕迅。


陈奕迅1995年出道,1997年第一张粤语专辑开始大卖。现在也算红了二十年。



就像那句话说的:


能红一两年,是运气,能红一二十年,是道行,能红三十年,是刘德华。


而陈奕迅,从《与我常在》大热开始至今,已经红了21年了。


这个形象不那么好,经常抽烟的胖子,也变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香港素来喜欢造神。第一代歌神是许冠杰,第二代歌神是张学友,第三代歌神,大家都说是陈奕迅。


但除了前两位,很多人说陈奕迅算不上歌神。


算来,许冠杰创造了粤语流行歌曲的时代,让传统音乐变为流行,是香港乐坛开天辟地的祖师爷,因此不过分。


张学友作为四大天王,是香港最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与缔造者,年过半百依然活跃在舞台上,零瑕疵的现场表演加上劲歌金曲的大合集,说他是歌神,也不过分。



这两位得以上神坛,不仅因为巨大贡献,更因为已经成为时代印记,难以抹去,也难以替代。


陈奕迅呢?陈奕迅见证了什么?陈奕迅创造了什么?陈奕迅又亲历了什么?


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换做其他一个唱功厉害的歌手,那么是不是一样?


说得再刻薄一些,陈奕迅是否是一个量产歌手?


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就可再现?


其实并不是。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陈奕迅的好,也没意识到陈奕迅在唱歌上的贡献。



陈奕迅是香港第一个在台湾金曲奖获奖的男歌手。


同时,从2003年开始,开始叱咤风云音乐奖的统治,至今。


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香港地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都是他。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但是,2003年时的香港尚未没落,台湾乐坛崛起,香港乐坛当时青黄不接,(原因和1997年回归有关系)唯一可与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等歌手分庭抗礼的,也就一个陈奕迅。


整个香港乐坛只得一个陈奕迅。


甚至,时至今日,香港乐坛颓气已显,不再是不朽香江。张国荣、梅艳芳巨星陨落;黄霑、金庸已逝,徐克,杜琪峰已老,香港文化已经越来越不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关注了。



那些我们奉为经典,津津乐道的电影、歌曲、影星八卦已经不再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邱淑贞是谁,朱茵最好看的时候有多好看,汪明荃不就是个大妈嘛?我觉得周星驰的搞笑也就不过如此。


再者,曾志伟不过是个矮胖子,肥姐这个名字好熟悉,至于其他的什么一水儿明星,抱歉,我们毫无兴趣。



就包括香港金像奖,今年颁奖给谁了还记得吗?香港电影现在的总票房才排中国第四——和成都不相上下。


辉煌已逝,镜头转回香港乐坛,似乎只剩陈奕迅在死磕。并不是说其他歌手不好,杨千嬅、张敬轩、王菀之、古巨基、谢安琪、容祖儿、麦浚龙都是非常优秀的香港歌手。


但是,在吸引年轻人源源不断注意、了解并喜欢上香港音乐这一点,只有陈奕迅能做到。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因为听陈奕迅而开始听粤语歌,从而开始了解其他香港歌手,了解香港音乐、了解香港文化,最终痴迷的,但我想一定不在少数。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95后、00后去重新认知香港音乐是因为陈奕迅。


但作为老歌迷,我其实可以说一件事。就是陈奕迅在2010年国语歌在大陆大火之后,其实一直有意识的去做一件事——即在国语歌的选择上尽量进行大众化口味的选择。


你看看他为多少电影唱过主题曲,又唱过多少治愈系的情歌。



但是在粤语专辑中,则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港味,在音乐风格、种类与合作人选上尽可能多一些。


他会去找Swings、去找潘源良、去找陈咏谦这样小众但港味十足的音乐制作人,然后让大家来听。


而在香港黄金时代过后,香港音乐其实走上了小众题材的道路。更多歌曲关注的是社会百态(《禄卡》),是都市人的焦虑不安,就算是情歌,也是描绘的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而并不避讳像第三者、出轨和离婚等现实题材。


但题材小众,听众必然寥寥。之前在YOUTUBE破亿播放的歌曲是大壮的《我们不一样》,大家谁都喜欢旋律洗脑上耳,歌词浅白易懂的《学猫叫》。


不要说出粤语专辑,就连在国语专辑当中的歌词都不会出现生僻词。


香港市场萎缩的不像话,真的没大必要一张国语一张粤语地这么出专辑了。


但陈奕迅依旧还是一张国语,一张粤语这么出。国语皆大欢喜,粤语小众但魅力十足。


今年陈奕迅也44岁了,还能唱多久,还能红多久,还有多少年轻人会继续听他的歌?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要赚钱,开巡回演唱会就是,何必费尽心思出专辑。


但他还是在做。


从我上面的描述中,大家不难脑补一个场景——陈奕迅一个人笑容可掬地站在香港乐坛的入口处:


来听一听吧,里面有很多好东西。


引得听众驻足,然后进去看一看。


实际上他也这么做了。新专辑找来两年前演唱会的DUO的乐队,一起出,就像大型推广会现场。


演唱会上一把把卢凯彤(R.I.P)推向前台:这是我的吉他手,大家多听听她的歌。然后让卢凯彤唱歌,自己在背后鬼模鬼样地跳舞。


Mr.是香港一个小众乐队,出一首歌,叫《如果我是陈奕迅》,陈奕迅去歌客串,真人出镜。



AGA出《一加一》,去和声,去念台词。


林宥嘉出歌,知道自己是林宥嘉的偶像,主动跑去求合作,唱和声。


我不知道有哪位歌手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做这些事情。


又有多少人会一直坚持做这样的事情。


还记得陈奕迅第一张专辑里,有一首歌叫《时代曲》,大意是:宴席结束,宾客散尽,而我才刚刚登场,还会有人来听我唱歌吗?



这首歌创作于1997年前后,香港回归前,基本有钱的都跑去国外,一片香港的唱衰声。


香港后来如所料地没落了下去,但陈奕迅这个末场登台唱歌的人,还在继续唱。


如果没有陈奕迅,华语乐坛会怎么样?


不会怎么样,但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个时代,香港乐坛会提早尘埃落定,变成供怀念者瞻仰的墓碑。


可或许像那首歌唱的那样:


或是命书閳明如若姓陈 方可以倾倒众生


欢迎关注「不会谈」

一个写音乐写得很好的小少年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隆庆天下》:被遗弃的伟大时代

推荐:「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阅读原文处可查看文章集锦。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