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彤自曝被控制10年,“恋爱脑”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李若彤自曝被控制10年,“恋爱脑”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书单 港台女星 2021-09-08 08:55:51 246


十年感情结束后,李若彤整整吃了三年抗抑郁症的药。


1995年,出演电视剧《神雕侠侣》后,李若彤红遍两岸三地,很快她与富商郭应泉开展恋情。2008年,男友向她提出分手,李若彤抑郁得想自杀。


“他不希望我拍戏,我就停掉工作。他不喜欢我涂颜色鲜艳的指甲油,我就干脆不涂。他希望我变得成熟一些,我就果断放弃我喜欢的打扮。”


 

事事答应的李若彤,想要和郭应泉结婚,但10年包容换来的却是男友的一句“分手”。


“我一度痛苦不已,很难释怀。”


网友评价李若彤为“极品恋爱脑”,还有的网友开玩笑组了个“恋爱脑天团”,张靓颖、翁美玲、马思纯、李若彤都位列其中。


让人抑郁、痛苦、迟迟走不出失败的感情,甚至想要自我毁灭。


恋爱脑到底是什么?


 

恋爱脑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电影《十二夜》里有句著名台词:“小心热恋中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疯的。”


张柏芝饰演的女主角jeannie就是这样一个疯子。一旦恋爱,全世界只剩下这一件事。


和朋友聚会到一半,忍不住打电话给男友查岗;很晚了,想去男友办公室陪他,又怕他嫌麻烦,上了地铁又返回。她一遍遍追问:“你想不想我?以前加班到凌晨,你都会给我送早餐,现在为什么变了?”



男友要坐飞机出差,她丢下工作连夜去送电脑,却发现对方忙于加班改了航班,并不急用。


她问男友:“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为什么你却从不欣赏?是不是我越对你好,你越嚣张?”


男友的回答更让她崩溃:“我没叫你做那么多!以前我觉得你很有性格,现在你只会紧张我。”


分手都一个月了,她半夜找朋友哭诉,让朋友借口打错拨通男友电话,只为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她整夜游荡在街头,泪流满面地一直走到天亮。


她跑去英国,坐在男友的母校食堂里,想象那个人曾在这里出现。下一秒又哭得不能自已:“是不是我不够好?”


失败的恋情里流干了眼泪,大哭大闹,不过几年后,投入下一段恋情时,又见到以前的男友,她又觉得:我不可能喜欢过他。


最终,她得出结论,“原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样一恋爱就完全以对方为中心、彻底失去基本判断力的困惑行为,就是传说中的“恋爱脑”。


刚演完《神雕侠侣》时,李若彤的男友郭应泉因为金融风暴负债累累。本来对剧本要求很高的她,为了还债,开始不挑戏连轴转,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帮男友度过难关后,李若彤淡出了演艺界,不是累了想休息,而是对方说,不喜欢她抛头露面。


没生孩子,不是不喜欢小孩,而是对方有过婚姻和小孩,不想要。



十年恋情,男方每年都提分手,李若彤每次都苦苦挽留。


连采访她的主持人都不信,“哪去找这么听话的女友?”


李若彤到底看上他什么了?

 

答案还真让人大跌眼镜。

 

李若彤在自传《好好过》里写过,好感的来源,是他从小摊上买给自己的一包龙须糖。

 

“正是因为这样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让我记了很久,甚至一度成为我不断原谅他的理由。”

 

可能这包糖,让她幻想,对方会是一个温情脉脉、会时刻惦记着自己的人。


但更有可能的是,这不过是随手的偶然的一个举动,什么含义也没有。



要判断是不是恋爱脑,也许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


你到底是在和自己幻想的投射恋爱,还是在和一个真正的人相处? 


 

我们为什么会恋爱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光是傻白甜会恋爱脑,很多目标清晰、眼界开阔的人也会恋爱脑。


bbc评选出的英国最伟大小说第一名的《米德尔马契》,就讲了这样一个严肃的恋爱脑故事。


  • 点击上图,购买《米德尔马契》

  • 原价 78元,书单优惠价 49元


女主角多萝西娅在象牙塔里长大,是个一心搞学问的理想主义者,可以说事业心很强了。


但她在婚姻上却圣母心泛滥:一定要有“献身精神”。


怎么个献身法? 


她愿意嫁给双目失明的著名诗人弥尔顿,因为“忍受他们的怪癖是一种可歌可泣的虔敬行为。”


16岁时,她碰到了年纪可以当她爹的卡苏朋,不图钱不图脸就图人家有学问,铁了心要嫁给对方,幻想着帮他写出伟大著作。


然而,婚后她才看清,卡苏朋冷酷自私,甚至学问也是快被淘汰的。他需要的,不过是一个盲目的崇拜者和免费抄字员。


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里的话:“我们因为想象,进入一段爱情中。也因为想象的破碎而对这段爱情倍感失望。”


人们避免不了“恋爱脑”,因为这可能是生理需求。


美国作家戴安娜·阿克曼在《爱的自然史》中里有一个理论,恋爱是为了延续童年期的需求。



具体来说,动物宝宝为了生存,必须和最初的照顾者形成强烈的依附关系。面临分离时,就会沮丧、绝望。


这在生物学角度相当有意义,因为在野地中的幼兽不能丧失家人,否则很快就会饿死、被吃掉。这就是恋慕感的来源。


人类也是一样。恋慕情感在童年期最强烈,到成年期,也会针对伴侣、雇主或老师之类的人物,形成强烈的依附关系。这是一种完全正常、健康的本能。


弗洛伊德说,情侣非理性地行动时,其实是退化到童年时期的需要。


说到底,恋爱脑,就是把童年期的恋慕情结发挥得更加极端。很多典型的恋爱脑例子,都源于童年经历的某种感情缺失。


比如马思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漂亮女孩,自曝追了三年才追上初恋,一直爱得小心翼翼,“低到尘埃里”。


上《奇葩说》当嘉宾时,她曾贡献出圈言论:

马思纯为什么这么恋爱脑?

一方面是被家庭管得严、保护得好,上学时无暇恋爱,少了试错机会;另一方面,在成长中又总被教育“懂事乖巧”。

于是,就像《七月与安生》里,毕业就听话进家乡银行的安生,渴望自由的小火苗平时还按捺着,一旦遭遇激情,就会哗啦炸开,在爱情上投注最大的叛逆:

你说他不好?我偏要勇敢!

这也同时能解释,为什么女性恋爱脑多发。

另一方面,这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规训的结果。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

举两个童话人物:小美人鱼和灰姑娘。

一个为了见到暗恋对象,变成哑巴,每天忍受着刀尖行走的巨痛,最后还是没能得到爱情,最终化为泡沫。

一个被继母pua,却没想着改变现状,只能等着王子来拯救自己。

怪不得演过《加勒比海盗》系列的女明星凯拉·奈特莉公开表示,自己绝不让女儿看这两部动画。

李银河在《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里说:“现代社会就是大写的女性全景监狱下对女人的彻底监禁。”

女性在社会这所“肖申克监狱”被体制化了,行为和思想都被限制,在完成社会要求的过程中,早把真正的自己给忘掉了。
 
 
怎样才能和恋爱脑拜拜?

要告别恋爱脑,可以从四个字做起:探寻自我。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犀利地指出:“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爱情不可填补。”

只有当你看清了这一点,就会发现,我们终其一生要完成的,不过是认识自己。而究其本质,爱情不过是我们与世界众多连接方式的一种,仅此而已。

在《爱的艺术》中,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需要知识和努力的:“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还记得《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赤名莉香吗?20多年了,还是多少人心头的白月光,只因为她爱得直接而热恋。


但别忘了,即使是为爱痴狂的莉香,也没有把爱情当成全部。

工作起来比谁都元气,还有一堆爱好。

她有自己清晰的底线。男主完治不认同她的性观念,问她:

“是不是只要你喜欢,就可以和任何人上床?”

莉香狠狠给了他一巴掌,转身就走。直到对方后来真诚道歉,她才翻篇。

在爱情和出国升职之间,她考虑的也不仅是爱情这一个维度。

完治在莉香和里美之间摇摆不定,莉香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如果发车前半小时,完治不来追回她,那她就义无反顾地离开,再不回头。

为自己定下了底线和原则,从而保留了自身的尊严。

自我,才是真正的能量源泉。
 
 ✎✎✎

李玫瑾在《圆桌派》里,这样叮嘱被渣男骗过的女孩:

“当一个人生活中没有别的寄托,也没有其他宣泄口时,就容易在爱情中变得偏执。”

《十二夜》里还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

“爱情就如一场大病,过了,就好。”


撰稿:小东邪
主编:小野


今日荐书 ➠《米德尔马契
原价 78元,书单优惠价 49元
戳此购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