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周星驰、陈小春的韦小宝赢在演技之外

梁朝伟、周星驰、陈小春的韦小宝赢在演技之外

虹膜 港台男星 2020-11-17 20:59:58 847

独孤岛主


最新版电视剧《鹿鼎记》出街仅三日,扮演主人公韦小宝的张一山已经遭到网民狂黑,该剧豆瓣评分创造了《鹿鼎记》改编影视作品的最下限,也可能是所有金庸改编剧的最低。


对张一山,批评最多的是他挤眉弄眼的油腻表现,并没有金庸笔下韦小宝「古灵精怪」的特质,更无法折射出他身上所浓缩的复杂民族性格。

对影视剧尤其是影视剧表演的批评,向来是人言言殊,相对于比较直观的视听与剧作感知,要辨别并评价一个演员饰演某个角色的水准,有时候并不取决于演员本身,而是评价者所在的时空背景与所持的立场。

《鹿鼎记》(2020)

《鹿鼎记》作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收官之作,于1969年10月24日至1972年9月23日在《明报》连载了两年十一个月,完成至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

这半个世纪中,有超过十三个影视剧版本问世,面对这一金庸本人形容为「重视义气,那是好的品德,至于其余的各种行为,千万不要照学」的近乎「反武侠」的既复杂又具备普罗性格的人物,不同时地的影视创作者基于各自的立场与理解,创造出了与原著不尽相同甚至具备了重构精神的韦小宝形象,令《鹿鼎记》的影视改编史自身发展成为了一部窥看当代中国人精神变迁的简史。

史上首部改编《鹿鼎记》的电视剧是由已经关门大吉也将近半个世纪的香港佳艺电视拍摄的,在1977年由年方十七岁、清丽可人的佳视花旦文雪儿反串出演韦小宝,在这部长达50集的剧中,文雪儿塑造的韦小宝与金庸原著中出身市井、一路摸爬滚打的形象相去甚远。

《鹿鼎记》(1977)

她的演出,更像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大家闺秀误入尘网,举手投足,显出的是娇俏可人多于惊奇懦怪,倒是与日后她在丽的电视拍摄的《浣花洗剑录》中冰雪凌霜的女性形象相得益彰。

显见对当时的佳艺电视来说,借助当家花旦的荧幕号召力完成自身的一系列金庸作品改编序列,比深入挖掘原作中人物的深层性格要来得重要得多。这种以「反串」形式相对博人眼球的还有中国台湾1978年拍摄的《少年游》,将《鹿鼎记》故事改头换面,同样由女演员(夏玲玲)反串。

《少年游》(1978)

曾经创造过「武侠新世纪」的邵氏公司对《鹿鼎记》改编反应相对迟钝,一直到进入80年代,才由华山导演了一部,出演韦小宝的是70年代当红的功夫喜剧小生汪禹。

与80年代邵氏没落之际生产的无数同类影片一样,这版《鹿鼎记》粗制滥造,主角的表演亦失之灵动,乏善可陈。

《鹿鼎记》(1983)

执掌邵氏的邵逸夫当时已经将重心转移了电视业上, 80年代进入真正邵逸夫时代的无线电视拍摄的84版《鹿鼎记》横空出世,实际上是宣告到达了《鹿鼎记》影视改编第一阶段的巅峰。

《鹿鼎记》(1984

这部剧是金庸最满意的《鹿鼎记》改编版本,由武侠圣手李添胜监制,编导(及助理编导)阵容包括了杜琪峰、陈木胜、刘仕裕、鞠觉亮等日后皆独当一面的实力人物。

这版剧集更集合了其实无线电视力捧的五虎将」之梁朝伟与刘德华担纲主演。梁朝伟饰演的韦小宝,亦成为一代经典形象,这「经典」的称号并非在许多年后梁朝伟成为表演教科书而追封的,在梁朝伟入行早期饰演的一系列电视角色中,非常鲜明地可以看到一条「青春+喜剧」的类型角色路子。

《鹿鼎记》(1984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形象比较明亮开朗,同时,亦在遇到人生各类困境中,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懦弱。

之所以说「无可奈何」,是因为梁朝伟对这个角色的处理确有独到之处,与其前几个版本专注于在外在表情上表现韦小宝的小市民或市井气质不同。

《鹿鼎记》(1984

这一版中的韦小宝,因应不同场景,会呈现出具有相当通透主体性的性格,即是在混世之外,为自己人生的境况所进行的颇具「社会表演学」气质的「演出」,在某些桥段中,韦小宝需要表现出不亚于一般伪君子的道貌岸然,但其要达到的目的,却又是正向的(有时候对大众,有时候对自己)。

剧中有一场韦小宝与吴三桂的对手戏令人看得相当过瘾,韦小宝反复用言语试探吴三桂底线,在他面前反复以夸奖语气讲述其背叛明廷的不堪历史,梁朝伟以轻姿态的肃穆与戏谑交替在满屋行走的动作中,令吴三桂(刘丹)逐渐怒气上升而又不敢翻脸。

《鹿鼎记》(1984

84版《鹿鼎记》巧妙抓住了韦小宝身上「不是大恶人,亦非老好人」的特征,因此角色塑形对电视观众来说极具共鸣,也成为1980年代无线电视金庸电视剧改编系列中最成功的一部。

80年代台湾中视也拍过一部《鹿鼎记》,主演李小飞的境遇似乎与今日的张一山差不多,这部剧在《鹿鼎记》改编系列中寂寂无名,几乎被历史淘汰。

《鹿鼎记》(1984

时至90年代,金庸作品影视改编重镇依然在香港,在香港电影最为鼎盛的1990年代初,石破天惊成为影坛新贵的周星驰在1992年拍摄的两部由王晶导演的《鹿鼎记》及《鹿鼎记2神龙教》中扮演了电影史上最佳韦小宝。

《鹿鼎记》(1992

今日谈周星驰的「无厘头」其实亦需要谈及香港在1970-80年代受到英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1969年BBC英剧《巨蟒剧团飞翔的马戏团》这样意识流喜剧的影响。将打破喜剧陈规的反写实路数结合到韦小宝这个实际上最具国民性格的角色身上,除了需要勇气,更要有极强的天赋与把握力。

周星驰的韦小宝虽然基本跳出了原作设定的种种细微性格,但却成功建立了一个属于「周星驰式」的全新形象,以退为进的喜剧铺垫、极尽夸饰的小人物动作反应。

《鹿鼎记》(1992

在第二部中,更在极端浪漫化的动作戏码中将韦小宝个人身上无法应对恒定自然的凡人能力极限打破,完全成为漫画式的人物。

虽然解构了原作,但解构本身,已经是1990年代香港电影的新时代标符,韦小宝被周星驰捆绑上了颇具末日狂欢气息的电影战车,成为了迷狂主义的新诠释对象。

《鹿鼎记2神龙教》(1992)

相较两年后梁朝伟再次出演韦小宝的穿越喜剧《正牌韦小宝之奉旨沟女》,周星驰版《鹿鼎记》显然在类型升级与回应时代的意味上都要更胜一筹。

《正牌韦小宝之奉旨沟女》(1993)

作为长盛不衰的武侠IP,金庸作品在每个时代都有大量的改编,作为金庸改编的重镇机构,在1990年代更进一步稳坐香港电视业头把金交椅的无线电视继续推出新一轮的翻拍计划,整个90年代,无线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几乎部部都达到了典范级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98年无线版的《鹿鼎记》亦是如此,因应技术与武侠类型拍摄美学经验的跨越式升级,《鹿鼎记》中的文戏流畅、为数不多的武戏也绝不偷工减料,镜头语言达到了90年代这一波翻拍的平均高水平。

《鹿鼎记》(1998)

饰演韦小宝的是当时已经在社会上久经历练,在娱乐业亦摸爬滚打数年的陈小春,这一版韦小宝,相当准确地传达出原作对角色的背景与气质描摹,陈小春演来彷如是由小说中走出一般。

在演出此角时,陈已年过而立,因此有评论认为这般韦小宝面相太老,但由真实情境打量,正是这副略显「沧桑」的脸孔,才演绎出韦小宝处境中至为重要的一点,即是在纷乱的局面中左右逢源(无论是官场、情场抑或江湖沙场)。

《鹿鼎记》(1998

陈小春的表演总体来说是适度的,他演绎的韦小宝有见烟花地而垂涎耸肩动作,亦有面对无从调解的清廷与天地会矛盾而陷入苦痛时刻,如同主题曲所唱「小流民变叱咤红人」,这版《鹿鼎记》即相当恪尽职守地重现了这一过程。

2000年至今,张卫健、黄晓明、韩栋分别又贡献了三个不同面向的韦小宝,张卫健的轻喜剧明亮姿态,黄晓明着力营划的精明形象以及韩栋的传奇俊俏,成为新世纪以来香港及至内地电视剧领域对《鹿鼎记》的创造性重现之大成。

《鹿鼎记》(2008)

但总体来说,梁朝伟、周星驰、陈小春这三个版本的韦小宝,迄今无法被超越,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这三个韦小宝,无一例外都释清了韦小宝身上超越类型角色的一面,这也是原作着力塑造的丰富层次。

从金庸的作者之路来说,《鹿鼎记》是对自我风格与刻板印象的反动,以大量官场小说技法破解武侠小说套路,由文学史角度,韦小宝事实上结合了鲁迅(卑微自欺的阿Q)、莎士比亚(深陷终极抉择的哈姆雷特)、王度庐(永远无法获得团圆的李慕白)等既往中外名家文学养分中提供的复杂人性。

而在影视剧中,把握住了韦小宝身为中国人的平凡与复杂,也就能够读懂《鹿鼎记》的灵魂之语。

因而演韦小宝,演技并不是第一位的,你还得懂社会和人心。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ongmomgs

曾是史上评价最高的一部美剧,今天还是吗?
今年最期待的台湾电影,来自一位六十多岁的新导演

日本人拍《水浒》《三国》,不比我们差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