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上图,扫码关注
关注民谣历
一首民谣一个故事
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抵达
我自己觉得没有一件事情是不精彩的
也没有一件事情是精彩的
因为他只是我的经历
他曾在《等等等等》的专辑里录过这样的对白。
听到黄磊人设崩塌的声讨和质疑,我开始回想他的文艺,并寻找他不再文艺的理由。
1、
记忆里,他是男神,只是如今人到中年,身形也发福了,但回想起过去,依旧美好得让人心动。
毕竟,他也曾是标志性的文艺青年,是有书卷气的知识分子,儒雅温婉却又不失男子气。
高晓松也曾说,黄磊年少的时候,是他认识的中国包括今天的所有小鲜肉里长得最好看的,在他年轻的时候曾无数次端详,那个没得挑的脸庞。
从前,我也隔着屏幕,无数次端详。但我不承认这是花痴的行为,只是一时被那些细腻的角色、婉转的剧情吸引了。清静恬淡,恰到好处,怎么看都觉得美好,让人着迷。
他曾一头长发,比谁都要文艺,浅吟低唱彼时年轻人的爱与郁《我想我是海》。
他唱:我想我是海 ,宁静的深海 ,不是谁都明白……
他曾是《人间四月天》中才情洋溢的徐志摩。让人想起林徽的诗: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里不探究《人间四月天》是写给谁的,只根据电视剧来说)
他曾是《似水年华》中淡然的小镇青年,文。他与英的相遇错过,让无数人痛惜。
他曾是《橘子红了》中娴雅的荣耀辉,在掀开红盖头的刹那,爱上了秀禾。
他曾是《边走边唱》里灵气的盲童,石头。他追求爱情,追求光明。
还有那时候黄磊发行的3张专辑,《边走边唱》、《我想我是海》《等等等等》。
尤其喜欢《等等等等》,在深夜用随身听播放磁带,黄磊动人心田的独白,和磁带转动的哗哗声,总让人觉得深远悠长。
即便现在过去了很多年,还能清晰记得,那种心境,那时候的温暖。
还有在《似水年华》后的一年,黄磊出版了个人随笔集《十七楼的幻想》,奶茶做的序 。记得第一次读是在大学读书馆,被封面上长发的黄磊所吸引,然后就站在书架间,从中午一直看到夕阳斜照。
因为喜欢,后来自己买了,时不时想拿出来翻翻。后来又因为喜欢一个男生,把书寄给他,而我收到的是他寄来的奶茶的《一个人在KTV》。然后没有然后……只是相遇了,又各自走散。
想起那段摘抄在本子上的话:“我站在十七楼的昏黄之中,望向西山,日头已经疲倦,斜倚在山边,将我眼前的世界染成金色,我望得很远,忽然觉得心中涌起万千愁绪,莫名。”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已毕业多年,但还能记得那天读书的情景,以及文字带给我的那种安静。也渐渐能从流逝的光阴里体味那些趣味、愁绪与美好。
如今再看到这些作品,依然欢喜的不得了。他的眼神,澄澈里装满了温柔纯情,就像春天里的一阵柔风,怎么吹怎么舒服。
有人说,黄磊就是极致的文艺青年。是的,此时没有人比他更文艺。
2、
在高晓松的节目里,我也不止一次听到过黄磊。很喜欢,总觉得那个时代,他们身上都有是一个个青春、诗意又带着点传奇的故事。
他说,黄磊当时秉持着文艺青年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很多优秀品质,那时候大家一起喝酒唱歌是传统知识分子的重要品质。
大概,他们两没少在一起喝过。脑海里自然而然就浮现出这样画面:有酒、有故事、有音乐,还要一帮潮气蓬勃的年轻人,在那聊理想,聊文学,聊话剧,或许还有姑娘……
以前我的一个同事也极喜欢喝酒,她喜欢古人喝酒的雅兴,把酒言欢的畅意。我们曾在办公室一起喝过,加班到深夜,看到冰箱里有啤酒,就说喝点吧,或许微醺的状态,更适合写东西。于是,一边码字,一边喝酒。
也是受她的影响,我渐渐往家里带酒,没喝过的感兴趣的都买来尝尝,回家倒上一杯,看书码字,有时候觉得文字和酒一样,入口醇香甘甜,让人回味。小饮微醺,乐在其中。
要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小酌,确实是快意人生。
在文艺的世界里,存在一条鄙视链。学戏剧通常认为自己比电影高深,因为戏剧是深刻的、哲学的,有莎士比亚、等待戈多……而电影是娱乐的,电视剧就更是娱乐了。
就像到今天,中戏的人也还是瞧不上电影学院的人。
黄磊作为精致的文艺青年,是热爱话剧的,一部《暗恋桃花源》就演了十年。
何炅在2015年的采访中问到:“你在《暗恋桃花源》的舞台上好多年,是什么吸引你一直留在那部戏里?
黄磊说,首先是这个戏本身有意思,它有它特殊的人生况味和魅力。另外一个就是这些人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谁也不离开谁,慢慢像是一个家庭。只要这个家庭当中的任何人都不愿意离开这个家,它就会一直演下去吧!”
因为对戏剧的喜欢,也因为当年《似水年华》在乌镇的拍摄,黄磊成了乌镇戏剧节最初的构想者和发起人之一。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在2013年5月,而黄磊为了这个当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整酝酿了五年,奔走了三年。
如今戏剧节已经举办到了第5届,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美国戏剧教育家丽莎·泰勒·勒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戏剧节可以像乌镇戏剧节一样,结合自身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遗余力的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十几年了,黄磊一直都跟乌镇有着很多的来往,即便他在北京,也还奔波于两地,做着戏剧节的推动工作。黄磊说,乌镇是他的另一个家。他在这里招待世界各地的客人、好友,在他的似水年华酒吧里与所有的年轻人像朋友一样地倾心交谈。
当然黄磊除了演员的身份,还有就是老师。他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突然撤了下来。在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那时候可以说,世界上少了一个如日中天的偶像,但多了一个谆谆教导的先生。
黄磊是一个乐于表达的人,他很希望把自己的经验想法传授给更多的人。但教艺术和普通传授知识不一样,教艺术这个事,你不光要教,还得帮。
那时候要有人找他拍戏,他总想着我能不能带上自己的学生。姚晨、海清、黄海波、杜淳、陈柏霖等都是他带过的学生。
他还曾被学生取过绰号“黄加课”,为了学生的课业,他加课上到凌晨4点,下课时都天亮了。
他说:“教书跟演戏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演戏是对自己负责,教书是关系一个人的一生,我有26个学生,就承担著26个人生。”
在这些是生活里,我还是能从他多年坚持在做的这些事里看到他的书卷气息,他的文艺。并且脱离开那些作品,才是他自己,也才叫黄磊。
3、
这两年,也仿佛一夜间,有很多质疑的批判。《人物》里有一段对他的评价:黄磊从一个温暖通透有思想的人生赢家变成了油腻、自负、爱圈钱的中年大叔。然后列举了一系列崩塌的证据。
我不会加入这样讨伐的行列,自然不会为此喝彩,夸文章写得多详尽,论述得多精彩,剖析的多犀利。
因为我看过他当年的一些专访,在他演那些文艺片的私下,他的性格其实和现在一样,话多嘴碎,爱操心,像居委会大妈那般。
他教过的学生说黄磊有时候是老师、有时候像他们的情人、有时候像父母,他们都叫黄磊‘老爸’。
有些人说黄磊变了,从《婚姻保卫战》开始,他就跟文艺彻底搭不上边,《男人帮》、《夫妻那些事》、《我爱男闺蜜》,塑造的都是一些列“温情好男人”角色。
接着《爸爸去哪儿》中是超级奶爸黄小厨,《极限挑战》中的高智商“神算子”,《向往的生活》中的煮夫……身体发胖,不修边幅的样子,似乎离文艺男神越来越远。
你叹息他变了,可你有没有考虑过,他当年是二十七八,现在是四十多的中年人。
而且他是一个演员,《婚姻保卫战》可以说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相对过去的文艺片,他能在镜头前嬉笑怒骂了。
对于角色的转换,黄磊也有过无奈,但也接受了,“过去我演了很多民国小生,很文艺,现在生活戏多一些,比较贴近大家。”
对于中年发福,他很坦然,觉得40岁要有40岁的样子,你都一个中年男人还长发飘飘,很奇怪耶。
觉得李宗盛的《山丘》太适合这个年纪的黄磊了,人到中年,生活优越,妻女幸福,要是再去道离愁,怎么对得起生活给的幸福呢?
他除了爱操心、爱张罗事之外,他还保持着一颗童子之心,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所以他这几年张罗出好多事情,比如说乌镇戏剧节、黄小厨新媒体和电商、黄梁一孟火锅、向往的生活,还有今年2部口碑扑街的翻拍片。
这大底就是他性格使然的结果,天生闲不住,爱尝试新事物,当然出来的结果毕然有好就有坏,但不至于就说他崩了啊。
很多人说他现在不是当年那个文艺青年了,其实他一直都是,如果你去乌镇戏剧节感受过,如果你真的有看过他的专访,你就知道他有内心一直坚持的东西,你就不会责怪,因为那个文艺青年一直都在,没有变过。
何老师在《向往的生活》最后一期说自己21岁和黄磊认识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了,他没有桀骜不驯的时代。这么多年,他没有变过,也好像没有成长。因为他20年前就定下来他这种周到的性格,现在中年了,反而变成一种成熟的孩子气。
只是,黄磊的文艺年代过去了。如今这个时代属于各路小鲜肉罢了。我们也只不过是怀念那个时代的自己,或者说那时候的回忆。
而在回忆里,黄磊是诗一般美好的男子,如今这样的形象不复存在,觉得惋惜了。
而对于黄磊来说,那也只不过是他人生里的一段经历。
现在的自己,平稳,安定,能做好喜欢的事,他觉得是满意的。他说他愿意一直胖下去,就呆着厨房里,一直给大家做饭。
- end -
想吃黄小厨做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