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漠一
今年最现象级的事件,莫过于《创造101》,而站在这个偶像养成风暴中心的,毫无疑问是杨超越。
有不少人,都认为她的爆红是靠运气,甚至是这个时代流行廉价化的一种表现。但是事情,怎么可能会这么简单。
在最近的一档真人秀节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里,杨超越站在自己的角度,解答了这个问题。
当我们提到真人秀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往往聚焦在「人」身上,不论这个「人」,是明星或者素人。真人加秀场,构成了这一类节目的核心意义,但也未免有些太限于某种规范之中。
我们渴望真人秀的「真实」,又要求它有高于现实的「戏剧」,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两者之间是有些矛盾的。常规的真人秀,总是很难化解、融合这种矛盾。
不过《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却打破了这种陈规,其实用真人秀来形容它,实在是不足以涵盖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它更像是一档访谈、纪录片、社会观察和真人秀结合在一起的多形态综艺。
已经播到了第二季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档送女孩回家的节目,丁丁张是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在每一期里,他都会去拜访一位女孩,和她们聊天,感受她们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再亲自送她们回家。
送杨超越回家
这些女孩的身份,有演员、歌手、主持人这样的明星,也有模特、运动员这样对普通人来说知之甚少的职业,更有处在风口浪尖的女团选手,还有可能每天就在你身边行色匆匆,但你却没能注意到的,这个城市里最普通的搬运工。
其实,这样的人选、形式,就已经决定了《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并不仅仅是一档真人秀节目了;贯穿节目的丁丁张,也更像是一位观察者。他透过这些女孩,去观察她们的人生,以及造就她们人生的、背后的整个社会。
丁丁张在送杨超越回家的那期里,一开始就表示了他的好奇:「杨超越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演艺的偶像了,她带有一种符号性质,她可能也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焦虑,以及这个时代的焦虑的解决之道。我觉得这个是我很好奇的,生命中被馈赠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就是她到底为这个成名,她付出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针对杨超越个人的了,而是针对整个流行的偶像文化现象背后原因的质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也因此跳出了普通真人秀或者访谈的窠臼,转而成为了社会问题的探照者。
丁丁张去到了杨超越的舞蹈排练室,看她跳舞,跟她聊天,再坐着车送她回家。过程中,丁丁张问过很多次,你觉得这是你成名的代价吗?后来又问她,你觉得我们这一期叫什么主题?成名的代价?
杨超越的回答,成了这期节目里的金句。她说:「什么代价不代价的,我都没计较过这事,这不是你该承受的吗,人活着哪有不累的,你不成名你也累,你在工地干活你不也累吗?只要是努力活着,想要自己过得更好的人,没有人不累,没有人没付出汗水。」
换言之,她觉得,只要是努力活着的人,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这样的问题和答案,从置身流行文化中的人的视点,来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疯狂: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的一夜成名,对于身在其中的人而言,也只是努力生活的一种方式。
对于杨超越的爆红,丁丁张给出了不一样的观察,他说他觉得她是时代、审美、和大家的焦虑心态下的蛋,她甚至代表了2018年的年度性。
像这样的深度访谈、对社会流行文化的观察与探讨,是你很难在真人秀节目中看到的。它提供的是一种内在的、反向理解的视角,而不是外部的、疏离的批判与质疑。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里的核心主人公,是女孩,自然也就面向了不同群体的女性,她们之间的身份差别很大,像是在最近更新的一期里,丁丁张就采访了有了香港劳拉之称的朱芊佩,她身穿背心短裤、身形健美的样子,很像是《古墓丽影》里的劳拉。
在很多人看来,她都有成为艺人的条件,但是她做的工作,却是最最普通、甚至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搬运工。
送朱芊佩回家
带着「这个工作不该在女孩的考虑范围之内」的好奇,丁丁张去到了香港,拜访了朱芊佩。
让人印象很深的是,丁丁张在刚到香港的时候感慨说,现在的香港,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那个香港了,像张学友、莫文蔚、吴彦祖这些很香港的巨星,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如果一个人意志力不够坚定的话,很容易在这个城市中迷失。
所以他想要找到朱芊佩为什么选择做搬运工的原因。
然后我们顺着他的视角,看到了朱芊佩真正工作时候的样子,带着手套,在大概四十度的货车后车厢进行着落货的工作。
在刚见到朱芊佩的时候,丁丁张的感觉和很多人一样,以为是个艺人演了一个搬运工。
但是,我们也和丁丁张一起,很真实地见证到她真的在汗流浃背地搬东西。
这些部分,让《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特别像纪录片。它拍下了这些女孩生活中的一面,但这不同于真人秀里设计好的,或者有主题的、预设好的任务,它就是随机挑选的,这些女孩日常生活的一天。
后来丁丁张得知朱芊佩其实换过很多份工作,也做过像文员这样看起来「更适合」她外形的工作,但她觉得那些工作都要带着假面,太累了,最终还是选了这个挣钱并不是最多的搬运工。
于是丁丁张问:「吸引你的到底是什么呢?」
朱芊佩的回答是:「我觉得踏实,特别踏实,还有真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一种对女性身份、选择的探寻。女性们如何在主流的声音中,做出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朱芊佩的回答,或许提供了一种方向。
类似的还有苏青,她在因为《延禧攻略》里的尔晴爆红之前,演戏其实已经十年了,但是在最开始,她其实是学民歌的,本来非常被老师看好,到北京考学的时候却经历了沉重的打击。于是她也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甚至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两千块就来到北京。
「我要去北京,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为此她和家里人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这个现在讲起来很轻松的决定,在当时也经历了无数的困扰,而坚持这个选择的苏青,和选择做搬运工的朱芊佩,其实是相似的。
她们都有自己的选择,并因此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而这就像节目一开始说的那样——「不一样的你,很好。」
不带任何评判的偏见,而是带着好奇与尊重的观察眼光去探寻这些女孩生活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现代女子图鉴」。
朱芊佩的五平米蜗居
它尝试去理解、而不是解读这些女孩的生活;它是在肯定,而非质疑这些女孩的选择;它选择倾听和观看,先于表达自己的评判。
比如丁丁张通过与朱芊佩的深入交谈,才慢慢了解到她成长环境的复杂:出生于香港,中学时期短暂生活在厦门,之后又回到香港。这才明白正是如此游离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模糊。这个努力生活的女孩,也会有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的困惑。对朱芊佩这种困惑的耐心探寻,也让《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是以理解而非解读的姿态,来更靠近这些女孩的内心。
再像是在杨超越的那一期,丁丁张最后对杨超越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她没有很多的规范,她有她自己的表达方式,她构建色彩的方式。」字字句句,都是对杨超越这样的年轻一代人特质的肯定。
这样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对女性群体多样性的关注、记录与探寻,是我们没能在其他的访谈、纪录或者是真人秀节目里看到的。
这种特殊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节目本身的陪伴、观察的记录方式。这种让嘉宾与主持人/观察者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交流,并且是在嘉宾熟悉的、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的拍摄,更容易让她们放下防备,表达出真实的自己。这也为节目,带来了许多这些嘉宾们不完美,但又极其真实的时刻。
像是杨超越那一期结尾的时候,摄影机没在拍了,杨超越对丁丁张说:「我有时候会特别反叛,我就不太想让我表现得特别完美,我就想让我的一些不完美展现出来。这样的话别人会对我放松一点。」这种讲出真心话、甚至是有点点「越界」的时刻,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直接、坦诚的杨超越。
再像是周笔畅的那一期里,周笔畅经常会对丁丁张提出的问题冷场,一直在「呃……」着思考着答案,类似这样的「废时间」和「废素材」,也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它呈现的,是这个女孩在日常生活中,不带设计、不带偶像光环与包袱的真实样子。
又好比是在赵子琪的那一期里,身兼数职的她,本来是个完美的成功女性样子,但在谈起自己女儿的时候,却立马就落下泪来,在职业之外母亲柔弱的那一面,相当真实。
杨超越自己说的「人设造就不出来这样可爱的杨超越」,其实也可以被用到这档节目里所有女孩的身上。
人设造就不出来这样真实的一百位女孩。
只有带着关怀的观察,才能够拍出这些女孩们如此真实的一面,这也是《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这档节目,最核心、也最打动人的地方,它所展现的是女孩们完整的样子,是她们的生活;而不是有设计、只展示精心设计好一面的秀场。
当我们看到苏青和家人们同住,要在深夜蹑手蹑脚回到家,吃着家人准备的水果,聊起对独立空间的期待时;当我们看到杨超越在练舞工作室动作明显不够标准,却依旧卖力流汗时;当我们看到朱芊佩回到自己都难以转开身的五平米蜗居,再回想起她白天充满生命力的样子时,我们就能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这档节目的「关怀」。
深夜回家的苏青
这些城市中漂泊一族的年轻女孩们,不管是母亲、是明星、还是力工,她们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和这座城市、这个世界的联结点。
她们所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就是她们建立自己和城市、和未来关联的通道,或许这些选择不被外人所理解,但是在她们看来,这就是她们自己所选择的路。
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忠于自己内心选择的过程,找到选择,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让自己的心灵和愿景,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便是以它带有关怀的观察,以与这些女孩同行回家的一天,将这种年轻一代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展露给大家看;同时也记录下来,保留这个时代成长变化的痕迹。
选择可以不同,很好的人生可以不同。
而那种努力生活的样子,却是如此相同。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ongmomgs
《电影日子·2019电影历》
365天,365部电影
极致美学设计,增加生活的仪式感
和我们一起
把日子过成电影
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