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CISC 2018|于波:如何选择延迟置入支架策略?

CCC&CISC 2018|于波:如何选择延迟置入支架策略?

门诊新视野 内地男星 2018-01-20 21:07:56 823

 CCC&CISC 2018

       中国 北京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后易发生冠脉微血管栓塞和微血管功能的改变,可导致无复流/慢血流。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无复流在STEMI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29%。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无复流/慢血流是目前PCI术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延迟置入支架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尚缺乏严格的临床研究证实。2018年1月19日,在第九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CCC&CISC 2018)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就如何选择延迟置入支架策略做了精彩演讲。

延迟支架相关研究汇总


DEFER-STEMI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即刻支架术组,延迟支架术组冠脉无复流/慢血流以及远期栓塞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心肌梗死后第二日的心脏磁共振检测显示延期支架术组微血管栓塞率、梗死面积有下降趋势。


2016年DANAMI-3 DEFER研究中,13%~47%患者被排除,可能与造影识别血栓负荷量大有关。同时研究缺乏腔内影像学与功能学的评价,无法评估斑块成分、血栓残余量、微循环灌注等。因此,研究结果无法充分揭示高危风险患者采用延迟置入支架策略所带来的临床获益。可能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从延迟置入支架策略获益,应该筛选潜在获益人群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发现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可能与PCI术后临床事件的发生相关。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约33%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IMR>40),这些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远期预后更差,术后绝大部分患者仍存在微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加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正常而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功能障碍的患者,与FFR异常但CFR正常的患者相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这些研究提示了微循环功能对预后的影响显著。


▲图1. 延迟支架相关研究汇总——尚有争议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为个体化抗栓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指导STEMI患者治疗策略的主要手段,然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管腔显示存在局限。近年来,腔内影像学技术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一种新型的腔内影像学手段,有着极高的分辨率,并且操作耗时短。OCT对血栓定性、定量比造影更准确,有助于识别罪犯病变特征。OCT结果可提示典型的斑块破裂伴富含脂质斑块,ROC曲线结果提示能够预测无复流发生的斑块特征,包括OCT脂质指数和IVUS斑块负荷。


▲图2. OCT对血栓定性、定量比造影更准确


2013年JACC 公布首个应用OCT系统识别ACS患者斑块特征的研究。该研究的目的为使用OCT识别ACS患者的侵蚀斑块和钙化结节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共入选126例ACS患者,并在干预治疗前均进行了OCT检查以对罪犯病变进行分类:斑块破裂、斑块侵蚀或钙化结节。该研究发现,31%的罪犯病变为侵蚀斑块,且OCT识别的斑块侵蚀发生率与尸检结果一致。侵蚀斑块较破裂斑块而言,血栓负荷相对较轻。进一步分析发现,侵蚀斑块较破裂斑块患者常常更年轻,且侵蚀斑块的斑块结构较破裂斑块而言相对更稳定,所致管腔狭窄程度更轻。2014年JACC 发表的研究指出,斑块破裂与斑块侵蚀在血栓形成、溶栓后残余血栓组成成分的巨大差异,提示两种斑块抗栓易感性存在差异,为个体化抗栓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EROSION前瞻性研究基于侵蚀斑块特征假设,侵蚀斑块患者可能无需支架置入,通过有效的抗栓治疗即可稳定病情,从而可以避免支架置入所致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行双抗治疗1个月,患者的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增加,且管腔直径的狭窄程度、血栓体积显著降低。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行双抗治疗1个月后,血栓体积降低>50%的患者比例78.3%,且有22例患者血栓体积100%降低,无残余血栓。EROSION研究结论指出,1/4的ACS患者的潜在发病机制是斑块侵蚀,无需置入支架,仅仅通过抗栓治疗即可有效降低血栓体积,增加血流面积,且在ACS后1个月,罪犯病变不会发生再次梗塞。并在2017年发表在Circulation 子刊的EROSION研究一年随访报告中肯定了延迟支架的效果。



总 结

虽然延迟置入支架策略尚有争议,然而需要拓宽“延迟置入支架”理念,考虑应用影像学或功能学联合建立延迟时机及患者标准。目前OCT对犯罪病变评估、血栓负荷定量有助于个体化选择延迟策略,然而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但现有证据证实,对于部分ACS病变,如斑块侵蚀、SCAD,患者延迟支架置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潜在有效、安全的治疗模式。除影像学指导下血栓性病变评估外,微循环功能指导下的延迟策略临床证据不足,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选择延迟置入支架策略。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