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龙和姜大卫,这次真的一笑泯恩仇?

狄龙和姜大卫,这次真的一笑泯恩仇?

虹膜 港台男星 2022-01-05 19:48:17 699


开寅


前两天,在TVB的年度「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姜大卫从哥哥秦沛手里接过了万千光辉演艺大奖的奖杯,而早年成名时曾经和他亲密无间的银幕搭档狄龙就站在他身旁。
 

虽然在姜大卫上台前,面色有些苍老的狄龙在台上动情地谈了不少,但姜大卫一上台,他就退到一旁保持沉默,俩人在台上一直没有真的交流。就在姜大卫将奖杯举过头顶,感谢过世的恩师张彻时,狄龙也陷入了沉思。
 

能明显看出,这对昔日的黄金搭档之间的恩怨情仇并没有完全了结,虽然情谊永存,但心结依旧。这也是让无数港产片影迷唏嘘不已的一桩影坛旧事。
 
以现在的眼光看,七十年代的姜狄二人算的上是华语电影史上最佳黄金CP。即使放在世界电影的范畴来看,在非喜剧类型电影里,这样双小生搭配而在短短几年间制造出巨大商业效应的明星组合也非常罕见。
 

应该说,他们二人当初的成功,内在包含着很深的互相借力因素,而这同样也和选拔培养他们的武侠片宗师张彻所追求的银幕美学风格有紧密的联系。
 
狄龙和姜大卫都以清秀小生的造型初登银幕,但二人的禀赋气质并不相同。
 
狄龙家境清寒,自幼并未受过艺术熏陶,但他身材高大面目清秀,自带一股俊朗阳刚之气,张彻从十多名试镜者中一眼就挑中了他出演《死角》。姜大卫出身于演艺世家,自小便在电影中出镜,尽管家道中落,但身上始终带着一股富家子弟桀骜不驯的气质。他身材有些瘦小单薄,但嘴角总不经意挂着的一丝「坏」笑,赋予了他彼时香港演员中少见的反叛气质。

 《死角》

在《死角》中,导演张彻曾借狄龙之口形容他是香港的詹姆斯·迪恩,这一定位实在是再恰当不过。而「狄龙」的艺名则取自阿兰·德隆的港译名字,由此也可见狄龙出道时内心瞄准的目标。
 
张彻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潜心钻新武侠片的类型革新。他对彼时女明星独占香港银幕,男演员只能充当配角的风气并不满意,意在重塑男演员在动作电影中的主导地位,更因此产生了借动作影片刻画男性情谊的意图。
 
此时恰逢张彻的御用小生王羽因为邵氏公司的内部矛盾出走,在无人可用之际他几乎同时发现了狄姜二人。一个阳刚一个阴柔,恰好可以替代观众习惯的男女组合而搭配形成具有反差气质对比的双主角。也许这么说对于姜大卫略有不公平,但张彻最初的潜在意图,确实是以姜大卫类似于詹姆斯·迪恩的某种中性阴柔气质去「挤占」女性角色的银幕展现空间。
 
《报仇》

这一点在《死角》中张彻着力塑造的「男女」和「男男」三角关系当中显得尤为明显:多年后不少影迷都将片中姜大卫与狄龙角色的友谊解读为足以压倒狄龙与李菁角色爱情关系的同性情感。
 
不过狄姜二人的个人银幕气质形象却并非从一开始就被固定下来。在他们合作的第一部影片《死角》中,狄龙饰演的是放浪形骸的不羁青年,以叛逆的个性挑战社会道德规范;反倒是姜大卫饰演角色的特征是义气忠诚且情深意切。
 
 《死角》

影片实际采取的是以狄龙为主姜大卫为辅的设定,但它在《死角》中表现得并不是那样理想,狄龙自身个性中憨厚直率的禀赋和叛逆的角色性格并不完全相合,姜大卫也没完全发挥出他自由洒脱的魅力。
 
张彻迅速调整了他们的角色设定,在随后的《保镖》中二人有了大幅度的改变:姜大卫是特立独行胸有城府看似柔弱但爆发力惊人的侠客,狄龙则是性格直率思路简单又作风勇猛的保镖,而影片的重心明显偏向了姜大卫一边。

 《保镖》

这样的设置立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影片的调性在人物形象阴阳反差对立又统一的层面上顺畅展开。狄姜二人在随后的两年中以这样的配置出演了十几部影片,无论是武侠片还是民国动作片抑或是时装青春片,张彻对在大方向上一直延续了这样的设定。
 
影片也许在调性上会略有差别——如《无名英雄》中的轻佻随意,《大决斗》中的血腥残酷,或者《年轻人》中的青春英气勃发——但狄姜两人的表演内在一直遵循着相似的逻辑,也因此他们搭配得赏心悦目相得益彰,迅速成为观众热捧的超级明星。

 《年轻人》

《新独臂刀》无疑是这一阶段二人合作的巅峰,他们在此片中的表演技巧相比前作都有不小的提升。狄龙不再一味刚强勇猛,在和姜大卫的对手戏中表现出某种独特的宽厚温和,这让他在决斗中的悲剧性死亡了具有了完美的英雄气概。

 《新独臂刀》

而片中的独臂刀客雷力则是姜大卫与张彻合作以来情绪最复杂的一个角色:曾有评论认为「断臂」在张彻的武侠片中具有「男根断裂」的意向,这种复杂又难言的屈辱感在早先王羽出演的《独臂刀》中并不明显,但在《新独臂刀》里被姜大卫诠释得极为生动——他自带阴柔的气质搭配身体残缺的愤怒,都体现在紧缩的眉头和忧郁悲愤的眼神里。
 
尤其是结尾站在狄龙墓碑前的含泪表情,让二人的关系有种言不由衷的深意。其实在此前双臂紧锁互相凝视结为兄弟一场,狄龙的敦厚和姜大卫的深情就铰合在一起,在一旁的女性角色李菁已经显得完全多余。这种复杂又隐晦的含义植入完全依赖于狄姜二人的独特气质与上佳的角色塑造能力。
 
 《新独臂刀》

在这一阶段,尽管看上去姜大卫在银幕上灵动活跃计谋多端稍占主位,而狄龙帅气刚强忠诚义气略居次席,但他们实际上都高度依赖对方的存在才能发挥自身的魅力。
 
张彻其实也尝试过让他们独挑大梁,比如姜大卫在一开始就曾经主演《游侠儿》,而狄龙也得到机会在《鹰王》中一人担任主角。但实际效果是年轻的姜大卫单独出现在银幕上总显得轻飘缺乏重量,而狄龙则表情木讷沉重缺乏应有的变化,只有他们在影片中同框出场时才会忽然产生出微妙的阴阳调和与气质平衡感,这其实是取长补短互为红花绿叶的绝妙组合。

 《鹰王》

不过,狄龙可能并不满足于在二人合作中总是居于次席的位置(这很可能也是几年后二人因为出演李翰祥的《倾国倾城》却不欢而散的诱因),他向张彻自荐在《刺马》中出演男一号同时也是大反派的马新贻,这也是他从影以来最用心的角色。
 
果然影片一开场,狄姜二人的角色重量就有了质的改变,狄龙在三名主要角色之中最后亮相,却显示出了「碾压」其他二人的胸有成竹沉稳有序。马新贻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有着明显的演进曲线:他由和兄弟一起打江山的草莽英雄,再到被女色勾魂摄魄又被朝廷招安受降而醉心功名利禄的叛将,最后演变为出卖兄弟背信弃义的奸臣。

 《刺马》

在七十年代的香港商业电影中,脸谱化处理角色是通行的表演准则,马新贻的角色如果换一个人来演,必然从一开始就挂上邪相。但狄龙很聪明地利用了自身敦厚沉稳的个性特征,让角色带上了善恶莫辨好坏参半的内在气质,并使他每一步的转变都在预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不知不觉在动作片中塑造了一个莎士比亚《麦克白》似的人物。
 
狄龙在此片中的表演受到了广泛的肯定,马新贻这个经典角色为他赢得了第11届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和第19届亚太电影节「优异演技奖」。
 

在七十年代的上半程,狄龙和姜大卫之间的个人友谊几乎路人皆知。当张彻有心力捧二人成为导演时,他们互相许诺一定会在对方指导的影片中担任主角,这便是狄龙导演的《后生》和姜大卫导演的《吸毒者》。
 
《后生》

二人都不惜「破坏」自己以往受欢迎的银幕形象成全对方的拍摄意图——姜大卫扮演了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小人物,而狄龙则一改以往的健康形象变成了沉沦毒品的瘾君子。

《吸毒者》

据称,他们真正的芥蒂起源于《倾国倾城》之中的角色分配比重,姜大卫扮演的太监寇连材原本只是配角,却被一再加戏,而狄龙扮演的主角光绪却是个单薄人物。

 《倾国倾城》

从成片中也可以看出,寇连材的角色灵活多变非常出彩,而光绪的角色设置则非常表面化,缺乏拓展的空间。

 《倾国倾城》

《倾国倾城》之后,狄姜二人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即便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也是同戏不同框,甚至在片场都不曾打过照面。需要等到十多年后的黑帮片《义胆群英》中,姜大卫才对着狄龙说到:「这是我十几年的好兄弟」,算是在表面上勉强化解了这段恩怨。

 《义胆群英》

不过,在拆伙之后,二人的演艺生涯都有些停滞。姜大卫尤为明显,他逐渐失去了主角的地位,并在七十年代末转战电视界,又尝试做导演,但都不能再恢复七十年代初在银幕上的无限风光,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成为了TVB「金牌配角」。
 
狄龙在楚原的奇幻武侠片《楚留香》和《陆小凤》系列中做了一些有趣的变化,他带上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儒雅风流书生气质,成为这一系列古龙电影改编作品中最亮眼的标志。

 《楚留香》

不过随着八十年代邵氏制片重点的转移,他收到了一张不再续约的雇佣终止通知书。吴宇森和徐克主理的《英雄本色》系列让狄龙短暂再放光芒,获得了一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杯。不过随后他也再次沉寂下去。

 《英雄本色》

回顾狄姜二人在七十年代上半程这一段光辉闪耀的演艺生涯,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新派武侠片的兴起和香港动作电影美学的形成,为他们提供了得以成为巨星的宝贵机会。
 
客观地说,尽管他们二人都天资聪颖且表演尽心尽力,但在技巧上都未形成真正完整的系统,很多时候都处在「程咬金三板斧」华丽地使完就再无招可用的状态。
 
但另一方面,新派武侠片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表现方式。胡金铨曾经表示演员对于他来说是表现主义形式的一部分,演员的姿态、动作和表情可被单独提取出来作为电影形式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在《侠女》著名的竹林大战场景中看到的时长仅为四格画面的演员动作捕捉),这其实是武侠电影重形式轻内容的美学特征。
 
《侠女》

张彻作为武侠片宗师同样熟练地掌握了这一原则,当他启用狄龙和姜大卫作为主角时,并未期待他们二人有多么出色的演技,而是看重他们内在天赋的个人气质为注重形式表现的武侠电影带来的核心感染力。
 
当他们的面孔、身姿和气质与恰当的角色设定搭配在一起时,构筑武侠片美学框架的工作就业已完成了。
 
 《新独臂刀》

从这个角度看,狄龙和姜大卫的成功带有了明显的香港电影地域特征,是此地独特的电影文化孕育出了他们夺目的个人英雄形象。
 
他们如流星一样划过邵氏兄弟的宽银幕,成为广大华人的七十年代记忆中永恒的一瞬。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ongmomgs

《哈利·波特》诞生二十年,和罗琳无关了吗?

炸了!绝对是年度耽美第一剧了

感谢网飞,好莱坞永远拍不出这种干翻全世界的电影!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