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
花边君
相爱相亲:中年人的深情
文 / 玛格
如今网络上,有关特定人群的段子越来越多了。
比如,在描绘中年危机的段子里,主人公往往发胖,秃顶,工作进入瓶颈期,家中有老有小,话说得不合时宜,要被冠上“油腻”的形容词。
这些段子并不尽是嘲讽,有些用意其实很积极。它们是一种反向提醒,提前勾勒出“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的生活画面,用来自我告诫,不要被日复一日的生活磨损,不要自甘堕落,变得面目可憎。
可是,不管是何取向,当这类风潮愈演愈烈时,我还是却步了。
因为越长大越发现,与立场鲜明的段子不同,周遭的世界一片混沌,立场模糊。在这里,没有哪一种生活是绝对不合理的。也正因这种模糊,它才容纳了不同的人,让形形色色的我们产生联系。
同样,当一个人的生活被细腻地、一笔一笔地勾勒出来,我们很难不去理解和关照他。
近期上映的《相爱相亲》,就用朴实平淡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有关“容纳”和“理解”的故事。老中青三代人,以中年人为圆心,共同谱写了一首爱的多重奏。
电影中,张艾嘉饰演的慧英是整个故事的汇聚点。
她是典型中年人,生活在内陆城市,是临退休的中学教师,上要处理老辈人的迁坟争端,下要对付叛逆的女儿和学生,身旁的丈夫不咸不淡,与楼上的王太太似乎走得太近。日复一日,她在不同的问题之间穿梭,焦头烂额,脾气暴躁。
这样的人,要是在热点段子里,大概是被怜悯或批判的对象。可是,电影用毫不炫技的踏实的耐心,记录下她生活的琐碎,记录她与老小的冲突,奋身保护家人的姿态,处理繁冗手续时的崩溃。电影用这种长久的呈现,展示她的不易,实现温和的关怀。
电影甚至还捕捉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她也有隐秘的爱欲,会做暧昧的梦,梦中有个年轻人来牵她的手。
她也是可爱的。丈夫买车后,对她说了一段平淡又窝心的表白,她哭得不能自已,下一句却是“这个车王太太不许坐”,谁说中年女人不能撒娇呢?
同样,电影中的老人阿祖,乍看是奇葩新闻里恪守封建礼制的老古董,实际却是令人惊叹的女性。
年轻时,她进入一场包办婚姻,却没能获得爱情。丈夫将她舍弃在乡下,遇到真爱,重新组建了家庭。
可她始终相信丈夫是爱她的,仅仅因为“他多寄了五元钱让我做件袄”,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她甚至连他的模样都忘记了,却还坚守着心中的执念。电影中,她驻足观看丈夫照片的场景着实引人落泪。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老人,却与八竿子打不着的年轻人薇薇产生了共鸣。
薇薇是慧英的女儿,也是网络上常常忽视的年轻人形象。她既不是乡村女孩,也不在北上广打拼,而是在中等规模的城市生活,性格外向直率,有独立的见解。
当母亲与阿祖产生利益冲突,她选择遵从内心感受,去关照阿祖。她给阿祖看自己男朋友的照片,问阿祖,你说我跟他私奔好不好?
阿祖脸上带着笑意,说,要。
少女心果然是从小到老都不会被丢失的东西啊。作为封建礼制的受害者,阿祖依然本能地相信着爱情。这一刻,裹小脚的老人与穿吊带的女孩,在对爱的渴望上汇流了。
电影最后,慧英与阿祖之间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得到解决,也是因为爱。她们互相讲述了各自理解中的爱,也最终包容了对方。
甚至于,当我们了解完故事的全貌,会发现三代人的爱情故事发生了交织与对照。
在为爱等待这个主题上,阿祖奉献了一生,慧英守候了几年,而薇薇会不会等,我们并不知道,但她有她的选择。爱对于她们来说,是截然不同的形式,但爱就是爱,它可以穿过不同的时代经验和社会背景,达成永恒的共振。
不仅三位主人公,电影采取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关怀。慧英的丈夫,薇薇的男朋友,独自抚养儿子的剧团演员,大家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迷茫着,前进着。
尤其慧英的丈夫,是个相当出彩的角色。故事的起始,他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懦弱,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他默默地写下祝福贺卡,不露痕迹地协调妻女的感情,不动声色地实现了与妻子年轻时的约定。
这是热点文章里描绘的中年生活的另一面,维系“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的,不仅仅有克服日常生活的痛苦,还有爱——诞生于平凡人之间、毫不煽情的爱。
看完这部电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张悬的《城市》,是那句“所有浮生里万千的脸孔,让我因为你们隆重”。
因为这部《相爱相亲》,讲的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故事。它所描绘的世界,既不十分美丽,也没有险恶到让人缴械投降,它只是包罗万象,新旧混搭,贴近着我们每个人的当下生活,以至于当你走出电影院,甚至能感到一种无缝衔接的亲切感。
但它不仅仅停留在反映现实,还描绘了感情的涓涓细流,描绘了我们生活中最易忽视,也最怯于表达的事物,就像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所说,体贴与亲切,在从前是理所当然的情感,但是对现代人却成了必须努力才能收复的东西。
所以,勇敢向身边的人表达爱吧,无论爱情还是亲情,无论用语言还是行动。因为爱中容纳着我们共同的渴望,就像《城市》中所歌颂的:
“容纳我们共同的(对爱的)饥饿,握手后再奔波”。
花边阅读
x
文艺连萌
一个人的文艺生活,一群人的阅读陪伴
有温度,不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