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悬给我们凛冽和独立,雷光夏则让我们安心,她的声音充满温柔和慰藉,太适合在夜里聆听。
这位独立女声的名字拆开来看很有意思,三个代表自然现象的词:雷,光,夏。似乎这也预示着,她的创作与整个大自然紧密相关。
她拥有一系列轻柔感伤的校园民谣,有“毕业杀手”、“音乐诗人”之称。
虽然相对来说少为人知,但雷光夏的履历很有说服力。
除了自作自唱外,还曾为侯孝贤电影《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等创作配乐和主题曲,也曾凭借一把磁性真诚的声音为几米的音乐专辑《地下铁的十二个音乐场景》做旁白……
而她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带着录音机走天下,制作自己的声音电影。
“很多人喜欢用拍照做记录,但是对我来说好像声音就是最纯粹的。”
今天,让我们跟随雷光夏的创作,去认识她的声音世界。
雷光夏出生于1968年,父亲是著名画家、作家、纪录片导演,曾和杜可风一起拍摄影片。
从中学起,雷光夏就开始创作民谣,高中毕业前夕,17岁的她写了《逝》。
只是不相信这样简单的结局
只是怀疑起自己无悔的心情
原来在阳光下你的背影
竟是最后的记忆
吉他音符跳跃明朗,旋律简单,女声柔美暖心,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穿着白裙子,满脑子幻想的清纯少女,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跳舞。
毕业了,其他人都离开了,她却恋恋不舍。
不舍洒满阳光的操场,不舍初恋男孩的背影。美好的记忆结束,她忧伤,笑容消失。
这首歌有3个版本,《逝1985》是雷光夏高二和学长们在教室用卡带录的。她说,那是“甜蜜破旧”的声音。
1995年正式出道录音时,吉他手黄中岳说,不要那么死气沉沉的,要活泼些,因此这个版本的《逝》显得更轻松自在。
2003年,雷光夏重新录制了钢琴和弦乐版本的《逝》,声音比以前更沉,音乐比以前更有故事的厚度。
像是很多年过去,早已成熟的她回忆起青春时期的爱恋,和18岁时萌动的自己谈心。
五月的阳光洒下五月的风吹起
便是年轻的故事最潇洒的注脚
你我就像散开在风中飞扬的棉絮
注定要生生世世流浪在天际
1985,1995,2003,三个版本的《逝》,三种年龄,三种韵味。
同一首歌,从稚嫩年代的自我表达,到回望青春、给更多女孩带去温暖,雷光夏的音乐越来越成熟圆融。
成长在艺术家庭,除了让雷光夏获得良好的艺术熏陶,更重要的是理解“坚持表达”的意义。
在《一席》的演讲上,她说自己梦想过成为一名记者,报道社会上的“不公不义”,让世界变得更好,所以大学和研究生都选了传播学。
但当同学们纷纷投身新闻主播、公关和广告行业的时候,她却满心疑惑,自己真的适合做这些事吗?那些被传达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又有多少价值呢?
雷光夏给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做一名“农夫”,一名生产者,实实在在地,埋下种子,等它发芽结果。
她的“庄稼”,就是音乐。
起初,她为纪录片电影做配乐,后来,著名导演侯孝贤找她合作。
1998年《海上花》中,主题曲《海上花》由雷光夏作词、作曲、编曲,莫文蔚演唱。这个版本,最近还被电影《上海堡垒》沿用。
《海上花》原著由韩邦庆写于清末,全用吴语写成,张爱玲视它为《红楼梦》之后传统小说的又一座高峰,还为了让更多人读懂它,亲力亲为地翻译成国语。
雷光夏则用文字表达了现代人对那个时代人物的理解。
花朵的凋萎
在瞬间
而花朵的绽放
在昨天
虽然雷光夏后来说做配乐活不下去,容易断粮,但无论做电台主持人还是自己做专辑,她都没有放弃探索声音与画面的关联。
2010年,专辑《她的改变》就是桂纶镁主演的《第36个故事》原声大碟。
1999年,是雷光夏收获颇丰的一年,专辑《脸颊贴紧月球》获得第十届台湾金曲奖四项提名,并最终捧回最佳作词人奖。
我仿佛在期待这样的情况
看见人类文明一点一点的崩毁
在时间轻蔑的流动里
极远变得极近极大变得极微
她像个平静的女巫,站在篝火前,伴着鼓点说着念白,带我们去往过去和未来,成为一粒种子,“向上浮升”,在宇宙里生长,“用脸颊贴紧月球”。
——她总希望,能用音乐传递来自宇宙深处的讯息。
歌词的意象也富有强大的自然力量:草原、大象、海面、月亮。
这张专辑中的好几首歌,都展现了雷光夏更为广阔、向外的一面,她用音乐和诗歌来表达更宏大的主题。
《败帝国》的野蛮向前、暗流涌动,《消失奏鸣曲》的华丽落幕、末世景象……
到了2006年的《黑暗之光》,她又更多回到自己的探索,将对外部世界的审视直接与内心的波动关联。
海靠近我空气湿了
黑暗温柔凝视着我
繁星亮起回忆浮动
低沉的大提琴,有如海水起起伏伏,钢琴的点缀像水花滴滴答答,小提琴仿佛星星闪耀的光……
在这样宁静温柔的声音中,我们似乎也跟着漂浮了起来。
雷光夏说,我常常想组成声音或音乐的元素是什么,声音最小的单位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哪些讯息、哪些元素构成了我们现在所听到的这个世界。
于是,她带着录音机和耳机,藏好麦克风,踏上旅途。
她收录巴黎浪漫的街角,一家人的嬉戏声;在路上被美妙的钢琴演奏惊呆,就连小偷拉开了身前的背包拉链,都没察觉到。
录音,让她进入世界,进入别人的生活。
大概因为对世界怀有温柔的爱,所以她能理解世界,她写出来的歌词和音符,总是能很直接地抚慰包括我们在内的生命。
而那些录下的声音,对雷光夏来说,是可以重建过往一切景象的“建筑材料”。
《清晨旅行》里,有地铁声、旋转木马的音乐、马蹄声、教堂的钟声、行人的呼喊声……
创作《Thank You》时,她也受到录音的触动:老房子地板嘎吱嘎吱的声音,窗外的蝉声,小狗的叫声,蜜蜂、苍蝇、五色鸟飞过的声音。
当时她已经搬到新的公寓,这些尘封的声音还原了老房子的空间和记忆。
“其实就是要谢谢那个老房子或那环绕的一切对我的守护。对这一切,对这段时光的守护,有时候就是说谢谢,然后说再见吧。”
万物有声。
可是,我们常常选择了封闭住耳朵,只听见好话、坏话,或者习惯于挑逗刺激的神曲。
雷光夏却一直在探索,声音与音乐的无限可能。
不要限制自己。
她的豆瓣音乐人小站简介,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用真实纯净的诗意唤醒你沉寂的耳朵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