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神”张学友:不老的传说

“歌神”张学友:不老的传说

拾遗 港台男星 2019-07-08 13:05:02 633

拾遗物语

在华语流行乐坛,

估计没人能像张学友一样,

从20出头唱到近60岁,

如同常青树一般光彩不减,演唱会场场爆满。

他说:“到了80岁如果你们还愿听我唱,

那我就唱到80岁!”

7月10日是学友58岁生日,

谨以此文提前祝歌神生日快乐,

也祝他唱到80、90岁,永远唱下去。





1

1997年,张学友36岁,

他发行了专辑《不老的传说》,

同名主打歌斩获了当年劲歌金曲奖。

后来,《不老的传说》成为音乐剧《雪狼湖》的开场曲,

《雪狼湖》在一年之内连映42场,

成为华人音乐剧史上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

再后来,《不老的传说》成为张学友演唱会必唱粤语曲目,

它见证着学友日后的一次次辉煌——

“学友光年”演唱会连开105场;

“1/2世纪”世界巡演连开146场,

打破了迈克尔·杰克逊的123场吉尼斯记录;

而今年1月结束的“A CLASSIC TOUR”巡演,

更是高达239场,打破了自己的记录……

不仅如此,他的唱片总销量超过6000万张,

仅次于迈克尔·杰克逊,排名世界第二;

他拿的音乐奖有260多座,

是当之无愧的华人第一;

“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张学友先生的音乐回荡”,

也成为一个时代的不朽印记。

他年纪越来越大了,跳舞也有些喘了,

但他却也成为了真正的“不老的传说”。

每次开场后,唱完几首快歌,

他总会擦着汗水带笑说:

“无论现场的你,认识我已经很久,

还是今天偶然来听我的演唱会,

我都需要介绍一下:

我叫张学友,唱歌已经30多年了。

我的家在一个海边,

家里三兄妹,我排第二……”


2

这个名叫“张学友”的歌手,

生于香港的一个海员之家。

张爸爸读书不多,早早就开始营生,

遍尝了海上种种艰辛,

所以他给这个家里排行第二的儿子取名“学友”:

“希望他一辈子虚心好学,

多学好的东西,做个有用的人。”

但张学友让张爸爸失望了,

他不爱学习,成绩平平,

“就是及格边缘,很少考得好。”

他也不能子承父业,

“我从小就晕车、晕船,不能像我爸那样赶海。”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玩,

“翻上人家房顶,

从这个天台跳到另一个天台,

根本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他家养了条狗,

他将绳子套在狗的脖子上拖着走,

“之后足足有两个星期,那条狗一看见我,

就追着我咬,我只好拼命逃窜!”

上小学的时候,他就跟着大人一起买马,

用细竹竿追打苍蝇,

“还可以用橡皮筋射杀飞蚊,是不是神乎其技?”

妈妈彻底拿这个二儿子没辙,

基本上逢一三五就打他,

“阿妈施鞭弄棍,可是十分顺手的,

抓起什么就用什么打下去,有一次打断了一根扫把。”

然而打完之后,

张学友立马好了伤疤忘了疼,

又开始出去疯:踢毽子、打羽毛球、上山捉金丝猫……

小学二年级的一天,

学友和堂哥打闹,

堂哥握着一把刀挥向学友,

刀子突然脱手,飞向学友右脸。

顿时,在眼睛下面不到一寸的地方,血流如注,

“我妈送我去包扎,

医生却忘了打麻药,我痛得当场晕倒。”

缝了五针后,张学友的脸上,

永远留下了那道伤疤,

同学们也暗地里叫他“刀疤友”。

他丝毫不为之介怀:“只要我笑得灿烂,

这就不是刀痕,而是笑痕。

它让我提醒自己,经常要笑一笑。”

这条“笑痕”,这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就真的陪了他50多年。

▲ 张学友《大地恩情》 

3

浑浑噩噩地过完童年,高中也快毕业,

张学友仍然不知道将来要干啥。

他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愿意尝试,

“但没有一样玩得精。”

毕业前夕的一天,

在厨房做饭的妈妈突然问他:

“学友,你这么喜欢唱歌,改日不如当歌星去吧!”

原来,每天疯够以后,

学友会一边冲凉一边唱歌,一首接一首;

祖母经常在外面高兴叫道:“好!好!唱得好!学友的嗓子也好!”

唱歌就跟逗狗、打闹一样,

学友喜欢,但并没想过要玩出什么花样。

听妈妈说完,他还没来得及回应,

一旁的表姐就冷嘲热讽笑道:

“你看他那绿豆眼儿,怎么可能做明星呀?”

妈妈立即反驳:“高佬泉、西瓜刨(香港早期演员)长那样,

都做得了明星,他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妈妈这句话,

张学友萌生了当歌手的想法,

“但家里的条件没法让我去学唱歌,

我就跟着唱片唱。”

高中毕业后,因为成绩差,

张学友没再读书,当了包装工人,

“隔壁家的朋友在玩乐队,

我下班后就借着他的吉他,

学会点乐理知识和自弹自唱了。”

1984年,香港举行了首届业余歌手大赛,

学友妈妈非让他去不可:“既然大家都觉得你唱得好,

那就去试试,不能拿奖也是个锻炼机会。”

学友去了,唱了关正杰的《大地恩情》,

“选这首歌,因为它够短。

别看我平时疯,上台就胆怯了,

我只希望尽快唱完。”

虽然歌曲短,但正如祖母说的“学友嗓子好”,

凭借好嗓子,张学友夺冠了,

宝丽金签下了他。

然而签约后,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三个月过去了,没有一点消息。

签了约又不发生活费,我只好回去工作了。”

▲ 张学友首张专辑 

第二年,

宝丽金终于想起了这个“业余冠军”,

让他去录首张专辑。

1985年4月,

张学友首张专辑《Smile》发行了,

一口气卖掉了20万张。

张学友辞去了工作,

他再也不用当混混、不用打工了。

▲ 张学友首部电影 

 

4

1986年1月,

张学友发行第二张专辑《遥远的她AMOUR》,

同样卖到了20万张。

他彻底火了,趁着这股势头,

同年,有人开始约他拍电影了。

张学友拍的第一部戏,叫《霹雳大喇叭》,

“里面有一场打戏,

每次我一动,导演就喊‘重来重来!’

别人一般三五个NG,那场我吃了六十多个NG。”

终于,导演满意地叫了声“行了”,

张学友当场躺在地上,

“仿佛身体都不是自己的。”

这场戏,张学友得到4万港币的片酬,

“虽然只有那些著名演员的零头,

但比唱歌赚得多多了,也快多了。”

由此,

张学友又准备将事业重心放在拍戏上,

最多的时候,他一年拍了九部戏。

期间,新专辑的录制也在同步进行,

但无论唱歌还是演戏,

对当时的张学友而言,

都只是挣钱的载体,

“我那时候喝酒、抽烟、飙车,

对女朋友罗美薇也是乱发脾气。

年轻气盛加上老天的眷顾,

让我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知道唱歌需要练气、保护嗓子,

不知道演戏需要从每个细节提升自己,

也不知道去关心罗美薇的感受。”

1986年,张学友第三张专辑只卖了5万张;

1988年,他的第四张专辑又少了一半,只卖掉2.5万张;

同年,他的第五张专辑更是只有2.1万张。

▲ 张学友与罗美薇  

未经世事风霜的张学友怕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歌不受欢迎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只知道我很害怕,

只想躲避和放弃。”

他开始酗酒,

“最厉害的时候,一周醉五天,

每天,我的脸都是肿肿的、红红的。”

有一天,他左摇右晃地走在一条巷子里,

一个路人突然指着他骂道:

“你妈妈的!”

他想起,前不久父亲退休了,

很高兴地给他打电话:

“现在你红了,我再也不用跑船了!”

他想爸爸妈妈,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回去,

因为就连一个路人都可以轻易指责他,

于是,他的火气撒在了罗美薇身上。

终于,罗美薇和他分手了。

他万分懊恼地去参加梅艳芳的的生日聚会,

“我上桌很快就醉了,抓起梅姐的蛋糕就一阵乱扔,见谁都扔。”

娱记抓拍下这一幕,

他又“火”了,

只不过火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在不久后的一场共演上,

张学友走上台还没站稳脚跟,

台下就响起一阵“张学友滚下去”的嘘声——

“张学友”三个字,

成了那段时间里“坏脾气”“人品差”的代名词。

“当时,好多人劝我珍惜自己,

如果我聪明,就该去考虑这些忠告;

但是我好蠢,

我不仅搞砸了梅姐的生日会,

还搞砸了演唱事业,

搞丢了女朋友……”

1988年金曲颁奖典礼上,张学友颗粒无收,

属于张学友的时代,似乎正在慢慢退去。


5

不久后,张学友随剧组去泰国拍《喋血街头》,

拍完后的杀青大会上,

张学友又醉得不省人事。

“第二天登机返回香港的时候,

朋友怎么都叫不醒我,

最后还是用一个轮椅,把我推上飞机。”

这次出丑出到国外,他彻底清醒了:

自己“跌份”,已经跌无可跌了。

要么就当个烂仔,继续烂下去;

要么就重新振作,跌倒再爬起。

恰在此时,宝丽金也让他回去录歌。

张学友已经13个月没去宝丽金报道了,

但宝丽金的老板郑东汉仍没忘记他,

“在我最失魂落魄的时候,

他(郑东汉)从没放弃我,

不断地支持和鼓励我振作起来。”

张学友回去后,写下了第一首创作歌曲《旧信旧梦》:

“旧的梦,撩动泪在涌;

渗下了,在信中。”

他选择了“重新振作”,他宣布了“戒酒”,

他拾起了唱歌的旧梦。

这首歌,被收录进专辑《给我亲爱的》,

“你听这张专辑及其之后的歌,

再听我之前的歌,

你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

之前的歌,全是为了唱而唱,

这以后的歌,我都唱得小心翼翼,

根据不同的词曲,注入不同的情绪。”

第二年,在“十大中文金曲”的颁奖礼上,

《给我亲爱的》里的《Linda》获奖了。

领完奖的回家路上,

他碰上了之前常去的酒吧的老板。

老板一脸困惑:“好久没见你来喝酒了嘛!”

张学友紧紧攥住手里的奖杯,

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后都不会来了。”

▲《真情流露》 

6

1988年,谭咏麟宣布不再领奖;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只拍电影;

1991年,梅艳芳开了“告别歌坛演唱会”。

一夜之间,仿佛老一辈实力唱将都走光了,

这对香港乐坛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对张学友却是空前的机会。

1991年这一年,张学友就连发了两张专辑,

一扫香港各大奖项。

1992年,张学友的《真情流露》在香港就卖掉45万张,

至今仍是香港地区销量最高纪录。

《真情流露》带给人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声音浑厚高亢有质感,情感充沛绵绵不绝,

这是因为张学友在气息和唱腔上下了狠功夫:

“我的有些歌,换气的气口不是那么好找,

怎么办?我就不换气。

我戒酒后也把烟戒了,

人家练气练一个小时,

我就练七个小时;

我每天跑900个台阶,

让自己的气息能够足够长。

同时我也下功夫练胸腔和鼻腔共鸣,

让声波在喉咙、气管和鼻骨间振动,

带给人仿佛是胸腔发声的奇妙感。”

这张专辑,得到了来自整个东南亚的首肯。

▲ 四大天王  

张学友用功的同时,

刘德华和黎明也没闲着,

他们都抓住歌坛耆老退休的机会,

不断发歌,抢夺大奖平台的大奖。

后来,郭富城凭一支电车广告也进入歌坛。

1992年,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娱乐杂志趁势搞噱头,

把张学友等四个人排在了一起,

于是,“四大天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7

1993年,“叱咤流行榜”颁奖礼上,

司仪宣布:“自即日起,再也没有‘四大天王’的叫法!”

观众顿时哗然: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之前的一次赈灾义演中,

张学友表示不再参与以“四大天王”为名义的演出:

“这个称号对乐坛没有什么好处,

希望留下更多空间给年轻人。”

这年,张学友还发行了一张专辑,

那就是轰动乐坛的《吻别》。

这张专辑有多牛?

1993年,其年度销量突破400万张,

台湾地区136万张,

到现在仍是该地区和新加坡地区销量最高的专辑;

截止2003年,

《吻别》销量已超过2500万张,

是华语唱片第一神作。

1994年,《吻别》传入大陆,

在卡拉OK厅里面,

主打歌《吻别》被称为年度“国歌”。

当年有一个新闻报道:

有人去卡拉OK,看见没有《吻别》,

就找老板理论,老板说:

“不是没有,而是每个来的人都要唱《吻别》,那张光碟已经唱坏了。”

《吻别》火成这样,

除了无可挑剔的唱功,

更多的则是细节上的技巧:

“副歌第一段显得疲惫,那是失恋后的无力感;

第二段有些任性的情绪,那是失恋后的不甘心;

第三段透露着悲情,那是自悲自悯的惆怅感;

主歌则是孤单一个人的无力呐喊。

整首歌下来,对应不同的地方,

学友将哭腔、叹气、小噎等技巧拿捏得纤毫不差,

再加上余音绕梁的鼻腔,

就算没谈过恋爱,你也会为之动容。”

传到大陆后,《吻别》又传到国外,

当时国际上对张学友这样评价:

“只要张学友前进一小步,

整个华语乐坛就前进一大步。”

在迪拜的音乐喷泉,

反复循环的30多音乐里,

只有两首中文音乐,

一首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另一首,就是《吻别》。

有人说,张学友的歌唱事业,

在这一年达到巅峰。

可真是如此吗?


8

是的,在流行乐方面,

张学友的确达到了包括自己也难以超越的高度:

1995年,他成为首个在美国麦迪逊花园广场开演唱会的华人;

同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

这一年到1996年初,他就完成了全年100场演唱会的战绩……

也在这个时候,他宣布暂时息影,

“这样我有更多时间来专注音乐。”

当然,还有个原因——

他和罗美薇再度和好,准备结婚了;

结婚那天,林夕还特意给张学友夫妇写了首歌: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同时,他开始筹划音乐新形式——音乐剧《雪狼湖》。

“我看过一些外国音乐剧,

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时候,香港没有什么音乐剧,

最多就是把国外的剧目拿来翻演。

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音乐剧?”

于是,张学友去了美国学习戏剧理论、跳舞,

去图书馆看不同剧的旧片断,

与职业戏剧演员一起排练,

下课后读书自修。

“我之前的肢体特别僵硬,

在‘四大天王’时期就是个笑料,

我就是从学戏剧开始,学会了跳舞。”

经过一年的筹备后,

1997年,《雪狼湖》正式在红磡上演。

“流传在月夜那故事,当中的主角极漂亮……”

伴随《不老的传说》的低吟浅唱声,

胡狼和宁静雪的悲情故事,

在一片花与湖相拥的场景中开始娓娓道来。

《雪狼湖》共计42场演出,场场爆满,

结束之后,又有人说:

“这应该是张学友的巅峰了吧。”

然而,并不是。

▲ “友个人”演唱会 

 

9

1999年,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

也是张学友在宝丽金的最后一年。

那年,他发行了《走过1999》和《有个人》两张专辑。

《走过1999》成为他最后一张销量过百万的专辑,

同年,“友个人”演唱会启动了。

熟悉张学友的都知道,

这场演唱会,才是他的巅峰之作。

整场下来,没有华丽服饰,

没有夺目的舞台设计,

甚至连一个伴舞都没有,

“我觉得是时候做出新的尝试,

将属于我自己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

让乐迷能够以音乐的角度来观赏我的表演。”

整个演出,只有音乐,

只有个人,只是“友个人”。

从一开始抱着吉他的自弹自唱,

到《今晚要尽情》的快乐唱跳,

到《我应该》中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嘶吼,

再到《你的名字,我的姓氏》里对罗美薇的深情告白,

你无法不被张学友的歌喉所折服:

“神!真的是歌神!”

“唯一能把演唱会唱得比录音棚还好听的歌手!”

然而,这就是他的巅峰了吗?

当然不是。


10

进入新千年,

中国的音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不再只有流行和摇滚,

Rap、R&B、蓝调、爵士、民谣,

越来越多的音乐类别开始在中文音乐中崭露头角。

2004年,当周杰伦、潘玮柏等新锐音乐人正活跃时,

张学友发行了一张比较闷的专辑:

《Life Is Like A Dream》。

这张专辑相对而言,不是特别抓耳,

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里面的每首歌,都是张学友作曲。

2001年,张学友的大女儿张瑶华出世,

“女儿稍微大一点后,总是问我:

‘爸爸爸爸!什么时候给我写一首歌呀’?”

于是,学友就写了《摇瑶》。

“我夫人又不干了:

‘女儿这么小,你就给她写歌了,

我嫁给你这么久,你都没给我写歌!’”

于是,学友写了《讲你知》。

“那年,我的好友,

柯受良、张国荣和梅艳芳,

相继去世了……”

于是,学友写了《给朋友》。

这张专辑,确实不火,

它只会让听众们开心、温暖和流泪。

这张专辑,销量一般,

但却是张学友的巅峰,

因为它代表张学友从歌曲演绎者,

转变为时代记录者。

当然,你知道,

张学友的巅峰远不止于此。


11

那么,张学友还有多少巅峰?

2004年,张学友举办了“活出生命”演唱会,

这是仅有一场的演唱会,

他用一个苹果贯穿演唱会始终,

他以翻唱Beyond、陈百强等歌手的歌,

告诉人们什么是音乐造诣,以及如何做自己。

2006年,他参演音乐电影《如果·爱》,

2007年,《学友光年》演唱会上,

他将《雪狼湖》和《如果·爱》串联起来,

开创了有一处成功的音乐剧。

2010年,他发行了专辑《Private Corner》,

这是华人音乐史上第一张玻璃CD,

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爵士风格。

而至于那些动不动一两百场的演唱会,

更是不必多说的巅峰。

1985年出道,到今天,

张学友唱了34年。

他活着的意义,

不是要跟谁比,不是要超越别人,

他所做的,都是在跟自己比,超越自己。

当流行乐做到极致,

那就再进一步,将音乐剧做到极致;

当音乐剧做到极致,

那就再进一步,将演唱功底彰显极致;

当演唱功底到了极致,

那就再进一步,将不同的音乐风格做到极致;

当音乐风格都能娴熟驾驭,

那就再进一步,将巡演做到极致。

所有的东西,都有其极致,

但张学友展现给我们的是,

极致,没有界限。

但相对于极致的界限,更重要的,

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张学友做音乐,是无意而为之,

但既然选择了,就应该为之负责到底,

这其间,或许有彷徨、有挫折、有失意,

但千万不能有放弃。

剑断了,可以再铸,

怕的是,重铸的勇气都没了。

跌倒了也毋须怕,

再爬起来就是了,

不爬起来,你怎么知道,

你是否就是下一个“不老的传说”呢?


12

在香港娱乐圈,

张学友的“人品好”,是公认的。

曾志伟说:“学友结婚后,

都不怎么跟我们吃饭聊天了。

每次叫他,他都说:‘家里有人等我开饭呢!’

要论责任感,谁也比不上他。”

1999年,世界小行星协会给了张学友为一颗小行星命名的机会,

张学友说:“就叫它MAY(罗美薇的英文名)吧!”

张学友每个系列演唱会结束后,

都会休整3到4年。

这几年中,他经常早上5点起床,

洗漱完毕给太太和女儿做早餐。

那时候,家里的佣人都还没起来。

他把几个鸡蛋打在碗里,

一边使劲搅动,一边轻轻哼歌。

哼的什么呢?《讲你知》?《摇瑶》?还是《不老的传说》?

没人知道;只不过,

窗外的天色,正一点一点亮了起来。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