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张译: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拾遗 内地男星 2020-11-03 09:00:35 591

拾遗物语

张译是一个戏比天大的演员。

——陈凯歌



1


很多业内人士都在说:

“今年电影是张译年。”

自影院复工以来,

接连上映的四部大片,

部部都有张译:

《八佰》,

《我和我的家乡》,

《金刚川》,

《一秒钟》。

他在电影中的表现也一样,

部部都很精彩。


2


目前张译电影总票房,

已经达到155亿,

是中国第六位百亿影帝。

他主演的《金刚川》,

现在正在热映。

他主演的《一秒钟》《悬崖之上》,

马上也将上映。

凭借这几部热门作品,

张译极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位两百亿先生。

所以很多人都在感叹:

“这几年张译太幸运了,

都是大导演找他拍戏。”

幸运吗?

并不是。

那些大导演之所以找他,

是因为他“演谁就是谁”。

《金刚川》上映后,

排名第一的评论是:

“张译,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3


张译可不幸运,

在30岁之前,

他简直霉到顶了。

他小时候的梦想,

不是做电影明星,

而是当播音员。

所以他最向往的学校,

是北京广播学院。

高二那年,

他参加北广考试,

专业课拿了第一,

可他是高二学生,

没有文化课成绩,

所以没去成北广。

高三那年,

他又报考了北广,

专业课和文化课都考得很好,

综合分数排名第一。

可那一年他太霉了,

北广在黑龙江只有一个录取名额,

一个少数民族考生凭借额外加分,

“抢”占了张译的位置。


4


刚好那一年,

哈尔滨话剧学院要招表演班学生,

父亲对待业青年张译说:

“要不你去哈尔滨话剧学院吧?”

张译其实对表演并无兴趣,

但想着闲着也是闲着,

有书读总比没书读好,

便答应了:“行吧。”

张译就自费上了哈尔滨话剧学院。

没想到半年之后,

他彻底爱上了表演,

“表演不仅可以倾泻内心情绪,

还能体验不同人生,

赢得观众的笑与泪。”

为了更好地学习表演,

张译决定去北京求艺。

求艺也够霉的,

他去报考中戏,

可中戏老师嫌他长得太普通。

他又去报考军艺,

可军艺老师嫌他身板太单薄。

两个心仪的学校都没考上,

张译只好退而求其次,

报考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

这一次,终于考上了。

虽然不是特别满意,

但他觉得也还凑合:

“多少能和表演挂上钩,有机会演戏了。”


5


张译以为可以演戏了,

实际只是以为而已,

因为他长得实在是太普通了,

单眼皮,小眼睛,矮鼻梁……

说帅吧,那是骗人。

说丑吧,也谈不上。

反正就是长得没有记忆点,

演正面人物不行,

演反面人物也不好,

所以演戏基本没他什么事。

同学们演戏,

他就做剧务和场记。

不过在做场记这段时间里,

他去团里疯狂借书,

看了2000多个剧本。


6


2000年的时候,

团里排《士兵突击》话剧,

他被选为袁朗的B角。

B角就是替补,

如果主角生病的话,

他就可以上。

张译为此兴奋了很久,

为了能够当好替补,

他把《士兵突击》研究了一个透。

不仅仅研究袁朗,

也研究每一个角色,

每次演员们排练休息后,

他都会偷偷练习,

练到可以替补任何一个主要角色。

然而遗憾的是,

这部话剧的所有演员,

始终没有一个生病,

张译一直没能上成台。


7


张译不甘心,

四处跑剧组,

希望可以谋得一个角色。

“跑了5年剧组,

递出上千份简历,

可一个像样的角色都没捞着,

最多就是跑跑龙套。”

有一次演出结束,

大家都喝了狠多酒,

喝高了的导演搂着张译说:

“你是个好孩子,

你得学习、努力。”

张译正感动呢,

导演接着说了一句:

“但是不要再演戏了,

你演戏就是个死。”

张译愣愣站在原地,

眼泪淌了下来。


8


2005年,机会终于来了。

张译无意中听到一个消息,

“康红雷正筹拍电视剧《士兵突击》。”

他一下兴奋起来,

因为他对《士兵突击》太了解了。

失眠好几天后,

他给康红雷写了一封长信,

这封信的名字叫《我的请战书》。

在这封长信里,

张译写了自己对这部戏的理解,

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并请愿出演“班长史今”一角。

这封请愿书,

结结实实打动了康红雷。

跑了这么多年龙套之后,

张译终于演上了男四号。


9


张译在《士兵突击》里的表现,

虽算不上精彩绝伦,

但也是可圈可点,

尤其是转业前的那场哭戏,

至今被很多人称为“经典”。

《士兵突击》播出后,

创下了9%的收视奇迹。

张译虽是男四号,

但也凭借此戏就此开启了演艺之路。

截至目前,

张译已经拿到了3个影帝2个视帝。

找他拍过戏的导演,

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贾樟柯、陈可辛、许鞍华、曹保平、管虎……

从无人问津到名导追捧,

张译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有四大秘招。


10


第一招:写人物小传。

每次拿到剧本,

张译都会研究一个透彻:

●梗概出故事大纲

●整理人物命运线

●理清人物关系线

●分析角色道具线

●勾画角色心情状态线

●创作万字人物小传

“我会做很多表格,

还会画出坐标系,

标识演员在每个时间点的情绪值。

他的波峰是在哪里,

为什么到达波峰,

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他的波谷在哪里,

为什么到达波谷,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建立坐标系真的很管用,

可以让你知道每场戏情绪值是多少。

比如刚出场年轻气盛,

情绪值是10,

然后闯了祸事后,

情绪就掉到了-20。

再到人生最低谷,

情绪可能就是-50……”


张译深入剖析剧本后,

还会添加剧本上没有的动作细节。

举个例子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追凶者也》,

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追凶者也》有一场戏,

张译饰演的杀手董小凤,

要去追杀一个小混混。

他跟着小混混上了大巴车,

在车辆颠簸中,

他靠着旁边的女乘客睡着了。

醒来时,小混混早已下车。

他气得不得了,无处发泄,

就扇了女乘客几个大嘴巴。

导演曹保平笑弯了腰:

“这一动作设计简直绝了,

将笨蛋杀手既滑稽又狠戾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部电影里,

张译本来只算是一个配角,

但他凭借精彩表演,

竟然赢得了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1


第二招:体验生活。

张译每扮演一个角色,

他都要去体验生活。

比如在《金刚川》中,

他饰演一名高射炮手。

为了演出熟练炮手的感觉,

他就去了部队,

接受了长时间炮手训练,

甚至连吃饭都在炮台上面。

比如在《追凶者也》中,

他饰演一名杀手,

为了揣摩杀手这个角色,

他就去监狱、看守所体验生活,

近距离的接触、观察罪犯,

最后把一个笨蛋杀手演绝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张译说话。

他说话其实很有特点。

在《士兵突击》里,他说东北话;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他说北京话;

在《山河故人》里,他说山西话;

在《鸡毛飞上天》里,他说浙江话;

…………

能熟练应用各地方言的演员,

其实找不出几个,

但张译算一个。

他是怎么做到的?

就是在每部戏里去体验生活。

比如在《金刚川》里,

他饰演的张飞要说陕西话。

张译就真的就去了陕西,

跟着陕西人学习陕西话,

最后自制了一本“方言手册”。


12


第三招:收集素材。

当演员十几年来,

张译饰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

民工、军人、刑警、杀手,

煤老板、文人、商人、法官……

导演杨树鹏说:

“不管你要什么,张译都能给你。”

张译是怎么做到演什么像什么的?

除了体验生活之外,

还得益于搜集素材。

张译出过一本书,

书名叫《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

他在书里有一句话:

“我养成了搜集素材强迫症。”

不拍戏的时候,

或者拍戏的间隙,

张译都会出去搜集素材。


“隔三差五就出去溜达,

戴上口罩,

哪儿人多往哪儿扎。

比如在大连呆了小半年,

就去古城,

排两个小时队上雪山,

去看什么人好玩。

其实我认识内部工作人员,

可以走快捷通道,

但半小时就登顶了,没意思。

这两个小时排队,

你可以听孩子哭,

可以听老人咳嗽,

可以听青年人聊天,

可以听一家子叽叽喳喳,

这就是生活,

将来保不齐就用到角色里了……”


在《追凶者也》里,

张译有场吃面的戏,

被录入了北电教材,

真是教科书式的表演。

吃面被烫那个细节,

其实就来自于他的“素材收集”。

“越是观察生活,

就越能深入生活,

表演才能越加贴近生活。”

所以在观察生活和素材收集中,

张译便渐渐褪去了表演的痕迹,

变得越来越接近于普通人。

管虎有句话说得好:

“有些电影为张译而看,

但看的时候早已忘了张译。”


13


第四招:为戏拼命。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

张译扮演一个瘸子,

他在戏里戏外,

都一直保持瘸腿走路的姿势。

为什么戏外也要瘸?

因为有一场戏,他一时大意,

拍到一半才发现,忘记瘸了。

“这不是你生活的常态,就会忘记。”

为了把瘸变成生活常态,

所以他在现实生活中也瘸腿走路。

结果这部剧拍完时,

他变成了一条腿粗一条腿细,

硬生生将好腿走成了“瘸腿”。


在拍《兵团岁月》时,

为了力求真实,

他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大雪天里,

赤身裸体在雪地里冲澡,

结果被冻成了冰人,

被人扛着才回到了帐篷。


拍《八佰》也一样,

那场当逃兵的水戏,

是在大冬天拍摄的。

为了将这段戏拍到完美,

他重复拍了十条,

在冰冷河水里泡了足足两小时。


拍《红海行动》时,

他成了真瘸子。

在开机不久的一场“战斗”中,

他的脚踝骨折了。

导演林超贤对他说:

“养好伤再说,我们等你。”

可张译觉得自己是男一号,

“男一号一休息,

会耽误五六百人的工作。”

于是他写了一个“放弃治疗”协议,

“如果腿出了问题,我自己负责。”

导演拗不过他,

只好将剧本改成“腿中弹”,

张译就拖着打了石膏的腿,

一瘸一拐地完成了拍摄。


拍《攀登者》时,

有一场攀爬人梯的戏。

他在海拔五千米的雪山上,

赤着双脚踩在大雪里。

导演建议他穿高仿真保暖袜,

但张译拒绝了,

他担心因为脚的感受不到位,

不能精准地表达痛苦和情绪。

结果这场戏拍下来,

他半个脚掌冻坏了,

好几天才缓过劲来。

导演李仁港感叹:

“你这家伙,真是拍戏不要命。”


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时,

为了演出高远遭辐射后的虚弱憔悴,

他开始拼命减肥,

一天只吃一顿饭,

一顿饭就是一根黄瓜,

20天时间里,

他瘦了差不多20斤。

张译身高是178cm,

最后体重竟然减到110斤。


拍《一秒钟》时也一样,

张艺谋让他瘦一点,

他又开始拼命减肥,

每天不吃主食,

只吃一点水果蔬菜,

46天暴瘦20斤,

真的堪称瘦骨嶙峋。


这样减肥已经很虚弱了,

可他还不满足,

为了让皮肤更接近真实角色,

颜色黑一点、质感粗糙一点,

他还在高温之下,

接受阳光的暴晒。

张艺谋看到他时,连声感叹:

“你跟当地人没啥区别了。”


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

为了看起来更强壮,

他又开始吃蛋白粉,

每天三袋,

结果吃出了肾结石。

跟他一起拍戏的李晨说:

“每一天我拍完戏回来,

就看见走廊里面一个人,

扶着墙在那儿走路,

因为他走不动,

太疼,知道吧,太疼了。”


拍摄《悬崖之上》,

为了拍好电刑那场戏,

为了效果逼真,

他受了很多折磨,

最后真演出了那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的无意识状态。

拍摄结束后,

他像小学生一样,

双手放在身前,

低声问张艺谋:

“这个被电的感觉,您觉得行吗?”

张艺谋连连点头:

“可以可以。”

这一幕,让人泪目。


关于张译拼命的例子,

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陈凯歌有句话总结得好:

“张译是一个戏比天大的演员。”


14


▲《我和我的祖国》:口罩都遮不住的演技 

关于好演员,

张艺谋说过这样一段话:

“好演员有两种,

一种是老天爷赏饭吃,

就是演员先天就是干这个的,

只要体验好了,就无敌了。

一种是祖师爷赏饭吃,

就是缺乏一定的天分,

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

达到一个很厉害的境地。”

记者问张艺谋:

“哪一种能够做到最顶级的表演?”

张艺谋回答说:

“只要天分达到一定程度,

或者只要苦工下到一定程度,

二者是齐平的。”

张译其实属于后者,

老天爷虽然没有赏饭吃,

但他通过后天的努力,

达到了很高的表演境界。

“有天赋的、聪明的,

一下子就能飞了老远,

像我这种没有天赋的,

就只能哼哧哼哧地慢慢爬。”

但人生就是这样,

走得很慢很稳的人,

往往才能走得更远。


15


▲《八佰》:导演管虎被张译演哭了 

尽管这两年已经红了,

但张译却非常低调。

他为自己设了两个底线,

一是不为片酬拍烂片,

“如果和这个角色很难,

即便给再多钱我也不演。”


二是不参加综艺,

张译红了之后,

很多综艺找他入伙,

做综艺既可以挣很多钱,

又可以大大提高知名度,

但张译都拒绝了,

他说:“我做不了明星,只能做个演员。”

张译是那种很简单人,

他一辈子只想做一件事,

“我要做一个好的演员。”

他现在能成为名导收割机,

就是因为专注而专业吧。

世间事大都如此,

成于一,而败于二三。


16


有一次,张译家中,

电视正在播放他演的电视剧。

他养的猫布袋,

正在睡美容觉,

听见他的声音,一下被惊醒了,

就跑过去看,

看见他竟然在电视机里面。

布袋伸出爪子,

在电视机屏幕上不停地挠,

想把张译解救出来。

张译后来写了这样一段话:

“她其实不知道,

我不想被解救,

我就喜欢住在里面,

因为住在里面很幸福。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愿意成为各种各样的小人儿,

在大大小小的方寸之间,

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

尽我最大的努力,

把温暖和幸福传递给所有的人。”

这就是张译的理想,

“只要能成为好演员,我愿意累死。”




亲,需要你的“分享”“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