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正悄然扫货欧洲地中海港口: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例

中国公司正悄然扫货欧洲地中海港口: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例

向小田投资笔记 日韩男星 2018-10-12 20:33:20 390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目前由中国中远集团控股运营)

最近几天看NPR的报道。NPR是美国国家广播电台,政治光谱属于中间,既不是民主党也不是共和党,可以说是相当中立了。看NPR报道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很有意思。

NPR:过去十年,中国成为了非洲各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这些钱帮助非洲建立起了铁路、港口、机场、公路和桥梁。但是批评者警告到,这些贷款背后伏笔甚多,可能会使得这些非洲国家越陷越深。

NPR的文章说上面的话意思很清楚:中国通过向非洲一些国家发放超过其还贷能力的贷款,当他们无力偿还债务时,会不得不让渡各种国家利益(例如港口、基地等)给中国。

不仅是非洲,NPR还写文章批判中国在地中海沿岸、欧洲的港口投资。

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希腊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例子,来说明中国控制了这个港口,对希腊造成了很多利益上的损失。

但是我仔细看了文章,采访了一个工人和工会秘书长,主要立论在说,“如果是欧洲公司控制这个港口,工人们会有很好的福利和工作环境。”

然后他们采访港口的总经理,老总说道:“如果你想要工资高,那么就要非常卖力地干活。而不是躺在沙滩上喝啤酒。”

(CCTV对港口中方总经理的采访)

西方媒体你要说没有偏见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多数时候,你想让它找一个合适的点来观察中国,他们好像就是找不到焦点。当然别的有政治色彩的媒体就不多说了,NPR在这些报道上好像也不深入,抛出一个劳工关系,就把中国在欧洲地中海的港口投资否定了,给当地带来了多少就业机会,贡献了多少税收,一概不提。

那么事实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先了解一个比雷埃夫斯港这个来龙去脉。我们从时间线来看。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海运行业进入萧条期,这个期间,各个港口的业务量都出现了大幅的下滑。比雷埃夫斯港也不例外。长期有稳定的工作、高昂的薪酬福利待遇的希腊工人们不会去理解这些,他们要争取权益,通过罢工等形式向港口管理局提要求。

希腊整个国家的债务危机非常严重,因此他们考虑将一部分国有资产私有化,筹集资金来偿还债务。于是到了2008年,中远集团有机会获得比雷埃夫斯港两个码头的特许经营权。

2015年希腊新政府上台,叫停比雷埃夫斯港的私有化计划。

2015年,中国政府和希腊政府沟通,希腊新政府表示希腊正处在重振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希腊愿意同中国扩大海洋、海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一揽子合作。

2015年2月,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访问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展开为期4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2016年3月,希腊法院批准将比雷埃夫斯港口67%的股权出售给中远集团。

2016年6月,希腊议会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批准中远集团收购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

其实时间线很是清楚的,中远获得这个港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码花了有十年的时间。这个中间希腊也是有反复的,但是其实希腊也明白,比雷埃夫斯港不可能卖给欧洲人,卖给欧洲人也不可能带来后面巨大的改变。卖给中国人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到底卖给中国后这个港口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维基百科显示,中远接手之前,这个港口每年最多运输150万集装箱,实际上金融危机期间下跌到了88万个集装箱。到2017年,经过中远的经营,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369万(中远自己的披露是415万)。整整三倍。港口的吞吐量规模从世界93位上升到了世界36位。而根据Seatrade Maritime的调查,中远接手后,比雷埃夫斯港口的吞吐规模增速高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远的统计,从2010年到2016年,比雷埃夫斯港共创造工作岗位2600个,间接贡献岗位8000个,直接经济贡献6亿欧元。2017年,港口盈利5180万欧元,同比增长8.2%,发放工资3.5亿欧元,缴纳税金7000万欧元。希腊智库经济与工业研究所预计,到2025年,比雷埃夫斯港将为希腊财政收入贡献4.74亿欧元,为希腊社会创造3.1万个工作岗位,提高希腊GDP约0.8个百分点。

中国人几千年历史,第一次跑到欧洲去收购一个港口,这在以前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老外也想象不到。但是,中远把这件事情做成了,而且收购后的效果还是不错,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有资源能够管理好海外的港口。

中国人为什么有能力管理好港口,还能提升港口的业绩呢?归根到底,一个是中国的企业公司治理能力确实上去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中国和欧洲的贸易非常庞大,增长很快。

目前中国是欧洲第二大的出口市场,也是欧洲第一大的进口来源地,每天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这个里面海运占比远高于铁路和空运。

真的是不仅人的命运要看历史的进程,就是一个港口、一个国家,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现在历史的进程就是崛起的中国,希腊的港口能首先搭上中国这班列车,应该说是希腊的幸运。中国和欧洲庞大的贸易规模和快速增长的经济联系,会让所有在这个产业链上的行业、城市获益匪浅。比雷埃夫斯港已经尝到了甜头。

但是一个比雷埃夫斯港是远远不够的。

金融危机以来,除了中远外,招商局、青岛港等等中国的港口企业,已经在欧洲地中海区域投资了16个港口/码头。

(中远收购的比利时Zeebrugge港口码头)

我列了一个表:

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中远控股100%

比利时Zeebrugge港CSP集装箱码头:中远控股85%

西班牙瓦伦西亚港Noatum集装箱码头:中远控股51%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Somaport码头:招商局持股49%

法国敦刻尔克港Flandres码头:招商局持股45%

意大利Vado Ligure港Reefer码头:中远持股40%,青岛港持股10%

西班牙Bilbao港Noatum集装箱码头:中远持股40%

荷兰鹿特丹港Euromax码头:中远持股35%

伊斯坦布尔Ambarli港Kumport码头:中远持股26%,招商局持股26%

法国Le Havre港Nord和France码头:招商局持股25%

马耳他Marsaxlokk港Freeport码头:招商局持股25%

法国马赛港Eurofos码头:招商局持股25%

法国南特港Grand Quest码头:招商局持股25%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Antwerp Gateway码头:中远持股20%,招商局持股5%

埃及Said港苏伊士运河码头:中远持股20%

摩洛哥Tanger Med港Eurogate码头:招商局持股20%

(中国在欧洲地中海区域的港口投资)

从上面的列表可以看出来,中国的这几家公司在港口的投资上是很有策略的。没有追逐大型的欧洲港口的竞标——其实这样反而会引起一些民族主义的反弹——而是选择了一些相对小些的,排名在二流的这些港口,投资后帮助其做大。中欧之间的货物运输基本集中在中国公司手里面,船公司和港口能形成有效整合。

其实中国跟欧洲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这些收购如果是发生在美国,或者说美洲,简直都不敢想。欧洲虽然在一些劳工关系、人权问题上经常给中国提意见,但总的来说,没有那么多意识形态色彩。

类似于像比雷埃夫斯港这种案例,其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不仅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希腊最佳私有化案例之一,在希腊的智库中也受到好评。这样的案例要加大宣传,不仅要让中国的老百姓知道,也要让希腊、让欧洲的老百姓知道。中国的公司到欧洲去投资,拉动了欧洲的经济、创造了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收购港口,绝对不是什么殖民地。

在欧洲这样,在非洲也是这样。

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要觉得国家或者一些国企出海去投资就是去送钱,归根到底还是有这个需求,把中国的各种货物要运出去,把中国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运回来。尤其是在非洲搞基建,绝对不是说什么国际主义精神,只要去侧面了解一下这些商品货物的流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有多强烈,就会明白,有些路必须你自己去修,有些桥必须你自己去架。

对于NPR这样的文章,也要坚决地去澄清事实,避免欧美媒体舆论给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收购造成很大的民意阻力,这样不仅是对中国公司而言是商业利益上的损失,更可能会让误会越来越深,甚至造成中国和美国贸易摩擦这样的纠纷。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