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喜欢读《东周列国志》,那本书里面有很多古怪的故事,和历史也比较吻合,能够让一个生于七零年代的男孩无比痴迷。那里面写到一个叫管仲的人,说他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而且“博通坟典”。管仲不但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也会射箭。有个故事写的很精彩:出道后的管仲要拥立公子纠来当齐国的国君,而他的朋友鲍叔牙要拥立公子小白做齐国的国君,矛盾就出来了。
管仲认死理,认为公子纠是哥哥,自然该当国君。两路人马各不相让,风驰电掣般往齐国赶路,跑到一个叫做莒的地方,狭路相逢,只有决一雌雄了。管仲想全退小白,结果小白不理会他急中生智,就射了公子小白一箭,书上写的是,管夷吾:“蓦地弯弓搭箭,觑定小白,飕的射来。小白大喊一声,口吐鲜血,倒于车上”。
后来我才明白,这一箭算是中了,其实也没有中。没说中,是因为这箭射到小白的衣勾上了,并没有射进身体。小白知道管仲射术了得,怕他又射,于是就咬破自己的舌尖,假装吐血,才过了这关,苟全了性命。说是中了,那是因为没有这一箭,两人就不会结那么大的梁子。
后来小白当了国君后,想方设法把管仲抓来报仇,在他心里,管仲的这一箭肯定是射中了。哪里想到小白最后被鲍叔牙说服,又请管仲当了他的丞相,最后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后来我还看到一个搞笑的插曲,《鉴宝》里面有个人献出了自称是春秋时代的衣钩,很大,上面有宝石黄金,主持人说春秋时没有这么大的衣钩啊,献宝人就说,这就是小白用来挡箭的那种,不然怎么挡得了管仲那么凶狠的一箭啊。
管仲那一箭可是射的惊心动魄,满怀了国仇家恨,君臣伦理。后面又出来个叫做养由基的人,是古往今来的第一神箭手,他射术比管仲好得多,但没有多少才华,不像管仲那样博识多闻,能言善辩。关于他的故事说也说不完,“百步穿杨”的成语就从他身上而来。他曾射过石虎,一箭下去,箭杆都看不见了,全没到石头里了。
这人射术虽精,但修养却不怎么样。传说楚王要他去射山上的一只白猿,白猿善于接箭,以前没有一个射手能射到,养由基二话不说就背了弓去,找到了那只白猿,白猿一看是养由基,就知道苦主来了,今天逃不过去了,于是对着养由基又作揖又哀号,养由基不为所动,一箭下去,正中猿头。
还是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写得好,中学的时候我看这本书入迷了,上课的时候偷偷放在桌子下看,看到精彩的地方忍不住想大喊出来,射箭的场面在这里写得让人击节称叹。
郭靖为了救两只小白雕,射下了两只小黑雕,书里的语言很精彩,足可以给我们做个射箭的示范课程:“郭靖接过弓箭,右膝跪地,左手问问托住铁弓,更无丝毫颤动,右手运劲,将一张两百来斤的硬弓拉了开来。他跟江南六怪练了十年武艺,上乘武功虽然未窥堂奥,但双臂之劲,眼力之准,却已非比寻常,眼见两头黑雕比翼从左首飞过,左臂微挪,瞄准了黑雕项颈,右手五指松开。这一箭劲力未衰,接着又射进了第二头黑雕腹内,一箭贯着双雕,自空急堕。众人齐声喝彩。余下的黑雕再也不敢停留,四散高飞而逃。”
箭,是用心来射的,箭,也是用来射心的。那一箭的仁心,别人都看得到。
关于射箭的道理,是《礼记》里面写得最好:“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用白话大概说来,就是射箭之前先要摆正自己,摆正之后,就算是没有射中也不要怨别人,该甘拜下风的时候就甘拜下风。这里说,君子之间没有什么可以比试的,假如非要比试的话,那就比射箭吧。揖让之后上高台去比,比完了下来还可以坐在一起喝酒。这里面的人被描绘得太古朴太绅士了,不但不用决生死,还可以随便喝酒,让我心向往之。
由此,我对现代的热兵器就一直不感冒,大概那热兵器虽然被火药烧热了,其实是冷冰冰的,使用起来毫无美感,也毫无情感,玩起来只是在操纵机器,像打电子游戏,一点也用不着君子之风,更和艺术无关。
导 言|田晓丽
摘 自|《有味》,汪涵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出版。题图来自聚元号。
编 辑|田晓丽
领教工坊面向民营企业一把手,以「私人董事会」方式进行个人领导力修炼,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专业的企业家终生学习与共同成长的私属社区。联系人:陶小明(微信 taoxiaoming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