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e Goulding  适可而止

Ellie Goulding 适可而止

返场Eardrum 欧美女星 2015-11-19 23:46:36 324




关于“Pop”,这个一直属于Goulding却被她长期小心轻放的名词,并不能为《Delirium》或是其以后的作品创造一个全新的视界。Goulding最该做的,不是竭尽全力地拥抱主流明星的身份,而是想象如何用有限的精力和阅历,做一张适可而止的唱片,让我们想听更多。






Ellie Goulding [Delirium]


评分:★★★☆

风格:Pop

厂牌:Polydor

在一个严重缺乏“Pop Star”的时代,一些仍在一线的歌手将哪怕“Pop”这样无趣的风格分类词,都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卖点(如《1989》),这是多么令人困惑的一件事。无独有偶,相比从未脱离身份危机的Carly Rae Japsen和拿着一把杀手锏(Doo-wop)死也不敢松手的Meghan Trainor,Ellie Goulding却直到第三张专辑才光明正大地打出“Pop”这张牌,这其中酝酿着什么战略性斟酌吗?还是暴露了她对自己的不自信?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是我们看《Delirium》的唯一视角,我们也清楚Goulding身上那些值得揣摩的光点——模糊中透着深远的亦简亦繁的声场氛围、清亮中带着克制的可静可动的音域音色,流行又带着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独立气质,程式化又带着宣泄不止的跨类别融通。可以说,如果“Halcyon”(翠鸟)是物化Goulding音乐气质的一个物种,那“Delirium”则是前者一场诸如扑火或填海一般的极限运动,它沉浮在80年代流行复兴的洪流中并固执于一些对阴冷Art-Folk和电子乐的探索,也具有足够全面的对热门制作手段的张罗和以量为计、不冷不热的旋律段落——即那些让Pop足够昭彰的,Pop。




综合来看,《Delirium》给人的感觉缺乏一套适可而止的制度,而其究竟Pop与否的见解,也单纯地停留在制作人的更换上,于是有了《Something in the Way You Move》这种时下最能免疫于评论界弹劾的排行榜向舞曲,有了《Keep On Dancin'》这种靠热带节拍、口哨声等非常规元素落个有趣名头的异作,有了《On My Mind》《Love Me Like You Do》等一大票话题大于实质、品相低于卖相的“Hit or miss”集合——这都是被专辑的超长篇幅闹出来的(Deluxe版本整整收录了22首歌)。在百花齐放望眼欲穿之间,Goulding的流行触觉也有着自己零星而独特的展现——《Intro (Delirium)》用雾里看花般的歌剧人声为专辑奠基、《Army》将铿锵的节奏驾于最简洁的Acoustic编配之上,《Holding On For Life》将绵延不尽的福音和声和钢琴引入具有北欧色彩的Disco节拍,《Don't Need Nobody》则重返其擅长的House/Techno领域,用轻盈的制作衬托旋律的成色……


《Delirium》是一张很好消化的复杂作品,也是一张很费力气的浅易作品,它出彩、或流于平庸,都在侧面上吻合了Goulding在当下流行乐坛中的存在感——外向而不张狂,犹豫而不神伤。而关于“Pop”,这个一直属于Goulding却被她长期小心轻放的名词,并不能为《Delirium》或是其以后的作品创造一个全新的视界。Goulding最该做的,不是竭尽全力地拥抱主流明星的身份,而是想象如何用有限的精力和阅历,做一张适可而止的唱片,让我们想听更多。


□文/左脚踹右脚

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相关阅读:



Grimes | 不是任何人的模版理想型


《Art Angels》里,Grimes物尽其用她所能掌控的丰富资源和精进的制作功力,用依旧不可预测的怪趣形式正中流行乐的红心。前作中各种致幻声响的破碎万花筒,终于被精致打磨、高度抛光成一面明镜,映射出Grimes燃烧的内心世界。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