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吐槽电影院
最新大片,最辣影评,每晚抢先看
上周末,院长办了两场特殊的观影活动。
一场在杭州——
主创张达明空降现场,和大家畅聊电影细节和幕后秘辛,以及生活中如何解压、拯救“蕉绿”。
一场在南京——
不少观众带上自己的父母一起前来看电影。
现场弥漫着亲情暖意。
互动的主题不同,选择的观众群体不同,但大家的观影感受却近乎一致:
真实、草根、看到了“同款压力”、笑中带泪。
还有人说,又一次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的眼泪。
其实,压力和亲情,都是这部电影的精神母题——
《家和万事惊》
上映日期:1月18日
对于看港片长大的人来说,能在岁末看到这么“纯”的港式喜剧,绝对是个惊喜。
故事设定略有些荒诞,骨子里和细节处却是现实主义。
片中每个角色身上,也都有我们自己或者身边人的投射。
卢伟文(吴镇宇 饰),一个“压力山大”的中年男人。
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三代五口人靠他一个人挣钱吃饭。
住的是旧楼蜗居,房贷要还35年。
生活中时时刻刻秉持一个标准:
省钱。
因为钱少住所小,还有邻居和工作等烦心事……一家人摩擦不断,架吵不停。
他们生活唯一的慰藉,就是窗口看出去的那一小块海景。
望着遥远的海景,仿佛一切嘈杂都消失了。
直到有一天,对面天台突然出现一块巨大的广告牌。
丑陋的广告把海景挡得一干二净。
一家人发出惊恐的尖叫。
他们找到广告牌的主人王小财(古天乐饰),对方却不以为然。
随着焦虑与愤怒不断升级,平日争吵不断的一家人也团结起来,为了保卫“海景房”展开疯狂的计划……
看似简单又好笑的剧情,看的过程中却不断感到扎心。
仔细一想,卢伟文一家的矛盾冲突,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会遭遇的难题吗?
身背几十年房贷,还只能住着环境不好的小房子;
邻居没有公德心,又是剁猪肉又是老烟枪;
住在对面天台的男人,为了一己私利毁掉别人的幸福源泉;
投诉无门,政府部门办事互相“踢皮球”,排期排到天荒地老;
……
生活鸡飞狗跳。本来还有一方海景能当避风港,奈何丑陋的广告牌一出,把这心灵港湾直接敲碎了。
于是原本被暂时掩盖的烦恼矛盾全被挖了出来,并且进一步被激化。
一家人被逼着去面对,去解决。
而这解决过程中的窒息暴躁,又全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儿逼出来的,分外接地气,让观众感同身受。
就像前面说的,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片中最安静也最扎心的一段情节,莫过于这段父子谈心——
夜幕降临,卢伟文推着年迈的老父(张达明 饰)在桥边散步。
乍一看,像是难得的父子温情的时刻。
然而下一刻,仿佛再也承受不住了一般,卢伟文弯下身躯,搂着父亲,哭得像一个孩子。
“我撑不住了。”他说。
简单一句话,饱含深深的疲惫和绝望,让人心有戚戚。
卢伟文表面看来儿女双全、事业家庭双丰收,但事实上,全家的重担都在他一人肩头。
父亲患有重病需要照料。
子女都叛逆,一个想做歌手却找不到工作,一个在学校常被老师骂。
妻子从班花变成了去菜市场跟人吵架的师奶。
……
夸张的省钱方法还要用上20年,才能还完房贷。
太忙、太累、太烦心了。可卢文伟只能拼命压抑自己,做一个有担当的儿子、父亲、丈夫。
家里家外,他都极尽谦卑耐心,不断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调和各种矛盾。
可谁知飞来一块广告牌,把他强撑起的人生彻底压垮。
何其心酸,又何其讽刺。
身为一家之主,“撑不住了”这种话从他嘴里吐出来,会为本就堪堪支撑的家蒙上更浓重的阴影。
所以只有在城市偏僻的角落,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他才敢袒露自己的脆弱与无助。
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抛下所有自尊才做出的决定啊。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成年容易,成年人很难。
但我想,要是把“成年人”这个定义继续划分,中年男性的“难”,绝对是地狱级别的。
与卢伟文同样境况的中年男人,在现实中不也是随处可见吗?
父母退休,正值老年病找上门来的年龄;有了孩子,要担忧他们的教育和成长;妻子的情绪也得考虑到。
工作期间,既要卖力保住饭碗,又要顾好与老板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回到家,还要竭力展示出轻松的样子不让家人担心。
那么多压力和疲惫,只能自己一个人咀嚼消化。
卢伟文至少还曾拥有过一片海景,可以排解心情。但现实中的更多人,连一片美丽的景色都无法拥有。
就连贪婪自私的林小财,也有心酸难堪的压力。
据斯坦福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中年时期也是幸福感最低的时期:
“幸福感”U型曲线图
研究表明,在中年期间,中年人两头都是失望。
一方面,自己的生活不如年轻时所预期的,另一方面,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期望又很低。
中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不断下降,但是他们的期望值也在不断下降,这样一来,焦虑情绪自然占据上风。
怪不得常有人调侃中年男人容易秃头,每天背负这么多负面情绪,能不头秃嘛!
血浓于水。
儿子这么难,父亲怎么可能不心疼?
于是,卢伟文眼泪落下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身患腿疾的父亲猛地起身,想从桥上一跃而下,用自己的死为家里减轻负担。
但卢伟文拽住了他,狠狠将他按回了轮椅上。
面对父亲崩溃般的逼问,卢伟文也陷入奔溃。
他吼叫着解释道,不能跳不能跳,因为四周都有摄像头,他会因此坐牢啊!!
没有煽情的父子相拥,也没有感人的相互鼓励,卢伟文的话像一根针,狠狠扎进每个人的心底。
这样的反应实在是既荒诞、又真实。
父慈子孝是真,生活的重压也是真,被逼到尽头走投无路的崩溃也是真。
在撑不下去的时刻,儿子不再依赖窗外的海景,而是紧紧抱住自己的父亲,跟他抱怨示弱。
那一刻,他不再是背负所有压力的中年男人,而是一个无助的孩子。
父亲也像以前无数次那样,将孩子拥在怀里,用自己的方式为他遮风避雨,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心甘情愿……
二人抱头痛哭,纷飞的眼泪里裹挟着满满的无奈与深爱。
看完电影,院长印象最深的就是父子相拥的眼泪。
一方面,卢伟文的遭遇能唤起很多人的共鸣;另一方面,他与父亲的关系又会令人投射自身。
在中国孩子的成长中,相比母亲,父亲似乎总是更沉默寡言的那一个。
他们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倾诉爱意。
他们常常忙得不沾家,看到孩子也说不上几句话,顶多问问工作或学业,随后又是一阵沉默。
久而久之,父亲与子女之间就隔了层看不见的薄膜,既亲密,又生疏。
但实际上,如果你遇到难处了就会发现,父亲总是站在你背后的靠山。
就像片中张达明饰演的父亲那样——他不是一无是处的病人,而是让全家人团结在一起的军师。
有什么问题,全家人总习惯性地找他寻求解决方案。
当你长大、独立自主了,又会发现,原来一个人在职场打拼是那么艰难。
那父亲是要付出多少辛苦努力,才换来家庭的幸福安稳呢?
儿时,你看不到风雨,是因为父亲的脊背已被风雨打湿;长大后,你终于尝到父亲吃过的苦,于是也学会了默默承受。
这一代代的沉默与坚定,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最深沉的亲情。
影片里有一首广东儿歌,一家人唱了很多次。
歌词是这样的:
一枝竹仔可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断折难。
孤独实太惨,团结方可免祸患。
这是爷爷教给父亲,父亲又继续传唱下去。
歌中唱出最朴实的道理,其实正是人生存的真谛。
独木难支,但只要一家人团结,什么难关都可以慢慢闯过去。
千万别放弃啊。
值得一提的是,《家和万事惊》改编自张达明1993年的作品《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
这个剧本曾获得香港演艺发展局颁出的杰出创作剧本大奖冠军。
十多年过去了,剧本改编成舞台剧,又拍成电影,其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浓浓情感一点都未过时,可见张达明对生活的洞察力以及对情感的敏锐度之高。
出道至今,这位以喜剧形象脱颖而出的电影人,为无数观众带来了欢乐。
《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皇帝,《状王宋世杰》中的宋世杰,《买凶拍人》中的导演阿全……
他在银幕上留下许多经典角色。
《大内密探零零发》
《买凶拍人》
然而,戏中困顿频出的是卢伟文;戏外,面对中年危机和人生难题的则是张达明。
2012年,张达明被确诊罹患癌症。
他花尽毕生积蓄进行治疗,为了不拖累妻子,他甚至选择与对方离婚。
这样的选择,与电影中甘愿自杀换取儿子一家幸福生活的父亲何其相似。
幸好,经过治疗,张明达恢复健康,且状态颇佳,已经重返工作舞台。
这次拍摄《家和万事惊》,从导演邱礼涛,到演员吴镇宇、袁咏仪、古天乐,都是他的好友。
可以说,张达明所承受的磨难,比卢伟文只多不少。
影片开机后不久,他还曾因为扮相原因,传出过“张达明被病魔摧残衰老至此”的乌龙新闻。
对于这种事,张达明却颇有娱乐精神。
他对媒体笑称,对抗病魔的经历让自己化衰老妆都不需要画颈纹。
当然,电影中那副眼神迷离、举手投足哆哆嗦嗦的虚弱老人样,可真的是全靠演技,跟妆容无关了。
我想,大概也只有这样现实中的经历过的大起大落,人情冷暖,却始终抱有乐观与希望的人,才能够写出如此真实辛辣又不乏笑点的剧本吧。
影片内,卢伟文最终和家人团结在一起;影片外,张达明与妻子儿女感情依旧,生活也在继续。
这样的互文,让人感觉到一丝温暖和放松。
这也是影片本身传递的精神力量。
还记得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段对白:
玛蒂尔达问里昂:
生活是否永远艰辛?还是仅仅童年才如此?
里昂的回答是,总是如此。
是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
但要知道,在你身后也一直有人在默默支撑。
也许,家和万事兴只是美好的愿景;但只要家和,万事总会有惊无险。
家人之爱,比那遥远的海景更重要更温暖,让人心甘情愿负重前行。
点“好看”=祝福张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