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伦敦剧评人都看不到的抖森版《哈姆雷特》!

来来来,伦敦剧评人都看不到的抖森版《哈姆雷特》!

好戏 欧美女星 2017-09-12 22:45:51 683

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主演的《哈姆雷特》正在伦敦Jerwood Vanbrugh剧院小剧场上演,具体演出时间是9月1日-23日。


美手!

 

八月初我们发过一篇推送,是关于如何购买这部戏的票的,戳这里回顾。

 

简单重复一下:需要持有效身份证件通过剧院官网注册成为“观众候选人”,在系统关闭后,剧组再从这批“观众候选人”中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出获得购票资格的幸运观众。

 

好戏的晨曦姐姐还去注册了一把,结果,被分母了……更让人伤心的是,大家对文章的反响,是纷纷在后台索取那篇文章的头图照片↓↓↓


就是不给你们大图

 

想知道有观众真的去注册了吗?有观众真的被抽中了吗?以及,有观众没看过之前那篇推送吗?

 

三个都没有也没关系,这篇文章,就极尽所能地还原一下抖森版《哈姆雷特》。

 

这部戏总共上演21场,演出剧院能容纳160人,So,160*21,能看到这部戏的观众还不到4000人。不止如此,这部戏也没有媒体票,伦敦各大剧评人也得跟普通观众一起“买彩票”。

 

不邀请剧评人观戏的原因很简单,制作方希望能将购票收益最大化,因为这部戏是为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RADA)筹款而排。

 

导演就是RADA的现任院长肯尼斯·布拉纳。


排练中的抖森和布拉纳(右)

 

眼熟不?


↓ ↓ ↓ 


电影《敦刻尔克》截图

 

Yep!他就是《敦刻尔克》里的波顿军长!

 

看过NT Live《冬天的故事》的观众会发现,他也是剧中与朱迪·丹奇奶奶演对手戏的西西里国王昂提斯。


《冬天的故事》剧照


戏剧老观众对布拉纳很熟悉了,圈内封号“布爵”。因为在他荣升RADA院长的2015年,布拉纳凭借其在欧洲艺术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被英国王室封爵了!


布爵是欧洲著名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在电影、戏剧领域声望很高。2001年,他凭借电影《纳粹大猎杀》获得艾美奖最佳男主演,迄今为止,共获得五次奥斯卡提名,五次金球奖提名。

 

布爵出演过不计其数的莎翁剧目,跟《哈姆雷特》也颇有渊源。


1988年,28岁的布拉纳在德里克·雅各比爵士(《国王的演讲》导演)的执导下出演哈姆雷特,1992年出演“皇家莎士比亚公司”版本的《哈姆雷特》,1996年,又自导自演了电影版《哈姆雷特》,对剧本可以说是很通透了。

 

1996年《哈姆雷特》由布拉纳和凯特·温斯莱特共同主演


布爵跟抖森私交颇深,十年前,两人就聊过想合作一部哈姆雷特,但因为档期问题,迟迟没有落实。RADA突然到来的任务,到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了解抖森的观众知道,他一直钟爱莎士比亚,也出演过很多莎翁的戏,比如2013年《科里奥兰纳斯》中的科里奥兰纳斯(这部戏中的表演让他获得奥利佛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还有2009年《奥赛罗》中的卡西欧。


这次,则是抖森首次在公开演出中扮演哈姆雷特。

 

《科里奥兰纳斯》剧照


科里奥兰纳斯的暴烈,卡西欧的温和内敛,这两种性格面向同时体现在他所塑造的哈姆雷特身上。


伦敦资深剧评人迈克尔·比灵顿(Michael Billington)在评论中写到,抖森版哈姆雷特的最显著特质是:将一种让人心疼的忧伤与暴烈的愤怒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

 

“他通过持续性的、深沉的忧郁,使人物一直处于一种强烈而不失理性的思想折磨之中,但当到达某个失控的节点,就会毫无节制地爆发愤怒。”

 


高举两个小栗子。

 

小栗子之一开场,当灯光渐渐亮起,抖森坐在舞台中央的一架小型钢琴前,试探性地按下琴键,好像在努力回忆一段布鲁斯旋律,他显得小心翼翼,好像是怕弹出的音乐让好不容易按捺下的忧伤再次浮起来。


半是歌唱,半是念白:

 

And will he not come again?
And will he not comeagain?
No, no, he is dead;
Go to thy deathbed;
He never will come again.
His beard was as white assnow,
All flaxen was his poll.
He is gone, he is gone.


非本剧剧照,提供想象参考!


这个开场在原莎士比亚的剧本中是找不到的,布拉纳和抖森在剧目一开始,就给哈姆雷特裹上了一种不容侵犯的脆弱。

 

同时,这也是一个前后呼应的设计,在莎翁原剧本中,“And will he not comeagain?” 这句台词是第四幕第2场中,奥菲利亚对波洛涅斯的哀悼。两个纯洁的年轻人面对死去父亲时的情感,在这一版本中被联结起来。

 

Not her!!! Me!!!


小栗子之二,也是原剧本中没有的,当波洛涅斯来找哈姆雷特时,他正在读一本 Reasons to Stay Alive,这本2015年出版的书,穿越时空跑到了莎士比亚的剧本里。

 

书的作者在24岁时面对一座悬崖,产生想要跳下去的冲动,书的内容大概是为什么他最后没跳,并学着跟焦虑和沮丧相处。


按照这本书的意思,“丧”是一种表面单一的情绪,但丧的人心底往往是波澜起伏,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来回颠倒。

 

配合着书的情绪,哈姆雷特颇具喜感地精神焕发,他说,我最不愿割舍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句原本意在反讽的台词——表达哈姆雷特的不屑——被抖森处理得很特别:

 

他用玩世不恭的语气说完这句话,却不可抑制地留下了眼泪。

 

哈姆雷特王子内心对生命的矛盾态度——决绝与不舍,可以说被抖森抓得很到位了。

 


剧中,这种敏锐的忧伤让观众很容易对哈姆雷特产生移情,而且这种忧郁被表达得很决然,观众仿佛感到他内心存在着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才导致这种忧伤始终包裹着他。

 

于是,当哈姆雷特随着剧情进展突然爆发,变得尖刻、残忍时,你还是能够理解他。

 

剧中,当抖森把一只匕首狠狠刺进了门帐,他以为自己杀死了克劳迪斯,兴奋地做了一个大跳。在发现其实是错杀波洛涅斯后,复仇失败的他一把把桌子推倒,开始疯狂地捶打垫子。

 

这些情绪爆发力极强的瞬间,与先前精致优雅的脆弱并置,被抖森处理得毫无违和感。

 

剧组中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同样可圈可点,没有被抖森的巨星光环吃掉,尤其是波洛涅斯的扮演者。


剧照,左起依次为王后乔特鲁德,国王克劳迪斯和大臣波洛涅斯


一般版本中,波洛涅斯是一个狡猾的政客,经常窥私偷听别人,很遭人嫌弃。在这一版本中,波洛涅斯变得幽默起来,比如在儿子雷欧提斯远行前,用一包避孕工具给他送行。

 

这一性格的塑造也影响了他跟子女的关系,当奥菲莉亚向父亲哭诉时,波洛涅斯并没有安慰女儿,反而不断给她施加压力,告诉她哈姆雷特疯疯癫癫就是因为她。


原莎士比亚剧本中,波洛涅斯留下那封哈姆雷特给奥菲利亚的信独自下台,而在这一版本中,这个老头则是大声念着王子写给自己女儿的情书,拉着羞赧难当的奥菲利亚下场。

 

特定人物的一点点变动,会辐射到其他人物关系,对波洛涅斯的处理,让奥菲利亚的脆弱和雷欧提斯极强的荣誉感有了来源,人物关系获得了微妙的扩张。

 

后排左起依次为罗森格兰兹,霍雷肖,吉尔登斯吞


此外,这一版本还有几个特别之处:

 

  • 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和霍雷肖都由女演员出演,罗与吉模糊地呈现出同性恋关系,霍雷肖则是“哈姆雷特背后的女人”般的存在;

  • 在服装方面,现代服饰取代了宫廷装,场景设计上也是现代家居风,比如白色皮沙发和落地窗,导演建构了一个现代帝国来代表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国,也让人物关系中的家庭层面被强调出来;

  • 剧场规模很小,距舞台最远的观众也只有不到12英尺,约合3.6576米。(起手就能摸到抖森吸过的空气啊!)

  • 剧组极其高效,9月1日首演前只排练了3周。

剧组演员集体照


最后,再讲个小八卦,伦敦剧评界的大佬们非常不满,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收到剧组的邀请。

 

有人表示理解,因为这样避免了观众诟病剧评人的特权,对剧评人来说也是好的;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没有剧评跟进,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在众多版本的《哈姆雷特》中,这部到底是鹤立鸡群还是东施效颦了。

 

没有媒体票这事儿,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反正好戏办公室是抖了三抖。

 

更难过的是,剧组在官方网站上的声明很决绝:这一版本的《哈姆雷特》,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影像记录,也没有二轮演出的计划。

 

但是,谁说抖森就不会再演哈姆雷特了呢?


注:参考文章 Hamlet review – lucky few see Tom Hiddleston combine sweet sadness with incandescent fury; 剧照摄影:Johan Persson.


推荐内容:点击以下图片即可阅读


好戏又又又要招实习生啦!


第五届乌镇戏剧节:11天24部100场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