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中国科学本身、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的交流与合作、世界科学有关社会部分等均面临挑战。在此态势下,人类社会更需要科学的担当,中国科学界需要有所担当。从今年8月10日起,《知识分子》设立“科学的担当”专栏。
今日为“科学的担当”专栏第三篇,由人民日报记者赵永新撰写,讲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的科研经历和学术追求。
邵峰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生涯是在国内度过的,后在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33岁的邵峰回国后,加入成立仅一年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试验田”,这一决定被很多人认为“疯了”。
邵峰有没有疯?他的工作说明了一切。
自回国到2018年年底,邵峰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研究成果多次被权威专家和学术杂志重点评述,累计被同行引用8000多次。
尽管已在国际舞台上有了不小的名气,邵峰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有亮点,更要有里程碑式的进展,持续领跑。”
他同时强调,中国科学应为人类作出贡献,“科学探索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人口大国,有义务而且也需要为人类文明出一份力”。
撰文 | 赵永新
2004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时的邵峰
2015年12月,邵峰在办公室(赵永新 摄)
你是不是疯了?
从 “房子外” 到 “房子内”
只要感兴趣就去做
2016年,邵峰全家福
邵峰在打乒乓球(赵永新 摄)
招学生比较挑剔
邵峰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邵峰在实验室
中国有义务为人类文明出一份力
本文已收录于赵永新新书《三代科学人》。除了注明摄影者的图片,其余均由邵峰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