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要杀得侵略者片甲不留”
那么侵略者的儿女呢?
我们可以让未成年,为战争赎罪吗?
《地雷区》
丹麦/德国 2015
二战结束后,成千上万的德国战俘被派去清理埋在丹麦海岸的150多万颗地雷。
这群战俘,大多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影片的主角就是这千千万万排雷少年中的十三个。
在排雷开始前,丹麦军官告诉他们:“只要清理完地雷,就能送你们回家。”
年纪尚小的他们满心欢喜,在接受了简短的训练后,便投入了这场死亡任务。
可当他们在一次次的排雷任务中,看到同伴被炸的血肉模糊时才开始明白,回家其实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而已。
因为专业设备的缺乏,年轻的战俘们只有将身体当做地雷探测仪。
走过一块空地,如果有同伴被炸飞了,那就证明这里有地雷。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长期作为“人肉探测仪”,给这群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里压力,有人选择自杀,有人郁郁寡欢。
即使知道“回家”只是泡影,他们仍然坚持每天排雷,毕竟这泡影,有总是好过无。
这些孩子,每天所看到的东西除了地雷,同伴和黄沙之外,还有一位朝夕相处的丹麦军官卡尔。
卡尔的战友死于战争中,所以他一直视这些孩子为敌人,将自己的愤怒化作虐待,施加在孩子身上。
可卡尔一次次的目睹这些孩子的死伤,开始反思:他们也许并不是敌人,他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更重要的他们还是孩子。
之后,他变得温和了许多,不再对孩子们大骂,会和他们聊天,也会带他们在沙滩上玩耍。
当观众以为电影要以卡尔和孩子们的愉快相处作为Happy ending的时候,伴随一声巨响,卡尔的爱犬踩中地雷,离开了他。
爱犬的离开,瞬间让以往的战争记忆涌上心头,被仇恨懵逼双眼的卡尔再一次将孩子们拉入苦痛的深渊。
可是,一个认清战争的人始终明白,放下仇恨才是消除仇恨的方式。
影片结尾,卡尔变得彻底醒悟,并且帮助最后幸存下来的四个孩子真正回家。
电影中的每分钟都看似平淡,其实观者一直绷紧了神经,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声爆炸会在什么时候响起,每分钟都可能会有孩子离去。
然而更扎心的是,这电影中的故事并不是来源于编剧的臆想而成,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浩劫,数次被搬上荧幕。
而《地雷区》另辟蹊径,没有描述正面战场,而是从战败方出发,探讨战争后,对立的两国人民如何看待对方、如何化解仇恨......
这样的角度,让我想起了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主角“竹内多鹤”正是日本战争遗孤,1945年日本战败后,她被抛弃在东北。
逃难中,多鹤被某东北农村家庭收留做“生育工具”,最后为了报恩,她不要名分,为这家人生儿育女、当保姆,操劳数十年。
(孙俪饰演的“多鹤”,为男女主人生儿育女,却让孩子们叫她“小姨”)
其实多鹤也好,排雷的少年也罢,他们同为战败国人民,他们又该为国家赎罪吗?
战争对于你我而言,套用一句古诗,那真是“胜,百姓苦,败,百姓苦”!
文案:大大包子
编辑: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