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年歌,是你心中那首歌颂友谊的名曲

美国的新年歌,是你心中那首歌颂友谊的名曲

新东方英语 欧美女星 2017-12-30 07:00:27 608


纽约时报广场(Time Square)的零点落球仪式


跨年的时候,世界最注目的焦点是哪里呢?

 

应该说纽约可以当之无愧排名第一。毕竟世界各地的庆祝方式,若论影响力,还真没有哪个比得上纽约时报广场(Time Square)的零点落球仪式。


接近零点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望向One Time Square Plaza大楼的楼顶,水晶球闪出夺目的光芒,大屏幕开始倒计时,伴随着人们的齐声倒数,广场上响起了一首著名的新年音乐……



2012跨年夜Time Square庆祝现场


对,你没有听错,就是《友谊地久天长》。


诶?这不是歌颂友谊的世界名曲么?跟新年有关系吗?若说场景关联度,还比不上《难忘今宵》之于春晚呢。



一些很老的历史


如果要翻一翻这首歌的历史,需要先把时间往回倒230年,所以是……


1788年,算得出我服你。


地点呢,相信你从歌曲的风格可以判断出,不是美国,而是大西洋彼岸的……


苏格兰。《友谊地久天长》原名Auld Lang Syne,是一首苏格兰的传统民歌。它最初是一首诗,作者是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追求浪漫和快乐的音乐诗人Robert Burns


不过按照彭斯自己的叙述,这首诗并非完全由他所做,其中一部分是记录了一首非常古老的苏格兰民谣:

The … song, an old song, of the olden times, and which has never been in print, nor even in manuscript until I took it down from an old man.      

这首歌,这首老歌,这首传自往昔的歌谣,从未有油墨印刷过它,甚至从未有人用笔将它写下,直到从一位老人那里,我听到它,把它记下。

彭斯对这首民谣进行了个人艺术化再创作,作为诗写在信里赠与好友,后来又有人将诗谱成曲,这首世界名作最终成形。


歌词解析


在苏格兰语中,auld意为old,即“老的”,lang意为long,即 “长时间的”,而syne意为since,即“从过去、从以前”,所以这首歌的名字用现代英语可以翻为long long ago,或者days gone by,即“旧日时光”,而歌词中反复出现的for auld lang syne,则可翻译为for (the sake of) old times,即“为了旧日时光”。


下面就是这首Auld Lang Syne的歌词,这里为了契合原版,没有选用经过了一定改动的《友谊地久天长》的歌词,而是选择了王佐良先生的译本。


Auld Lang Syne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老朋友哪能遗忘,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哪能不放在心上?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auld lang syne?

and old lang syne?

老朋友哪能遗忘?


For auld lang syne, my jo,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为了往昔时光,老朋友,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为了往昔的时光,


we’ll tak’ a cup o’ kindness yet,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再干一杯友情的酒,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为了往昔的时光!

 

And surely ye’ll be your pint-stoup!

And surely you’ll buy your pint cup!

你来痛饮一大杯,


and surely I’ll be mine!

and surely I’ll buy mine!

我也买酒来相陪。


And we’ll tak’ a cup o’ kindness yet,

And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干一杯友情的酒又何妨?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为了往昔的时光。

 

We twa hae run about the braes,

We two have run about the slopes,

我们曾邀游山岗,


and pou’d the gowans fine;

and picked the daisies fine;

到处将野花拜访。

 

But we’ve wander’d mony a weary fit,

But we’ve wandered many a weary foot,

但以后走上疲惫的旅程,


sin’ auld lang syne.

since auld lang syne.

逝去了往昔的时光!

 

We twa hae paidl’d in the burn,

We two have paddled in the stream,

我们曾赤脚趟过河流,


frae morning sun till dine;

from morning sun till dine(dinner time);

水声笑语里将时间忘。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 roar’d

But seas between us broad have roared

如今大海的怒涛把我们隔开,


sin’ auld lang syne.

since auld lang syne.

逝去了往昔的时光!

 

And there’s a hand, my trusty fiere!

And there’s a hand my trusty friend!

忠实的老友,伸出你的手,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and give me a hand o thine(yours)!

让我们握手聚一堂,

 

And we’ll tak’ a right gude-wollie waught,

And we’ll take a right good-will draught,

再来痛饮—杯欢乐酒,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为了往昔的时光!



新年舞蹈传统


Auld Lang Syne是何时成为新年聚会的结束乐的,年代久远难以说清,不过有可能与它适于舞蹈有关。


传统上苏格兰除夕夜的时候,人们会在舞场上围成一个大圈,当歌唱到最后一个小节的时候,即and there's a hand, my trusty fiere(忠实的老友,伸出你的手)时,人们会将手臂在胸前交叉,一个人的右手拉住旁边人的左手,以此类推。音乐一停,所有人这样手拉着手跑向中心,然后将身子从手臂下钻过去,即可面向外重新围成一个大圈。

现在很多地方虽然不跳舞,但人们唱歌的时候依然会将手这样交叉拉起


在庆祝2000年,也就是千禧年到来的新年夜,英国女王在千年穹顶(Millennium Dome)向人们展示了这一苏格兰传统,而菲利普亲王则为她献上了一个热吻。哦对了,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吻你心爱的人也是一个传统,因为只有这样,你新的一年才不会孤单。

得到甜蜜的拥抱和一吻的人,来年运气都不会差


走向世界


后来英伦岛上的人前往世界各地,也将这首歌带进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它的曲调优美而简单,歌词能触发人们的情感,可歌颂友谊,可怀旧,又是新年传统,于是很快就为人们所接受。


一战的时候,圣诞夜当晚,交战双方短暂停火,士兵们离开战壕庆祝节日。英国上尉爱德华·赫尔斯爵士(Sir Edward Hulse)在1914年12月28日的一封信中写道,当时苏格兰的守卫与英国和德国的士兵们聚在一起,大家先是唱了《仁君温瑟拉》(Good King Wenceslas)等圣诞圣歌,最后以一曲Auld Lang Syne收尾。想到很多人,包括爱德华上尉本人,几个月后即死于战争,圣诞的这一幕令人亦温暖亦心酸,就好像那封信中所写:

It was absolutely astounding and if I had seen it on a cinematograph I should have sworn it was faked.  

这一幕真的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我是在电影放映机上看到,定会发誓说这是假的。


跨年广播标配


这首歌的进一步流传,与两个原因有关。


一要“归功”于乐手盖伊·伦巴多(Guy Lombardo)和他的Royal Canadian Big Band。


1929年,伦巴多和乐团负责新年夜在纽约罗斯福酒店(Roosevelt Hotel)登台表演,演出的音乐则通过CBS和NBC电台转播出去,而他们选择的午夜跨年音乐便是伦巴多从加拿大的苏格兰移民那里听到的民谣Auld Lang Syne。因为广受好评,以伦巴多版Auld Lang Syne迎接新年的这一传统便延续下来,先是在广播上,后来是在电视上,直至1977年。

如果去美国,相信你一定能在音像店里看到Guy Lombardo乐团的新年或者圣诞乐专辑


好莱坞宠儿


更重要的则是20世纪好莱坞的兴起。


由于太适于触动人们的感情,Auld Lang Syne成为了许多电影的宠儿。比如在1937年的电影《威莉·温基》(Wee Willie Winkie)中,9岁的秀兰·邓波儿饰演的小姑娘为一位即将离世的士兵唱起这首歌,情景令人泪下。

惹人疼爱的小秀兰·邓波儿


1942年,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在电影《淘金记》(Gold Rush)的再发行版本中,为新年场景加入了Auld Lang Syne的配乐。

和卓别林的其他电影一样,最早Gold Rush也是无声的


同样,1946年,的励志电影《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的最后一幕,人们齐声高唱Auld Lang Syne,节日的温暖之感油然而生。

经历艰辛后得来的幸福,最值得珍惜


这样的例子还有上百个,当然其中也包括1940年费雯·丽(Vivien Leigh)主演的《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Auld Lang Syne作为主题曲贯穿影片,为许多人所熟记。这也是中国人熟悉这首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哪能遗忘?哪能不放在心上?


在其他国家


正如《友谊地久天长》在中国并非新年音乐,而是歌颂友情的歌曲,Auld Lang Syne在很多其他国家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比如在荷兰,人们把Auld Lang Syne的曲调用在自己的足球歌曲Wij houden van Oranje(We Love Orange)中,广为流传。


比如在泰国,人们将与国王和国家统一有关的词填入Auld Lang Syne中,称其为Samakkhi Chumnum (Together in unity)。在体育比赛的间隙和童子军大聚会收场时,人们经常集体演唱。


比如在韩国,从1919年到1948年,韩国政府一直用这首歌的韩语版本Seokbyeol-ui Jeong (The Feeling of Farewell)作为国歌。现在虽然曲调不同,但歌词未发生改变。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是日本,1890年,美国教师Luther Whiting Mason将Auld Lang Syne引入学校大纲。后来日本人对歌词做了一些改动,更名为Hotaru no Hitari,但仍与不忘记,怀旧和友谊有关,且曲调一致。


Hotaru no Hitari逐渐成为了日本很多学校的放学歌和毕业歌。再后来,一些商店和饭馆也开始用它的曲调来告诉顾客:我们要下班了。是的,就是和萨克斯曲《回家》在中国的作用一模一样。


所以,今年的跨年夜,你想好怎么过了吗?如果是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可以试试在零点钟声响起前齐唱一首Auld Lang Syne,另外悄悄告诉你,最好同时准备12个最大最甜的葡萄,钟声响起的时候吃下,代表了明年12个月的快乐和好运,也是西方一个著名的新年传统。吃完葡萄,还要记得给你身边的人一个拥抱和一个甜蜜的吻。只有乐于分享,好运才会成倍而来。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