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从翻唱日本歌曲看我们极端的日本观

【人生感悟】从翻唱日本歌曲看我们极端的日本观

东瀛浪人 欧美女星 2017-10-14 22:00:04 488



小编今天又看到一个熟悉的题目,

有知乎网友问:



话说江湖上流传一个说法:华语流行音乐很大程度是靠翻唱/抄袭日本音乐起家的。以至于常常会看到这样做惊讶状的标题:




还有人列出长长的翻唱名单……


……


主要是港台音乐,数量还真不少。

歌神张学友也常因此被挂……



该怎么客观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去了解日本歌坛的歌曲变迁才行…


日本流行音乐如今的成熟,也经历了长时间的翻唱,甚至是“蹩脚模仿”:明治时期翻唱中国音乐,战后开始模仿欧美,猫王、披头士……在年代市场成熟后,仍翻唱大量欧美流行音乐。用了半个多世纪才摸索出自己的流行音乐之道


流行音乐可以流水线生产,但音乐行业本身需要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哪怕从蹩脚模仿开始。而中国流行音乐太喜欢速成。


日本流行乐早年间借鉴过中国的(流行)音乐


本来嘛,音乐艺术就是无国界的,哪边好就借鉴一下嘛。


翻唱的更是有,作为早期日本流行乐最为知名的歌手渡边滨子,虽然她不会中文,但是她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初年,曾经翻唱过大量的民国音乐。使得包括《夜来香》、《蔷薇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等等歌曲在当时广为日本人所知,一定程度上来讲,渡边滨子是为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打通了日本演艺之路的人。



这些所谓毁童年的翻唱,都是合法的


合法生意,这又不是什么肮脏的交易。明摆着告诉你了就是翻唱歌曲。

当然,我们也抄。

举个很有名的例子。


杨培安的《我相信》,作曲号称是陈国华。凡是有耳朵的人都可以听一下1992年J.Walk(后来改名Jay.Walk)乐队的《何も言えなくて》就知道了。这首我国十分常见的励志歌曲是华语乐坛这十几年最大的抄袭案件。抄的明目张胆,前奏间奏旋律主歌副歌几乎一模一样,抄袭都这么不要脸的还是挺少见的。


自己听吧(顺便说,这曲子有夏、冬两种版本,配器和歌词都不一样。我个人比较喜欢冬季版本的。)


日本流行音乐翻唱了欧美音乐半个多世纪才最后确立了J-POP的风格


日本流行乐的构成成分里,除了演歌之外,其他的基础元素都是从欧美搬过来的。即使是乐器,在很多新乐器的引进上日本人都比美国晚的多。当美国人80年代开始尝试使用更为复杂的效果器的时候,日本人还在为YMO(著名电音乐队)在美国的成功而“自豪”(殊不知YMO的成功靠的反而是在美国的成功,在之前,YMO的音乐在日本被定义为垃圾音乐,却被SONY的美国分支也就是CBS的人欣赏,从而YMO在美国大成功)。


日本流行音乐的源头是明治时代的各类“唱歌”,这些歌曲不是直接填词,就是蹩脚的模仿——当然这也能二次输出,我国清末民初搞得学堂唱歌就是从日本借着模仿。


而在进入大正末期昭和初期,流行音乐市场的雏形形成之后。当时的唱片公司,除了帝国蓄音之外,其他主要的公司诸如日本ビクター、日本コロムビア等等很多都是欧美公司在日本的投资或者合资公司。那么自然而然,各种当时欧美流行的歌曲和曲风就会借这些人之手流入日本。而当时作为“新锐艺术”的宝塚剧团,也是各种照搬欧美的现成的音乐剧。


战争时期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翻唱暂停。

战争结束后,从1948年开始,翻唱风又开始继续刮。


在战后初期的翻唱名家里,出身宝塚剧团的越路吹雪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



越路吹雪之前,日本歌手翻唱的歌曲绝大多数都是英语歌曲,这其中又有绝大多数是美国歌曲。而越路吹雪钟情于香颂和法兰西的浪漫。在她离开宝塚剧团之后,从50年代中前期开始,她翻唱了近千首外国歌曲。她也因为在香颂日本化的成就上被誉为“日本香颂女王”。在60年代,她的《ラストダンスは私に》、《サン•トワ•マミー》、《愛の讃歌》这三首歌曲是她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尤其是《サン•トワ•マミー》这首歌曲,更是不可能被复制的经典。


听听就知道,这种不可多得的歌声,即使是翻唱,在现在日本的乐坛里难寻踪迹。



嗯,吹了个逼,我们回到翻唱的历史上……


50


50年代美国的rock'n roll和蓝调抒情各种往日本涌,猫王为代表的当时的美国音乐也被日本人各种翻唱。《Jailhouse Rock(监狱摇滚)》在日本被日剧(日本剧院)、日活(日活剧场)的歌手们也是各种翻唱,被录制成唱片的版本就多达十几种。


不过日本人相比较于照搬现成的,很快就开始了熟练的“蹩脚模仿”,所以50年代末出道的很多非演歌的男性solo歌手,几乎全部都是模仿猫王,就跟80年代末中国男歌星全在学费翔一样。歌曲的曲风嘛,也是照搬rock'n roll的调子。


举个例子,日本著名作曲家平尾昌晃(当时艺名叫平尾昌章)出道时候的模样。



同一时期,爵士乐的蓝调抒情音乐变成了气氛歌谣(ムード歌謡)也是大行其道


60


让时光进入60年代……


60年代中旬,资本主义世界沉浸在披头士乐队的疯狂中——日本也不例外1966年披头士乐队的武道馆公演后,日本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疯长出了几十个模仿披头士的乐队。这些乐队从成员的发型、服装到音乐创作、配器、乐器的模样,全套照抄披头士。而这些乐队早期的作品,也不外乎是翻唱《黄色潜水艇》、《let it be》、《昨天》等等披头士的歌曲。


举两个著名的例子:


The Tigers 乐队,中间的人为泽田研二(他是被华语歌手翻唱过的歌曲最多的日本歌手之一),最右侧的高个子是岸部一德


The Spiders 乐队,左下蹲着的人是日本著名艺人堺正章


这些Group Sounds(日本对这些乐队的学名称呼,简称GS)兴起的同时,日本的民谣音乐(フォーク)也借着社会问题、校园政治风波而兴起。


当然,只要听了北山修、吉田拓郎早期作品的都知道,某些旋律就是明目张胆的抄。反正当时日本流行音乐全世界除了日本人基本上都不听,抄了都没人知道。而且由于日本民谣这些音乐人早期热衷于搞政治斗争,弄得有欧美资本背景的大唱片公司都不愿意收他们,这也给日本民谣音乐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


日本的“民谣”,恰恰没有日本调。欧洲的民间音乐、美国的乡村音乐杂糅在一起,就成了日本的“民谣音乐”这一点,中国的“民谣音乐”倒是在重走日本这条路。不过日本的民谣大概只经过了两年多的翻唱期,之后在1968年年底左右,实现了脱胎换骨,整个民谣音乐突然间开始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成为了日本流行音乐中第一个独立的摆脱了“蹩脚模仿”的分支。


70


70年代是一个流行音乐开始更新换代的时代——美国人进入了一个相对混乱、颓废的十年,因而催生出了更多的流行音乐支流。


这十年对于日本流行音乐来讲,是在市场基础基本完善之后,开始思考“日本流行音乐”的“自我定位”的十年


这十年里,翻唱作品开始明显减少,诸如都仓俊一、筒美京平、平尾昌晃、小椋佳、吉田拓郎等作曲家;阿久悠、千家和也、中西礼等作词家和东海林修等等编曲家成为流行音乐创作的核心人物。在七十年代中旬“新音乐(ニューミュージック)”兴起之后,日本的音乐人更加强烈的意识到,仅仅依靠翻唱和模仿是不够的,原创才更加符合日本音乐市场的需要


于是乎演歌之外的日本原创歌曲的三个大型市场在70年代开始形成:偶像歌曲、日本式轻摇滚乐队歌曲、原创型歌手音乐市场组成了最开始的成熟形态日本的音乐市场


80


80年代中期和后期是日本翻唱欧美歌曲的超级大高峰啊


在DISCO音乐风靡欧美的时候,日本人也接触到了这个曲风。然后日本人发现,虽然这个曲风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日本人TMD就是学不会啊。自己创作出来的DISCO乐曲总感觉和美国人差一档子啊!

那怎么办?反正借着泡沫经济的东风也有钱,买版权呗。


从1985年到1991年的六七年间,日本的唱片公司基本上把美国当时流行的迪斯科名曲全都买了,然后再借着日本国内的偶像大爆炸全给做了一锅汤。


不过结果其实挺惨不忍睹的,大多数偶像嘛,出个一两张单曲没红,就被唱片公司遗弃了,偶尔几个红起来的,基本上也撑不过半年。当然,某些翻唱盘的销量还是看得过去的。不过由于是日本人自己的配器,配乐听起来和原版的DISCO相比,还是有一些区别。


Wink 《愛が止まらない 〜Turn It Into Love〜》,原曲 Kylie Minogue《Turn It into Love》(这个组合的两首代表作之一,另一首为1989年唱片大赏获奖曲目《淋しい熱帯魚》,被小虎队翻唱为《星星的约会》;这个组合也翻唱过《冬天里的一把火》的原曲《Sexy Music》;这个组合的两个妹子很萌)



所以呢,对于翻唱的理解,我们国家的很多人心态还是没有摆正。而从这种心态上可以看出现在中国社会对于日本态度的一个缩影。现在的中国社会对日本的态度处在两个非常极端的面:一个是极端不喜欢,所有日本的东西都是不好的,我们能够手撕鬼子。另一个则是一味地哈日,说日本好。


这个歌曲翻唱争论,很显然第二种人群乘机大肆开始YY说日本的好和中国的一无是处。


其实这个很危险,我们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看待历史我们需要辩证客观的正反两面去看待。同样的,看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依然也需要有相同的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心态,才可以真正让我们国家进步,取长补短。



微信ID:Jp-Guy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