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李霞:2017年辽宁文学蓝皮书散文夏之卷——从随意性写作走向精品写作

蓝皮书||李霞:2017年辽宁文学蓝皮书散文夏之卷——从随意性写作走向精品写作

辽宁文学微报 内地女星 2018-01-15 06:54:22 537

2017年辽宁文学蓝皮书散文夏之卷

——从随意性写作走向精品写作


                  文/李霞

   散文写作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写作者日益意识到写作视角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在谋篇布局的伊始,就进入到选择材料和寻找切入角度的设计里,所以,下半年散文在构思、结构、材料的调集上,显出了摆脱过于随意性的写作态势,将散文写作,纳入到个体的严肃写作区间内。


  一、精巧的构思扭转游记散文的惯性写作。面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林林总总的事迹从何下笔?怎样把人物分散的材料用一条精妙的线索贯穿起来?它考量的是散文作家写作的自觉。老藤发表在《海燕》2017年7期的散文《一贤光耀三百秋》构思严谨精巧,作者把一代名相李光地这位人品才学俱佳的大学士,纳入一个喻体,把他比作一副弥足珍贵的传世名画。显然,作者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把握得很娴熟,因此把绘画的五种要素逐一对应李光地德行的几个侧面:画中通篇底色——仁德,他对国家、朝廷、百姓的赤子之心可昭日月;画中经纬线——严德,表现在他对底线的持守。在惩治贪官上,决不手软。在警戒后人上,顾惜名节;画中山峦云霓——勇德,这方面突出的是人物对历史的独特贡献,力荐施琅平定台湾。身处反叛的敌阵,将破敌之策密报皇帝;画中潺潺流水——智德,表现在文化学识对他德行犹如文脉般的支持,身居高位,却著作等身,博学程度使康熙帝视为知己,这是中国从政的文人最理想的目标;画中落款印章——信德,他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在人格上几无瑕疵。这喻体实在是天赐灵感,它不仅从整体上辉映李光地一生,而且从局部精确描摹人物突出的品行特征;不仅从内容上比喻贴合得当,在形式上,作画的过程也妙喻了这部散文的整体架构。作品主旨鲜明,形象贴切,把一场人生升华为审美创作,如何构思,如何运笔、如何用色,颇费思量,显示出作者对人生艺术互相印证的严肃态度以及大气、磅礴的创作格局。作者把历史人物李光地视为自己效仿的对象,立誓要为后代留下一幅金辉闪耀的传世之作。


  刘嘉陵的散文《世界一天天变小》不同于一般性游记散文之处,是它把写作重心放在个人感受上,不拘在一地、一点、一面,作者的旅游感受在个人经历过的历史和空间里穿行,并且以各个时期交通工具的变化为抓手,一会是1931年,一会是1967年,一会是1983年,一会是2016年——时间如此,空间也是如此——从长春到黑龙江,从国内到国外,当作者在檀香山海边游泳的时候,忽然意识到他离大历史不远,举世闻名珍珠港离此只有十公里,这我得好好游一游,作者挑选最能惹动历史悠远情思的空间地点展开抒情的定位,葡萄牙罗卡角——号称“欧洲的尽头”,五个多世纪前,哥伦布、麦哲伦从此开辟北美新大陆航线;当年到长春求学,得坐七个小时的火车,如今乘动车只用了一个小时二十三分。运输工具的发展,使作者在历史和未来之间的遐想中久久注目。


  二、往昔的记忆充满或悲或喜的况味。刘嘉陵发表在《中国民航》2017年第二期的散文《少年花钱记》描述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少年在买笔记本还是买冰棍之间的挣扎。作者描写这种挣扎的过程特别有趣,少年心里想,花一毛钱买一只高级冰棍,还剩下九毛钱,九毛钱还可以买一本不错的笔记本。但是肚子尝到了甜头,并不想罢手,于是少年又花了一毛钱,买了一只新冰棍,兜里剩下了八毛钱,八毛钱的笔记本也带硬皮儿,只不过尺寸小点,但并不影响画画和写文章。就这样,身体的需要不断造少年的反,他操起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顶尖级冰棍,这个志在高远的好少年到了书店门口,整整吃掉十支奶油冰棍,直到把一块钱全部花完。作者这时把笔墨荡了开去,适时插进一个联想式的历史典故:魏晋某名士,忽一夜心血来潮思念起友人,夜乘小船而去,天亮方到友人家门外,却折身回返。人问何故?名士答: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他?他说,一九六几年的这位少年也是这样,到了目的地却兴尽而返。作品的诙谐来自细节本身的诙谐,而作者能透过小事窥见历史中的诙谐,显出作者对特定历史情境的透彻把握。李皓发表在《文学港》2017年6期的一组散文《少年行》善于准确打捞印象深刻的记忆片断,将旧日时光熟悉地复制在读者面前。首先,作者具有精确的还原能力,能把记忆中这些寻常的典型事物和场景还原成审美的对象。无论是削铅笔,还是安烟囱,无论是复读考中专,写家书,都能历历如昨般地将历史的真实地呈现出来;第二,作者具有清晰灵动的表达,他能将当时的历史场景的肌理和细节丝丝缕缕雕刻而出,让人清晰可见,而且笔触轻盈,脱离写实的局限,把该关注的重点轻盈地发大,把无关紧要的过程轻松省略,使记忆中的虚与实自然交替,浑然天成一般;第三,作品讲求诗意的提炼与升华。作者将“由楷而行而草,恰如由铅笔而钢笔而毛笔,”将习字和使用书写工具的过程,比喻成人生的磨练。李铭发表在《辽宁日报》的散文《读有缘书》回忆在人生艰难的日子,从废品收购站淘书的故事。当作者第一次看到堆积如山的书刊报纸时,被眼前壮观的场景震住,他心中顿时像高尔基形容的那样仿佛饥饿的人扑向面包扑向这些书刊。如果不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虽然作者对这种环境下坚持读书写作的叙述,只是简练地寥寥地描述几笔,但由于字里行间刻录着作者深切触动的情感,因此具有打动人心的独特魅力。


   三、人生的顿悟和迷茫警示着失丧的灵魂。孟小迷的散文《与自己和解》是一篇顿悟之作,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有启示。以前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肩负大任,非我莫属,像苏东坡那样是一个有着鸿鹄之志的大咖,直到有一天在爬山的途中顿醒。这篇小品文的中心事例,围绕苏东坡爬山经历展开。当苏东坡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望见峰顶的一座山亭,感到体力不支,是爬上去,还是放弃?他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内心斗争,最后忽然醒悟:爬上去又能怎样?好像一条挂钩上的鱼,他终于学会了放手。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放弃登顶的风光,人获得的是自我解脱。作者认识到,人的所有烦恼,都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带来的,“别人升职了,我没升,我生气;别人孩子出息了,我家孩子没有,我痛苦;别人家有八套房子,我还栖息在陋室,我愤怒。结果,我们的一生都在被别人的评价左右,我们被锁在他人的目牢中不得解脱。”放下登顶的苏东坡实现了与自己的和解,我们也是一样,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承认之上,被别人的闲言碎语左右,实在辜负了苍天赐予我们的百八十年的生命。本文虽然只有千八百字,但主旨明确,文字清丽,干净利落。女真的系列散文《我们的表情》通过对人类表情的拆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真实表达的无奈、挣扎和渴望。从对婴儿和恋人表情的欣赏,到自我发怒的表情被孩子真实地捕捉到,作者反省现代人用各种面具掩饰下的心里的刚硬,我们的表情在面具、脸谱、电子表情包下面,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远离真实,对此,作者格外怀念梵高的自画像,他虽然很丑,但表达出真实的力度。人们对真实表情的捕捉,只有在丘吉尔的雪茄被大胆的摄影师突然抢下时刻才能显露吗?

  本季度散文不足之处,有的作品过于粗放,缺乏雕琢;有的作品格调不高,结构散乱;有的作品公共话语多,语言缺乏原创性。



   作者  简介       

李霞,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文艺报》专栏作家。供职于辽宁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要关注国内外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以诗歌、评论、小说为主。常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作品。诗歌曾入选国内多种版本诗选。著有《李霞短诗选》《李霞评论集》和诗集《禁不住仍然爱你》。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