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 你见过北京凌晨3点的样子吗?

董卿: 你见过北京凌晨3点的样子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地女星 2017-09-13 17:59:57 309


1

8月20日,上海书展。

凌晨2点,有粉丝在门口扎营排队。

当天来了十辆警车、四十多名警察维持秩序。

刚一开门,读者便如潮水般涌入会场。

目标只有一个,董卿,和她主编的《朗读者》图书。

董卿的出场瞬间引起了全场的欢呼。

只不过这一次,她不是以主持人,而是以主编的身份出场。

董卿朗读了一首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所有的读者都翻开手里《朗读者》,心中默默地和诵。

一场本来普通的签售会,因为一个人,一本书,随着董卿的介绍,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尤其是介绍到书中应用的AR技术的时候,读者发现纸质的图书变成了一部“活电视”,都连连惊呼。

《朗读者》,火了。

 

2

《朗读者》火了。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4,此后的三个月,热度一直不减,连带节目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

《朗读者》衍生出了朗读亭,读者排队3个小时,只为录一段几分钟的朗读音频。

与之相似的是《朗读者》图书的读者见面会。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众多读者在炎炎烈日下排队几个小时,一票难求。

分享会的大屏幕播放视频:全国上百家书店第一时间把《朗读者》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图书迅速掀起购买热潮。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朗读者》。

比如理发店的Tony老师。我去剪头发的时候,听说我是个“文化人”,不推销会员卡了,和我聊《朗读者》。

还有我妈,一个抠门到家的中老年妇女。《朗读者》图书出版之后,第一时间买了一套。我记得她上次买文化类产品,是1996年。

 

3

《朗读者》成了央视的“宝贝”,打造这个“宝贝”的,是董卿。

毫不夸张地说,董卿也是领导的“掌上明珠”。

如果简单地看她取得的成绩,简直像开了挂的人生一样:

连续十三年主持春晚,连续八年被评为央视“十佳主持人”。

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全票通过“金话筒奖”,这是中国主持人的最高荣誉。

民间的赞赏更是数不胜数,董卿是少见的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代人都认可的主持人。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有人的人生跟开了挂一样?”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说:你看到别人开挂,那是因为你在别人出名之后才注意到他。

而没有看到她之前十余年的积淀。

其实就在十几年前,董卿放弃上海的一切,刚来北京的时候,同样面临过无所适从的境地。

她也有过很多灰心丧气的时候。

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花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多少人看到成果。

甚至有一些夜晚,独自对着厚厚的一摞稿子,有把头往墙上撞的冲动。

人人都要面对压力,不同的是,董卿选择追求完美,想要知道稿子后面的每一个字。

在她成名的青歌赛期间,董卿翻查了选手唱的每一首歌的词曲作者,去了解创作背景。

每天下午四点彩排,到十点直播结束,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和老师核对次日的考题,第二天又提早四五个小时到现场。

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董卿”。

 

4

董卿在做了22年主持人之后,开始转型。

《朗读者》节目,她是制作人。

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经费、赞助商、播出平台、人员,这些以前她不用考虑的事情纷纷涌来。

没变的是一惯地追求完美,事无巨细,严格挑剔,事必躬亲。

《朗读者》制作过程有一年,有时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熬夜、策划、录像、后期、策划、录像、后期,无休无止。

你见过北京凌晨3点的样子吗?

董卿见过。

2点,3点,4点,5点,董卿见过北京后半夜各个时间段的样子。

熬过一个大夜,蓦然发现,一根两寸长白头发就支棱在脑袋上。

它是身体派来的使者,特别安静、特别倔强地告诉你,你不能这样。但是董卿说,我必须这样。


央视“朗读者”节目同名图书


《朗读者》图书出版之后,董卿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主编。

多年前,曾有过一阵主持人的出书热,但她觉得时机尚未成熟,拒绝了。

这一次,《朗读者》激发了她心中的热情。

面对完全陌生的图书编辑领域,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董卿又开始摸索、学习。但这就是董卿,永远较真,永远追求完美。

最终图书取得了很完美的效果。白岩松评价说,《朗读者》节目是一个导游,带我们进了第一扇门,看到好作家和好作品。《朗读者》图书是另一个一个导游,透过这些书我们进第二道门,看到无数的好作家和好文章背后浩瀚的文字,看到更加辽阔的世界。

《朗读者》节目大火,图书大卖,有人说,董卿用了22年才找到了真爱。

我倒觉得,她从来没离开自己的真爱,就是追求完美。




扫上方二维码即为京东购书页面


 点下方“阅读原文”,跳转到当当购书页面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