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 陈晓东一字立骨法教学研究(二)《范进中举》第二次教学设计】

【青春语文· 陈晓东一字立骨法教学研究(二)《范进中举》第二次教学设计】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港台男星 2018-01-22 16:41:11 606

 

总体原则:一字立骨,选点切入,长文短教

 

一.  对联激趣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我们这节课用“一字立骨法”来解学习这篇文章。


 

一、观“疯”之表现

 

1. 阅读文章第5段,观范进的疯态

 

在本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反映了范进生么样的状态?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正面细节描写

• 观疯行

•(动作) 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           两手拍了一下

•           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           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           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

•             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听疯语

•(语言) 噫!好了!我中了!

•              噫!好!我中了!

 

•看疯态

•神态外貌)笑了一声

•              又拍着手大笑道

•              拍着笑着

•             (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侧面烘托 老太太慌了,老太太哭,

 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一跳。

众人拉他不住

.          .....

 总之,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范进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里,“疯”的不只有范进一个,拓展到对胡屠户、相邻和张乡绅的理解。


 

二、析“疯”之成因

 

一是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直接危害。这又体现在两方面。在思想上,范进认定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跳龙门,彻底改变穷困潦倒、饱受欺凌的人下人境况。于是,才呕心沥血、集希望于科举考试,而屡试屡败的打击使他原本脆弱的心更加脆弱;从能力上看,他由于读的是死书,丧失了许多谋生能力,不会营生,穷困的窘迫更加重了他靠科举改变命运的观念。心理压力就更重了。

 

二是社会环境的压力。科举考试不仅毒害了读书人,也毒害了广大群众。中举与不中举成了世人品评读书人的标准。范进屡试不第,自然就成了人们冷嘲热讽的对象,世人的势利、冷漠、白眼甚或愚弄,促使范进逐渐走向思想崩溃的边缘。这也可以说是科举考试的间接祸害。

 

三是范进的个人因素,他热衷科举考试,到了痴迷境地,读死书、死读书,顽固不化。却又把所有希望都押在科考上。过热的渴望与冰冷的现实本来是许多读书人遇到的矛盾。但是他特有的遭遇、特有的痴迷,又加重了他脆弱心理上的压力,使其承受力越来越低,一旦遇到激烈刺激,发疯就成了必然。

 

从作者的角度看范进中举——

1.噫,好了!我中了!

噫——范进中了!但是他为了科举付出了一生最好的光阴,头发花白,垂垂老矣。

 

2. 噫,好了!我中了!

噫——,范进中了!但是还有多少个范进还在科举这条路上盲目痴迷,空耗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啊!

 

3. 噫,好了!我中了!

噫——,范进中了!但是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怜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4. 噫,好了!我中了!

噫——,范进中了!但是他却被扭曲了心灵,成了一个可悲的社会寄生虫。

 

5. 噫,好了!我中了!

 噫——,范进中了!但是他却迷失了本性,几近痴狂,成了一个没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灵魂的行尸走肉。


 

三、思“疯”之启迪

 

教师寄语:

 

•   当你仅仅把读书当成一种获取功名的手段的时候,你就会被读书所限制。

•   好读书,但是不要读死书,做一个独立思想的学生,我们要让自己能够在书中站立起来,我们要让读书为自己增加生命的钙质。



 

附教学反思—— 我和师傅的差距,原来在这里!

 

幸运的是,我区请到王君老师来讲学,更幸运的是,我要与王君老师同课异构《范进中举》,两节课都是用的一个班的学生。

 

我采用的是“一字立骨法”切入文本,围绕“观疯之表现、析风之成因、思疯之启迪”展开,层层挖掘,上成了主体性文本。而王君老师则采用了群文阅读,把《范进中举》《孔乙己》

和《窃读记》整合在一起,来分析语言暴力的类型。

 

因为用的同是我的三班学生,所以我和师傅的对比竟是那样的鲜明。师傅的课堂师洋的活泼生动兴味盎然,学生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完全地舒展,而我的课堂则是牵引着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地被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没有充分地被点燃。

 

具体差在哪里呢?我想到了有如下几点——

1、  王君老师的课堂打通了语文与生活,特别聚焦于“语言的暴力类型”,于学生而言有实际的意义,与每一个听课的老师们,也有实际的意义。想想我听到的王君老师的几堂课,《看云识天气》的看无常之云识无常人生,《木兰诗》中“我”的诠释,《我的叔叔于勒》中对于勒的本真的认识等等,全部的落脚点全部都是完全打通了语文与生活,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完美地结合。

 

2、  切入点小,特别聚焦,而且跟师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王君老师聚焦语言暴力,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3、  王君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已经深入到骨子里。有一个细节,她为学生手拿话筒高时候,总是弯曲着身子,呈现出一个真正的服务者的形象。

 

4、  老师的语言指导性很强,老师提出的问题特别明确,一定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到。

 

5、  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差生。老师在差生出问题的时候,总是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6、  王君老师的课堂问题设计,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让我们每个老师听着都是那么的熨帖,就像一条小溪,溪水潺潺,一直流进你的心里。

7、   总之,王君老师现在最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就是对课堂的掌控,而要练到这种程度,需要翻来覆去地利用大型公开课来磨练自己。师傅对我说,如果能上二十节公开课,就可以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如果能上五十节公开课,就可以脱胎换骨。但是,要注意的这其间要始终有自己的思考的参与,这样才会有真进步!

 

我也要像王君老师那样,在公开课上出生入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