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究“一字立骨法”的几种类型
陈晓东
一位朋友在看了我的微信公众号第264季《我赠给你一个名字——“一字立骨法”,好吗?》之后,留言——
“晓东哥,你说“一字立骨法”,可是你为什么举王君老师《王老》课例中的关键词“活命”为例呢?”
我觉得这位朋友的疑问很有代表性,因此,我今天专门写一篇文章,来阐述一下“一字立骨法”中“一字”的内涵,作为对朋友这个疑惑的解答。
“一字立骨法”中的“一字”狭义上确实指的是一个字,但是我们在具体解读文本和教学实践时,把“一字”仅仅理解成一字太狭隘了,我们用于解读文本或者教学实践的“一字立骨法”应该指的是广义。我认为广义的“一字立骨法”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字立骨法、一标点立骨法、一词立骨法,一句话立骨法,复合立骨法。
因为这些类型的文本解读和文本课堂实践跟“一字立骨法”的实质完全一样,归入“一字立骨法”之中,这样“一字立骨法”的涵盖面就更广泛了,实用性、适用性也就更强了,也更具有代表性了。
下面我就举我以自己研究和阅读中发现的几个文本作为例子,来具体说一下“一字立骨法”的几种类型——
一、一字立骨
一个字撑起一篇文章的骨架。
《故乡》一课,我在师傅王君的指导下,运用一个“横”字解读文本,围绕一个“横”字,我分别设计了“横——萧瑟之景”“横——心灵之横”“横——脚下之路”,由景入情入心,层层深入,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卖油翁》一课中,我选择了“徐以勺酌油沥之”中的“徐”一字立骨,引导学生分别探究卖油翁语言行为性格中的“徐”的特点,而陈尧咨的性格正是“徐”的对立面——“急”,一缓一急,巧妙地突出了文章主题——熟能生巧,进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要慢下来,带着一份悠然,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王君老师讲《木兰诗》,几乎把我给上跪了!她最大的特色就是抓住一个“我”字,她把木兰的形象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里面为木兰这位女郎鼓与呼,还木兰以本来面目,把木兰当成了人,更当成了女人!这一堂课对文本的解读,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再比如《一棵小桃树》可以抓“梦”,可以抓“我”;《爱莲说》可以抓“独”等等。
二、一标点立骨
围绕一个标点的探究,撑起全篇文章的思考。
比如我在讲《闻一多的说和做》时,发现了结尾一段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符号。结尾一段是这样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发现了这两句话之间的标点“。”用得很是蹊跷,你发现这个标点符号的特异之处了吗?
两句话之间,本应该用“;”啊?可是为什么用“。”呢?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整篇文章,分别研究闻一多的说和闻一多的做。在具体分析了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和内涵之后,引导学生讨论,究竟是“;”好还是“。”好,同学们经过的讨论,我们推翻了原文的“。”,而认为“;”更合适。因为闻一多的说和做密不可分,融为了一体,他的说就是某种形式的做,他的做更是最有特色的说。用分号恰恰表明了说和做密不可分的关系,问我们的课本却不知是出于什么缘故,把这两者区别开来,如果闻一多再生,想必也不会满意。
三、一词立骨
这里的词一般指两个字或者由两个字以上构成的词语。
而我在解读李森祥的《台阶》时,我运用一词立骨,抓的关键词是——门槛。门槛,门槛,迈过去就是门,迈不过去就是槛(坎)。父亲节这样倒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台阶上,倒在了自己家的这道门槛前。父亲为了这道门槛(尊严)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父亲为什么他跨不过这道门槛?一下,孩子们的思维便被激发开来,进而走向文本的更深处。
再比如《石壕吏》抓住关键词“反常”,一词立骨,反常之一:诗人投诉村庄,反常之二:征兵夜捉人,反常之三:老妇开门迎客,反常之四:老翁逾墙走与年龄不符。由反常激发思考,进而走向文本深处。
《木兰诗》还可以抓“女郎”,抓“传奇”等等。
四、一句立骨
一句话撑起整个文本。
比如讲授《祝福》《祝福》一课,可以让学生证明“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理由如下:立春之日,丈夫死去;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祥林嫂,脸上没有春天的光,骨子里没有春天的气,心里全是春天的梦,生命里没有春天的缘。
再比如钱钟书的经典作品《围城》,小说描述了方鸿渐回国后的“坎坷”:事业“漂泊无定”,情场“波澜起伏”,好不容易与孙小姐结婚,却又“飞鸟各投林”……感伤、幻灭的灰色人生,把他塑造成“围城人”。而贯穿全书的“彩线”是一句“玄妙”之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既是对方鸿渐生活际遇的精要概括,又是他心态变化的真实写照,显示了作者的睿智与深刻。这句话就是整部作品之骨。
再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可以以“我的心里颇不宁静”为骨,撑起全文。
五、复合立骨
顾名思义,就是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立骨的方法融为一体,共同支撑起整篇文章。
比如我在解读《变色龙》这篇小说时,围绕“赫留金是一个受害者”这句话,连续变换三种标点,把一句话立骨和标点立骨结合在了一起,分别为:赫留金是一个受害者;赫留金是一个受害者?赫留金是一个受害者!三个标点符号,层层深入,把课堂带向了高潮!
“一字”立骨法是“原初模式”,而另外四种(一标点立骨、一词立骨、一句立骨、综合立骨)均为“一字”立骨法的延展,它们在文本解读以及教学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广义上把这五种立骨方法均称为“一字立骨法”。这样我们在解读文本和教学实践的时候用起“一字立骨法”来,心里就有了底气,少了困惑。
参考文献:
1.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篇》
2.谢星《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语文教育研究》2012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