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吴亦凡能有今天,真的要感谢韩国人

鹿晗吴亦凡能有今天,真的要感谢韩国人

浪潮工作室 内地女星 2017-09-11 11:20:01 847

撰文 | 宋娇娇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说真的,要没有吴亦凡、鹿晗、黄子韬这几个从韩国叛逃回来的青春偶像,很多人已经忘了,我们还会有这样脱了土味儿的明星。


在韩国出道时,吴亦凡就被粉丝评价“长得像漫画里走出来的人”,帅出宇宙,人高腿长,精通四国语言,在韩国团队的包装下,Kris Wu是无数少女心中的白月光。归国之后,他开始涉猎电影、综艺、音乐等多个领域,尽管唱歌不行、跳舞一般、演技尴尬,仍然有大把资源找上门来。


和吴亦凡一样,从韩庚开始,EXO归国四子,宋茜、王嘉尔等一大波“韩式idol”,学成归来后,一直奋力在祖国青春偶像建设事业的第一线,接替老一辈明星,扛起了影视流量的大旗。


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中担任制作人,业务能力饱受好评 / 视觉中国


接受过韩国造星工厂的打磨后,他们更受粉丝的追捧和喜爱。那么,韩国到底是如何造出偶像的呢?回到中国,他们又有什么样更独特的魅力?

想当明星需要考试


在中国采访明星的出道经历时,常听到的回答是“陪朋友试镜,结果自己被选上了”,或者“在路上逛街被星探发现了”。和这种常规套路不同,韩国借鉴日本的“养成系”造星模式,再结合本土偶像文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星流程。


亚洲最早成功的造星工厂在日本,首屈一指的就是杰尼斯事务所(Johnny&Associates),1975年正式成立,专业打造男偶像,只有它不想捧的人,没有它捧不红的人。木村拓哉、泷泽秀明、松本润等等,你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日本男艺人或组合,都极可能来自杰尼斯。


木村拓哉 / 视觉中国

 

跟路边挖人不一样,杰尼斯每年会公开招选很多怀揣着明星梦的少年,成为Johnny's Junior,就是练习生。杰尼斯对艺人的管理十分严格,禁止恋爱,但即使是练习生,一样可以登台演出,给前辈伴舞,上综艺、拍杂志。


前辈的提携,大量混脸熟的机会,让杰尼斯的练习生们在正式出道之前就拥有了丰富的舞台经验。经年累月的磨砺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保存下来的大量影像资料,可以让粉丝亲眼见证偶像从青涩到成熟的全过程。


杰尼斯“偶像养成模式”的成功,被1972年出道的韩国歌手李秀满看在眼里。当时韩国对日封锁,日本流行音乐在韩国还不太普及,嗅觉敏锐的他,就梦想着把这种风格和造星模式带到韩国,肯定能成功。

 

1995年,李秀满从美国留学回国,创办了Star Museum娱乐公司,开始修筑自己的明星王国,第二年,推出了韩国第一代偶像团体H.O.T.,便掀起了席卷亚洲的第一波韩流。


H.O.T.的杀马特造型也是无数中国城乡结合部少年的模仿起源 / Google

 

和杰尼斯一样,韩国经纪公司会定期举办选秀活动,在全世界选拔9到10岁的小孩,为下一代偶像储备人才。S.M.公司每周六会在韩国本土举办一次公开选秀活动,还会定期在美国、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设点进行“全球招募”。


不过,和日本的“偶像养成”模式不同,韩国偶像出道之时,便已是精美的“成品”。在这之前,他们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练习生时期。


2015年8月17日,首尔,明星出席SM娱乐复合文化空间SMTOWN Coexartium活动 / 视觉中国

 

练习生一起住在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或者“半练半读”——上午正常到学校上课,剩余时间回公司练习。训练异常的艰苦,有时会长达12个小时,不但要完成唱歌、跳舞、表演、礼仪等全方位课程,还需要学习外语——英语、日语、中文,外国人要学会韩语。

 

有些练习生在课程结束后,还会再练四五个小时,才回宿舍。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少当红韩国明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权志龙8岁开始练习生生涯,练习时间共长达11年。少女时代成员最长的练习时间达到七年。



韩国一档选秀综艺节目,几十万人选出101人参赛,最终观众选出11人出道 / Google

 

跟一条微博就能捧红吹头小哥不一样,在韩国,即使成为最顶级经纪公司的练习生,也并不一定能成为明星。


韩国每家经纪公司都有严格的练习生淘汰机制,会定期进行不同规模的测评活动,末位淘汰,淘汰率近一半。东方神起和Super Junior的成员是同期练习生,当时大约有30名练习生一起训练,最后却只有18人能够出道。

 

不过,即使刻苦练习,表现优秀,出道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出道的决策权掌握在市场手中,经纪公司先会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粉丝的喜好,哪种组合能火,再做出一系列企划,挑选合适的练习生。


2016年10月1日,少女时代在群星演唱会上献唱 / 视觉中国

 

在组合中,每个人都有唱歌、跳舞、门面、忙内等各种分工和人设。公司会为组合配备顶尖的制作团队,打造优秀的歌曲和舞蹈。除了培训和系统化的管理,歌曲是重中之重。为了给东方神起写一首歌,50名作曲家耗费了心血。出道之后,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在李秀满看来,与其承受推出不满意的产品所带来的风险,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直到做到最好为止。他其实就是一个打造明星产品的超级产品经理。


出名要趁早,直击韩国造星产业 / 路透社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一开始S.M.公司只是直接出口偶像团体,发唱片,开演唱会。从BoA到东方神起,一步步打开了日本市场,Super Junior和EXO先后赴中国开拓市场。

 

接下来,李秀满的目标是让亚洲凝聚成一个市场力量,与当地公司合作成立分公司,合力制作出优秀的内容,诞生吸引全世界的文化和名人。各国在合资企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力,这样韩国会因为人口少而获益最多。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艺人来自哪个国家,或是中国公司在打造明星,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由S.M.公司的“文化技术”完成。

 

可见,韩国经纪公司不是寻找已经成型的明星,着急上架,而是通过一系列培养机制来打造明星。它们制造的明星、偶像团体风靡亚洲,让国土面积和浙江省差不多大的韩国,成为了盛产偶像的圣地。


2005年7月1日,韩国超级偶像Rain为宣传他的全新大碟抵达北京,机场国际出口站满歌迷 / 视觉中国

韩流扛起华语乐坛半壁江山


从韩流席卷亚洲开始,中国音乐市场就一直活在韩流的阴影下。


8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也是民歌运动之后,台湾乐坛开始崛起的时代,两家唱片公司——滚石和飞碟,成为台湾唱片界两大龙头。

 

1988年,两家公司签约了众多歌手,一年能发行20张以上唱片。棋逢对手,两家唱片公司的经营理念却南辕北辙。滚石的作风较为大胆,勇于投资塑造新人。飞碟稳扎稳打,注重商业利益,每推出一张唱片,要有赚钱的把握。

 

在八九十年代,港台对新鲜资讯更加开放,几十年来一直深受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流行趋势紧跟日本潮流。


邓丽君的很多名曲都是中日双语歌曲,例如《不论今宵或者明天》等等 / 视觉中国


飞碟唱片还将大量日本热门歌曲买下版权,重新填词,拿给旗下艺人演唱,掀起了日本原曲正版翻唱的风潮。尽管仍然有不少坚持原创的歌手,许多歌手通过翻唱名噪一时。

 

这两家公司的发展,逐步建构了大型唱片公司的经营模式,使台湾唱片业走向推动版权化、唱片专业化等更为现代化的唱片公司经营模式。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统计,台湾在1997年成为亚洲第二大流行音乐市场,规模仅次于日本,越来越多的跨国唱片公司到台湾经营华语流行音乐市场的制作。


1988年,飞碟唱片(台湾华纳唱片前身)开始转变策略,除了在形象和定位上照着日本偶像量身定做,推出了华语乐坛第一偶像团体小虎队,以及“忧欢派对”二人女子组合,比如今山寨日本偶像团体的TFboys,早了整整25年。


2010年央视虎年春节联欢晚会,小虎队《再聚首》串烧重现经典 / 视觉中国

 

巅峰也意味着开始了下坡路,商业竞争愈演愈烈。90年代末,台湾流行音乐市场开始萎缩,此时的香港乐坛在四大天王的崛起之后,陷入歌手断档的尴尬局面。

 

1995年小虎队解散之后,台湾鲜少有走快歌风格的偶像歌手,创作者为了迎合庞大的抒情K歌市场,大多在创作抒情曲。


而与此同时,90年代,一批年轻的韩裔美国人回到韩国,带来美国流行的嘻哈音乐,让韩国嘻哈流行音乐成为亚洲先驱。


韩国流行音乐融合了西方流行音乐、舞蹈、电子和R&B的元素,结合韩国传统音乐风格,形成了一种新颖的国际化曲风。

 

震撼的节奏感,通俗易懂的歌词,配上酷炫的舞蹈,时尚前卫的造型,帅哥美女的组合,这种音乐类型不仅受到粉丝的喜爱,唱片公司也开始注意到韩国流行音乐的市场性。


2006年世界杯韩国国家队正式形象歌曲《东方的斗魂》由韩国人气组合“东方神起”演唱 / 视觉中国

 

苏慧伦的《鸭子》、徐怀钰的翻唱歌曲《妙妙妙》先后爆红,滚石国际唱片公司嗅到了韩国歌曲的商机,开始转变策略,有计划的引进韩国歌曲,旗下的莫文蔚、杜德伟都有翻唱韩国歌曲的经历。

 

此外,滚石音乐顺势将韩流原曲引进港台,开始大面积翻唱。


翻唱歌曲最大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节省成本,翻唱曲在编曲、录音、销售等方面,比一般创作曲更花钱。低风险才是诱因,直接用韩国流行音乐市场检验过的好音乐,风险更低。

 

这种制作模式也扩散到其他唱片公司,刮起了新一轮翻唱的热潮,韩国翻唱曲成为新兴的经营手段之一。不仅是节奏轻快的快歌,韩国凄美悲伤的抒情歌曲同样受到青睐,这也符合同是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消费者的一贯口味。


 2012年11月10日,滚石30周年演唱会南京站,徐怀钰卖力表演 / 视觉中国


在爱翻唱韩国歌曲的歌手中,偶像派和实力派是中坚力量。

 

潘玮柏走唱跳偶像路线,韩国流行音乐正好契合他的风格。作为韩国歌曲翻唱大户,他的成名作几乎都来自韩国。2002年,潘玮柏发行第一张专辑《壁虎漫步》出道,其中三首歌是翻唱。接下来的三张专辑共有12首歌翻唱自韩国歌曲,比如《我的麦克风》、《快乐崇拜》、《不得不爱》等等。


这些歌曲的走红也将他推向“嘻哈天王”的位置。最近,他又陷入抄袭韩国歌手的风波,仍然没能走出韩国流行音乐的阴影。



 “韩流鼻祖”李贞贤,曾以前卫造型、时尚曲风红遍全亚洲,扇子舞和小拇指麦克风反手演唱成为她的标志。在她的众多翻唱者中,郑秀文是最为人熟知的。


郑秀文的知名舞曲《眉飞色舞》、《煞科》,以及《天衣无缝》和《神化》,分别原产自李贞贤的《换掉》和《你》。在这之前她是抒情女歌手的代言人,突然从《眉飞色舞》就开始了她电音女王的歌唱生涯。


尽管郑秀文的翻唱让李贞贤打开了中国大陆和港台市场,但李贞贤个人却很反感,曾评价不喜欢被郑秀文翻唱,连服装、眼神、动作都一样,并敬告她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2003年走红的“甜心教主”王心凌,甜心歌曲除了来自英文,她的传唱曲《爱你》、《HONEY》等均翻唱自韩国歌曲。实力派歌手张惠妹的两张专辑主打歌改自韩国原曲,包括帮她斩获2002年第十三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的《真实》,以及2003年的《勇敢》。


而信乐团更厉害了,《死了都要爱》、《离歌》、《海阔天空》、《假如》全都原产自韩国;辛晓琪更是将数十首韩剧主题曲翻唱过来,组成一张翻唱专辑……不胜枚举,难以一一罗列。


2003年12月14日,第五届中韩歌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 韩国歌手李贞贤 / 视觉中国

 

相比较行动迅速的港台歌手,早年翻唱韩国歌曲的内地歌手屈指可数,孙悦、孙楠在列。孙悦一改《祝你平安》的风格,推出翻唱舞曲《快乐指南》,结果咸鱼翻身;孙楠则以《I Believe》、《缘分的天空》加入了翻唱大队。

 

毕竟,港台歌手过去一直在大陆音乐市场占据主要地位,他们是大多数内地歌迷的全部青春回忆。不过,至今他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迷恋的这些港台音乐中,实际上掺杂了不少韩国音乐元素。


2009年5月1日,北京,草莓音乐节 / 视觉中国

 

在一个普遍落后的制作环境中,难以打造像韩国音乐那样的音乐类型。对韩国流行音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本土流行音乐也就越失去培养制作快歌、舞曲音乐人的机会。


中国歌手翻唱韩国歌曲的潮流至今仍未停止,内地歌手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从韩国回来的黄子韬,号称要开创C-pop潮流,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找欧美一线制作人打造的歌曲。如果他数过前辈歌手们翻唱过多少韩国歌曲,就不会这么口无遮拦了,更不要说连C-pop这个词都翻版自韩国的K-pop(Korean popular music,即韩流)。

学不来的韩国模式


除了在音乐方面望尘莫及,在中国还没有成熟的造星机制和平台。就算是好声音这样一线的选秀节目,拿了冠军也就是第二年能返回舞台唱首歌、露个相。


好声音冠军梁博,一个依然默默无闻的优秀歌手 / 视觉中国


以前,如果一个15岁的少女说想红、想当偶像,那要么做梦,要么去艺考,要么就得靠运气,能不能在街上遇到慧眼的星探,当然前提是你得长的好看。


星探最早起源于欧美,后来进入香港、台湾,改革开放后引进到中国大陆。但中国大陆没有真正的星探行业,规模极小,全上海仅有1000多人从事星探工作,相比上海2400万的常住人口,这远远不够。


总人口约5000万的韩国有大大小小5000家经纪公司,即使一家公司只有10个人从事星探工作,也有至少5万人。所以,在中国你被星探发现的几率,跟中彩票差不多。


相比星探,选秀节目的成效稍好一些。尽管是模仿美国选秀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 2004年超级女声的播出,开创了中国的选秀时代。各种选秀节目相继涌现,试图给中国明星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2005“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发型也是早期H.O.T杀马特风遗毒 / 视觉中国


李宇春、张靓颖、华晨宇等人都是选秀出身,只不过他们是靠选秀一夜成名的幸运儿。无数人成为炮灰,选秀后要么转行,要么走穴商演,要么继续参加选秀寻找走红的机会,比如张艺兴,2005年参加明星学院成为季军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08年被韩国S.M.公司选中成为练习生,在韩国出道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种选秀和韩国经纪公司选拔练习生不同。中国选秀节目只是一个跳板,如果你突出重围,签约经纪公司,这就算是出道了。经纪公司会对这些选手进行一些再培训和包装,迎合粉丝需求,但一般都会赶紧上架。选秀节目对观众来说是一次性消费,结束之后脑海里没记住几个选手。所以这些明星即使能激起一点水花,却难掀大浪,没多久就无人问津了。


通过选秀物色人才之后,许多经纪公司会选择去韩国”偷师学艺“,打造自己的偶像团体。至上励合是一支中韩混血的5人男子偶像团体,其中4名成员是选秀出身,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天娱传媒曾特意砸下重金将成员送往韩国,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声乐、舞蹈等全方位的密训,所以能从至上励合的造型、曲风、舞蹈上看到不少韩国知名组合的影子。但结果却是出道即失业,这种模仿和培训并没什么效果。


2017年8月25日,出道才5年的黄子韬已经能当快男评委了 / 视觉中国


相比将中国组合送到韩国“镀金”,用韩国包装好的艺人成了现在的趋势。


不像美国或日本的本地市场足够大,艺人多留在国内,韩国国内市场狭小,偶像组合供过于求。为了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这些经纪公司会招募外国人成为团体成员,以更好地服务目标粉丝。比如,EXO组合12名成员被分为两个子团体,分别面向韩国和中国市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像韩庚这样的中国人抓住机会,到韩国发展,再回到中国开拓市场。


韩庚与S.M.公司解约回到中国,空降后抢占了大笔资源,后来者吴亦凡、鹿晗、黄子韬等也相继成为各大节目和资源追捧的对象。而这些明星归国被重用的原因,不仅在于先前在韩国团体数年中所积累的人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韩国经过系统的艺人培训后,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偶像气质。


2011年4月30日,韩庚现身沈阳为某商场开业献唱,粉丝举牌支持 / 视觉中国


除了这些知名的“归国者”,不少明星都曾有过去韩国当练习生的经历。王子文经历过半年的练习生涯,因为等不到出道时机,随即解约回国;陈学冬曾是韩国男团BTOB的预备成员,练习一年后选择回国发展......


没日没夜的练习却换不来出道机会,这样的中国练习生不在少数,回国发展成了更好的选择,要么像陈学冬那样遇到贵人提携,要么继续参加国内选秀节目寻找机会。曾经的快乐女声刘忻、中国好声音的张碧晨、今年的快乐男声养鸡,相比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出道,在韩国经过磨练之后,再在国内走红的机会大得多。

 

当然,中国也不乏经纪公司模仿韩国的造星模式,自己来培养艺人。

 

韩庚解约的同年,乐华娱乐成立,随后签约韩庚,韩庚也成为最大股东之一。没有人比韩庚更了解韩国的偶像运作方式了,他深谙青春饭吃不长久,不如自己成为下一个“中国李秀满”。


早先韩庚与韩国经济公司Pledis合作引进After School和NU'EST两个偶像组合均以扑街告终 / 视觉中国


在韩庚的建议和牵引下,乐华娱乐在韩国建立了分公司,和韩国LOEN娱乐合作。除了负责LOEN部分艺人在华的活动,还向LOEN输送中国练习生资源,资源互换。

 

同时,乐华娱乐还引进韩国练习生制度,像韩国那样对练习生进行严苛的训练,优胜劣汰。从推出的中韩混血组合UNIQ便可见一斑,组合的整个打造模式和韩国如出一辙。三名中国成员脱颖而出之后,被打包送往韩国,并在韩国物色到两名韩籍练习生,共同培训了两年。


即便如此,他们和当红炸子鸡、EXO归国四子之间,仍有不可逾越的人气差距。


乐华娱乐砸重金打造UNIQ,凭肉眼你根本分不清哪个是中国人哪个是韩国人 / 视觉中国

 

同样,想把本土偶像团体发展成像韩国那样的产业和品牌,中国经纪公司还相差甚远,一味的模仿和追逐经济利益,怕是没有时间来打磨出一套完美的流水线。

 

相比韩国,在中国更为流行的模式是,明星在走红之后,依靠多年掌握的资源,创办个人工作室,或让团队专门为自己服务,或自己当老板签约新人。


但在影视歌界限模糊的中国娱乐圈,这种艺人工作室模式提携更多的是演员,偶像歌手很难靠这条路走红。所以,唱歌不红,偶像歌手转行当演员、上综艺赚快钱,也就屡见不鲜了。


参考资料:

[1] David Bevan. Seoul Trained: Inside Korea’s Pop Factory.Spin.2012.3.26

[2] Won Yong Oh&Mooweon Rhee. K-Pop’s Global Success Didn’t Happen by Accid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6.11.10

[3] Kim E M, Ryoo J. South Korean culture goes global: K-Pop and the Korean wave[J]. Korean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07

[4] Yang J. The Korean wave (Hallyu) in East Asia: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Taiwanese audiences who watch Korean TV dramas[J].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2012

[5] Tuk W. The Korean Wave: Who are behind the success of Korean popular culture?[D]. 2012

[6] Zbyszko M, IMPULS W O W. Kultura popularna i tożsamość młodzieży: w niewoli władzy i wolności[M]. Oficyna Wydawnicza Impuls, 2014.

[7]解析SM李秀满文化“走出去”战略. Chosun Biz.

[8]星探在明星经纪中的作用.2012

[9]任晓红. 韩国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影响的思考[J]. 今传媒,2015,23(04)

[10]廖淑敏. k-pop对台湾歌手的影响[J]. 2013

[11]何东洪,张钊维.台湾的唱片工业发展轨迹—一个症兆性的考察[J]. 文化产业: 文化生产的结构分析》,2000: 149-224.

[12]简妙如.审美现代性的转向:兼论8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现代性寓言[C].文化研究学会.2003.

[13] Leung S. Catching the K-Pop wave: globality in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South Korean popular music[J].2012.

[14]卢开朗.翻唱曲的政治经济学─ 改自韩国曲的国语歌曲研究[J].台湾师范大学.2010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置顶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