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第36期“国学经典读书会”小感
元学(李健)
越来越感受到,老子的每句话都是那么深刻到位,语重心长。哪怕只要真正做到其中一句,可能也算是走在道的路上了。这次读书会,给我启发最大的是老子的“大器晚成”这一句。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非常精炼,却内涵丰厚,值得一生去践行。
自己作为年轻人,真是要谦虚的去学、去修,一点一点的成长,认识到自己无知,“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老子》七十一章)。知道自己不知道,才符合道;不知道而认为知道,是不符合道的。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认识到无知,才有可能去知。
一点一点的学习,一点一点的践行,不浮躁,不执著于自我,不急于求成,厚积薄发,才不至于夭折,“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老子》五十五章)孔子就是践行“大器晚成”的最好例子,一步一个台阶的精进,七十而大成,归为完满,“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仅仅在某个专业技能上成才,还属于“器”,还不是道,“君子不器”。(《论语·为政》)道是一种“大器”,也就是道不是器,“大器”已是道者,是完满的人。“大器晚成”是一个为道方向和法则,引领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向往之、学习中、践行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大器晚成”,需要为学和为道同时进行,为学是知,为道是行,“知行合一”(王阳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为学是做加法,为道是做减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行道需要知道,知道需要行道,“知而不行,是为不知。”(王阳明)所以对《老子》即使有研究,如果没有践行,都只能算是一个“学者”,而不是“道者”,“道者同于道”。(《老子》二十三章)
上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非常重视老子哲学思想,与台湾的萧师毅先生共同翻译过《老子》,并吸收在自己的哲学里,可见老子不仅属于中国的,还属于世界的。当西方世界也开始关注和重视老子道家,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树立一种文化自信。
老子是一个伟大人格的榜样,是我们有一个学习的对象;老子是一个坐标,随时提醒人们是否偏于道;老子是一个心灵知己,让我们的心灵有所寄托。老子做到了“死而不亡”,永远激励着中国人向上提升,这是我们珍贵的精神家园。
一点小心得,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向各位老师学习。正值三八节来临,顺祝各位女老师女神节快乐!
每天早起10分钟,可以读一篇《大学》、可以读一章《论语》;每天晚睡半小时,可以读一篇《道德经》、读一篇《金刚经》、读一篇《中庸》...读经最大的听众是自己,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自己。您今天读经典了吗?
诵读经典、品悟圣贤、修身精进、广结善缘,欢迎加入“国学经典诵读同修汇”,开启国学诵读的修身之旅,自助助人,自立立人,自觉觉他。诵读、感悟、分享;觉察、精进、成长...
欢迎加入国学经典诵读同修汇
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