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总经理  孟茜】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总经理 孟茜】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金融电子化 内地女星 2018-07-26 11:00:47 453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总经理  孟茜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并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放在战略的首要位置,着力打造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根据中国银行总行党委的战略部署,软件中心以实现口碑卓著的应用产品为目标,以打造敏捷高效的产出效能为手段,以培育与时俱进的技术能力为支撑,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努力打通产品与服务的关键环节和流程,探索具有中国银行特色的可持续科技创新之路。

 

新时代银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项新技术从最初的萌芽到热炒,再到最终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运用,一般需要5-10年的成熟度发展周期。期间受到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等条件的正向催化或反向限制,不断进化革新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近过程。因此,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不应该一哄而上、盲目跟风,更不能麻木不仁、抱残守缺,而是要在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大力培育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1.新技术、新场景的“人无我有”

当前,“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攻坚,勇于试错,开展自主创新,改变市场生态,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最高理想。因此,一方面要勇于尝试、持续跟踪,研究新理念、新方法,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刻准备把握机遇,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场景、技术、生态的研究,实现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打造出市场领先的“爆款产品”,从“旁观者”转变为“践行者”,真正做到“人无我有”。

 

例如:我们规模化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客户标签、精准营销及个性化推荐、风险管控、反欺诈等领域,陆续投产网络金融事中风控、日志大数据监控平台、互联网数据获取平台、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精准营销等系统,实现了多样化海量数据处理、T+1向T+0服务的转变。持续打造量化交易平台,逐步实现从量化与自动化交易向智能交易发展,填补了金融市场空白。不断投入技术力量进行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完成了基于数字票据和跨境支付场景下的原型系统的研发,积极参与人民银行相关项目研发工作,提出了二十多项区块链核心技术专利申请。以西藏扶贫资金支持保障系统为试点,率先在资金监管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了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支持问题等。

 

2.模式革新、技术赋能的“人有我优”

金融应用软件是一个市场化程度高、业界信息透明度高的行业。全方位的监管、同业间的广泛交流,大家在做什么、在往哪个方向发展是高度透明的,少有闭门修炼的秘密武器,更多的银行业科技创新,是基于行业共识和发展方向,以体验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以技术为依托,进行模式革新和技术赋能,改善客户体验,增强活客获客的竞争能力。

 

例如:我们按照试点应用、平台建设、规模推广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技术架构转型,陆续投产了中银易商、微信银行和中银开放平台等一系列产品,针对主机平台采取部分功能模块、非金融交易下移的策略,自主研发轻量级数据访问引擎及优化端到端传输的实体信息等,使系统兼具联机访问高性能和水平弹性扩展的能力。在理财投资、资金交易、精准营销领域,采用向量机、决策树等技术,通过用户数据和交易行为分析,结合产品历史收益数据和算法运算,推出智能投顾产品“中银慧投”。采用GBDT梯度提升决策树、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精准模型的分析和训练等。

 

3.工程方法、生产工艺的“人优我快”

银行业基于固有的风险意识,长期以来对于新技术的快速运用比较慎重,相对于互联网思维的以快打慢,银行的科技创新往往囿于传统思维、固有机制,鉴于产品质量、风险合规等一系列原因,快速响应的工程方法和生产工艺是传统商业银行软件中心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随着行业共识的逐步提升,在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和启迪下,新型工程工艺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例如:我们通过强项目制管理和项目群管理方法,加持敏捷工艺,邀请业务人员、分行代表混编组成新型融合项目组,在分中心或是网点一线实施封闭攻坚,有力保障了重大、紧急、复杂项目的实施,一批战略性重点项目、业务发展迫切项目快速落地、初显成效。通过课题研究、原型研发模式,加快催化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实现人脸识别在柜台、手机银行、ATM渠道的服务支持,已完成4000万次识别比对,并同步开展声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原型开发工作,不断丰富生物识别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

 

软件中心科技创新的特色模式

“开发利在当下、创新赢在未来”,在全力支持业务发展的同时,中国银行软件中心一直在创新之路上持续探索、深耕细作,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三个层次。

 

1.以创新协会为代表的“全员化”创新模式

创新更多要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创机会,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软件中心成立了全员参与的创新协会,重点打造了年度创新及岗位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品牌创新活动,鼓励和引导员工与岗位结合、与业务融合、与专长契合进行创新。通过组织级的收集评选创意、投入资源孵化创意,结合多层次的专题研究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助力人人创新、全员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六大领域,设置创新俱乐部,以俱乐部形式跨地域、跨专业地整合相关技术资源,发掘并孵化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为提升科技人员技能,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每年一度举办IT技能大赛。

 

2.以板块布局为代表的“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式

通过“五地一中心”的一体化创新协同布局,各分中心在创新领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上海分中心创新起步较早,中银开放平台在业内享有盛誉,移动前端技术的应用成效逐步显现,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持续发力。深圳分中心通过专职人员的投入,绩效考核的先行先试,在生物识别技术、AR、VR技术的研发应用方面走在前列,正在联合海内外分行,进一步强化全球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应用。西安分中心、合肥分中心持续发挥区域优势和青年员工优势,通过服务促转型、助创新,产品创新工作快速推进,相关创新成果在手机银行、精准扶贫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3.以顶层设计为代表的“层次化”组织创新模式

创新产品的研发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今年以来,软件中心通过职能调整、架构设置、人员调配,专门设立创新管理团队、新技术规划管理团队,加大产能投入,深入挖掘新兴技术应用场景,搭建大数据综合实验平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训练平台,加强创新研发管理,推进研发成果落地,建立“课题研究、原型研发、成果落地”三阶段创新工作机制,定期开展高效、开放、包容的AB3C创新论坛,鼓励全员分享新技术成果,初步建立了顺畅的组织级创新研发机制。(注AB3C:AI、Bigdata、Blockchain、Biometrics、Cloud)。

 

持续探索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之路

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既要技术领先,也要百花齐放。要深度应用各类新兴技术,无缝嵌入金融业务场景,打造金融科技运用的领先优势。要坚持“学习、引进、消化、吸收、落地”的原则,提升新技术转化能力,保持技术能力先进性。要让创新的文化更深入,让创新的机制更灵活,构筑起更高效的组织方式、更敏捷的产出模式、更具爆发性的创新能力;要让创新的主体更积极,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文化。

 

1.坚持科技与业务融合,实现并联创新突破

通过客户经理前置,快速响应分行研发需要,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和系统推广服务,担负起科技价值传导的重任。以客户经理机制为依托,坚持“技术+场景”的融合模式,助力业务部门在重点产品、关键领域发力,打造爆品,打磨精品,体现科技创新引领的价值和作用。

 

2.坚持集中与分散融合,实现集合创新突破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资源;加强项目管理,提升攻坚能力;做好资源统筹,提高运营效能。在战略项目实施、技术架构转型、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坚持“阵地战”与“麻雀战”协同推进,集合创新助力业务转型发展。

 

3.坚持场景与生态融合,实现共享创新突破

积极联合总分行、综合经营平台公司,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调研和交流,找到业务的痛点、需求解决问题的良方。积极开展联合产品与生态创新,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较为成熟新技术的深度运用,密切跟踪区块链、虚拟\增强现实、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演进及金融应用发展,深入挖掘生态场景,推动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度与广度。

 

4.坚持资源与保障融合,实现组织创新突破

强化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构建组织创新、团队创新、小组创新的多元创新体系,深入挖掘应用场景,积极开展试点应用。鼓励部门、分中心以实验小组、实验团队的模式开展学习和研发。制定创新研发激励办法,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和荣誉激励体系等。


科技引领责无旁贷,创新驱动时不我待。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新技术、新场景给科技创新插上了新翅膀,输送了新动力。只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勇于迎接挑战、勇于自我革新,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推动科技创新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潘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