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始终是一种最性感的摇滚姿势

阅读始终是一种最性感的摇滚姿势

在野音乐 日韩女星 2018-04-23 20:02:50 831

在“娱乐至死”已入炉火纯青境界的当下,制造恐慌与贩卖焦虑已成众人乐此不彼的狂热,城市的高楼愈发耸入天际,我们曾向往的“爱与精神”却尴尬得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能够手捧书本,陶醉与阅读互为的世界中,已是非常奢侈难得的事情。



文字的诞生,印本的流通,让我们如今仍能荣幸地与人类文明最为璀璨的部分相照见,正如第一个音符在乐器上流淌,歌曲的流传,让我们如今仍能以音乐作为苦难人生的慰藉。


文学与音乐,阅读与欣赏,都能让我们在如今混乱不堪、浮躁肤浅的大众价值观中,取得自我或是躲避现实、或是坚定自我、或是获得力量的抚慰。

尼采当年受到德国叛逆而伟大的音乐大师瓦格纳的影响,写下鸿篇巨作《悲剧的诞生》,甚至从此以此与叔本华的精神互为影响,成为尼采美学的重要奠基。

(尼采《悲剧的诞生》)

Bob Dylan在二战过后的婴儿潮,作为美国“垮掉的一代”,2016年他罕见地一举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皆因他作为一名诗人、一名音乐人,以文字作为武器,用音乐去反抗、去反战,如同一颗能量饱满的顽石,滚动属于一个世代的自由。

(Bob Dylan)

Brett Anderson作为九十年代英伦摇滚最为妖冶之代表Suede之主唱,他独特的“爱与死”之观也透过自我的词作表达出来,今年他推出个人传记《Coal Black Mornings》讲述他那窘迫敏感的青春期、药物滥用的混乱时期,以及音乐如何拯救他于泥沼中,并且如何辉煌他于一个时代。

(Suede,左一Brett Anderson)


爱与死,或许就是同一事物的互为表里。

(Brett Anderson《Coal Black Mornings》)

Corey Taylor是美国金属乐队Slipknot与Stone Sour的主唱,总以狂暴的舞台风格著称,谁不知他正如隔壁家那位曼胖一般,自年少便浸润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之中。Corey Taylor自2012年开始便推出自己的书籍,保持每两年一本的速度,迄今为止已推出三本书,本本名字都长得如同某个日本后摇乐队的歌名一样:


《Seven Deadly Sins: Settling the Argument Between Born Bad and Damaged Good》(2012)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Heaven: (Or, How I Made Peace with the Paranormal and Stigmatized Zealots and Cynics in the Process)》(2014)


《You're Making Me Hate You: A Cantankerous Look at the Common Misconception That Humans Have Any Common Sense Left》(2016)


当中可深入了解到这位让普通路人闻风丧胆的金属糙汉,内里细腻、观察入微、独道毒辣的文艺内核。

萨满乐队主唱王利夫在进行个人计划的时候,更是将他喜爱的文学融入于个人音乐当中,前有他为刘慈欣著名的《三体》作了OST,与《三体》一般:精彩,恢弘与充满人文情怀;

后有他以三岛由纪夫著名作品《丰饶之海》作为灵感引子,推出《月海·丰饶之海》,取名三岛由纪夫同名作品——《春雪》作为首推单曲;

民谣歌手周云蓬当年以《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了“2011年人民文学奖诗歌奖”,在他众多作品之中,《九月》始终是一首带着凝重力度、孤寂、悲壮而优美的作品:原是自杀而逝的传奇诗人海子之诗,后而原曲作者张慧生同样逝于自杀。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如此真挚,生与死在草原上交织上演着,世界伴着悠扬的琴音“只身打马过草原”

她已经坠落了好远

你的手指轻叩大理石桌

寻找着有规律的焦虑

就像一氧化碳刺入皮肤的刹那

《写诗的女人》

 

2015年P.K.14主唱杨海崧与惘闻乐队灵魂人物谢玉岗共同进行一次实验性颇强的合作,他们以美国传奇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爱丽尔》 作为灵感,推出了《晚霞子》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女诗人,她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的最重要的女诗人,其代表作品有《巨人及其他诗歌》。

(西尔维娅·普拉斯)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作风格以女性独特的视角为特点,极端、矛盾、耐人寻味却又光芒四射。“死亡”对于她而言,像是一种来自生命实质的警醒。她最后将自己的生命停留在“31”这个数字,而此之后《爱丽尔》的出版,将她推向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名誉殿堂。

简迷离,国内首支中法混血乐队,由中国女主唱苏娜与法国吉他手加百利组成,自出道以来一直以前卫、大胆而创新的音乐风格与独特、时尚的视觉风格在华人乐坛独树一帜。

(简迷离 在野“混响”北京跨年派对)


其中苏珊当年从法国名校留学深造归来,她修读的是时装设计专业,也是一位自幼受到古典音乐熏陶的文艺青年、先锋作家。

(苏娜 《人肉博物馆》)


2004年苏娜曾经推出《人肉博物馆》(Musee de la Chair),后被“法国国际文学联合会”选中成为2004年度四本最佳外国作家作品之一。

(简迷离《落幕之舞》)


2010年著名制作人张亚东相中这对双子星,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落幕之舞》,此外简迷离更是挥毫了在文学上的天赋,推出《落幕之舞》同名小说。

“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海边的卡夫卡》

 

正如村上春树这代人而言,日本六十年代学运、西方摇滚乐的传入,对于这代人影响深远,譬如设计界的横尾忠则,而音乐无疑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当中。

(吸猫狂魔——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当年尚未凭借《且听风吟》一举成名,与妻子二人经营着一间爵士酒吧。他本人作为一名音乐的狂热者,书中总会出现一个孤独的年轻人、一只或者更多的猫与众多爵士、古典与摇滚。

 

“回到宾馆,就伏在桌上写日记,用随身听听Radiohead,看一会儿书,十一点前上床睡觉。”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对如今世界众多年轻人影响颇深的《海边的卡夫卡》,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在十五岁生日的前夕,选择了离家出走对抗这个世界,他特意带上索尼MD随身听与十多张唱片走在路上,皆因他认为“音乐是无论如何缺不得”的。

随后他听着Prince的音乐进行健身锻炼,而他的伙伴大岛则喜欢在开车的时候放大音量听舒伯特《D大调奏鸣曲》

日本作家对于音乐的喜爱似乎已是众所周知,爵士之于村上春树而言,就如摇滚之于伊坂幸太郎,这位被喻为“天才作家”、日本作家中最具摇滚精神的代表,就以 The Beatles《Golden Slumbers》作为灵感,写出经典作品《金色梦乡》

(伊坂幸太郎《金色梦乡》)

“年轻人感觉到了包围着他的这丰饶的大自然与他自身之间的一种无上的和谐。他所听见的潮声,是海的巨大的潮流,与他体内潮气蓬勃的热血的潮流配合起来了。新治平日的生活里并不特别需要音乐,这无疑是因为大自然本身满足了他对于音乐的需要。”

——三岛由纪夫《潮骚》

 

三岛由纪夫,日本与希腊,美与暴烈。在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学基础,划上一道明亮而阴郁的暴烈刀痕。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见二元对立的事物以一种近乎于“极端矛盾”的方式存在:美与丑、年轻与衰老、统一与破坏。

(三岛由纪夫)


他十分推崇古希腊的审美:男性健美的体魄是最美丽之事物,并将此视为最极致的美。


椎名林檎狂热地推崇三岛由纪夫的美学理念。而有趣的是她的生日11月25日便是三岛由纪夫的忌辰,而因此她的很多歌曲,长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分秒的数字叠加在一起,就是三岛由纪夫的忌辰。

(椎名林檎)


而在椎名林檎专辑的《メロウ》 (郁郁寡欢),则是她对三岛由纪夫的追忆之歌。


椎名林檎以男性视角,以第一人称的“我”和第二人称的“你”写道:


“你肯定对手持尖刀的我感到恐惧”


椎名林檎以她独特的日式反叛美学,在继承了日本和煦般柔美同时,以“打破”方式颠覆了传统,重建明艳至极又勾人魂魄的“椎名林檎”式秩序。

(三岛由纪夫《天人五衰》)

“人类,不会飞翔”

 

青绿的田间,身穿白衣服的羸弱少年莲见戴着耳机,无助而迷茫地望着苍穹。莲见陶醉在空灵而具有穿透力的歌声中,仿佛在这歌声中就能够接触到无限的苍穹。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网络BBS聊天室都在讨论着这位在“1980年12月18日列侬被刺死”这一天出生的神秘歌手---莉莉周。在她空灵的歌声中,莲见、星野、津田和久野的残忍青春故事日趋膨胀。快被现实击败的莲见只能在莉莉周的歌声和网络BBS聊天室内寻找真实的存在。


但到最后,莉莉周的演唱会上,莲见得知原来一直在网上安抚自己的,同样喜欢莉莉周的青猫,就是在现实无处不欺辱他的星野。苍穹近乎于崩塌,莲见只能刺死星野,在莉莉周的歌声中重新构建自己的苍穹。一切以莉莉周为开始,也以莉莉周为结束。

 


作为“日本新电影”代表之一兼作家、音乐词曲作者,岩井俊二以其清新自然、诗一般唯美的电影画面、将细腻动人的情感完美地融入映画之中,不仅继承了前辈对于日本文化深度挖掘的特点,同时运用了后现代表现手法,将平凡之事化为深刻,将人物间的羁绊表现得真切而独特。


在他镜头之下的女性,深刻打上了“岩井俊二式”的烙印,她们各自在爱与灵魂的追寻道路上,顿悟而飞翔。透过这些娇柔而又坚强的女性,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岩井俊二独特的电影风格、对少女复杂心理的剖析和对于灵魂之美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

 


根据同名书籍改变的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莉莉周的音乐贯穿电影始终。在莉莉周最新专辑《呼吸》推出之后,整个故事开始往高潮推进,暗涌开始袭来。津田与莲见在电车上共同听着莉莉周的《呼吸》,而后津田完全沉浸在此无法自拔。莉莉周空灵的声音,犹如在引领津田走向苍穹,同时也给予她最大、最深刻的反抗姿态——自杀。

(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世界末日即是新生之始

我从摇滚的滥觞诞生

此刻开始一切都是如此地狂野

《Ask the Angels》

 

真正的朋克教母Patti Smith可谓是真正的“锋芒无限”。年少的她从故乡新泽西州只身一人毅然来到当时前卫艺术的中心——纽约。她用相当犀利且富有过人天赋,充满灵性且饱含诡异色彩的文字,出版了包括《7号天堂》的诗集。

(Patti Smith)

后来受到朋友鼓励,她将这种对于“文字”的敏感触角延伸到音乐方面,以极具爆发力和冲击力,将诗歌的文学性融入音乐,在舞台上以气宇轩昂的硬朗台风呐喊早期摇滚的纯粹。


“敏感”、“颓废”、“暴躁”、“声嘶力竭”,这是此时Patti Smith力量之源,台上的她相当地犀利凶猛,原本稍软的嗓音却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不带让人一丝喘息的机会,屡屡实验声音与音符互相之间的碰撞。


这种反叛是不言而喻、极易冲击视觉、在内心翻腾一股来势汹汹的强大力量。外界将桀骜不驯的她视为是掀起英国朋克运动的先锋、朋克教母,因为此时众多英国朋克乐队的音乐人都非常崇拜Patti Smith,并将Patti Smith的专辑《Horses》视为难得之宝,其中就包括了The Sex Pistols、The Clash等等。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

我们一生都活在阴沟里,只不过我们当中有人会选择一直抬头仰望星空。

 

被喻为“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语言大师”王尔德在19世纪以一枝白色百合、一身宽松天鹅绒上衣、紧身膝裤,一双丝袜,塑成了当年“唯美主义派青年”的象征造型,他的“奇装异服”惊动了当时文化界与艺术界,《纽约时报》甚至对他如此描述:

 

“当今世上,可能没有一个成人会像他这样穿衣服。”

 

因毒舌闻名、随意都能以口才服众的王尔德,其实就如同维多利亚时代的摇滚巨星,众人因他的才华与魅力而折服,又四处议论他的浪荡不羁。

(王尔德《快乐王子》)


其实王尔德一生都在潜心在自己作品中进行创新,《诗集》、《快乐王子》、《石榴屋》童话集,著名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唯美主义悲剧《莎乐美》都让后世的我们感受到他唯美式地追求“美”与“善”,“至真”与“纯洁”。

 

Blur主唱Damon Albarn在进行个人Solo的时候,坦露出他内里细致的一面,《The Selfish Giant》取名自王尔德在《自私的巨人》,因为“爱”而获得自我救赎的经历:

Damon Albarn


巨人发现自己的花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深感受到侵犯,勃然大怒,赶走所有快乐的孩子。从此没有人敢靠近他,包括花草树木,因此花园长期处于隆冬的状态。


某日孤寂的巨人发现树突然开出一朵洁白花朵,他惊喜来到花园,发现一名正在哭泣的小孩。原来小孩囿于身高而无法爬上树,巨人温柔将他抱上树,瞬间百花开满整个枝头。


纯真小孩亲吻了自私的巨人,后来巨人推倒花园的围墙,变成慷慨的巨人,他让孩子们来到花园里玩,春天也因此回来了。


后来,巨人老了,在光的指引下,步入了天堂。

1997年《OK Computer》Radiohead取得了商业上的大成功,达到白金唱片销量,诞生了诸如《Paranoid Android》与《No Surprises》的名曲。


Radiohead创造出一种难得一遇、抽象且具有未来主义色彩的音乐,甚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乐队。他们痴迷于追逐形似彩虹般丰富、所有人都从未聆听过的声音,如此而来他们游走在人性的边缘,构建了《OK Computer》反乌托邦式预言。

(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漫游指南》)


专辑名字《OK Computer》来自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Douglas Adams(道格拉斯·亚当斯)的传世名作《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银河系漫游指南)


怪异先锋而优美动听,《OK Computer》就如一面黑镜,拥有里程碑式的高度,以全新的美学,呈现出对于人性与科技的拷问。

Joy Division第二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Closer》溢满主唱Ian本人的内疚与自责,带有“终结”意味,让Joy Division打开一条通往另类世界的道路,让他们离“摇滚伟人”更近一步。

(左起:Stephen Morris、Ian Curtis、Bernard Sumner 、Peter Hook)

Ian在这张专辑的词作之上显露出自己非凡的文学修养,若然他没有玩摇滚,必定是一名出色作家。他曾经对乐队成员坦白过“自己想退出乐队,去荷兰开家书店”


Ian创作带有文学意味的歌词,非常具有教育性:


《Closer》烙印了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J·G·巴拉德等世界文豪的痕迹。

 

《Atrocity Exhibition》来自J·G·巴拉德的同名小说,是比他们以往都更为凶猛与惊骇的作品。

(J·G·巴拉德《Atrocity Exhibition》)


Ian在巴拉德小说中获得灵感,从人类遭遇的灾难中,获得愤怒、悲伤与馈赠式的痛苦。他通过反复吟唱“This is the way/Step inside”的不安,而Bernard如同凝视尸骨一样弹奏吉他,Stephen如同拍打尸体一般打鼓,揭开潜伏在阴暗中的恐惧。


《Decades》以苦涩易碎的青春挽歌作为这一切的终结。

    

就如同英国著名反战诗人Wilfred Owen著作《Anthem for doomed youth》青春挽歌,

Ian挣扎于自我溅血战壕上,拖行疲惫身体而走。



他的声音是如此筋疲力竭,他以恳求的口吻赞颂那命中注定要消逝的青春,冷峻颓废、阴郁低沉,加之病态、不断湮灭的合成器,他思考与叩问“Where have they been”。


《Atrocity Exhibition》是这一切黑暗赖以生存的心跳,到达这首歌时,Ian显然放弃了对所有的挣扎。

 


到此,我们便可一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阅读始终是一种最性感的摇滚姿势。


不管往后科技进步到何种日新月异的程度,我们依然脚踏着大地,捧着书本,听着音乐,在这个小小宇宙中获得思维与生命之隐秘。


撰文 编辑 排版|拜仁小虾饺

图|网络



点击关键字查看往期精选


陈绮贞 | 草东没有派对 | Non-Stop Gigs | 碎瓜重组

JIZUE 日本后摇  Baby Metal | 羽生结弦 | 头号玩家

情侣乐队 | Patti Smith | 简迷离 | C.N.K | 埃莉诺 

 英伦摇滚 | Oasis | Leonard CohenAnton Corbijn

张曼玉 | 沈黎晖 | 马世芳 | 阿肆 | 摇滚家属  | 窦唯

David Bowie | Kurt Cobain | Gorillaz | Placebo

坂本龙一 Sigur Rós | 猫猫摇滚 | 在野成长

志明与春娇 | 达明一派 | 陈奂仁 | 张国荣 | Power Milk

伊藤润二 | 黑镜 | 四重奏 | 港乐 | 混响跨年派对

邓丽君 | 盯鞋回归  | 朴树 | 果味VC  |  Radiohead

惘闻 | 王梵瑞 | Ian Curtis 后海大鲨鱼 

小红莓 | MCR | 陈珊妮 | 洪申豪 | 许正泰

台湾乐团  | 原子邦妮 | 落日飞车

 Mike Orange  | 香港乐队 | 海龟先生  | 香港独立厂牌

灵魂翻唱天后  | Vivienne Westwood 




微博:在野音乐 | 微信:在野音乐

淘宝:shop117321041.taobao.com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转载、投稿、合作请联系此公众号

或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你最爱的一本书又是什么?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