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一位与陈怡共事的媒体人
非常周末,就像是她的故乡,
可,再也回不去了。
她曾以为离开非周只是一个动作,
却忘了,还有回不去这个结果。
现在是她18岁的20周年,
也是她职业生涯的18岁。
她是陈怡,是我最美的师妹,
是我最美的同事。
我们并不常常见面。
上一回和她的深度合作还是八年前
为《非常大明星》录制汶川地震"传递爱心"特辑,
嘉宾是严宽以及车祸后恢复不久的胡歌。
彼时,她刚刚离开《非常周末》。
然后,我们一起去香港参加了一个短期培训。
后来,她便去英国游学了。
2008年,注定是她不平凡的一年。
随后这些年,我帮她做过一些企宣,
有《都来爱梦》助推梦想的嘉宾身份,
有《双陈记》狂欢派对的策划案,
有《震撼一条龙》十周年晚会"十年"的独白,
有《缘来不晚》"因为资深,
所以懂得"的为爱回归…
上一次我们长谈是今年的暑期,
在塔莎小姐的店。
年轻的女店员借添水的时机鼓足勇气跟她说:
"姐姐,你好像主持’非常完美’的陈怡哦。"
她俏皮地答道:"哈,很多人都这么说,
我也觉得自己挺像的。"
女店员真诚地说:"我特别喜欢陈怡,
觉得她人又漂亮,情商又高。"
女孩儿走后,她又俏皮地跟我说:
"嘿,人又漂亮,情商又高,这不是林志玲嘛。"
接着她又带着一丝按捺不住的喜悦说:
"你知道吗?这是第一次有人把我首先
和’非常完美’联结在一起,
而不是和’非常周末’。"
这么多年,似乎可以放下了。
她说她最好的十年能够被记录,
已经足够幸运。
坦然,是她当下的常态。
所以,在最近的"动静开合,
艺能满格"形象出新设计中,
她给自己设定了"深怀念想,一任天机"。
对此,我很理解。
我们以"道"的意境出发,
从"天地之艺物之道"探讨到"顺其自然、
水到渠成、不忘初心、执着纯粹、极致完美",
然而最终却发现在极短的时间内
进行极致的视像的深层表达
实在是个不可能完成的难题。
虽然最后没有按照最初的设定完成,
但在沟通的过程中,
我能感觉到她对我诚挚的关心和善意,
对我来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获得感。
那一刻,内心很感谢她。
有人会认为她有时太挑剔细节太过认真。
但我更愿意透过工匠精神的本质去看她,
就是极致主义,就是精雕细刻的专心精神,
就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就是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我懂。在这个不再认真的时代,
这是最大的美德。
我们没有回头路走。
我想好了,下一次如果可以为她提案,
我的名字就叫《单陈票》。
我们不用再谈42%的收视神话,
以及那些耀眼的过去。
所有的得到都是为了失去。
删除我们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
我们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以上属于余额不足1%的2016。
以下附上我曾给她做过的
无需证明她过得足够耀眼的两则文案。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