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华二代的使者:谭言和

“抢救”华二代的使者:谭言和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内地女星 2018-01-09 03:42:11 525

  编者按:

迈出国门的我们,对故土有着天生的眷恋。可我们的孩子们,却是“小老外”,他们讲着洋腔洋调的中文,和我们的故土渐行渐远。


在国内家长纷纷送孩子“洋插队”的时候,一位在美国加州生活的家长谭言和,却“逆水行舟”,为了让孩子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熏陶,将孩子送回国内。。。

 
1.  的故土,孩子不爱

我们第一代移民,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土,来到美国这片土地打拼。生活安逸稳定之后,心里对乡音,乡土,乡情的留恋和思念,会无声无息地,源源不断地拍打着我们的内心深处。


于是,有钱有闲了,我们就会带上我们的美国娃,回国去,寻根去,看父母去,大吃大喝腐败去,和亲朋好友叙旧去,寻找自己的那份故土感觉去!

 


我们心里也由衷地希望,我们这些美国娃,能把我们的根延续。“洋装穿在身,心里不忘本”。

 

可是这些美国娃们, 用“老外”的眼睛看世界的看父辈的故土,却常常感受异同

 

妈妈爸爸和他们的故友们畅谈得热火朝天,可那个年代的事,和我太遥远了,完全听不懂!

 

饭局那么丰富,可剩菜剩饭怎么那么多?好浪费啊!

 

怎么这么多人随地吐痰?为什么汽车都不让人?为什么很多场合都是“烟雾缭绕”?

 

更何况,这些小老外们,中文都不太灵光。很多有趣的事情,他们都不能领会其中的精华。于是慢慢地,他们觉得妈妈爸爸的“根”,和自己隔着山,隔着海,和自己很遥远。 


经历了几次,以后再想带孩子们回国寻根,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

 

怎么办?


 
2.  带着女儿,回国支教

谭言和,一位来自重庆,生活在美国加州湾区的母亲,和众多的父母一样,尽心地培养着她们的女儿,同时也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


当她看到很多美国娃和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时,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步入这样的后尘。

 

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根”也萌生情感?当时她在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当义工,了解到国内有很多欣欣教育基金会帮助捐建的小学,虽然学校建立了,但当地的教学条件很差,需要很多外界的支援。

 

于是有着“辣妹子”性格的言和做出来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女儿李茂媛,到贫困小学支教去!让女儿在具体的行动里,把“根”留住。

 

她选的第一个小学,是硅谷女性在四川建的欣欣小学。孩子12岁的时候,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带着女儿,从重庆出发,坐了6个小时的车到了县城,从县城又坐了3个多小时颠簸的车,来到了大山脚下的欣欣小学。



这个小学,100多个1到6年级的孩子,有98%是留守儿童。看到满眼渴望的孩子们,她和女儿李茂媛及同去的义工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于是,小小年纪的李茂媛,开始和大人一起备课,教孩子们英文,带着这些留守的孩子们做游戏,演节目,对孩子们进行家访。


虽然当地条件很艰苦,但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的时候,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


 

一年,两年,谭言和带着女儿到国内山村小学支教,一直坚持了4年。


当孩子围绕着李茂媛叫姐姐,聚精会神地听李茂媛讲课的时候,谭言和看到女儿的自信,看到女儿的成长,感觉到了女儿对自己家乡的情感和自己身份的认同。


“不要说我们帮了山里的孩子,其实是他们帮了我们”,谭言和感慨万千。



 
3. 认领孤儿,培养爱心

这期间,她们还认领了大山里的一个孤儿。这个男孩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从此再无音信,把孩子丢给了两位80多岁的老人。


这样的孩子,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心理上的关爱。谭言和和先生决定资助这个男孩直到他长大成人。


她们第一次见到这个男孩的时候,孩子胆怯,自卑,不和你打招呼。


但她们观察到一个细节:当他们提着买来的东西家访时,那个8-9岁的孩子,看到了礼物中有瓶装水,第一件事是拿起一瓶水就冲出屋门直奔山上,因为年迈的爷爷在大山上干活呢,多么孝顺的孩子!

 

第二年她们再去家访,孩子还是很腼腆,低着头,不讲话。

 

第三年再去,孩子变化很大,眼神里充满了自豪,还张罗着给她们做饭吃。

 

看到这个男孩的变化,谭言和一家都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不求孩子有多少才华,只希望他能有正常的生活!


谭言和的女儿李茂媛从和妈妈一起的支教活动中,学会了感恩,奉献,对中国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成长了很多。



 
4. 陪着女儿,回国读书

看到女儿的进步和成长,谭言和与先生都非常欣慰。在如今国内都纷纷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潮流中,谭言和和她来自台湾的先生做出了一个“逆向” 的决定:把13的女儿送回中国读书一年,让孩子接受一下系统的中国教育,真正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谭言和也决定和孩子一起回来,陪读一年。

于是,2014年秋季,李茂媛来到重庆育才成功学校,成了该校的一名初三年级学生。


在美国读书时,李茂媛是科目全优的优等生。离开美国前,很多人对谭言和及先生的决定不理解。

想到国内的学习压力很大,这让李茂媛有些紧张。对此,谭言和专门对女儿说:“回来上学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一定要保持自信。即使考了最后一名,这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因为语言不适应。”

李茂媛在美国时学过中文, 能认识七八百个汉字。但到了中国的课堂,很明显地“水土不服”: “一不小心加了一个点,咦?错了,不是那个字了。”

最大的困难考卷都看不懂,怎么办?于是谭言和给女儿买了一个中英翻译词典。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飞速答题的时候,李茂媛却要拿着词典查询字的含义,一个字一个字了解题目的意思。

一开始在课堂上,李茂媛全部用英文做笔记。学习古文时,她先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再翻译成英语。渐渐地,她能背《出师表》了,也了解那些拗口的古文的意思了。


就这样,中国文化慢慢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李茂媛也把美国的礼貌,开朗,单纯带回给了妈妈的故乡。中国同学都很喜欢这个美丽善良的同学,把她称为“古典美人”。


老师让她当英语课代表, 面对彰显自己才能时,她敢于“秀”,不会选择含蓄、推辞,这也给她的同学们树立了一个不一样的榜样。


在回国留学的日子里,李茂媛不仅中文突飞猛进,她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喜爱也日渐加深。


谭言和在重庆陪了女儿整整一年,她的用心和爱心,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中英文流利的小使者。


 
5. 中美共同浇灌的花

谭言和陪着女儿中国读了一年书后到美国。这一年的时间,中国元素大大地滋润了李茂媛的心。


回到美国后,李茂媛参加了很多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义工活动,她在很多大型场合担任节目主持人。



她喜爱中国元素,为自己的华裔血统感到骄傲和自豪。



她孝顺,开朗,阳光,自信,中英文都很流利,被评为2017年4月星岛封面佳丽。



这一切,都让谭言和感到,她的付出,值得!


 
6. 寻根使者,义不容辞

谭言和体会到了带孩子寻根的收获,但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陪孩子回国读书。

 

4年前,她带着女儿参加过侨办组织的河南省寻根夏令营,可惜那时参加的人寥寥无几,根本招不到人。于是她就毅然决然地决定:我要做这个寻根项目的使者!



从参加河南寻根营回来之后,她就和一些湾区的家长Amanda, Cindy Wang,简简单单等携手,为翰林基金会和欣欣教育基金的寻根营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她们举办寻根夏令营说明会,让参加过寻根营的同学现身说法,把寻根营的收获带给家长。她们培训带队家长,和中国侨办沟通,联系,协调。所有这些,她们都是义务奉献。

 

2017年,翰林教育基金和欣欣教育基金会一共组织了16个寻根营,包括河南,山东,北京,上海,江西,山西,湖南,四川,甘肃,重庆,内蒙等。这其中,有无数翰林基金和欣欣基金会义工的坚持和努力,谭言和,就是其中之一。


她一个夏天几乎都呆在中国,要到分管的四川,重庆欣欣小学走访,还要与分散在各个城市的寻根营领队协调。


短短几年时间,从寻根营招不到孩子,到现在队队爆满,这其中的辛苦,又何止是一言两句就能概括的?


内蒙营


 江西营


甘肃营


寻根营里的带队老师,都是又当爹又当妈的,管着一队的孩子吃喝拉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看看这些寻根营的孩子们,沉浸在各种各样的书法,绘画的海洋里时,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跳扇子舞,玩功夫,学唱“茉莉花”民歌时,兴致勃勃地学包饺子,品茶,走访当地风土人情,品尝风味小吃时,谭言和的内心,和带队老师们及绝大多数义工一样,充满了喜悦。



当她看到更多的孩子觉得回国也挺好玩,有些恋恋不舍,并在沙滩上写下大大的“LOVE”的时候,当她知道很多孩子因此而愿意学习中文的时候,谭言和自豪地说:能让这些华二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我做的这一切,都值得!




养孩子,是很“个人”的事情。有人喜欢让孩子越美国化越好,有人喜欢孩子和自己的“根”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谭言和,培养孩子很坚定地顺从自己的内心。她不但用中美文化浇灌了自己的女儿,也为华裔孩子回国寻根,倾注了很多心血。


愿这样“抢救华二代”的使者,越来越多!



作者简介:阿朵,生活在美国硅谷的普通码工。大学,研究生学的是都是工科,心里却有一个文学梦。


1997年来到美国,体验着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养育着四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也被儿子们锤炼着,教育着,随笔记下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作品发表在美国《星岛日报》,《侨报》,《美国都市报》,《北京菁Kids》杂志。文章被收集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外文轩文集《教育,还可以。。。》《生活,还可以。。。》。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更多公众号文章,点击左下角“Read More”。

阿朵其它文章: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关注《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扫码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