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和儿子们的故事:家庭会议

阿朵和儿子们的故事:家庭会议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内地女星 2017-12-22 02:55:32 284




本文写于2013年,当时老大读大学,老二读高中,老三老四读小学,而我每天惯性地奔波忙碌于工作,家庭,生活之中。

有的时候,忙碌让人趋于惯性,惯性让人疏于思考,进而触觉迟钝。而儿子们对周围的一切却日渐敏感,他们在用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周围,感受着家庭,发现着“问题”。于是,一天深夜,我被俩个儿子“挟持”着散了一次步,第二天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请看上篇: 阿朵和儿子们的故事:“挟持”散步


阿朵和儿子们的故事:家庭会议

01

被两个儿子“押”着半夜散步回家后,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半天也睡不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在心里流淌。很想把这感觉也传给鼾声如雷的老公,可惜老公全然不知我的感受,继续做他的好梦。


第二天,老公告诉我说他做了一个梦,又生了两个儿子,把他急的啊:哎呀,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哈哈哈哈,我听后大笑,顺势把我昨天晚间受的“教育”一五一十地讲给老公听了。老公绝对没想到,我昨天竟经历了这样的“洗礼”,孩子们洞察到了我们那么多“问题”。


这角色的转换,对他来说的确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震撼:小子们,现在要和老子平起平坐了!


他沉思了很久,最后说了一句话:他们说的,有一些道理。



02

第二天,出出进进的,这个踢球,那个开会,活动一个活动接着一个,直到晚间11点,大家才终于有时间坐在一起了。可双胞胎已经坚持不住了,俩人睡觉去了。


老二提议,大家都到后院子去,月光下开圆桌会议,这样凉爽的冷风能使大家都保持冷静,看来他们对月光情有独钟。


老公本来希望大家在房间里聊,可儿子既然想要清凉,他就把一件厚夹克披在身上来到院子里,以示对孩子们的尊重。


四个人围着圆桌坐了下来,我首先表态:“谢谢昨天你们给我的“惊喜”,让我本以为席以为常的事情,其实是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我很喜欢这样畅通的交流方式,这让我感觉到了我们这个家维系着一种彼此关心的亲情。”


我以为老大会摆出他大哥的优势,发挥他雄辩的口才来主导这个“家庭会议”。没想到,嫩嫩的老二拿出了笔和纸,代替了哥哥的角色,主动开始主持“会议”。


咦,哥哥啥时退位了?哥哥安静地把头转向弟弟,欣慰地点了点头,自觉自愿地让了位。哥哥一脸的鼓励,看来这哥俩是有默契的。



03

老二首先说:“希望今天大家是交流不是抱怨,说问题可以,但每个问题后都要跟着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老二把昨天他哥俩对我说的话,一件一件的又说了出来。说完之后,他把眼睛转向了爸爸。我看到他的眼神里有那么一丝局促,他不知道,爸爸这个“老革命”对他们的这次“挑战”,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们哪里知道,爸爸那里,其实我已经做了铺垫。


老公,披着一件穿了多年的旧夹克坐在那里,月光下眼脸的轮廓,折射出岁月的沧桑。我心里感慨万千,岁月真是不饶人啊!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走过艰辛,走过奋斗,走过来美国后的迷茫,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洗礼下,辛辛苦苦的支撑着一个大家庭。十六年也是弹指一挥间,如今他也“老了”。


可那岁月在心里的积累和沉淀,多少的无奈和感慨,又何止是孩子们都能读得懂的呢?



老公在老二把问题说完之后,先是诚恳地道歉:“谢谢你们组织这个家庭会议,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的确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你们提的这些我们都会一一的记下来,去调整和学习。”


然后老公问了一句:“你们知道爸爸今年多大年纪了吗?”


老大老二面面相觑,想了一会,还是推算了出来了老公的年龄,这对老公稍有安慰。


老公感性地说:“我们在美国,除了你们,没有其它的亲人。虽然我不象你妈妈那么爱说话,但你们在我的心里,份量是很重的。我们有我们自己成长的背景和文化理念,30多岁以后,才背井离乡来到美国这片土地上打拼。你们在美国长大,思维,逻辑,看问题的角度都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承认这些差距的存在,但如果这差距越来越大,那有背于我们来美国的初衷,也会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听老公感慨动情,大家都异常地安静, 老公喘了口气接着说:“前一阶段和你们沟通的不顺畅,心里异常的辛酸,堵得慌。爸爸很希望缩短和你们之间的距离,可是这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互相理解,你们也应该多和父母交流,多给父母机会和时间,而不是我们问什么,你们三言两语就把我们给‘打发’了。”


这个,的确是我们感到有些遗憾的地方。看到他们忙里忙外的,有的时候,很想和他们“套套近乎”,问问现状。可是他们常常说的是:一切都很好,不用太操心。就接着忙去了。


他们没有意识到,老妈老爸其实就是想多和他们唠唠家常。常常想起《常回家看看》那首歌,那些朴素的言语总是让我百感交集。千里之外,我们年迈的父母,无时不刻在盼着我们常回家看看。而守着近在眼前的儿子,我们也在有着同样的期盼,难道,这就是人生?



04

老二立刻说:“那我们给哥哥一个规定,每当他回家时,我们就有一个家庭分享。可以分享任何事,也可以一起吃饭,看电影,哥哥不能老是让他的工作占据了时间。”


老大点头同意。看来这第一个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


老公又接着说:“对两个弟弟,我们一定会调整我们的松散政策,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他们,对他们会严格一些。你们是哥哥,也希望你们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老公说着把头转向老二:“对哥哥,我们能参与的已经不多了。对你,我们也会尽量参与配合你的活动,比如说前几天你的童子军3天拉练45公里,是个强体力训练,虽然爸爸体力上有些不济,可最后还是坚持陪着你走下来了。爸爸老了,精力,体力上难免有有跟不上你们的时候,也请你们多多体谅。”

 

老公是个不善言谈的人,那一刻,我看到他眼角边有亮晶晶的泪珠在闪,我知道,他真的被触动了。两个儿子大概也被爸爸的话所触动,静静地坐在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05

我怕老公再说下去,会深挖洞进行忆苦思甜,脱离主轴。就赶紧把话接了过来, 抛出了我对他们的意见:“这个暑假,你们俩都在东部,我本来想安排一个全家东部旅游,可你们这个说忙,那个说时间安排不开,搞得我们连全家渡假也成了奢望。“


我接着愤愤然:难道说,你们自己的事情就真那么重要?对我来说,如果把公司,个人,家庭的事按重要性排一个顺序,我一定把家庭的事摆在第一。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为主轴的。好,我们尊重了你们的意见,把今年的暑期全家度假取消了。可是你们想一想,你们的事,就真的因为我们的取消渡假而有很大的进展吗?这个家,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不论你们今后在哪里,我们的支持就在哪里,可是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反过头来为这个家考虑一下?”


他俩听着我的倾泻,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没有说话。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火大,前不久写一份英文材料,半天写出来了,可毕竟咱不是学英文的,就想让两个大的给我过目一下,看看口气,用词,语法啥的有没有太明显的不妥。


我这火急火燎的把邮件发出去了,可那边两个却不紧不慢,一天过去了都没反应!我急了,晚上竟直走到老二房间,逼着他当时就给我看,结果其实也不过就是10分钟的时间。


老大那里,我信息发出去问,他当时正在纽约和人吃饭,他说他下午晚上好几个事情都已经安排得满满的,没什么时间。


我当时没说什么,谢了谢他,可心里确一肚子的难过:老妈求你办一件事,就这么难?


我和孩子相处有一条原则,不满也好,难过也好,不憋在心里,一定找机会说出来。因为只有说出来了,才有机会打破现状。


第二天就把我的不满用邮件发给了他,老大当时就打电话给我诚恳地道歉了。


可当天我还是把这事又摆了出来,我希望今后建立一个规则:不论多忙,家人的事,永远摆在第一位。


老大老二没想到妈妈对这事的态度这么坚决,老大同意以后会注意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他时间实在太忙的话,希望我能提醒他一下,给他一个时间期限,他会去做,但我不要那么火急火燎的。


老二则和我有几个来回的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家里的事是很重要,但不是任何时候都最重要,我也应该给他们点时间去处理,特别是哥哥那么忙。


我同意,我说提出来这样的事是希望以后能有所借鉴。

 


06

昨天晚间月光下散步是他们的时间,今天晚间轮到我了。我知道,青少年时期,他们荷尔蒙的变化,身体的变化,会让他们有一段“反叛期”。但这个“反叛期”的平稳渡过,一定要多交流和忍让。


“你们不是不希望妈妈喊吗?那一件事,妈妈说到第三遍的时候,请有所行动。不想做,也要告诉我理由。”


这个不发火的练习,是大家都需要操练的。青春期对上更年期,不是在发火中爆发,就是在忍让中和谐。谁都愿意和谐,那大家都需要练习忍让。


我还提了一个意见,希望他们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不要把房间搞得下不去脚,也要多做一些家务。我说:学习是你们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你们的责任,但同时你们也是家里的一个成员,也要承担起一些家庭的责任。


老二当即答应,以前是爸爸洗碗,今后他会把这份工作接过去,爸爸要把时间腾出来陪弟弟,看弟弟弹琴。


这一刻,老公笑了,发自心底地笑了。他最不喜欢的洗碗工作,今天竟然有人主动请缨,从他手上接过去了,而他的任务竟然是陪弟弟。哎呀,这梦寐以求的事,竟然一瞬间就完成了,这是多么开心的工作交接!



07

就这样,我们聊着,说着,讨论着。我知道,我现在面对的,不仅仅是两个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两个朋友。


我们之间,有距离,有碰撞,也有交集。看着那两个看似熟悉,又有着几分陌生的脸庞,我慢慢地体会到,其实父子母子一场,那份亲情,都在关爱和碰撞的日子里填充着,你和他们的缘分也在这琐碎的事情里揉合着。

 

尤应台曾经说过,我们“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努力的目标是,在他们每个人转弯之前,能多回回头,和我们挥挥手,我们纵然不追,也欣慰!



08

最后全家最后达成的协议是:


  • 老二把洗碗的工作接了下来,爸爸要陪弟弟,不能拿着ipad三心二意地陪,要花时间给他们。

  • 建一个全家的google calender,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摆进去,这样有利于安排全家的家庭活动。

  • 每个月开一次“家庭会议”,大家沟通,交流,彼此分享。

  • 大家说话都别“喊”,别“吼”。想发火时,想想今天的会议,忍住3分钟。

  • 他们要及时收拾自己的房间,最起码,要保持整洁。


这个家庭会议,交流下来,心里真是亮堂多了!


那一刻我实实在地感觉到,和孩子们畅通的交流,是多么重要,也是多么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今后家里难免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可是有了一颗愿意沟通交流的心,还怕什么呢?


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





作者简介:阿朵,生活在美国硅谷的普通码工。大学,研究生学的是都是工科,心里却有一个文学梦。


1997年来到美国,体验着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养育着四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也被儿子们锤炼着,教育着,随笔记下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作品发表在美国《星岛日报》,《侨报》,《美国都市报》,《北京菁Kids》杂志。文章被收集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外文轩文集《教育,还可以。。。》《生活,还可以。。。》。


版权归作者所有,照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更多公众号文章,点击左下角“Read More”。

更多文章,都是原创!


年轻人辅导青少年分享:




家长分享:



采访实录:
阿朵随笔:






学生分享

旅游世界: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关注《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扫码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