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观光案内》——大连观光协会,1937
(《大连观光案内》)
《大连观光》——大连都市交通,1939
(《大连观光》)
《大连观光》——大连都市交通,1938
(《大连观光》)
大连税关和税关长官官邸,大连税关,旧址位于大连中山区人民路86号、人民路与益民街交汇处西北角。建成于1914年,建筑面积2433平方米,哥特式建筑风格。这座大楼建成后,成为清政府、中华民国政府设在日本租借地大连的海关。1907年5月30日,清政府税务司与日本签订的《设置大连海关及内河汽船航行的协定》。同年7月1日,大连海关正式开关。1932年6月26日,大连海关被日本接收,而后成为伪满洲国大连税关。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击败日军取得大连后,大连口岸海关主权才交回中国。1949年后,此楼曾是旅大航运公司的办公楼。现在是辽宁省外贸轻工公司办公大楼。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入第一批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
(大连山县通税关旧影)
(大连税关课税关系一览表)
(大连中山区人民路86号税关旧址,2013年5月1日拍摄。)
大连税关长官官邸,旧址位于中山区南山路125号、南山路与金城街交汇处东南侧。建于1920年前后,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和风欧式风格。日本侵占时期先后为日人会馆、大连税关长官官邸。1948年,原旅大地委书记欧阳钦曾在此办公并居住,市委书记处、常委会议室也在此办公。1978年,市政协恢复活动后,该楼改为大连市政协办公楼。
(20世纪20年代时的大连税关长官官邸)
(1940年)
(大连税关长官官邸旧址,今中山区南山路125号大连政协办公楼。)
满铁中央试验所,旧址位于大连中山路161号、中山路与欢胜街交汇处,是日本在华侵略时期建立的具有代表性的殖民科研机构。1907年10月5日由日本关东都督府创办。1910年5月,满洲中央试验所移交满铁,直属于满铁总部,更名为满铁中央试验所。1912年5月,扩充组织,内设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制丝、染织、窑业、酿造、卫生化学、电气化学等8个部门。1915年建设新馆舍,建筑面积6660平方米,由满铁建筑课安井武雄设计,属于和风法式建筑。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试验所立即面向战争,以制造轻金属和液体燃料的研究为主,同时还承担了一些军需工业的研究任务。
(满铁中央试验所早期的建筑)
(满铁中央试验所1915年新建的建筑)
(满铁中央试验所内部实验室旧影)
(连满铁中央实验所柞蚕制丝工厂)
(满铁中央试验场窑业科)
在近40年间,中央试验所并不拘于纯粹的学术研究,它的研究方向以实用技术为主。其业务既涉及化工、冶金等军需物资,也有酱油、清酒等民用产品的开发。1909年10月23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途经大连前往哈尔滨,顺便参观中央试验所时就曾品尝过那里生产的高粱酒。
(大连满铁中央试验所旧址,图片出自1981年《满洲の旅》)
(满铁中央试验所旧址,今大连中山路161号。)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试验所由中长铁路局接管时已成为一个7个研究部门组成、直接向满铁公司总裁负责的科研机构。同年8月,该所被苏军接管。在中苏交接试验所之前,该所部分设备被苏联人拆运回国。1949年3月,改称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5年从一二九街老科研区迁至星海二站新科研园区。2002年,这里被列为大连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现为多家公司的办公所在地。
大连运动场,原址位于今大连西岗区五四路66号、奥林匹克广场南侧。1925年,满铁投资32万日元在谭家屯兴建大连运动场(又名谭家屯体育场,原大连人民体育场的前身),至1928年8月竣工。总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包括内外场、游泳池。内场占地6.4万平方米,整体布局和现在的体育场类似,有8条半圆式400米三合土跑道,北侧还有10条200米直道。跑道内是长102米、宽65米的黄土足球场;外场分东西两场,各设简易足球场1个。东南西三面是依山坡的露天看台,北面是1935年建设的钢混结构看台,上面还有钢架天棚,一共可以容纳观众2万人。大连运动场曾被称为东洋第一的运动场。
(日伪时期的大连运动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经济越来越困难,建成已经十几年的大连运动场年久失修,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统治者曾几次试图拆掉钢混结构的北看台用于制造侵略武器。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大连运动场,特别是看台破损严重。
大连解放初期,市政府拨款600万元(关东币),重点维修看台和游泳池。1948年9月17日至19日,大连解放后首次综合性运动会——首届关东运动大会在这里举行。1951年,大连运动场正式更名为大连市人民体育场。1979年,足球场铺设了草坪,观众座席增至建造初期的两倍——4万人。1984年6月28日,主场看台外4角的4个灯塔整体吊装完毕,使承办晚间比赛成为了现实。1985年,铺设塑胶跑道。
(1987年夏,日本人神长文夫拍摄的“大连运动场”旧址正门)
(拆除前的大连人民体育场,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1997年7月-1999年8月底,新建北看台,内场容纳观众达8万余人。原来的4座灯塔被拆除,更换了英国进口CU照明灯光设备。音响、装修也都升级换代。成为当时大连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集训练、比赛和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曾经成功举办过多年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十七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等诸多大型活动。2009年拆除。
大连卫生组合事务所,原址位于大连西广场东侧(今友好广场大连远洋洲际酒店址),日俄战争后设立。之后还曾作为大连实科女学校教学楼使用过。1915年10月,大连市役所设立,初期的办公地点即在此。1919年迁入中山广场新址(详见:大连旧影 141-大连市役所)。1921年9月,大连职业介绍所在此成立。1927年又迁入常盘町17番地新建的“社会馆”内(详见:大连旧影 078-大连市社会馆)。
(此建筑作为不同办公场所时的旧影)
(日伪时期的大连西广场旧影,图中右一建筑即为原“大连卫生组合事务所”所在的建筑。)
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旧址位于大连西通117番地(今中山路102号)。建于1927年,建筑面积9857平方米。日本侵占时期为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主要负责关东州内的电业实行统治性经营管理。1935年加盖一层。
(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旧影)
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简称“满电”,其前身是满铁于1908年在运输部下设立的电气所。1926年5月,满铁撤消了电气所,大连成立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电业正式从满铁分离,主要对日本控制的大连地区电业实行统治性经营管理。第二年,大连的南满电气办公楼建成。
(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的商工信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全境,并扶植傀儡建立伪满洲国。时局骤变,偏居大连的南满电气已无法实现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控制。于是,1934年于长春在南满电气基础上正式成立满洲电业股份有限公司,由61岁的陆军大将吉田丰彦担任首任社长。满电成立后很快便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东北仅次于满铁、满业之后的第三大特殊会社。
(大连站前常盘桥附近旧影,几幅图中左侧白色的建筑即为“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
(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的商工信息)
(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旧址,图中间建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由苏军接管,1947年6月由中苏远东电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1951年3月苏军移交中国政府,后又加盖两层,现为大连日月明宾馆。
大连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位于大连敷岛町67、69、71番地(今中山区七一街与同兴街交汇处南友谊商厦址),又称敷岛町教堂。是日据时期在大连的日本人社会教化团体。以基督教义为宗旨,陶冶品性、启迪智能、锻炼身体、开展社交。1910年新建馆舍竣工,1911年3月1日创立开馆,设灵育、智育、体育、社会奉仕4个部。馆内有宿舍、会员谈话室、食堂、图书馆、浴室照相室等,并开办夜校,分英语、汉语2科。规定会员资格为15岁以上男子。经费初期以会费维持,1925年4月后改为财团法人制。1927年5月,将场地租给上海大戏院,改名光明社,为上海大戏院分院,放映中国影片。1945年日本投降后解体。
(早期的敷岛町教堂)
(大连基督教青年会旧影)
(大连敷岛町南段旧影,图中间的建筑为敷岛町49番地的“五品取引所”(详见:大连旧影 116-大连五品代行株式会社),右二建筑为敷岛町67、69、71番地的“大连基督教青年会”。)
(拆除前的影像,网络图片,感谢原拍摄者!)
满铁大连瓦斯工场、事务所和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大连瓦斯工场,原址位于大连入船町东南侧(今大连火车站北广场附近),建于1907年,占地4800坪,2002年全部拆除。1862年,英国在上海西藏中路苏州河畔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煤气厂。1902年,俄中东铁路公司在大连(今大连造船厂内)建成一座用于港口照明的瓦斯发生站,大连成为我国第二个有人工煤气的城市。1907年,“满铁”开始兴建大连瓦斯作业所,1910年3月10日竣工投产供气,主要向城市中心区域局部供应煤气。其事务所设在北大山通(今胜利桥北上海路)原野战铁道提理部内(详见:大连旧影 174-东省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
(满铁大连瓦斯工场旧影)
(以上三张满铁大连瓦斯工场的照片来自新浪网友“去伪存真”的博客!)
(上个世纪60年代时的大连火车站,图中右侧还能看到原满铁大连瓦斯工场的储气罐。)
(位于大连北大山通的大连瓦斯作业所(事务所)/满铁电气营业所,该建筑现存。)
1925年7月,“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成立,列为日本国有企业,本社旧址位于大连西通117番地(今中山路98号、中山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东南角),钢筋混凝土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设计满铁建筑课:狩谷忠磨;施工:高冈久留共务所。从此,他取代“满铁”统管东北各城市的瓦斯制造业。创建瓦斯会社的宗旨,为加强瓦斯专业经营管理,除满足生活使用外,并向新生的工业提供能源。新建的瓦斯株式会社,除承担原有的瓦斯业务外,并继承了“满铁”原瓦斯制造业的全部设备和财产。同时,还重新投资1000万日元,作为兴业费。初期,仍采用“满铁”时关东都督府签发的19条命令进行监督,正式瓦斯管理规则在1933年7月8日(昭和8年),由关东厅以第24号厅令,正式公布,并从当年8月1日起实施。
(位于大连常盘桥附近的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正面、侧面、背面的旧影)
(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的商工信息)
(位于今中山路98号的“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旧址)
同时,因为大连城市瓦斯事业建业早,历史长,基础好,规模大,就以大连为本社(本店),以鞍山、沈阳、丹东、长春为分社(支店)。其余分社都已经开始营业,长春瓦斯厂当时正在施工,当年11月投产,正式对外营业。至1943年,大连本社有气源厂1个,其中制气炉6座,日产气能力10万立方米,年产气2700万立方米,地下管网总长367公里,用户约3.9万户,管道煤气普及率11.1%。1945年11月煤气厂停产。
东省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旧址位于今西岗区胜利桥北胜利街33号。建于1902年,由德国专家设计,建筑面积2169平方米,是一座近代欧式建筑。1904年5月,日本以陆军为中心,在此设立大连野战铁道提理部,陆军少将大泽界雄担任提理,陆军工兵大佐武内担任副提理。任务为修复中东铁路,改宽轨为窄轨,以适应各方面需要。1907年4月,“满铁”接收这里,改为大连护路事务所。之后瓦斯作业所也设在这里(详见:大连旧影 173-满铁大连瓦斯工场和事务所)。1950年5月,中苏合营中国长春铁路公司成立,这里成为大连铁路分局工务段和车辆段。1952年,这座洋楼正式由中国接管。2002年,被列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现为沈阳铁路局大连工务段办公楼。
(1904年以后的大连野战铁道提理部旧影)
(1908年以后的满铁大连护路事务所)
(1910年以后的大连瓦斯作业所(事务所)/满铁电气营业所旧影)
(1987年日本人神长文夫拍摄的“东省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旧址)
(东省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旧址,2013年5月1日拍摄。)
大连劝业博览会,为纪念大连实施市制十周年举办,会期从1925年8月10日开始至9月18日结束,地点位于大连市西公园(后来的劳动公园,已拆。详见:大连旧影 100-大连西公园和忠灵塔)内。劝业博览会内设有本馆、广岛馆、演艺馆、子供馆、台湾馆、朝鲜馆、满铁馆、古河馆、福昌公司特设馆、大连机械制作所特设馆、满洲石鹸(油脂肥皂)特设馆、满洲甘荣馆、建筑展览馆等,在星浦公园的分馆还设有水族馆(详见:大连旧影 105-大连星浦公园和星浦大和旅馆)。博览会期间参加人数近80万人,其中日本人492104人,中国人225813人,外国人1709人。
(大连劝业博览会全景)
(在一本书中记载了劝业博览会的会址)
(劝业博览会的入场券和福券(中奖券))
(常盘桥附近见大连劝业博览会局部)
(第一会场正门)
(第二会场正门)
(朝鲜馆和台湾馆)
(朝鲜馆)
(台湾馆)
(广岛馆)
(建筑展览馆)
(满铁馆)
(演艺馆)
(子供馆)
(古河馆及福昌公司特设馆)
(大连劝业博览会内的其他场馆旧影)
(大正十三年度大连市特别会计大连劝业博览会岁入岁出结算)
(从大正十三年度到大正十四年度继续费大连市特别会计大连劝业博览会岁入岁出结算)
(大正十四年度大连市特别会计大连劝业博览会岁入岁出结算)
注: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新浪好友“去伪存真”的博文《满洲建筑杂志》里的大连建筑(11)--大连劝业博览会会场》;“清流一叶”的博文《大连最早的博览会》、《大连早期博览会资料补充》。
野战铁道提理部招魂碑和佐渡丸殉难碑,野战铁道提理部,1904年5月25日设立,陆军少将大泽界雄担任提理,陆军工兵大佐武内担任副提理。办公地点设在大连日本桥北原东省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内(详见:大连旧影 174-东省铁路公司护路事务所)。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受到了战火的毁坏,俄军将全部的机车和完好车辆开往北方和旅顺,日军只能依靠靠人力推动俄军遗弃的车皮运送辎重。为了迅速修复铁路,改变轨道宽度以适应从日本国内运来的铁路机车,日本以陆军为中心成立了铁道提理部。
1904年6月15日,运送1000多名野战铁道提理部部员的日本陆军输送舰“佐渡丸”号从日本宇品港出发前往满洲,途径九州西北部玄界滩海域时遭到俄国舰队的炮击,“佐渡丸”遭到损伤,148名提理部员伤亡。因为担心日舰赶来,俄舰仅由“留里克”号巡洋舰发射两枚鱼雷后即离开,于6月20日安全返回海参崴。“佐渡丸”在海上漂了十几天后获救。
“1906年10月16日,在日本桥附近前往旧大连车站的丛林里,立起了一块“野战铁道提理部招魂碑”,石碑是一块象征车轮的圆盘,上面刻着死去的148名部员的名字。后来这个碑又转移到了离满铁本社不远的,满铁社员俱乐部的前院里。1907年4月1日铁道提理部的业务转给了满铁,野战满铁提理本部的名称改为满铁铁道工事事务所。提理部的大多数成员都被编入满铁,其中有职员2180名,雇员4239名。一小部分人编入了关东州铁道守备军。为了纪念在佐渡丸殉难的148名提理部人员,在殉难三十周年的1934年6月,在大佛山麓建起了一座《佐渡丸殉难碑》,这里也成了当年观光的一个场所。”——摘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文《照片解读:大连野战铁道提理部》
(野战铁道提理部招魂碑除幕式,此图片来自“清流一叶”的博客!)
(野战铁道提理部招魂碑)
(佐渡丸殉难碑)
大连常安寺、明照寺、大圣寺,大连常安寺,原址位于今大连独立街与武汉街交汇处南角,今银钻公馆址。大连常安寺属于佛教曹洞宗,所以也称“曹洞寺”。1909年11月在大连创建布教所,主持是若本德溫。1910年12月新庙舍建成。1948年,罗振玉藏书整理工作便在此处完成。明照寺,原址紧邻常安寺,位于其正南侧(今独立街与华昌街交汇处西北角、远大大厦址)。属于佛教净土宗。1906年在大连奥町设布教所。1912年10月天神町(今独立街)新址建成。1937年又新建庙舍,由日本人谷口素绿设计。大圣寺紧邻明照寺,位于其西侧(今松云街与华昌街交汇处东北角、远大大厦址)。其信息不详。建国以后,三座庙宇所在的区域成为旅大文工团(后改为大连歌舞团)和大连音乐学校所在地,现已全部拆除。
(1909年11月创建的大连常安寺布教所,第一张图片来自新浪“清流一叶”的博客!)
(1910年12月新落成的大连常安寺庙舍)
(此图是从今华昌街与延安路交汇处向西拍摄,左右方向的街道是播磨町(今延安路),左侧远处白墙后面的庙宇就是大连常安寺。)
(从今延安路与一德街交汇处的位置向南拍摄,图中街道右侧只露出庙宇屋顶的两栋建筑即为常安寺和明照寺。)
(1912年10月在天神町(今独立街)新建成的大连照明寺)
(1937年新建的大连明照寺)
(旅大文艺工作团,图中背景建筑即为原大连“明照寺”)
(1979年拍摄的大连歌舞团办公地,图中建筑即为原大连“明照寺”。以上两张图片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满洲建筑杂志》上的大连明照寺和一张90代初附近的鸟瞰图,图片来自新浪去伪存真的博客!)
(没有找到“大圣寺”较早的照片,有的旧照片也不确定是不是这里。这张是1987年夏日本人神长文夫拍摄的原大连“大圣寺”旧址。)
(大连播磨町(今延安路)旧影,此图是从今延安路与一德街位置向南拍摄,图中左侧远处庙宇建筑即为明照寺(早期)和常安寺)
大连高野山大师教会支部,原址位于大连摄津町(今松云街。大连大圣寺也位于松云街,不知是不是同一座寺院?)。1908年12月在大连信浓町(今长江路)设立布教所。1909年5月迁至位于摄津町的新建址。
(大连高野山大师教会支部旧影)
大连樱花台火葬场,大连火葬场,原址位于大连樱花台179番地(今中山区东山巷与葵丰路交汇处附近)。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三月一日开设,由关东州民政署经营。大连火葬场设有祭殿、纳骨塔等建筑。
(大连火葬场旧影)
大连共同墓地和无缘供养塔,大连共同墓地,原址位于大连火葬场西南侧樱花台185番地(今中山区圣福巷东侧及东北侧山麓一带),与大连火葬场仅一路之隔。墓地建于上个世纪10年代,占地面积5878坪,内分为1、2、3等区域,内有无缘供养塔一座。
(大连共同墓地旧影)
(大连共同墓地内的无缘供养塔)
大连露国墓地和圣弥哈伊尔总领天使教堂,大连露国墓地,旧址位于大连文化台5番地(今中山区进展巷45号大连青云街苏军烈士墓园址)。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之后多次修建,形成一定的规模。园内有教堂一座,名为“圣弥哈伊尔总领天使教堂”,后期拆除。
1945年8月后,部分在中国辽东半岛服役牺牲或病故的苏军烈士在此墓地安葬。1956年停止安葬活动。现墓地总面积为1.25公顷。共葬有612盔,其中371盔为苏军官兵,54盔为家属,其余为不同时期死亡的俄罗斯人及少数其他外籍人员。墓园现由大连市民政局管理和保护。
(大连露西亚墓地和圣弥哈伊尔总领天使教堂)
(俄舰《叶尼塞》死难水手的纪念碑)
(谢尔盖•希尔纪念碑)
(大连露国墓地旧址,今中山区进展巷45号青云街苏军烈士墓园)
大连岭前屯火葬场(岭前屯:今八一路,原火葬场的具体位置待查),1937年3月12日开工建设,同年11月20日竣工。占地面积4289坪,建筑面积401.72坪。由大连市役所营缮课设计,今井组施工,共花费15400日元。建成后,原樱花台火葬场(详见:大连旧影 180-大连樱花台火葬场)便迁至于此。
(大连岭前屯火葬场旧影,图片来自中国记忆论坛,最后一张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英国驻大连领事馆,原址位于今中山广场3号。建成于1914年,由英国工务局上海事务所的H.Ashead设计,自英国人自己建造、使用。建筑规矩周正、简约朴实,为典型的英伦风格,同哈尔滨的英国领事馆(详见:哈尔滨旧影 102-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1924年,英国人在岭前的现桃源路干休所(俗称八七大院)修建了一处更为壮观的领事馆(没有找到该建筑的照片),此建筑改为商用。1952年成为大连市妇联幼儿园(俗称“六一幼儿园”),1995年拆除,2000年在原址修建了大连金融大厦。
(大连英国领事馆旧影)
(从大和旅馆的玄关处望英国领事馆(左)、民政署(中)、朝鲜银行(右))
(从大和旅馆的楼上望英国领事馆(左)、民政署(右),远处还能看到西广场的教堂等建筑。)
(从横滨正金银行楼上望大和旅馆(中上)、英国领事馆(右上))
(从中国银行楼上望英国领事馆(中上)、民政署(右上))
(今中山广场3号的大连金融大厦,2000年在原英国领事馆址上修建。)
大连山城町俄国东正教堂(俄国正教会圣堂),原址位于山城町(沙俄时期称为季莫夫街)9番地(今烟台街温馨花园住宅小区靠北侧),建于沙俄侵占时期,建筑面积4520坪,地上二层,砖瓦堆砌。还有地下室和附属场地,可容纳300余人。由于其所在地地势高,当时很多附近的老照片都是在从它上面的塔楼拍摄的。1904年5月3日,日军侵占大连,这里成为了日军的伤病医院,称作“大连第一将校病室”。1932年至1932年间,教堂被拆毁,建起了一片住宅。
(大连山城町俄国东正教堂旧影)
(位于大连山城町(图中间上下方向的街道)西侧的俄国东正教堂(图右侧),此图片是从当时的市政厅(日殖时期的满蒙资源馆)门前向南拍摄的。)
(俄国东正教堂(图左侧),右侧为沙俄市政厅(日殖时期的满蒙资源馆)。)
(从今天火车站北兴业街与菜市街附近向北望山城町俄国东正教堂(图中高地上),当时附近还是一片汪洋。)
(立体照片。1904年5月3日,日军侵占大连,这里称为了日军的伤病医院。)
(大连第一将校病室)
1906年3月29日,根据关东州民政署发布的第十三号令——《关东州小学校规则》规定,创立“大连寻常高等小学校”,同年5月1日开校,初始校址设在山城町9番地的原俄国东正教堂内。当时金子忠平为校长,教师3人,儿童75人,设有4个学级,8个教室。学习的科目有道德、国语、算数、体育、音乐、英语等。1907年4月9日,日本有栖川宫威仁亲王视察了该校的校舍,并在1908年2月11日,赐给了“大连小学校”的亲笔题字。1907年11月,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达到1370名。
(1905年第一批来大连任教的日本小学教员)
(作为“大连寻常高等小学校”时期)
(1908年4月30日,学校迁入位于东公园町6番地(今中山区鲁迅路7号),采用的是当时留下的俄国建筑,于此同时也在扩建学校,并且在校舍的前方修建了一座漂亮的两层建筑,作为教师办公楼。在教室前方的新建的教职员楼,见下图。此图来自新浪好友去伪存真的博客!)
(上面是三张从大连市役所向东公园町方向拍摄的照片,图中街道附近白色二层的建筑即为“大连寻常高等小学校”的教室办公楼。)
(大连寻常高等小学校)
(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
(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职员,此图片来自新浪好友“oldpostcard”的博客!)
(大连高等小学校,此图片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大连第四寻常小学校)
(大广场小学校)
(大广场小学校配置图,此图片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原“大广场小学校”址,现为大连市第十六中学。)
1908年4月30日,学校迁入位于东公园町6番地“满铁”本社西侧(今中山区鲁迅路7号)新建成的校址。6月,日本乃木希典大将来校,也给了赠言。1909年4月1日,学校改称“大连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1915年9月1日,改称“大连高等小学校”。1917年学校迁至伏见台(今欢胜街,详见:大连旧影 210-大连伏见台小学校)。2月8日东公园町6番地校址改称“大连第四寻常小学校”。1925年4月,改称“大广场小学校”。现旧校舍已拆除,今为大连市第十六中学址。
沙俄和苏联驻大连领事馆,沙皇俄国于1907年7月1日在大连设立领事馆,馆址最初位于今中山区职工街(日称龙田町,馆舍已拆除),后迁至今中山广场(日称大广场)6号。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领事馆撤离,位于中山广场的领事馆后被拆除,1936年在其原址建成“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现为交通银行大连分行,详见:大连旧影 007-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
(位于职工街的原沙俄领事馆旧影)
1925年1月20日,日苏签订“基本条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年9月,苏联在今中山区鲁迅路2号(日称东公园町)设立领事馆。该馆舍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欧式建筑,建筑面积1430.66平方米。1942年,苏联领事彼得罗夫曾领导延安苏军共产国际特工班大连情报组在此搜集日本关东军的情报。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驻大连的领事馆随即撤消。解放后为大连市民政局办公楼,现为大连市民政局下属的大连市慈善总会办公楼。2002年被列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
(位于鲁迅路2号(东公园町1番地)的苏联驻大连领事馆旧影)
(大连市慈善总会,原苏联驻大连领事馆旧址。)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苏联政府在大连重新设立领事馆,馆址初设在中山区金城街44号(现为居民楼)。1947年6月迁至武汉街16号,1949年10月升格为总领事馆(原建筑已无)。1956年迁至中山区同兴街25号(该楼在1949年4月开始曾用做中共旅大区党委办公楼,现在已拆除重建)。1958年8月,苏联总领事馆撤销。
大连圣公会圣堂,旧址位于丹后町20、24、28番地(今中山区玉光街2号(原英国领事馆后身))。1921年由英国领事馆(详见:大连旧影 184-英国驻大连领事馆)筹划建设,英国人佛朗西斯负责筹款,德国工程师Williams负责设计,北京圣公会主教Francis L. Norris负责监督,荒井工务店负责施工。1928年4月11日正式动工,5月6日举行奠基仪式,10月15月竣工,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是一座“有哥特饰趣的罗曼式”的建筑。教堂建成后,由英国圣公会和日本圣公会共管,属于基督教新教一派,归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管辖,称为“大连圣公会教会”。1943年,日本驱逐了英国教会的人员,这里成为了日本圣公会的专用教会,称为“大连圣公会圣堂”。
(大连圣公会圣堂旧影)
(原“大连圣公会圣堂”旧址,今中山区玉光街2号的大连市基督教玉光街礼拜堂。)
1945年日本战败后,其它的日本建筑均被苏军接收,但这栋建筑因有同盟英国的背景而被保留,此后这里称为玉光街礼拜堂。在文革中,这里未能幸免,教会停办后建筑也被改做它用。1986年,此教堂重新划归大连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宗教活动得以逐步恢复,现为大连市基督教玉光街礼拜堂。
大连弥生高等女学校,原址位于大连弥生町67番地(今明泽街、福寿街、安阳街交汇处地块的大部分区域)。1919年3月,大连市政议会决定设置该校,初称为“大连实科高等女学校”。4月1日开校,第一任校长为土田忠二。5月1日(建校纪念日),在西广场(现友好广场)的临时校舍开课,本科两个班级,预选科一个班。6月,在弥生町67番地建设新校舍,施工单位清水组。
1921年7月21日,第一期校舍建筑落成,师生由临时校舍移到弥生町新校舍。修业年限定为4年,并设立了补修科。本科6个班,补修科1个班,选修科1个班。10月,第二期校舍建筑竣工。1922年2月13日,修改学校规则,以学习本科为主并增加实用科目,校名改称“大连市立高等女学校”。3月28日,第一次内地(指日本本土)参观旅行团出发(3月28日至4月17日),以后每年都举办一次。12月,第三期校舍建筑竣工。1926年6月22日,根据关东厅第30号令,升格为“关东州公立高等女学校”。
(大连市立高等女学校)
1927年2月2日,废除补修班,设置第五学年。5月28日,校长土田忠二请求退职。7月6日,第二任校长澄田福松上任。1928年4月1日,改称为“大连弥生高等女学校”。从此学年度开始,与神明女高共同招收一年生,按照成绩和人数两校平均分配。
(大连弥生高等女学校)
1931年5月18日,校长澄田福松请求退职,第三任校长细萱库三上任。6月9日,施行班别制度。(在校内的体育竞赛中,各班分成雪月花星四个组参加竞赛。)1932年7月5日,制定夏用学生制服。8月15日,游泳池建成。1933年8月18日,校舍扩建开工。1935年4月1日,一学年由五个班级组成。4月26日,校长细萱库三调到旅顺中学任校长,第四任校长今西喜藏上任。1937年12月1日,校舍扩建竣工。12月10日,第二体育馆竣工。1938年4月,一到四学年都由五个班级构成。1940年4月,校长今西喜藏请求退职,第五任校长茶谷茂上任(从大连一中调来)。
1941年3月,根据关东州厅的建议,每年一次去内地的修学旅行中止。12月8日,因受战争影响,学校教育也染上战争色彩。全校学生常去参加社会服务活动。1942年4月,颁布全满日本青年人检定制度,全校学生参加检定。1943年4月,颁布指定校制度,从朝日小学,大广场小学,松林小学和日本桥小学毕业的小学生可进入弥生高女。1944年,全满洲高等女学校制服统一制定。
(大连弥生高等女学校校舍、校徽、校歌,以上三张图片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1945年5月8日,4年级的学生参加陆军护士自愿者教育训练,从大连站出发去锦县兴城的陆军医院。(参加训练的约有200名,来自弥生,神明和芙蓉高女。)8月22日,战争结束,因苏联军进驻曾停课,10月重新开课。1946年4月26日,从此日开始所有学校归大连市政府管理。5月,神明女校(详见:大连旧影 211-大连神明高等女学校)与弥生女校合并,称为“大连神明弥生高等女学校”,校址在弥生校舍。8月12日,改称“大连市日侨女子中等学校第一校”。12月20日,举行毕业式和升级式。12月21日,大连市市政府接收本校舍,学校关闭。
1947年大连解放后,先后被命名为大连第一中学、大连中学、大连高中、大连第一高中,1950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高中,1958年秋定名为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现已迁至甘井子区中华路500号,原明泽街的校址已拆除。
注:本文部分的学校变迁史介绍,摘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文《大连弥生高等女学校变迁史 ---供网友大连友舍参考》。
东本愿寺大连别院,最初在若狭町(今昆明街)设立布教所,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六月在南山麓新址(今中山区麒麟巷与胜利东路交汇处附近)建成迁入。该建筑为仿唐式建筑,又称为禅宗式,由当时的满铁社寺公务所和满洲土木建筑协会设计,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檐部设计斗拱,出檐深远,直至殿顶;内部结构高大,上层佛堂内有藻井,横栏上雕有飞天、孔雀、牡丹、宝相花等图案。佛堂内悬挂着章太炎所书匾额。寺内一些重要构件表面均以镀金处理,金碧辉煌。
(东本愿寺大连别院旧影)
(大正三年(1914年)九月二十日,37岁的日本人故塚本米吉的“葬儀之際”,拍摄于大连市若狭町东本愿寺前。图片来自新浪网友“中国历史影像收藏沙龙”的博客!)
(大连春日町与八幡町交汇处一带,图中右上寺庙建筑即为东本愿寺大连别院)
(春日小学校(大连旧影 266)和附近市景,图中间上偏右的庙宇即为东本愿寺大连别院。)
(解放后拍摄的东本愿寺大连别院旧址)
(东本愿寺大连别院旧址,今大连京剧团所在地。)
1929年,东本愿寺大连别院改称“东本愿寺满洲别院”。1945年后曾经是大连市图书馆书库。1990年大连京剧团迁到这里,其中麒麟舞台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2000年,该建筑曾被大连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一次进行了翻修。
大连制冰株式会社,原址位于常盘町23番地(今中山区中山路与福泉街交汇处南侧、中山路136号希望大厦址)。1917年由日本人小岛幸吉建立,主要生产汽水、炼乳、蜂蜜和冷冻食品等,在乃木町、信浓町、荣町设有分工场,青岛设有支店。解放后多次更名,增加了“海滨”牌汽水、果汁等产品,1976年开始生产啤酒。1981年正式更名为渤海啤酒厂。1987年,渤海啤酒厂在城区北部建立新厂,当时称为北厂。1995年响应政府号召,由原址中山路136号全部搬迁。1996年在此地动工兴建希望大厦,2006年底投入使用。
(大连制冰株式会社旧影及1929年10月20日发行的债券)
(大连制冰株式会社的广告信息)
大连第三寻常高等小学校,原址位于西公园町8番地(今中山区五惠路与解放路交汇处西北角百年城购物中心址)。1911年4月1日设立,11月校舍建成。1915年9月,改称“大连第三寻常小学校”。1925年4月,改称“常盘小学”。1938年,整个学校有班级24个,学生1232人,教职员27人。解放后为大连市立第七完全小学、大连红港小学,后改为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1999年迁至松云街新校址。同年,为纪念大连建市百年,在此建起了标志性的建筑——大连百年城购物中心 。
(大连第三寻常高等小学校旧影)
(大连第三寻常小学校校舍和职员,图片来自新浪网友“oldpostcard”的博客!)
(大连常盘小学旧影,图片来自新浪网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大连第三小学校自由图书室)
(上个世纪80年代时期的大连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
(原大连第三寻常高等小学校址,今大连百年城购物中心。)
大连第一中学校,旧址位于博文町2番地(今西岗区欢胜街1号)。1917年7月18日,在旅顺中学校担任教务主任的服部精四郎(后改名西内精四郎),接受了关东都督府的指令,筹办大连中学校。1918年4月12日,都督府正式决定成立大连中学校(五年制),任命服部精四郎为校长。4月13日在伏见台校舍举行了临时开学仪式。正式的入学仪式是在10月6日举行的,所以学校的开学纪念日就定在了10月6日。1921年时,旧大连一中有教师29人,学生482人。1923年12月28日,因增建了新的中学,大连中学校改称为大连第一中学。大连一中的教务主任丸山英一调到新建的第二中学任校长。
(大连第一中学校旧影)
(此张照片来自新浪好友“oldpostcard”的博客!)
(大连第一中学校首任校长西内精四郎及其胸像)
(大连第一中学校旧址,图片出自1981年《满洲の旅》)
(大连第一中学校旧址,现为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楼。)
1928年10月6日,载仁亲王殿下曾来到一中出席了创立十周年的纪念仪式。1932年3月23日,校长西内精次郎退职。 1933年10月6日,在学校成立15周年的纪念仪式的同时,举办了首任校长胸像的揭幕仪式。胸像的制作者是著名的雕刻家朝仓文夫,他也是后藤新平和小村寿太郎铜像的制作者。西内精四郎和他的夫人特意前来参加了仪式。1938年10月6日,西内精次郎又来到大连,参加了建校20周年纪念仪式。
1950年改为大连工农速成中学。现为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楼。
注:本文部分介绍及图片摘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文《大连曾有过的校长胸像》。
大连朝日小学校,原址位于东公园町40番地(今中山区鲁迅路29号嘉和大厦及其南侧区域)。1915年4月成立,初名为“大连第一寻常小学校”,11月10日校舍建成。1925年4月,改称“大连朝日小学校”。校舍又拆除新建。1945年日本战败的时候,大批东北日侨涌入大连,朝日小学校便成为收容所之一。解放后,成为大连轻工学院分院,后拆除。2002年在原学校地块内中南侧建成嘉和园住宅小区,2006年在北侧临鲁迅路位置建成嘉和大厦(嘉和园二期)。
(大连第四寻常小学校校舍)
(大连朝日小学校校舍旧影)
(大连朝日小学校,图片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大连朝日小学校职员,图片来自新浪好友“oldpostcard”的博客)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和协和会馆,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和协和会馆,旧址位于东公园町32番地和34番地(今中山区安阳街1号、2号的铁路文化宫院内),满铁本社(详见:大连旧影 134-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侧。
(伪满时期的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图右)和协和会馆(图左))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1924年1月25日由满铁出资始建,4月25日开工建设,12月12日竣工。该建筑群由剧场和俱乐部(含训练场、活动室)两栋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249平方米,砖石结构,欧式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满铁建筑课长仓不二夫设计,施工单位为大仓土木,工事监督单位为满铁大连工务出张所,总工费为181,098日元。其楼层具体功能分布如下:
一层:正门,大厅,事务所,台球室(里面包括大小三个球台),娱乐室(内设酒吧),大集会场(供演艺使用,设舞台,监控室,道具仓库,日常时候场地做运动场),浴室,更衣室,理发师,卫生间。
二层:小会议室二,贵宾室,图书馆,餐厅,配膳室,卫生间。其中此楼层的餐厅专门服务于贵宾室。
三层:小会议室三,洋人室,此楼层的小会议室拥有一间最大的和式房间。三楼还包括一部当时先进的重力式低压蒸汽暖房,该设备负责给整个建筑进行供暖。
地下:餐厅,配膳室,柔道、剑道道场,师范室(不知用途),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建筑外观)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庭院内的喷水池,此图来自新浪网友oldpostcard的博客。)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建筑内部)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庭院)
(昭和六年(1931年)八月,大连本社地方部工事课及大连工事事务所职员合影,拍摄于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球戏室前。)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地上1-3层及地下室平面图)
大连满铁协和会馆,位于满铁社员俱乐部的东侧,为了纪念满铁创建20周年于1926年9月17日开工建设,1927年8月10日竣工。建筑面积3894平方米,砖木结构,现代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拥有一个能容纳1300人的大厅,二楼后部设有放映室,南侧设有武道场,院内设有“满铁殉职社员纪念碑”(详见:大连旧影 063-大连满铁殉职社员纪念碑)。满铁建筑课长高岩静设计,高冈久留工务所施工。
(大连满铁协和会馆旧影)
(1987年夏,日本人神长文夫拍摄的满铁协和会馆旧址。)
(大连满铁社员俱乐部和协和会馆旧址,今安阳街铁路文化宫。)
1935年10月,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曾在此演出《长坂坡》。1953年,改称大连铁路工人文化宫,隶属沈阳铁路局大连分局工会领导。今直属沈阳铁路局总工会领导。
注: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摘自新浪好友“去伪存真”的博文《《满洲建筑杂志》里的大连建筑(14)--满铁社员俱乐部》;“清流一叶”的博文《早年的满铁俱乐部》。
大连千代田町市场,原址位于千代田町3(1)番地(今鲁迅路211号,鲁迅路与春生街交汇处东南角位置)。1927年5月设立,当时内有店铺32家,以零售为主。1948年收归国有,改称“春和市场”。2010年拆迁。
(大连千代田町市场旧影)
(拆除前的“春和市场”,原大连千代田町市场旧址。图片来自网友“大连飒飒”。)
大连南山麓小学校,原址位于樱町2番地(今济南街52号)。大正十三年(1924年)四月开校。1950年改为“大连市第二中学”,2000年夏季迁入中山区解放路343号,原建筑拆除新建校舍。从2003年至现在为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校址。
(大连南山麓小学校)
(以上两张大连南山麓小学校的照片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大连日活馆,原址位于磐城町23番地(今为天津街与友好路交汇处麦哈顿大厦址的一部分)。由浪速馆的馆主长氏与日本知名的电影会社《日活》携手创立,1929年10月14日竣工,同年安装有声电影设备。电影会社《日活》的大明星梅村蓉子专程来到大连,为新馆开设致祝词。《日活》派出仓桥来到日活馆担任总经理,旨在推进《日活》影片的宣传和发行。1936年,日活馆开始放映日活、欧美等发行机构的影片,为宣传日活的影片起了很大作用。
1945年10月,苏联影片输出公司大连办事处接收日活馆改为“窝蝶萨电影院”。1946年6月30日,窝蝶萨电影院改为“虹霓电影院”。1966年7月,虹霓电影院改为“东方红影院”。文革后又改回虹霓电影院。1994年1月5日,虹霓电影院停业,后拆除。
(大连日活馆旧影,图片来自新浪网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上个世纪80年代时的大连霓虹电影院,原“日活馆”旧址。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大连宝馆,原址位于岩代町37番地(今普照街41号)。1920年12月31日开馆,代表者为平田贞助。1921年转为专业电影院,后因营业不振曾一时闭馆。1924年重新开馆。1926年9月,按大连警署要求,重新装修。1927年,与牧野制片厂签订配片合同,成为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1936年,进行第二期改造。
大连解放后,改为小型电影院。1945年10月,旅大市总工会接管后,拆除旧建筑并在原址重建为影剧两用的工人俱乐部,1953年末改名为“旅大市工人文化宫剧场”。后于1958年又经修建改造,改称为“工人剧场”,使之成为大连市接纳大型演出和会议的全市大型剧场之一。其占地面积2275平米,总使用面积为3700平米。
(1924年宝馆再开馆时的旧影)
(大连宝馆原址,今工人剧场址。)
大连第二寻常小学校,原址位于北大山通12番地(今大连市西岗区胜利桥北上海路80号,上海路与海洋街交汇处西侧)。校舍于1909年(明治42年)4月1日动工建设,12月竣工,由山下洋行建造。学校原是六年制学校,1910年3月开校。1925年(大正14年)4月,改名为“日本桥小学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改名为“民乐小学”。1973年至1974年改名为“大连市第六十五中学”。1974年以后正式定名为“大连市第七十一中学”,2000年8月新校舍竣工。
(大連第二小学校新築落成式紀念)
(満州大連第二尋常高等小学校)
(以上三张大连第二寻常小学校的图片来自新浪好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日本桥小学校旧影)
(大连第二寻常小学校校园内)
(大连市第七十一中学,原为“大连第二寻常小学校”址。)
大连大山寮,旧址位于北大山通14番地(今西岗区胜利桥北上海路78号)。建于1903年前后,耗时三年,钢混结构,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呈“Y”字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风格与鞍山的“井井寮”相似(详见:鞍山旧影 017-满铁社宅“井井寮”)。作为在沙俄强占时期行政街上保存下来的建筑,不仅是最高的,也是三层楼里规模最大的。日本统治时期称为“大山寮”,是“满铁”职员集体宿舍,也是“日华自动车学校”故址。2011年3月15日,被列为大连市第三批重点保护建筑。现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桥北分部。
(大连北大山通大山寮,图中左一建筑。)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桥北分部,原“大山寮”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