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赵又廷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有多特别呢?
采访进行前,我起码接收过三波不同圈朋友对他的夸赞。
分别来自采访过他的媒体同行、与他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其他艺人的宣传人员。
夸奖口径几乎一致:
彬彬有礼、温柔持重、对人亲切没架子、很有教养很讨喜……
仿佛真应了导演徐克对他的评价,一个「完美的绅士」。
这种众人眼中的“完美”,让我对赵又廷的好奇大大增加。
于是,采访演变为一个观察与求证的过程。
结果很有趣——
一打眼过去,他有着预料之中的谦逊有礼,会主动打招呼,笑容很阳光;而真正聊起来,藏在修身西装下的坦白利落与生动活泼浮出水面。
答题不按官方套路走,完全不自夸,时不时还会吐槽两句好友林更新……
谈笑风生之间,透着能让陌生人放下戒备的真诚,又不乏幽默。
这样的双重魅力,就像他自己在微博上po出的那张图:
手能执起亢龙锏,也能玩转魔法棒。
2013年,陈国富作为监制,与徐克一起为《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选角。
他们想找一个更新鲜的面孔。
陈国富提名了赵又廷。
那时赵又廷刚以演员身份出道,作品只有《痞子英雄》和未在内地公映的电影《艋舺》,新鲜是够新鲜,知名度却不算高。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徐克沉默了一下。
但没多久,他亲自去台湾与赵又廷见了一面。
回来之后,一锤定音:
“对,应该是他。”
怎么就是“他”了?
这个问题,赵又廷到现在都没确定答案。
回忆起五年前拍《神都龙王》的场景,他开玩笑说当时对导演有点“怕怕的”。
“徐克导演特别有威严,有声望,是一个鬼才导演。所以以前有问题就不敢问,怕他嫌烦,怕打扰他,以至于很多事情都搞不清楚。”
一部戏拍到最后,赵又廷还没猜透徐克对他是否满意。
他只能尽力完成导演的要求,并在演绎过程中融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尝试用各种方式去呈现。
试着试着,他找到了“OK”的感觉。
相比赵又廷的疑惑与探寻,徐克对于选择这个“青年版狄仁杰”有着更多笃定。
在他心中,赵又廷某些方面与他想要的狄仁杰有几分相似。
比如,“知识分子的气质”。
又比如,乐观轻松的品性,让赵又廷的表演方式没太多“设计感”,这更“接近我们生活中的人”。
最重要的是,徐克发现赵又廷有着一种「旁观者」的状态。
心思细腻,善于观察,遇到事情时可以冷静分析,又始终在寻找真正的自我。
用赵又廷自己的话说,他已经习惯建立起理性思考的逻辑。
“凡事我都会先把感性的那个部分抽掉,理性地去看很多事情,然后再做出一个最聪明的决定。”
在理性地靠近狄仁杰的过程中,赵又廷渐渐成为了徐克认可的狄仁杰。
因为,“狄仁杰也一直在找自己。”
从《神都龙王》到《四大天王》,五年过去,戏里的狄仁杰与戏外的赵又廷都有了不小变化。
“最明显是变老了。”赵又廷自我打趣。
紧接着,他认真分析道:
“狄仁杰早前初来洛阳比较青涩,有一番抱负。到这一次,他虽然升官了,却意识到朝廷不是那么好混的地方,武则天也是处处阻拦他,不想给他太多权利。所以他有一点茫然,付出那么多也没得到回报,到底何去何从?”
一边是退隐江湖的念头,一边是挺身而出的本能,最终,狄仁杰的侠肝义胆与玲珑心窍占了上风。
查案与悟道,一个都没落下。
他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一重重选择作出来,「东方神探」的形象愈加清晰,也与其他人饰演的狄仁杰越来越不同。
如果观众细心,会发现每一部的狄仁杰都会展现新技能,同时也会暴露新缺陷。
比如,《神都龙王》里,观众发现他会读唇语,却不会游泳;
到了《四大天王》中,他又get了一招纤条点穴,同时暴露出自己一项弱点:
因心病使然,会头痛难忍,体力不支。
这些细节设定是徐克有意为之。
他认为,一个人物有趣的地方恰恰在于他的“缺点”。
什么样的角色是完美的?
不是做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对,而是,“有血有肉,人应该有的本质他都有。”
赵又廷深以为然。
《四大天王》中的狄仁杰被赋予了内心黑暗、挣扎的一面,所谓「心魔」。
他很喜欢这一展开,但没有演过瘾。
“因为他体现的方式就是头痛啊,胸口痛啊,没有交代太多。”
如果篇幅能扩大,他想跟导演多要求一点:
“把狄仁杰的内心剖开看看,是什么东西。最简单粗暴的想法也许就是,他其实也想把某些障碍给除了,让一切都恢复正常,好好做一番事业。”
心理关过了,赵又廷还要挑战更高难度的打戏。
最辛苦的一场是片尾的大决战——
赵又廷要被绑起来倒吊,“像五马分尸一样”,一吊上去就十几二十分钟,刚被放下来又要吊上去。
这场戏拍了整整一天,赵又廷回忆中,那是异常漫长的一天。
他不想给其他人造成困扰,“就死命扛着,其实中途一度要晕过去……”
好不容易拍完之后,安慰是从来不会有人安慰的。
赵又廷下了个结论:
“在狄仁杰的拍摄现场,就是寻求快准狠。”
拍多难的戏都是本分,不仅每部要提升难度,赵又廷还要适应徐克猝不及防的「加戏」。
比如,影片里有一幕是狄仁杰的手要去烤火烛。
那不是特效,是真·烤。
赵又廷手上包了一层“防火胶”,就往火苗里一放,起码20秒。
徐克还在旁边要求“手再低一点,低一点”。
赵又廷的内心是崩溃的……
面目的狰狞扭曲都不用演,因为是真的疼。
最好玩的一次临场加戏,不在动作,而在口音。
剧情中,狄仁杰假扮成下属前往大殿查案。
为了掩人耳目,他不仅易了容,还需要换一个腔调说话。
看电影时,我一度以为他是刻意学的四川方言。
万万没想到,赵又廷自己坦白,是配音时“瞎掰”的一种特别的口音。
“当然不可能用台湾腔吧,你在这里干什么啦(突然学台湾腔),就在那边瞎编出一个南方口音,诶结果导演说这个不错……”
看电影的时候你们可以注意下,赵又廷说的真不是四川话。
不过,在被我及周围的工作人员强调“很像”之后,他也跟着兴奋起来。
拿过我手里的提纲,用自创的口音读了几行,然后一阵大笑:
“又有了一个新技能,我以后可以表演四川话?”
现场顿时笑成一片。
那种不设防的友善豁达,完全不是演出来的。因为,他能感染到其他人。
比起“东方007”,赵又廷更愿意将狄仁杰视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有悟性、有智慧,却不张扬。而且还没什么感情戏。
这点他颇意外,但觉得挺好:
“狄仁杰也不一定要在电影里谈恋爱,他有很多事要忙,所以还好,他应该也没空谈恋爱。”
不过,虽然没有男女感情戏码,和“好基友”的相处却不能少。
早在合作完《神都龙王》之后,赵又廷就和林更新成为了好哥们儿。
戏里,沙陀忠如同狄仁杰的“华生”,既要做侦察又要给他治病。
张口就是“老狄老狄老狄”,甜得飞起。
戏外,赵又廷与林更新的友情也已传为佳话。
采访前一天,正逢两人一起参加的那期《快乐大本营》播出。
「赵又廷给林更新擦嘴」的一幕,直接冲上热搜第一。
赵又廷回忆起当时情况,大呼“莫名其妙”。
语气中满满的对林更新的“嫌弃”,细品起来却十分亲昵:
“快本把我们分了两派,一派就是杜海涛跟小新,另外一派就我们其他人。然后各自都给铺了一些暗线任务,不能说出来,但必须要完成,在没人知情的情况。所以他(林更新)就神经病一样的在那里狂吃,然后弄到自己嘴上都是脏的,我就想说你上节目啊大哥,你在干嘛?我就觉得你傻不傻,那么多人在拍你,嘴上还有东西,我就(给他)拿下来。”
这样一个举动,在赵又廷看来很“自然”,是朋友相处中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殊不知,那一点善意的担当和亲昵的吐槽,给他正确到完美的人格魅力中添了一丝烟火气。
更真实,更迷人。
在很多人印象中,赵又廷出身良好,家教严格。
小学时就被送去加拿大读书,一路念到维多利亚大学经济系。
回台湾进入演艺圈后,第一部作品《痞子英雄》就拿到金钟奖最佳男主。
然后是一部接一部大制作电影——
《艋舺》《LOVE》《搜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狄仁杰》系列……
演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又解锁了传说中的「整容式演技」,被一票粉丝追着喊“姑父”。
连去客串《深夜食堂》,都被赞给剧集带来真整的“人味儿”,几场哭戏看到观众跟着泪奔。
一路走来,赵又廷炼成毫无疑问的人生赢家。
但某种程度上,又造就了内敛克制、言谈举止总是很“官方”的形象。
就好像当年上《康熙来了》,被小S上下其手,他不知所措到脸都僵了,“自抱自泣”的动作看得人笑出猪叫。
这种不那么娱乐的状态,在有些人眼中是有教养懂礼貌;有些人看来,可能就成了流量时代的“违和者”。
然而,你与他面对面接触才会发现:
真正的赵又廷不是总一本正经的好人样子,也不是把努力与极致挂嘴边的完美主义者。
他擅长用自己的坦率真诚,不断打破曾给人的既定印象。
他会吐槽林更新的粗枝大叶,会自嘲在电影里根本帅不起来。
会很坦白地说自己想演反派,希望狄仁杰的“黑暗面”能更放一点、深一点。
他并非对所谓的热度、流量不敏感,却能够理性看待,将之视为“浮云”,甚至拿来自我调侃。
“你们演艺圈好现实哦,怎么那么残酷。”
举重若轻的心态,和他初入演员这一行时没什么区别。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个自己确定存在的人。”
什么是「确定存在」呢?
于演员职业来说,是把握好每一部作品,拿出更好的表演。
于一个人本身来说,大概就是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并珍惜生活。
这样存在着的赵又廷绝对不完美,却恰好与徐克心中的完美角色无缝衔接——
不是做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对,而是,“有血有肉,人应该有的本质他都有。”
真正快意人生。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一个zan=喜欢赵又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