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关注
静园听风
———悼念陈忠实老师
文/任静
2016年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当听到著名作家陈忠实离开人世的噩耗时,我顿时懵了,多么希望这是一条假新闻。电话打到作协,从冯积岐老师悲伤的声音中,得到了证实。我呆呆地望着刚从书柜里拿出来的《白鹿原》,感觉浑身发冷,眼眶里蓄满了热泪。
不过几分钟,新闻开始刷屏,各种怀念文章铺天盖地,许多人晒出与陈忠实老师的合影,以及种种深厚的交情。我没有什么东西可晒,只是任眼泪奔流,我用自己的方式怀念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师。
初识陈忠实,缘起《白鹿原》。1993年八月,我爱人肖栋从榆林买回来一本刚刚出版的《白鹿原》。同样爱读书的两个人为谁先读书发生了争执,最后协议两人轮流阅读,每人读半天。我一看到开头,便被陈忠实老师有趣的描写,深深吸引了,一头扎进书中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熬了整整一个通宵,终于生吞活剥地读完了。白嘉轩、鹿兆鹏、鹿三、黑娃、田小娥等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仿佛生活在我周围那些稔熟的乡亲,在以后好长时间里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和肖栋多次探讨故事情节,为人物的命运唏嘘不已。从此,陈忠实和他的著作《白鹿原》停驻在我的记忆中。
陈忠实老师写的是他生活的白鹿原,发生在这片秦川沃土上史诗般的故事,我由此受到启发,也要写一写生养我的故乡和挥之不去的乡情。2006年,我动笔写了28万字长篇小说《本是同根生》初稿。同年八月,我拿着书稿去陕西省作协,请教冯积岐老师。冯积岐老师很认真地读完我的小说,就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结构给了建设性的建议。我记得冯积岐老师当时是用《红楼梦》和《白鹿原》这两部巨著给我当教材的。《红楼梦》我已经读过三遍,回到家,我又很认真地读了一遍《白鹿原》。
那天,与省作协几位老师去雍村饭店吃饭,在经过雍村饭店门口时,恰好遇见了陈忠实老师。陈老师笑着拍拍冯老师的肩膀打招呼。我在旁边认真打量着,似乎不相信心目中神一般的导师,竟然如此质朴亲切,耿直爽朗,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他衣着素朴,上衣的前襟有被烟灰烧下的破洞,一双粗布老头鞋,这样的装束真的像邻家老伯。当得知我是他的忠实读者并喜欢文学创作时,陈老师非常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你们年轻,只要热爱这个行当,一定能写出好作品!”陈老师一口关中口音,咬字很重,每个字像楔子一样扎根到我心里。我告诉他我有一本1993年6月第一版的《白鹿原》,想请他有空给我签个名。陈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能成,碎碎个事情嘛!”之后,忙于生计,竟然把请陈忠实老师签名的事情抛之脑后,一拖便成永远的遗憾。
2015年冬天,《黄河文学》编辑杨永康老师来西安,想拜见陈忠实老师。他托我联系陈老师,可是电话始终打不通,最后从王芳闻老师处得知陈老师正在医院接受二期化疗,无法会见客人。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祈祷陈老师能尽快好起来。
斯人远去,白鹿呦呦悲泣。也许是为了弥补内心那份遗憾 ,5月2日,我主动请缨去省作协陈忠实灵前搞接待工作。在短短的一天里,许多感人的场面和细节,令人感慨万千。之前,我们都知道陈忠实老师为人厚道耿直,钦佩他作为一代大师不拿架子的亲和力,但是对他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影响力之广,却是始料未及的。
在省作协大院里,我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感人的镜头:
一位年过耄耋之年的老大爷,在几个子女的搀扶下来吊唁陈忠实,他颤抖着手用了足足20分钟,在签名册上抒写了他对陈老师的怀念;
一位85岁高龄的老奶奶坐着轮椅来了,她捧着花束,恭恭敬敬地将全家人的姓名签到签名册上;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一些莘莘学子一大早冒着寒风冷雨赶来了;
小学生在家长的指引下,奶声奶气地朗读一幅幅挽联上的悼念词;
陈忠实老师曾经的老邻居热泪盈眶地来了,陈老曾经给签过名,写过序的热心读者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来;
一位陈老师教过的学生,头发都花白了,她在签到处激动得几度哽咽,无法说成一句完整的话语;
西部歌王王向荣眼含热泪,充满自责地说:“我来迟了!由于太忙,竟然没有见到陈老兄最后一面……”
中央领导人分别致电送来了花圈;保卫中条山战役中赫赫有名的孙蔚如将军的女儿和孙子亲自举着花圈来了;孔从洲将军的女儿因身体不便,托人从北京专程赶来吊唁;省上领导在陈老师弥留际痛惜的神情,海外华人、马来西亚代表也亲自前来吊唁……
从4月29日至5月4日,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突破数万人,祭祀的花圈、鲜花摆满了灵堂和整个作协院子。在这六天期间,有的市民每天都要来省作协院里走一次,他们想再一次瞻仰一代文学大家的音容笑貌,有的人祭拜完,久久徘徊在作协院里,不愿意离去……上至中央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有牙牙学语的孩童,有坐着轮椅来的耄耋老人,无不含着热泪,沉痛的神情,这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怎能不叫人悲恸欲绝? 悲哉,中国文坛痛失一代文学大师!
“路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绚丽的篇章。这不单是路遥个人的凯歌,它给了我们一个启迪,我们这个民族所潜在的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和旺盛而又强大的艺术创造力量。他的精神财富将铸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记得当年作家路遥去世时, 陈忠实老师以这段话为他盖棺定论。今天,我要将这段话,转赠给同样令人敬仰的陈忠实老师!无需过多语言,读者的行动和悲恸欲绝的神情,足以说明一切。陈忠实老师的离去,无意检验了这个社会的纯真度,让我们相信文学依然神圣,中国人依然有梦。
陈忠实老师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话仍然振聋发聩:“喜欢了大半生文学,如果到死时没有一本可以垫棺做枕的书,我不敢想象离开这个世界时会是几重悲哀……”
陈老师这句话,并不是因为获了茅盾文学奖喜形于色的骄矜,而是对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鞭策和勉励。传承,是最好的怀念方式;怀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路遥、陈忠实等文学大师所一脉相承的进取精神和强大的艺术创造力。陈忠实老师已经走远,但白鹿原浩气长存,让我们踏着文学大师的足迹,写出更好的作品,为陕西文学大军创造新一轮辉煌吧。
作者简历:
任静,女,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现居古城西安。著有散文集《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想要一座山》,长篇小说《本是同根生》、中篇小说《靳凤的本命年》,公开发表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共计二百余万字。作品散见于《文艺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监察》《中国环境报》《检察风云》《延河》《长春》《延安文学》等报刊。
感谢关注“静园听风”
公众号!
定价:38元
欢迎邮购支持!
两本起免邮费
公众号ID
静园听风
微信:rj15877657309
欢迎邮购任静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