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自己的娃是个懂事的孩子吗?
估计大部分妈妈都希望这样,因为这样带娃就省心多了!但有些妈妈可能会认为,孩子太懂事,未必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最近,某报社针对“懂事的孩子,最可怜”这个话题,对2000人进行了调查。65.3%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从小就是那个“懂事”的孩子;仅19.1%的受访者认为懂事的孩子比“熊孩子”更快乐。
于是很多家长又开始被调查结果误导了——支持的一方认同了“懂事的孩子,最可怜”的观点;反对的一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熊孩子”更幸福的论调。
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01
孩子懂事=顺从,这算哪门子的成功教育?
亲戚L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小天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无论谁想要得到他手中的玩具,孩子都会马上给。孩子有点胆怯,只要别人开口问他要东西,不管多不情愿,孩子都会给。
L很是郁闷,她和老公为人处事都是霸气侧漏,走路带风的……为啥孩子没有遗传到这一点,反而特别胆小呢?
经过和心理咨询师沟通才明白,原来她平时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了!例如,暑假朋友聚餐,别的孩子都可以喝一小杯冰果汁,但是他的孩子不可以。当然在场的妈妈都会夸这个孩子懂事,L也对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很满意……但是,大家明明就看到了孩子对冰果汁那种渴望的眼神。
如果孩子的懂事,仅仅是因为害怕大人的权威,那就变成了顺从。表面上,这样的管教会非常省心,但这样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副作用”——孩子会常常压抑自己的需求,对外界只敢说“好”、“可以”、“没关系”……这就变成了温吞、隐忍、怯懦。
02
懂事的另一种涵义
懂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上面提到的顺从、温吞、隐忍、怯懦,这种孩子,也就是大多数人眼里很“乖”的孩子。但是这种懂事并非孩子真的懂事理,而是在父母的权威教育下,被迫地学会了“察言观色”。从这个角度看,懂事的孩子的确有可怜之处。
另一种懂事,是孩子真正理解了“社会化行为”的意义和规则,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能够按照社会规则行事。这是一种内化了的“懂事”,孩子的行为符合家长对他的期许,并不是因为孩子害怕家长,想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讨好”家长;而是孩子自己能判断,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一定不能做的。
相比起来,我们都更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因为真的“懂事”而“懂事”!
懂事的孩子往往这样:明明想吃的东西,却说不要;明明想买的东西,却说太贵;明明想做的事情,却说不去。
03
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儿的抱怨:小时候家里穷,过年买新衣服的时候,女儿总会说:“给弟弟买吧,我不要!”其实,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妈妈也会给她买一件。当然,最后衣服只买给了弟弟!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五百,身上的衣服又土又丑。可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女儿总能省出一笔钱,给家里人捎带一些外面的特产。村里的人都说她懂事!
后来,生活慢慢变好。一次,父亲开车被撞,软组织挫伤,并不严重,妈妈把这事告诉了她,让她打个电话给她爸。女儿问妈妈:“告诉弟弟了吗?”妈妈回答:“没有,怕影响他找工作。”女儿有点难以理解:“你怎么不怕影响我的工作呢?”妈妈说:“你比较懂事啊!”
武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更严重的是,在这种懂事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会在未来的社会中面临更多的迷茫与纠结:不懂得拒绝,对他人的请求总是来者不拒。羞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总觉得自己的需求是有罪的期望对方能揣度出自己的心思。自卑、敏感,表面上是善解人意,可背后却害怕对方不高兴,哪怕委屈自己。
职场上,不知道如何向老板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朋友间,总是秉承着“谈钱伤感情”的原则;恋爱中,对自己想要的总是不说,总期望着另外一半能懂得自己。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字美图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心理咨询专家介绍
王艳:心理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子勋后现代整合技术山西督导小组特聘督导师,山西省“十大杰出知识女性”。近年来多次主持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并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关注我们了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