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夏:温润如玉的嗓音 | 唱功技术分析

胡夏:温润如玉的嗓音 | 唱功技术分析

唱功大学 内地男星 2020-05-22 19:30:46 3044

这是 唱功酱 第 727 篇关于歌唱的文章


《歌手·当打之年》已经结束一个多月了,那些唱功优秀的歌手,比如周深,比如华晨宇,比如袁娅维,一期又一期唱下来,酱酱从各个角度,各个维度,剖析他们的唱功,相信还是非常详细的。但是,却有这么一位歌手,一共演唱了两首歌曲,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使得酱酱当时没有办法从更全面的视角,将他的演唱能力,进行概括。他就是胡夏。

 


其实,在《歌手·当打之年》舞台,匆匆地来,匆匆地去的歌手,又何止胡夏一人。但是,作为一名声音研究者,酱酱总是会对声音能力出类拔萃的歌手,格外关注。必须承认,普通人对于歌手唱功的判断,其实还是存在极大的“跟风性”,比如歌手的资历呀,乐评人的态度呀,风评论调的大方向呀,都是真正左右他们判断结果的重要因素。至于独立判断的专业能力,还差得很远。

 


当然,酱酱并不是在批判这样子的现象,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学科,这么多领域,我们作为个体,怎么可能全部了解。所以,那些我们不了解的学科,不了解的领域,肯定就需要或深或浅的引导。比如普通人对于歌手唱功的判断,这件事情本身,刚才所提到的歌手的资历,乐评人的态度,风评论调的大方向,自然而然也属于引导的一部分。

 


而这里所提到的“引导”,也正是令酱酱感到最为遗憾的地方。酱酱最为遗憾的,并不是胡夏没有奇袭成功,复活成功,多唱几首歌曲。而是这么一位唱功很棒的歌手,来到歌手舞台又离开歌手舞台,激起的讨论、话题性,竟然如此微不足道。大家不会觉得胡夏和其他淘汰歌手存在什么区别,这正是引导的力量缺失,导致的结果。所以,这篇文章,酱酱其实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或多或少增强大家对于胡夏唱功的了解,起到引导的作用。毕竟,这么优秀的一位歌手,他的不温不火,酱酱实在觉得太可惜了。

说起胡夏的唱功,许多朋友首先一定会联想到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题曲:《那些年》。这首歌曲在当时的技术圈,讨论还是非常大的。初听起来,就是一首普普通通的芭乐。然而,自己尝试跟唱一下,才会发现其中门道大得不得了,怎么不是那么容易唱呀,怎么唱着唱着就扯嗓子了呀?是的,《那些年》这首歌曲,其实非常难。副歌部分,不断地换声区输出,一个又一个A4,都卡在了许多男生最尴尬的高音上。更尴尬的是,《那些年》的高音,还不能强,不能重,必须使用非常轻柔,非常干净的声音,才能够契合歌曲本身清新的意境。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轻柔、干净,就是许多朋友对于胡夏的演唱,使用最多的形容词。但是,正如酱酱一直强调的那样,所有关于声音的形容,都不是无中生有,都是能够通过技术语言,予以分析的。胡夏那存在于任何歌曲之中的轻柔、干净的声音,体现的技术,正是平衡混声。

 


作为最为常见的一种混声形态,能够熟练使用平衡混声的歌手,实在多不胜数。而胡夏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极具东方化色彩的清晰的咬字,从低到高极为稳定的喉位,以及充盈的头腔共鸣。

 

酱酱之前有看到过一种评论,认为胡夏的嗓音,与李健、林志炫等歌手非常相似。不过,从酱酱的角度看来,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最为显著的一点就在于,胡夏的声音要厚很多。其实,就说话的状态来观测,胡夏也并不是林志炫那样的薄嗓子。李健虽然也不是薄嗓子,但是,李健唱歌的时候却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自己的声带拉薄至和薄嗓子歌手相当的程度。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不少人觉得胡夏的嗓音,和李健、林志炫他们非常相似呢?想来还是酱酱刚才所提到的轻柔、干净,这些指标。是的,就轻柔、干净这些指标背后的技术来看,胡夏的平衡混声,边缘振动,头腔共鸣,与李健、林志炫都是非常匹配的。但是,在整体的发声位置上,胡夏却和李健、林志炫不同。

 


李健也好,林志炫也好,似乎都非常追求一种人声器乐化的音质,所以,往往一张口,气流就全部融入高位置之中,至于口腔共鸣,仅仅是作为构音工具使用,并不会希望表现出来多少口腔共鸣的色彩,因此,音色极为纤细。胡夏并不是这样,他拥有不俗的高位置共鸣,却并没有将气流全部融入高位置之中,分配了很大一部分到口腔之中,所以,胡夏的声音,高位置共鸣和口腔共鸣实际上是平行而立的,在中低声区,口腔共鸣的色彩甚至还会更多,这也就促使了胡夏的声音相较于李健、林志炫来说,更厚一些,更粗一些。

 


以上仅仅是技术与音色的差异性,并不存在优劣,不同歌手,拥有不同追求。胡夏舍弃一定的高位置共鸣,从而开发口腔共鸣,使得他的音色,未能拥有极致的出尘感,但是,却也令他收获了更多现代化的气息,在传统与现代的表现力上,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边缘振动,平衡混声,头腔共鸣,清晰的咬字,是他的声音之中,传统的一部分;口腔共鸣的色彩,以及通过口腔共鸣所延伸出来的一系列细节处理,则是他的声音之中,现代的一部分。《张三的歌》,是胡夏的声音在传统的表现,《我是你你是我》是胡夏的声音现代的表现,《那些年》则是胡夏的声音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表现。

 


除了口腔共鸣,胡夏的高音,也是一大亮点。不强调力度,不强调锐度,所以,给予人的直接的听觉刺激,往往不是多么强,总会令人误以为他没有唱高音,但是,测试下来,才发现音高早就到达A4,Bb4。


 

这就是平衡混声上高音的表现。除此之外,胡夏在压缩上也十分保守,或许是为了声音的清透,并不会将声带拉得太过紧致,而是使用更多的边缘振动,平稳过渡。质量仍然非常漂亮,在换声区,甚至B4这些高度,都能够唱出仿佛清泉激荡在山谷间的动人效果,凭借的正是稳定的喉位,充盈的头腔共鸣。这是没有任何压迫感的高音,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当然,这样子的技术手段,也并不是没有负面效果,最显著的就是高音的局限性。由于压缩力量实在太少,胡夏并不能够在C5以上的五组音域疯狂输出。另一方面,就是酱酱刚才所提到的听觉刺激不够强。压缩的力量,是直接与声音的穿透力挂钩的,即便只是在四组,有压缩的声音,相比没有压缩的声音,金属质感也绝对不在一个层次。

 


但是,纵观胡夏的演唱,纵观他对于声音的追求,没有选择增强声音攻击性的压缩技术,其实也不难以理解。因为,胡夏本身就不希望展现攻击性的一面。他纯净的平衡混声,跨过传统与现代的高位置共鸣与口腔共鸣,包括云淡风轻的细节处理,都是在向我们描绘这样一个声音人格: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拓展阅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