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精神病医院冲刺IPO的背后

黎明:精神病医院冲刺IPO的背后

杂文家 港台男星 2017-12-30 12:00:04 488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精神病医院冲刺背后:精神病人越来越多、行业正在大赚钱”——近日深蓝财经网拿出这样的报道,既是股市信息,又是医疗行业消息。但报道方并不满足于仅对两个行业产生影响,于是这儿出现了个鲜明对比:一面是病人多的悲催,一面是赚大钱的喜悦。这就调动起了各领域吃瓜群众的注意力。

 

证监会在12月22日晚间更新披露的IPO预先披露名单中,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康宁医院主营业务为精神疾病的专科医疗服务,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精神专科医院集团,这家已经在2015年登陆港股的首家上市精神病医院,如果在A股也成功登陆,将会实现A+H的上市融资计划。

 

该公司的招股书透露了两个令人不安的“秘密”:其一,患者和收入逐年增长。精神专科医院入院人次从2010年的93.5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148.6万人;诊疗人次从2010年的2046.1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041.2万人次。其二,精神病人的显好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66.2%。

 

病人多,医院赚大钱;死人多,殡葬业赚大钱;豆腐渣工程多,GDP也见长;天灾人祸后,相关应急救难的行当业务繁忙、营收大涨……账面上的经济数据在人为操作下可能掩盖世间悲剧,甚至能为丑闻抹上一笔乐观的亮色。以经济为中心而忽略人本、人文的话,确实为害不浅,可谓膏肓之患,而公众多年来见过了太多的“要钱不要(别人)命”现象,一看精神病院前景大好和上市的消息,基本都不往好处想,几乎都将其视为堪忧的负面事件——厉害了咱的病!让精神病院精神了!

 

然而,该公司招股书披露的消息,并不都是负面的,信息中并无该集团“黑心”的证明。严谨地说:精神疾病的宏观增长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医院诊治患者逐年增加,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以往的就诊率实在太低了。知道这,就需要一点专业素养了,我们说精神病呢,就得严肃点。

 

对业外圈子阐述精神疾病极为困难,这事涉及面太宽,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还好,从青年时期我就发现自己对精神病人具有强大的维稳能力,大概精神气质接近的缘故吧,精神病患者倾向于将我视为他们的头儿,算个和“精神领袖”齐名的“精神病领袖”。百年来中国没出思想家,可“精神家”还是有的,比如我就是。“你有精神病,老子也不是没有!”这句就是我的名言,也是颇受精神病学界重视的名篇,据网友说用后语惊四座,自己心里倍爽。不过,即便术有专攻,也得界定个范围,只能捋一捋几个人们普遍关心的大众化问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精神疾病患者知多少?

 

精神病多则多祸事,说不上危害到谁,所以大家在意这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疾病,包括严重精神障碍和常见精神障碍。中国将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疾病,列为严重精神障碍进行管理。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约为1%左右。据国家卫计委公布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540万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数约占在册患者总数的3/4。

 

而在2014年底,严重患者登记在册的数字是429.7万例。这意味着,两年的时间内,登记在册的人数增加了110万例。注意,这不能简单作为医疗退步和危情加剧的例证。

 

上面数据不包括常见精神障碍,通常所说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以及酒精和药物依赖等不在其中,也没见老年痴呆症资料。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称,精神疾病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为7%,已经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医疗体系的最大负担。康宁医院登陆港股前曾聘请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研究,Frost & Sullivan报告称,中国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差不多每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与焦虑、情绪、滥用药物及精神絮乱有关。

 

精神病医院生意会有多好?

 

病患越多市场越大,生活压力越大,病患就越多,这市场的前景比招股书显示的只好不差。《柳叶刀》周刊一项研究曾指出,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Frost & Sullivan报告,中国私家精神科医疗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人民币22 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人民币5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8%,预计2015年到2019年市场规模将由人民币62亿元增至人民币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8%。

 

我看其前景就更乐观了。抑郁症是中国最经常被诊断的第二大精神疾病,近年来抑郁症已取代精神分裂症,成为中国顶尖精神病院的最常见精神疾病。根据一些估计数据,在2011年超过2.6亿人至少出现了轻度抑郁,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等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还有,进入老年社会,老年精神疾病肯定也是医院的一块大蛋糕,医院完全可以和殡葬业一起共享老年社会的发展成果。我还没说留守儿童产生的市场潜力,谨慎点好,拿不准就不说。

 

Frost & Sullivan的报告还说,中国在2011年每10000人配备的精神科医生仅为0.15人,比大多数的主要经济体都低,仅好于印度。本国官方也承认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严重短缺,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1.71张/万人口(全球平均4.36张/万人口),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全球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平均2.03名/10万人口),且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市级城市……这样,不仅具备大市场,在医疗资源紧缺这一点上也“得天独厚”,只要突破准入难关,这生意没法不火。

 

国外智囊的论证也很“乐观”。美国《外交》双月刊2015年1/2月号提到一份报告,报告估计从2010年到203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给全球国内生产总值造成46.7万亿美元的损失,报告称,未来这一巨额成本的主要来源将是精神疾病,预计到2030年,精神疾病将在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负担中占到1/3以上。

 

有些网友认为不该允许精神病医院上市,没道理啊。制造杀人武器的兵工厂和吃死人饭的殡葬业都能上市,其他医院能上市,凭什么能派上大用场的精神病医院不能上?它上市合理合法还顺应大趋势,不准才不对。

 

精神病医院股票有什么特点?这个小问题也出答案了:抗风险能力强,不在乎来自外部的负面消息。什么经济衰退、行业萧条、大灾大难,甚至包括股灾本身……凡是能制造精神病的因素,都是这类股的利好消息。按这逻辑推理的人越多,这种股越是出事还越坚挺,击鼓传花游戏时间长一些。

 

精神病医疗服务水平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治疗手段上变化比较大。过去对患者一般都是药物治疗,现在除了药物还有物理治疗、个体和团体心理治疗及康复治疗,算是立体式的治疗方法了。现在的电击治疗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先麻醉,再注射肌松剂,最后才电疗,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治疗,对严重抑郁和极度狂躁的患者有效明显效果。

 

多国研究人员报告说,通过大规模研究发现了一百多种与精神疾病有关的基因变异,这发现,为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精神疾病防治方法带来了希望。突破性进展还没有,眼下我们只能期待。

 

精神病人显好率为什么不升反降?

 

技术和服务有所提高,社会投入加大,队伍加紧建设中,按说不该啊。原因其实简单,就剩下经济能力和医疗保障问题不能排除了,不光是那个要上市公司的事,全国都一样。直说白道,治不起。

 

医疗成本高,严重患者一天花几百元,一人患病拖垮全家,能坚持治疗到大见成效的家庭为数不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极为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贫困率高,文化程度低,治疗依从性低,2016年底,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贫困率达到57.2%。况且,中国精神病患者六成来自农村,多数患者缺乏医疗保障,对部分家庭即便医药免费,他们连其他开支也担负不起,只能终止住院治疗。结果,只有四成精神病人接受治疗,其中中断治疗的又占了相当比例。

 

目前的强制医疗制度,普惠不了严重精神病患者。其适用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二是行为人必须属于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三是行为人必须有继续 危害社会可能的。行为人不是同时符合这三条件,就享受不到强制医疗待遇,这就导致相当数量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护和治疗,也对他人的安全构成长久的威胁。

 

精神疾病什么病因?我们能做什么?

 

多数精神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学早期检测指标和辅助诊断技术手段不多。国内外研究发现,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对稳定,与地域、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等关系不大,而社会性因素如生存压力、心理应激事件等,为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的诱因,这一点可成共识。

 

以我之见,人生童年期的创伤经验,负面的生活压力事件,挫败的人际关系,强迫处境等等,都能成为形成精神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而不管哪种类型、程度的精神疾病患者,都缺两种东西:一是缺爱,二是缺认知和意志训练。爱和理性,对大病小病都是好药、好大夫;实事求是、科学思维,不仅是优秀之学养、品格,也是普通人的强心健身之宝。

 

对每一位亲近者,我都强调心理健全、精神健美的价值,指出每个人都可能制造“精神病病人”,也都有可能成为防治这种病的“灵丹妙药”。但发表公共意见时,我就会突出强调社会中强势群体对人群心理健康度的影响。

 

后天的精神疾病患者,曾经是说理的,他们曾经拥有讲理和接受道理的能力,在他们这个群体之中,或许还存在不少“特别认理”的人。公权力在不造成并缓解国民“压力事件”方面,在解脱国民“不公正强迫处境”方面,比所有医生、所有药物都更有效,故而,合法把持公权,通过设计或改善制度、机制和政策,使公平正义得以落实与体现,即祛大病、行大善。

 

警惕、抵制所有的“权造精神病”事项;关心患者,真把精神病患者当病人,不歧视、不施加任何心理损害,让自己成为彼方乐于接受、由衷欢迎的人——那么,你将在减少患者、改变患者恶劣生态的同时,将自身的生活与精神品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声明:本文为UC名家专栏约稿,禁止任何转载】

关我图明白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