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强到什么地步

唐国强,强到什么地步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内地男星 2016-07-16 19:13:13 446

以前有位老演员,叫古月。老影迷可能知道。

他为什么独一无二老是有戏拍呢?看图就知道了。
他的特别之处:叶帅,对,就是平乱定天下的叶帅,钦定的他。

所以提他,是因为:
在唐国强之前,几乎一切演太祖的演员,都是这个模板,还得讲地道的口音。这类演员,叫做特型演员。


维基如是说:


出于“重现当年情景”的需要,用一个固定的,与某个伟人面貌相似的演员饰演其在影视剧作品中的角色。他们不但享有特殊待遇,而且由于揣摩角色日久,往往被视为伟人的化身。
因此对这类演员的挑选也特别严格,对他们从事可能影响形象的活动也多有限制。
中国官方针对饰演开国元勋的特型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除了形象要与特定人物相似外,还要有特定的身高体重的标准;另外特型演员一向被称作“担任某某人的不二人选”,故特型演员往往除了特定角色之外其他方面的戏路较为有限





来到唐国强老师。
当年他开始扮太祖时,大多是长征戏。

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根本不像啊!讲的也不是湖南口音!!”


容貌不像。口音不像。各种不像。
还有人拿他早年“奶油小生”的称号说事。
现在再回头看看,是不是都无所谓了?

他的演技好到什么程度?答:在他演太祖前,半个世纪,人民习惯了太祖的特型演员(太祖的画像和语录,至今在许多农村地区还挂着),但他的出现,让大家可以接受一个不讲湖南口音,长得也不是十足像的太祖。
考虑到太祖在我国一度普及度仿佛宗教一般的姿态,简直就像是基督徒们接受一个容貌大不相同的耶稣似的。

这是他演技的效果。硬生生开了一片新天地。以前,大家是按着太祖脸找演员。
从他以后,一切都改变了。
以至于可能现在,大家都忘记了:以前,是要找太祖脸会讲湖南口音的演员,来演太祖的。
要记住他可是太祖的影武者,而居然改变了以太祖本人为模板的习惯。这是多大的扭转。



至于他演技本身,声台形表。
,只说最著名的《三国演义》。诸葛亮出庐时是出庐的样子,英锐焕发;五丈原是五丈原的样子,鞠躬尽瘁。看笑看哭者二十多年来也百千万上亿了吧。大家可能习惯了,那么,摘一集《火草船借箭》,摘一集《五丈原》,你会很诧异:在同一部剧里,年少与年老,有如此大跨度的风格差异吧?论深度,《雍正王朝》里可能形象单一一点,但深度,够了吧?
,他诸葛亮时是诸葛亮,郑庄公是郑庄公,雍正是雍正,太祖是太祖。
台与声,这个简直是共和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存在。您不觉得现在一提起蓝翔,耳旁边都是他的声音么?这种醇厚到永远在你耳边无法忘怀的黏性,堪比赵忠祥老师。再要多说的话,去看战王司徒就是了。


最难得的一点。
我们看剧看电影的,一定都懂。正面角色,难演。
因为越是有缺陷的角色,越容易体现内心冲突和演技。冯远征的安嘉和,吴镇宇的倪永孝,杜旭东的韩荣发(《大宅门》的观众铭心刻骨忘不了这位吧?),魏宗万的高太尉,李明启的容嬷嬷,吴刚的陆桥山,刘洵的李公公,大家都难以忘怀。
演得好的正面角色,也得有缺点,有棱角,才好看。比如陈宝国的白老七,姜文那几位姓马的角色,刘佩琦的白老三,鲍国安的曹操。
甚至,反派许多时候,更容易演得让人记住,或者说,显演技。比如《北平无战事》里陈宝国的徐铁英,比如《风声》里王志文,比他们演正派的时候,更容易出味道。
所以大家看《北平无战事》或《潜伏》这类大飚戏之作时,会觉得反派更有味道,主角比较寡淡。一半也是因为,主角,或曰正派,不好演,容易平面了。
陈宝国演汉武帝和白老七时,都加入了一点匪气,好比加了一点辣椒;比他当年演邓世昌,是更有味道的。

唐国强历来的角色,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演的大部分角色,必须,不能有阴暗面。要演得正,还让观众喜欢,很难。
但他演好了。从诸葛亮,到雍正,到太祖。都正,但都让人喜欢。这就是演技。

我得特意点名的一部剧是《建国大业》。我知道,许多人会说这是政绩工程。我也不喜欢这片子的若干做法,对台本许多处也有意见。
但只论在其中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先生和唐国强的太祖,各有可圈可点之处。
尤其是唐国强。本来这部片,很容易拍成高大全假大空的造型,但他把握着尺度:一面不失开国之主宏概,一面在某些个人表情和自言自语上,包括淮海战役结束后的醉倒微笑那几幕,都令人心折。
即,这是个让人信服的角色,姑且不论是否合乎历史。

中国有无数好演员。但在镜头前,在最大台面上,能演得,还不假的演员,还能让人感到演技的,很少了。唐国强是仅有的几个,之一。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