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都能遇到世上另一个自己

愿我们都能遇到世上另一个自己

上官文露读书会 欧美男星 2018-11-09 20:30:27 573

导演:亚当·艾略特

编剧:亚当·艾略特

主演:托妮·科莱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瑞克·巴纳

类型: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澳大利亚

上映时间:2009年4月9日(澳大利亚)

片长:Australia: 80 分钟 / Germany:92分钟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文 何聊生 | 主播 上官文露




  / Part 01 

「 孤独的人在所有故事里找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叫“星星的孩子”。对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人这样解释:“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很多看似美丽的事物背后,往往都是最残酷的东西。“星星的孩子”,如此美丽名字的背后,却是一种先天缺陷——自闭症,它的结果是孤独、封闭到极致。

在动物的世界中也有这种自闭症,有一只据说是世上最孤独的鲸,被取名叫Alice。之所以说它最孤独,是因为正常鲸鱼的频率都是15-25赫兹,而Alice的频率是52赫兹。它终年漫游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里,发出求偶的歌声,但是永远都不会有任何同类回应。

 

关于Alice的故事,开始于1992年,一座海军观测站捕捉到了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不是来自于任何船只,它是一首鲸歌。这座海军观测站继续追踪这首鲸歌,最终发现了它来自于Alice。他们做出了一个令人伤感的结论,“也许很难接受的是……它可能是广阔海洋里唯一一只这样的鲸。”很多人对“Alice”的了解止步于此,但是在2010年,故事有了新的进展。另一个研究团队首次捕捉到了和Alice相符的鲸歌,而且是在两个地方同时。这让人猜测,也许这只最孤独的鲸,最终终于寻找到了它的同类。


|Photo by Donalboyd(ins)


除了世界上最孤独的鲸,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的存在,比如宇宙里最孤独的星球和世上最寂寞的岛屿。它们总是被解读成孤独的一种隐喻,可是,它们真的会感到孤独吗?

这样浪漫化、人性化的解读,不过是人们将自己的孤独投射在它们身上的结果。

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承受孤独的袭击,而在孤独的鲸歌里,人们听到了自己。他们担心自己不被了解,又担心被了解之后,不被人喜爱,因此循环往复地陷入孤独之中……

 

今天带来的这部《玛丽和马克思》,讲的就是两只世上最孤独的鲸的相遇。故事的开始,玛丽还是一个八岁的女孩儿,额头中央有着屎黄色的胎记,在学校被同龄人嘲笑,心里的自卑逐渐生根。马克思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肥胖,暴食,贫穷还患有亚斯伯格综合征(程度较轻的自闭症),被所有人视作怪胎。

他们身上同样有着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缺陷”,让他们同处于世界的边缘。

这是一对忘年之交,他们身在不同的大洲,往来通信十年二十年,在每一封信中解答对方的困惑,给彼此安慰,在彼此身上获取力量。

他们的故事有一个令人遗憾却无比温情的结尾,当玛丽终于来到纽约,来到马克思家里的时候,马克思已经离开了人世。马克思至死维持着头朝上的姿态,玛丽顺着马克思的视线,抬头去望头顶上的天花板,她看到那上面贴满了几十年来他们之间来往的全部信件。

他到最后一刻,还念着她。



能够令观众买账的电影,通常都是情节曲折,设定刺激的幻想类影片,里面充斥着伟大英雄和绝世美人的故事和小人物的逆袭。

而《玛丽和马克思》让人注意到影视作品的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影视作品也可以选择展示更普遍更真实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并不如现在泡沫偶像剧里那样美型,拯救世界和英雄美人的戏码也不存在,只有平凡普通的人,在或平淡或残酷的生活中,努力捕捉着细小的温情。

 

当你看到宫崎骏和新海诚笔下,比现实中更美丽的天空和漫天的樱花时,也许你会觉得,动画这种手段是为了弥补现实里相对不足的美而存在的。但当你看到《玛丽和马克思》,却可能会改变这个看法。因为,它是一部空前“丑陋”的动画,为了实现这种“丑陋”,剧组用黏土制做了几百个小人,而更令追求唯美的观众失望的是,这些黏土小人,不存在任何主角光环,它们每一个人的五官都充满缺陷。



而这部片子建构的世界,也因为全部用灰色的黏土构建场景,显示出压抑的灰色调。这个灰色的世界,暗示的就是玛丽和马克思,两个有缺陷的人所处的世界,但是他们遇见彼此之后,却给彼此的世界带来了色彩。





  / Part 02 

「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幸福 


孤独无法被消灭,但是可以被缓解。而孤独的缓解无疑非常需要这样一组关系:倾诉者与倾听者。

一个人每天都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情绪垃圾,当这种情绪超过自己所能耐受的量时,人就会感觉到苦闷,毫无疑问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出口。

从这一点来说,树洞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把心中的一份秘密说给吴哥窟旁的树洞,然后以草封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找不到这样一个“树洞”。当你觉得情绪溢满的时候,看着通讯录里所有的朋友,会觉得他们好像存在又似乎不存在,因为你似乎找不到一个可以把这件事情说给他听的人。你有着种种顾虑,这件事情难以向人袒露,就算可以袒露,是否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他人……?

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陌生人之间的社交。

 

倾诉是一种永远存在的需求,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有倾诉欲望的人,而倾听者则不然,因为倾听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立场,完全进入对方的世界。在一段治愈系的关系里,一定要有一个人,肯做一个暂时的配角。

在玛丽和马克思的这段关系中,玛丽几乎一直是倾诉者,她作为一个比马克思小几十岁的“孩子”,向马克思提出过无数的困惑。

那么,难道倾听者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扮演了一个“垃圾桶”的角色吗?

不是的,倾听者同样有收获。

观众可以看到,每当收到玛丽的来信,马克思都会陷入一种严重的焦虑之中。这是因为玛丽抛来的每一个疑问,都让马克思正视了一些自己从来不敢去面对,但是永远在心中隐隐作痛的问题。



当玛丽问“你有没有被人欺负过”时,马克思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阴影。但在给玛丽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治愈。当玛丽拼命攒钱去整容整掉胎记,却仍然没有收获爱情的时候,向马克思倾诉了自己的迷茫。一生孤独的马克思又一次面临自己逃避的爱情问题,当他告诉玛丽“首先要爱你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告诉自己。

《玛丽和马克思》带给我们的新的思考是,做一个倾听者,治愈的不仅是别人,还有自己。






  / Part 03 

「 关于友情的公式 


听起来可能很难以置信,很多人都不认为自己有真正的朋友,他们觉得自己和身边大多数人不过是同学、同事这种客观的社会关系,而他们之间类似友情的全部内容不过是一起结伴上课、吃饭。

一份具有深度的友情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会去刻意寻求的东西,它要么不会发生,要么就发生得非常偶然。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是,每一颗孤独的心灵都需要友情,而好的友情会相互治愈。

 

玛丽和马克思因为自身的缺陷,在生活中找不到任何一个朋友。在灰色调的影片中,连马克思头顶上常年戴着的帽子都是灰色的,而玛丽也有一枚心情戒指,那枚戒指常年是灰色的,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才会变红。



但两个人开始通信之后,马克思头顶的帽子变成了红色,而玛丽的戒指也变成了红色。

这是一个隐喻,它证明的是,这段友情改变了彼此。



那么当我们回顾他们的交往过程,会发现,他们交往的深入,并不是由于足够陌生就可以放心托付的真心,而是双方更多的努力。

玛丽和马克思成为忘年之交,主要经过几次重要的来信,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一道关于人与人如何深入交往的公式。

 

第一次是让他们结识的来信。它指出的是,一定要有一方事先发出信号。

给一个陌生人写信,你想过这件事吗?

这是一件可能得不到回应的事情,而玛丽因为强烈的孤独感而这样做了。那个年代一个国家所有人的联系方式都记录在同一本厚厚的册子上,在邮局,玛丽翻到了这本册子,并在上面随机选择了马克思的联系方式。她在给马克思的信中介绍自己,并表示希望能够和他成为朋友。



第二次是引起共鸣的来信。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友情的深入,需要双方心灵的融合和共鸣。

被人嘲笑,没有朋友的玛丽写信给马克思,问他你有没有被人欺负过,这是双方第一次分享他们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共同的爱好是因为他们都有同样的心灵诉求。他们喜欢同一部动画片《诺布莱一家》,因为那里面构建了一个人与人相互理解、和谐相处的温情世界。


第三次是展示脆弱的来信。它说明的是,抵达最深层的交往的最终途径,是一种真挚的信任。

那一次,玛丽给马克思寄去一瓶自己的眼泪。



马克思觉得那是他一生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因为他知道,这瓶眼泪意味着彻底的敞开。当一段友情能让你坦然显露自己的脆弱而不担心被误解和遭受攻击时,它已经为它的深刻程度做了自我证明。

 

令所有人都难忘的那个朋友,一定不是在你获得成就和已经变得坚强时,与你分享快乐的那一个,而是在你在脆弱和迷惘时候,站在你身旁陪伴你的那一个。



一首歌、一部影片、一本书,它们的意义在于和遇见它们的人产生共鸣,《玛丽和马克思》面向很多观众完成了这种意义。我想如果你曾经困惑,孤独,这部电影也会属于你。




本期配乐

Dale Cornilius - How I Feel / Pulping Her Life

Kamal - Whale Rider

Isaac Shepard - Fleeting Moments

Isaac Shepard - Facing the Mirror

Hans Zimmer,Lorne Balfe - The New World

Pink Martini - What Ever Will Be Will Be


本期插图

来源于电影《玛丽和马克思》



 转载授权请后台输入「转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点赞」

偷偷告诉你 设置星标  获得福利的机会更大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