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闫妮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大迷糊」。
在军艺上学的时候,晾衣服对闫妮来说是个大难题。她总是瞄不准头顶的晾衣绳,衣服扔上去又掉下来,得洗好几遍。
参加工作之后,她自己开车去拍戏,走错高速公路口是常事。不认路的闫妮有时候会和导航仪吵架,问它:“你怎么了?失恋了还是心情不好?”
洪剑涛说:“和她约晚饭,夜宵的时间能找到你就不错了。”
但好友耿乐却形容闫妮是这样一个人:为爱痴狂,对艺术癫狂。
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中,闫妮贡献了一出感人至深的家乡戏。荧屏里的她,变身成精英电商女王,冷静克制的表演之下,是极富爆发力的情感火山。
这份因戏而痴狂的劲儿,也许就是她“迷糊背后的大智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最纯粹的那一种演员。
在《我和我的家乡》整部电影里,闫飞燕无疑是最完整的一位女性角色。从毛乌素沙漠走出来的女孩,有从苦地方长大的坚毅,又有内心深处的柔软。
罗伯特·麦基曾在《故事》中定义:“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这种变化,被称作“人物弧光”。
在闫妮的表演里,我们能看到闫飞燕这个角色的某种弧光。她冰冷的外壳在逐渐融化掉,内心淳朴的陕北少女逐渐显现。
最初,闫飞燕在高铁上遇见乔树林这个“土大款”,她是不信任的。面对乔树林的过度热情,她的身体向对面微侧,表现出抗拒。
这时的闫妮,说台词时没有把嘴巴张大,为的是显出带货明星的某种“架子”。
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在闫飞燕下了汽车,走进羊杂汤摊铺的时候转变了。
看到家乡的美食,闫飞燕第一次绽放了笑容。她用家乡话很兴奋地喊着食物的名字,这样的恋乡特质,为后面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当乔树林真实一面被孩子的演讲揭开后,她用力地捶了几下乔树林的胸,这个充满孩子气的动作,是家乡人之间一种特别朴实的表达,代表着闫飞燕放下了戒备。
很多人看完片子以后,都说自己被闫飞燕这个角色感动了,“想起了陕北,回忆起家乡的过往。”
被提及最多的一个场景,是闫飞燕回到高妈妈的坟旁,她守着大树,遥望着家乡,泣不成声。
这场戏第一次拍摄时,闫妮哭得失控,连现场打板的场记姑娘都不忍看她的悲伤。
后来闫妮告诉俞白眉导演,自己在梦里也经常会梦见很亲的人,但却怎么也够不到她。
邓超和俞白眉透过监视器看完这场表演,在回去的车上聊:“(妮儿)那个爱是那么深沉,经常被她吸进去了,那是她很多的乡情。”
就像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闫妮说的:“我跑了十几年的龙套。当我第一次用家乡话演绎佟湘玉那个角色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成名作。这一次也是在大银幕上第一次演绎一个陕西女子,我想说是陕西成就了我。”
这片土地,有她思念的人,有她熟悉的一切。
也许正是这种将演戏融入到生命中的职业态度,使得“妮式喜剧”形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让你笑着笑着就哭了的风格。
她面带喜悦的一句台词,却能精准打到观众内心深处的痛点,让人体会到角色笑容背后的万千无奈。
生活里的闫妮就是那个勇敢的彩霞,她说:“羊在山上晒不黑,猪在圈里捂不白,我就是我,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部分参考资料:
[1]、《超级访问》闫妮访谈
[2]、人物 | 闫妮:梦中人
[3]、《鲁豫有约》访问闫妮
[4]、《凤凰网·非常道》专访闫妮
[5]、最人物 | 41年前,葛优写给闫妮的第1封情书
[6]、新京报 | 45 岁变美,风情万种就是闫妮的命
[7]、《金星秀》访谈闫妮:不慌不忙的坚强
-END-
作者 | 叉少
喜报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叉少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