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长者大战腐化官员。”
成龙近年来最好的一部电影,却算不上一部成龙电影?看似五五开的双雄戏,却没有想象中的对决?所谓拳拳到肉的动作打斗戏,却不算是电影的重点?
《英伦对决》,这个国庆档里最特别的一部片,沉稳而老派。它以压抑严肃的画风,复杂走脑的故事,在一众喜剧中分外显眼,7.4分的评分也基本保持稳定。
不像同档期的其他电影,大致都有一个确定的风格。由于宣发与类型的缘故,当你去看这部片,一些不可预期的东西,会打破你原有的观影期待,并产生新的乐趣。
一个你不熟悉的成龙,一部和你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电影,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呢?
别理那些营销话术的忽悠,众口一辞的称赞,听走出影院的王老实,对你实话实说。
前方有剧透,看官请注意。
一部成龙电影?并不是
成龙参演的电影,并不一定是成龙电影。
如预告片里呈现的,画了老妆的成龙,皱纹明显、眼袋瞩目,外表上就和大家心目中的功夫巨星不太一样。
相比典型成龙电影的明快喜感,这部片从头至尾都是丧气满满的氛围,满脸沉重的他,举手投足间,都在诉说一个卑微长者的绝望。
女儿遇害,求助无门,忍无可忍,亲自动手。成龙此次扮演的“关玉明”,自始至终都以报私仇为出发点,丝毫没有他爱强调的那套国家主义立场。此外,不打嘴炮改走心的他,这回没有了家长式的说教,反而选择用沉默诠释平民百姓的处境。
“政治与恐怖分子是首鼠两端,握住一个就能抓住另一个。”
不相信体制的关玉明,依稀可见《警察故事》中“陈家驹”的影子,他身为华裔英国人的处境,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新宿事件》中的外籍人“铁头”,一种更为暗黑的人设。
这种非主流的角色,拓宽了成龙原有的形象空间。只可惜,相比反英雄化、去成龙化更彻底的《新宿事件》,本片中的关玉明,文戏时还是个底层老头,一动起来就又回到了超强技能的打星套路,即使他老态明显,被打的每一拳都让观众心疼。
这些年来,过多模糊焦点的八卦,过多神化意味的工程,让“成龙”已经成了某种脱离电影的符号。直到今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演员成龙才被人重新发现。
我们所说的成龙电影,更多是一种“动作”加“喜剧”的作者风格,而这部电影,则体现了成龙作为一个类型片的演员,出色完成导演意图的能力。
鸡贼的片方不会告诉你,布鲁斯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主角。
英文片名直译“外国人”,小说原著名为“中国佬”,大陆上映时却偏偏取了个“英伦对决”的名字,将两大男星放在海报两端,作出剑拔弩张的对阵模样。
实际上呢,一旦你带着“双雄对决片”的预设去观影,就难免会感到失望。
扮演北爱尔兰官员的布鲁斯南,周旋于本国恐袭集团,英国上层机构,复仇“中国佬”之间,处于三方力量交集的他,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绝对核心。
因此,面对难缠的“中国佬”,他也只出一只手在应付。闯入者成龙,就像是上访群众要挟腐化官员,大多是在打炸弹袭击的游击战,并没有多少直接对决的机会。
领导下通牒,队友瞎胡来,侄子与老婆乱搞,小三其实是卧底,围绕着布鲁斯南的一系列狗血事件接踵而至。功能性人设的成龙,只是他众多麻烦中的一个。
只不过,为了给巨星成龙加戏,导演用打斗场面完成了招徕观众的任务,让一段明明只是支线的复仇,获得了大量戏份,与恐袭阴谋的主线强行融合。
既没有地位相当的双雄,也没有多少硬碰硬的对决,片方这回彻底玩了把标题党。
你以为这是又一部《飓风营救》?别逗了。
退伍特种兵人设,女儿角色的出现,动作明星的演绎,《英伦对决》一度被人带节奏,当作是为女复仇版的《飓风营救》。
配合着这种“错觉”,宣传通稿与媒体软文中,也不断地强调着本片的打斗风格。不再是成龙式杂耍,而是拳拳到肉的实战风,生怕你不知道有动作戏的存在。
实际上呢,从爱尔兰共和军的现实影射,到英国与北爱尔兰的政治宫斗、北爱党争的讽刺,本片中占主导地位的类型一直是政治惊悚。
以布鲁斯南的角色为核心,电影勾连了政客、恐怖分子、受害平民几方势力,用惊悚的戏剧氛围,揭示出了政治利益与恐怖主义的微妙关系。
此外,就算是负责几乎所有打斗的成龙,片中近一半戏份都是文戏。
无论是女儿死后的潸然泪下,受伤的痛苦,还是悲惨的前史,都是在为人物服务,为类型服务。
为了回避普通观众不熟悉的政治惊悚类型、严肃陈旧的历史背景,故意将从属地位的打戏作为宣传重点,片方这样的误导性做法,实在是机智啊。
这是一个你不熟悉的成龙,这也是一部高完成度的政治惊悚片。
国庆假期已到,除了哈哈傻笑的电影,你或许还有另一种选择。
互动话题
成龙参演的哪部电影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