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为什么这么火? 第十放映室 内地男星 2021-04-26 20:58:36 925 创作不易,用心坚持,欢迎请BaGua喝几杯爱心咖啡!打赏并支持本文 打赏并删除本文 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拉费耳伯爵资本助推我就不说了,哪个金主想捧,有钱能使磨推鬼,这个算场外因素,暂且不算在内。如果按部就班的评价,个人认为几项成功因素:导演、演技、人设。很多人认为演员的演技是第一位的,只要演技好,就会有导演赏识,就会有好作品出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说到底,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不是演员的艺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演技好”,在影视作品中根本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好的导演,可以通过镜头语言、剧本的二次创作、后期剪辑,极大的抵消演员在演技上的缺陷,提拔演员在演技上的短板。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看某鲜肉在电影《八佰》中的拍摄花絮,拍哭嚎戏后不能自已,“长久不能控制情绪”。很多人夸赞说“有演技”。(对,就是在窗口喊叔的那段)你能说这是演技好吗?不一定。因为这可能是全剧组等他酝酿了仨小时之后才憋出来的结果。电影剪出来,你就觉得“泪流满面”就是演技好了。碰到手段高超的导演,再烂的演技也给你拍的妙笔生花。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影帝影后,最佳演员的个人奖项,是跟着最佳影片而得的。导演牛逼,影片卖座,个人才水涨船高。(我不排除小众影片也有拿影帝的,我们讨论大多数)因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不是演员的艺术。……………………那么演员个人就没有一套演技的评价标准了吗?全靠导演?有的。我个人的评价标准是,看这个演员有没有话剧经历。戏剧(包涵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曲艺等等)才是演员的艺术。戏剧出现到现在两千多年了,电影才一百多年,戏剧对于演员的锤炼和要求,已经相当炉火纯青。你想在戏剧上立足,没有两把刷子,以为可以跟很多小鲜肉在影视圈一样投机取巧钻空子,是不可能的。很简单,拿话剧来说。声台形表的基本功,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就达不到。而声台形表是演员的基本素养。比如,话剧在台上,没有给你重拍的机会,都是一条过。你要哭,能有仨小时给你酝酿吗?必须立刻给我泪流满面,台下观众看的清楚呢。比如,你的台词功底,吐字清不清晰,声音洪不洪亮,能不能背下词,后排观众能不能听见?这可不是说“1234567”+配音就能混过去的。再比如,你的行动,对剧本的理解。表演是行动的艺术,不是台词的艺术。不是现在都市肥皂剧俩人往沙发上一坐逼逼半天,跟说相声似的,表演看的是行动。(无台词,却是一流的行动表现)很多人没看过剧本的体裁。剧本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句一句的词,中间没有任何动作备注。全靠演员的理解去把握。因为编剧加进去备注,就把演员给框死了。(对情节有重大推动的除外,比如掏枪、掀桌子)说这段话的时候你该怎么演?怎么表示愤怒?怎么表示悲哀?这就是要用“行动”去体现。这就是体现演员创作水平的时候了。(行动,行动,行动。远胜于台词。)没有话剧经历的一些年轻演员,不会理解和表现行动,只会往那一戳,干巴巴的说词,泪流满面、楚楚动人(还是憋了仨小时憋出来的),这能叫演技好?(毫无行动体现,干巴巴戳那像说相声)而有话剧经历,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他基本功扎实。偏题再多说一句,演员有没有话剧经历极其关键,我觉得有话剧经历才能算个好演员,才算“入行”。现在一些年轻演员,没话剧经历却爆火的,顶多算是个资本包裹下的流量明星。(当然早些年的艺术院校戏剧系也很扎实,一些演员没有话剧经历,却接受了正儿八经的戏剧教育,演技也在线)我们熟知的很多一级演员,演技国内一流的,基本都是有话剧经历的。演技顶级的李雪健,空政文工团的,后来在国话,人家最早就是演话剧成名,拿的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李雪健话剧演林彪拿的梅花奖(被李作鹏评价为“往城楼上一站,非吓死几个人不可”。你能想象那年李雪健才26岁吗?王学圻、濮存昕在这个剧中跑龙套)张国立,87年的梅花奖。韩童生,88年的梅花奖。濮存昕,宋丹丹,92年的梅花奖。王学圻,93年的梅花奖。还有徐帆,何冰,倪大红,张丰毅,杨立新, 冯远征………太多了。北京人艺汇集五个梅花奖得主的牛逼话剧。都是人艺出身(当时为了抢票,观众把售票口的墙都挤塌了。建议大家去看看录像,演技炉火纯青。这才是演员!)看看人家这剧照,五个梅花奖得主仅靠一张照片,就把人物角色特点立起来了,这剧就成功了一半。这才是表演,这才是戏骨。而现在很多小鲜肉,别说凭海报立角色了,就是整场电影下来,观众也记不住他/她的角色到底演了个啥,人物特征、角色核心全表现不出来,还得靠后期发影评通稿来解读。千篇一律的剧照,没有一个能看出来人物角色特点的,角色一个都没立住戏剧和影视(当然还有文学),核心在于人物的塑造,你演了半天没演出来人物,没把角色立起来,你演啥呢?谈什么演技??陈道明也是天津人艺跑了7年龙套,所以演戏一看就是话剧范儿很重,尤其是康熙;王志文虽然没演过什么话剧,但人家曾在中戏研究所工作啊。没个戏剧经历,谁好意思说自己是牛逼演员?好,现在回归正题,张译有没有这个基本功?毫无疑问,肯定有,因为他的话剧经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战友话剧团的功底和传统,内行知道是相当厉害的。是1937年晋察冀军区的抗敌剧社。里面走出的演员演技不用说,在国内影视圈中上游是没问题的。比如王伍福,战友话剧团出身兰晓龙,战友文工团编剧,《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吴军,战友文工团,最早的士兵突击是话剧,就是他演的许三多。由于经常慰问部队的缘故,部队文工团里的话剧演员,演的最多的就是小品。小品的角色少,没有龙套,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体现矛盾冲突,对演员的演技要求极高。(不像地方话剧团,天天排大戏,跑上十几年龙套很正常)部队文工团可不是“拍戏建组、杀青散伙”的地方流水剧组,地方剧组今天和明天、这周和下周,人员都不一样,你甚至连你搭戏的人都见不着,你俩的戏已经拍完了。顶多导演给你指导两句,不高兴了连教都不教,直接监视器前一坐就开骂。你以这种方式拍几年,诚然接戏挺多,有什么成长提高、培养锻炼可言??这种戏这种剧组,拍一百年也拍不出演技来部队文工团里可是老师带学生、老演员带新演员的传帮带,对人的演技增长是突飞猛进的。(我的戏剧老师,某部队文工团出身的,戏剧圈很有名,国家大剧院可以刷脸进的那种。那真是敬业,讲戏的时候跪在台沿上逐字逐句的给我们讲,哪里演的不好或者态度不对,真的是破口大骂,但是却和我们一起在教室里吃泡面。一天让我在舞台上来回走了三万步。没法子不佩服。)而且张译在话剧团待了九年。(1997—2006)如果说战友话剧团的九年是打好了演技基本功,那么随后签约哈尔滨话剧院,则是对演技的认可了。外行人可不要觉得黑龙江哈尔滨“荒蛮之地”“文化沙漠”,哈尔滨话剧院“啥也不是”“为了蹭热度”。我不客气的说,哈尔滨的文艺上限,可比某些南方省份要高的多。黑土地走出的作家、艺术家我就不说了,太多太多。就说签张译的黑龙江话剧圈的。刘玉茹,哈尔滨话剧院的杜雨露,哈尔滨话剧院的马绍信,黑龙江鸡西话剧团倪大红,父母都是哈尔滨话剧院的。第一年考中戏没考上,鸡西话剧院呆了一年,随后就考上了所以张译能被哈尔滨话剧院认可,演技绝对是国内中上。也不是哈尔滨话剧院为了蹭张译的热度,2014年签他,那时候张译还算不上一线大热呢。有了这两个话剧经历,我认为张译的演技是绝对在线的。说直白一点,话剧牛逼的演员,演影视剧不会问题太大,顶多就是镜头感的问题;(镜头感,别像演话剧一样挤眉弄眼;别起范儿,曲艺出身的演员容易有这个毛病;动作收一收,动作太大容易出画;注意机位,多机位拍摄的时候乱窜容易挡镜头,后面有跟拍的时候注意走位,不然穿帮了;别的就没啥了)杜旭东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讲镜头感演影视剧的演员,去演话剧……参考佟大为王丽坤在春晚上的表演。手甩烧鸡,背对观众,话剧演员绝不会出现这类低级错误一个毕业学生,他是中戏的还是北影的,学校学的是表演还是戏剧,内行一眼就能看出来。我知道的一些学生,排戏的时候,板着个脸,软踏踏走过来,往那一坐,头一低,对词声音像蚊子叫,吐字都不清楚,还挺高冷,无论大小都起个明星范儿;但是监视器里一看,一颦一笑,帅哥美女,镜头感好。这就是北影的。要是排戏的时候,一个演员气宇轩昂走过来,张口说词字正腔圆,嗓音极佳,满身正气,一秒钟入戏,肢体语言丰富,表情到位,一看就是演员。不用问,这是中戏的。中戏前身延安鲁艺,军艺前身更早,瑞金高尔基戏剧学校,戏剧功底都比北影强多了。(再多提一句,其实当年院校的学科设立和多年的发展,各院校都有自己的强项。比如北影是影视,中戏是话剧,军艺是小品,中传是播音主持,国戏是戏曲,北方曲艺学校是曲艺,北舞是古典舞,央民是民族舞……各自强项不一样)所以现在很多北影的流量明星,什么黄教主,关格格,娜扎,大幂幂,景甜……他们镜头感好,镜头里漂漂亮亮,挺着个漂亮的僵尸脸,但是演技真不敢恭维。说实话,还真不如张译这样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文工团/剧团里一步一个脚印锤炼出来的更好。“戏如人生”,你没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经历,没有体验过生活,从学校出来(甚至没毕业)就跑剧组,千篇一律,你能演好?…………………最后说一下,人设。这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我从《士兵突击》开始看张译,这么多角色,我认为他的人设恰好填补了一个空白。那就是小人物。一个演员演什么类型,走什么戏路,在院校的时候就能八九不离十,再拍几个戏,基本就定型了。你是演工农兵,演油腻大叔,演奶油小生,演反派,这个人设很重要。和你的性格特点、外部形象、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性格软的人去演强势军警角色,他演不好。警察专业户(当初我们戏剧班写本子、排剧,就是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来,有的人一看面相,就只能演营长连长班长,像我这样的演不了气场太强的角色,很难当主角。只能演个热情堆笑小干事。为了演好,老师还让我去给人家上门修水管子,把握“热情+堆笑”的状态)标准的工农兵演员演工农兵角色的就得一身正气,有的演员就演不了;同理,一身正气的去演反派,那也演不好,拍出来直接就变味了。观众会跳戏。就像你不能让孙红雷在公安正片里演警察一样。如果你仔细留心的话,张译演的角色,基本都是有共同点的小人物:内在坚强但表现卑微,内心正直但行为顺从,且有悲情色彩。说白了,就是气场不强。导演编剧喜欢这样的,因为这样的小人物更贴近大部分观众心理,更容易产生共情,气场太强会有疏远感,就像你不会对陈道明、李幼斌、陈宝国有亲近共情一样。同时他人设里的小人物悲情色彩,更容易凸显矛盾的张力,无论是悲剧喜剧,正剧还是文艺片,都需要这样的角色。同年龄段的演员里,只有这么一个。像刘烨、邓超、陆毅、段奕宏,气场太强;陈坤、李晨、冯绍峰,太帅,偶像路线;于和伟、孙红雷,反派角色;张嘉译、黄磊,只能现代都市剧;雷佳音,沈腾,黄渤,喜剧路线。所以气场不足且小人物,张译是填补了一个空白。毕竟专业院校出来的都很帅,气场太足,张译这样因颜值一般被淘汰的,反而成了他的一个优势。这样几个戏下来,他戏路反而更广。你要是在街上碰到他,你还真不好说他演的是啥。是史今?是陈江河?是石小猛?是陆文昭?是董小凤?还是一秒钟里的逃犯?反正这种小人物古今中外都有,有的是戏拍。一百个人看张译有一百个角色,这样对于演员而言求之不得。有些老戏骨,诚然是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但是你要是被打上符号了,也不是好事。比如你看到陈道明就想起康熙,李幼斌就想喊声团长,王宝强就叫傻子,孙红雷就是华强,陈宝国就是白景琦,王刚就是和珅,冯远征就要打媳妇……这样戏路反而窄了。(我不是说他们演技不好,是说戏路问题)像李雪健、王志文还有张译这样的,你说不出来他啥角色最好,这样反而戏路更好,更容易成功。(王志文是我看过的台词功底一流的演员)再加上“退役军人”“十年龙套”的包装,人设一立,自然涨粉无数。至少他跑龙套的经历我很认可。所以总结来说,导演、演技、人设,是张译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愿每个曾经艰难的小人物都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创作不易,用心坚持,欢迎请BaGua喝几杯爱心咖啡!打赏并支持本文 打赏并删除本文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文章地址:用户邮箱:打赏金额:USDT 请输入数字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张译 About the Author 第十放映室 功能介绍:看看电影,聊聊生活! Related Posts 丹尼尔·克雷格:与詹姆斯·邦德的漫长告别 2021-10-20 20:31:39 布兰妮:为奴十三年 2021-07-08 20:34:39 张译为什么这么火? 2021-04-26 20:58:36 为什么是沈腾? 2021-04-03 22:27:38 成为肖恩·康纳利 2020-11-01 22:13:30 发表评论